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07-26|閱讀時間 ‧ 約 23 分鐘

靜坐須知 (35) 上良下因法師主講

靜坐須知 (35)

上良下因法師主講

20221022 台灣悟光精舍

所以就是說,如果你做的這個事情本身要思考的話,你就不要念佛,就專心去思考。比如說你現在聽課,一邊聽課一邊念:阿彌陀佛、阿彌陀佛、阿彌陀佛……到頭來我講什麼你也不知道,阿彌陀佛你也念不清楚。

這就養成一個壞習慣,一念佛就打妄想。從好處看,這個人打妄想的時候還在念佛;從壞處看,就是一邊念佛一邊打妄想,養成了慣性。這個一定要很注意。

所以說念佛多久是恰當的?就是你覺得恰到好處,等一下就可以起座了。這個品質很重要。有了好的品質之後,自然而然時間就能夠延長,而且這種延長是任運的,即使帶著三分勉強,但也是會有法喜的。

前面我們就有講,整個修行過程當中,能夠支持我們繼續往前走的,就是法喜的力量。而法喜從哪裡來?從你實修當中來,從行持當中來,乃至從能夠調伏煩惱而來。

你看為什麼有的出家人,或者在家修行人也一樣,剛剛學佛的時候很勇猛,用功很多,聽經很多,但是五年、十年之後,有的人還能夠繼續用功,有的人就開始到處攀緣。

差別在哪裡呢?就是剛開始修行的時候,如果沒有正確的方法來引導,只靠一股行力、蠻力來修,沒有法喜的話,到後面就堅持不下去了。因為這時候修行這件事就變得好像每天打卡上班一樣,感覺非常疲累,所以法喜很重要。

當然我們要有道心,但是有道心的同時,我們也要有法喜。修行,不管解門、行門都是一樣的,都要有法喜。

像我師父他強調行七解三:行門占百分之七十,解門占百分之三十。我覺得很有道理。你行門要多,讓心寂靜下來,心寂靜的時候,你才會有法喜。

你如果整天聽經——有人說整天聽經我也很高興,也很歡喜。但是那種歡喜跟真正靜坐之後得到的法喜是完全不同的層次,完全不同。我們聽經之後的歡喜其實還是比較動,而靜坐念佛、拜佛之後得到的法喜,它是往內攝,寂靜,不必往外求。

分享至
成為作者繼續創作的動力吧!
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

Sherlock Chen的沙龍 的其他內容

你可能也想看

發表回應

成為會員 後即可發表留言
© 2024 vocus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