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一天,嘉義的鳳梨農在田裡翻出了一件奧丁雕像,那想必會令人驚愕;類似的事情卻真實發生在瑞典,這次考古學家挖到的不是戰斧、盧恩銘文或什麼精緻的胸針而已,而是貨真價實來自印度的一尊佛像!
古北歐異教是雜揉泛靈信仰與多神教的宗教,相信萬物有靈(像是土地婆狄斯 (dísir)、沃土精靈 (landvættir))、也相信更具超越性的神靈(像是奧丁 (Óðinn)、索爾 (Þórr));多神教還有一點很方便,就是「不管是什麼神,都殼蟻崇拜給你看」——佛祖也不例外?
雖然嚴格來說,佛祖 (Siddhārtha Gautama) 應該不算是一般意義下的神靈,明明白白是個歷史人物;不過,有鑑於他被稱作「覺醒者」(Buddha),相對的奧丁也有「覺醒者」(Vakr) 的名號,或許對維京人來說也不會太陌生(並不會)。
這尊如來像高 8.4 公分,和一張名片差不多大,由青銅製成,還曾鑲嵌著多種材質(銀、琉璃、其他銅合金),並且曾經修復過,佛像後腦勺、左手肘上有異質斑塊。1956 年 7 月 17 日,它在鄰近瑞典首都斯德哥爾摩的黑爾葉 (Helgö) 考古區挖掘出土。
與它一同出土的文物多半屬於 8 世紀,對應的正是維京時代(8-11 世紀)的黎明時期。黑爾葉如今是馬拉蓮湖 (Mälaren) 的湖中島嶼,但是在維京時代是可長驅直入內陸的峽灣地形。
此處是當時維京人重要的貿易與製造中心,類比於台灣的話,猶如 90 年代的高雄港。因此出土的文物也相當多元,充滿異國情調;如通行於阿拉伯世界的銀幣 (dirham)、波斯薩珊王朝的銀幣、法蘭克的琉璃工藝品,與各式各樣來自西歐的金屬製品。
此外,黑爾葉也是異教盛地,除了索爾之鎚 (Mjölnir) 護身符之外,還出土了 140 公斤重的動物骨骼,有些被焚燒過。人沒事不會焚燒動物(我希望是這樣),無疑,這裡曾經有舉辦過大型活動;不是音樂祭,就是宗教儀式現場。
但是,大量肉食的活動現場,實在很難與佛教儀典聯想在一起;這尊佛像就這樣誤打誤撞進酒池肉林裏,它到底是怎麼來的?
考察佛像的藝術風格,包含其手勢、姿態、服飾與雕刻線等,推判是於 6 世紀,今日巴基斯坦北方,鄰近喀什彌爾的斯瓦特山谷 (Swat Valley) 製作。不得不說商人的眼光很好,那裏正是中世紀佛教聖地犍陀羅 (Gandhāra) 的核心區域。
維京人的足跡遍佈中世紀歐洲人熟悉的一切地域,甚至超越(冰島、格陵蘭、加拿大北部);地中海、黑海,也曾有維京人的長船 (Longship) 徜徉,貿易緯線將近地球三分之一。
當然,不是說維京人曾經一路划去北印度搶劫佛教聖地(只靠船隻會太艱難),但斯堪地那維亞買得到佛像,並非不可能。
最合理的路線,是從北印度陸路運送到裏海,換成船隻沿著伏爾加河 (Volga) 橫跨俄羅斯;或是送去黑海,同樣上船沿著第聶伯河 (Dnieper) 一路往北——無論是哪條路,最終多半都會抵達東歐維京人——羅斯人 (Rus) 的集貨中心拉多加 (Ládoga),再經由波羅地海進入瑞典。
對比大家以前學過的中國史,佛像千里迢迢送去北歐時,大概是北朝十六國時代。當時的敦煌藝術中,也有不少佛像雕塑。殼蟻發現那些「西域」佛像的風格,似乎很類似這尊黑爾葉佛像;具有寬闊肩膀、平坦胸膛、眉毛修長、雙眼鼓起等特徵。
對照印度史,斯瓦特山谷屬於喀什米爾佛教中心的一部分,從 5 世紀開始便有大量傳教士前往圖博(西藏)、中國,其中最著名的是鳩摩羅什 (Kumārajīva);隨著學術傳播,工藝品與藝術風格也自然而然影響了本地作品的樣貌。
至於為什麼物理超渡的專家——維京人,手上會有這種東西?恐怕不是打算放下屠刀,而單純是某種收藏偏好?
黑爾葉佛像的出土地附近有當時金屬工坊的遺址,對於以金屬鑄造技術維生的工匠來說,或許對於「這神奇的雕像是怎麼做出來的?」有濃厚興趣。尤其上頭還鑲嵌著對比鮮明的不同金屬,整體造型之於北歐人來說亦是十分罕見。
最簡單粗暴的假說就是,維京人只是喜歡收藏看起來很酷炫的東西,這是我覺得最有可能的情況。維京人對於工藝品的執著,是沒在挑剔的;精雕細琢的十字架、聖餐儀式用的銀杯、鑲嵌寶石的書封,只要審美觀過關,就是收!收法也是非常維京,能用搶的就絕對不用買的。
維京人,尤其是瑞典的維京人,做起生意也和搶劫一樣得心應手;因此,其中一種可能性是,不知道哪位老闆,誤以為有人會想要買這個酷東西,胡亂進貨奇奇怪怪的商品,就這樣一路滯銷到今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