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09-03|閱讀時間 ‧ 約 24 分鐘

關於囉嗦:一段囉嗦的文字

〈關於囉嗦:一段囉嗦的文字〉2024-09-03

 

  之前聽Podcast的時候,聽到其中一個主持人講到他(寫文案時)喜歡營造一個囉嗦的形象。他舉了一個很傳神的例子,就像漫畫裡一大格對話框密密麻麻都是字的樣子,他認為那有一種「呆萌」的感覺。雖然我不認為囉嗦可以那麼快連結到呆萌,但大致上可以想像到是哪種形象的角色,而且某種意義上來說,我覺得我也挺喜歡的。

 

 

  如果把囉嗦大致分為兩大類,我認為一般所謂的囉嗦通常帶有「叮嚀」和「指教」的意味,有上對下或熟手對新手說話的感覺。這種類型的囉嗦基本上和呆萌的關係更遠,甚至通常有些討人厭。不管那件事情到底是有道裡還是沒道理,有說了就好了,不需要重複那麼多遍。如果講一兩遍不會聽懂,短時間內講更多變通常也不會有用。

 

  但另一類囉嗦就不見得令人討厭。他談論的不是什麼「你應該怎麼怎麼做」,而是一些別人不太在乎的事情的細節。譬如在各式各樣的興趣團體裡面,總會有那些非常熟知該領域各種細節的人,只要話頭開啟了,就可以興奮且滔滔不絕地一路談下去。

 

  如果你也對那些話題感興趣,你可以從中學到很多;但如果你對話題感覺一般,而且不討厭這個人,那種所謂的「呆萌感」大概就會冒出來。有點像是:「哇他怎麼那麼開心!真有趣!」的感覺,一不小心就可能會跟著開心起來,雖然之後對那個話題可能還是沒有多大興趣。

 

 

  我覺得我自己有時候也挺囉嗦的(甚至有些時候會有一些碎碎念式的文字透過括號來補充)。但和前面兩類又不完全一樣,是有點鑽牛角尖的那種。從小我就對文字有一些偏執,尤其在花過一些時間研究哲學之後,變得更有理由陷入一些字詞間的細微差異,也很容易在要說一句話的時候,先想到有很多作為其理解基礎的細節需要放在前面補充。

 

  於是,一些一般被認為簡單的事情會變成必須要用落落長的篇幅才能說明。好處是,每天寫出一定篇幅的文章對我來說不會太難;壞處是,不是每個人都願意花時間把事情釐清得那麼細,對於很多人來說,和這樣囉嗦的人聊天很疲累,隨口說說、隨耳聽聽就過去了,那麼認真做什麼?

 

  從「覺得不需要那麼認真」的角度來說,這種對用字、論證、細節的重視會在聽者耳裡和那種「指教式」的囉嗦聯繫在一起,變成煩人的說教和挑語病;但也會有另一些人能明白那種如果不精確的話就會「卡住」,需要把事情梳理清楚才能踏實的感覺,在這類人的眼裡,這種囉嗦應該也能變得有趣起來吧。只要有這樣的人會看到,我想,如這篇文章這般囉嗦的文風就還可以繼續。

分享至
成為作者繼續創作的動力吧!
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

作者的相關文章

前圖紙的沙龍 的其他內容

你可能也想看

發表回應

成為會員 後即可發表留言
© 2024 vocus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