2024-07-08|閱讀時間 ‧ 約 25 分鐘

改變你對人生的解釋,來找回被愛的感覺


    病由心生,是指疾病會依心情的感受,變好或變壞。內心狀態支配著身體這件事,許多人都有真切地感受過。


    當精神壓力導致的緊張狀態持續時,身體就會出現各種不適。



    許多人在下班回家後,腦海裡還是不斷盤旋著白天發生的事。比如:跟同事或客戶之間發生的不愉快,跟家人之間的摩擦,擔心業績壓力、擔心考試,擔心自己讓別人失望。



    當我們處於壓力情境的時候,體內的交感神經就會增強,讓全身處於戰鬥或逃跑的緊繃狀態,這是身體面對危險時的求生本能。


    然而,當我們交感神經太過活躍,我們身體就無法好好休息,免疫功能也會跟著下降。



    《活出真正的自己,就不再生病》提到:「當你能以真正的自己,照著原本的生存目的活著,從此就再也不生病了。」



    成為所有事都能自己決定的人,我們便能表現出自己,不再依循外在的標準去行事。



    以下,是Citta摘錄出書中的重點筆記:




    ✍️沒活出自己的人生,就會生病



    *只要活著,我們就必須在某種程度上,依循社會的規矩,藉此達到大眾的需求,然而事實上,滿足「自我實現」的層次狀態,以真實的自我生活,才是真正的幸福。



    *大多數人最終會選擇用「走這條路,就沒辦法過像樣的生活」這樣的信念,來壓抑真實的自我。換句話說,其實疾病是積極想讓我們察覺到“內在聲音”的使者。




    ✍️改變動腦的方式,就不再生病



    *掌握“擺脫疾病”關鍵的,還是大腦,人若持續避免危機模式,就有「人生本就不盡如人意」的臆斷,而容易生病,相反地,若維持適度成長模式的話,就不容易生病。



    *動腦習慣分成「痛苦系思考」和「酬賞系思考」。當我們用“不得不去做”這種語句時,就是導致容易生病的痛苦系思考;而酬賞系則是以做自己喜歡的事為標準。




    ✍️發現還沒原諒的自己



    *若想告別疾病,或是擁有不生病的身體,最終就是要做到接納還沒被原諒的自己,然後漸漸「願意去原諒」。讓疾病遠離的步驟是:察覺、原諒、實踐。



    *「討厭這樣的自己」無論程度深淺,在某些時候,我們會經常這樣想自己,積極的正面自我形象背後,其實潛藏著不被愛的自己,這就像光和陰影的關係。




    ✍️揭開塵封已久的回憶,揮別疾病



    *當我們以「我的事我決定」的態度活下去,並且,毫不畏懼地說出自己的想法,像這樣一點一點實現自己真正想說的話、想做的事,我們便不再受周圍的人左右。



    *無論是正面還是負面情緒,總之,我們先肯定感覺到情緒的自己。無論心中有哪種情緒浮現,都不要扼殺它,請允許自己去感覺這種情緒,藉由原諒過去,開始改變現在的自己。




    結論


    每個人都有所謂的「人生前提」。有人覺得人生充滿有趣的事,也有人認為活著就是受苦。


    人生正是照著每個人所認為的人生前提發展著。


    《蛤蟆先生去看心理師》有提到自證預言一詞:「一旦我們在童年時期決定了何種態度,就會一輩子堅持自己的態度與觀點。」



    我們將自己的人生變成自我實現的預言。



    比如說,若有人的人生前提是「錢必須靠努力跟勞力才能賺取」,那麼,對他而言,輕鬆富足,就是一件難以理解的事,因此,輕鬆賺錢就不存在於他的人生字典裡。



    人生前提沒有正確與否,但改變“衍生負面情緒”的人生前提,就能改變人生的走向,我們

    不再需要趕著去哪裡,只要能安住在當下,我們便能活出健康又快樂的自己。

    分享至
    成為作者繼續創作的動力吧!
    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

    Citta的心語錄 的其他內容

    你可能也想看

    發表回應

    成為會員 後即可發表留言
    © 2024 vocus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