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09-08|閱讀時間 ‧ 約 0 分鐘

沒有思考,只有小考,文言文當然只是死人寫的無聊東西--以「愚公移山」為例

沒有想像的樂趣,也沒有思辨的意義,文言文終究只是死人寫的無聊東西。我曾設計「腦補文言文」的活動,既提升文言文的趣味性,也能夠鍛鍊學生的想像力和敘述技巧;此外,我們還可以從文章中找到刺激學生思辨的點,建構出文言文和現代思維之間的銜接橋梁。
raw-image

每當談到文言文,別說是學生,社會大眾對它似乎也沒什麼好感,其中可能牽涉到過去求學階段背注釋背得叫苦連天的創傷記憶,也有可能認為它脫離現代已久,不具備實用價值。

不能怪大家有這種偏見,畢竟我以前的國中國文老師也是要求我們一字不漏的背注釋,並且每一堂課都有小考(筆試或到他面前默背),考到我懷疑人生,我也只能不斷在心裡咒罵:「沒事唸這種死人寫的無聊東西到底要幹嘛?」

直到自己後來基於閱讀興趣,開始涉獵古文,加上教學需求,必須理解學生學習文言文的障礙、設計合適的教材,我這才了解該怎麼正確幫助學生學習文言文。

關於這個問題,我曾經主張運用「腦補文言文」的方式,激發學生的想像力,擴寫原先枯燥的文章(請見〈腦補文言文:語譯,不但可以增進閱讀力,還可以激發創意〉)。除此之外,我們也可以:

找尋文章中值得深入討論、思考的問題,請學生深入揣摩,從而從古文中發掘出新意,連結至現代,開發出有意義的技能或體悟。如此一來,可強化學生的--思辨力

看起來是老生常談的論點,但在實際教學上,教師要多費點心力,在作者、注釋、題解……等的講解之外,挖掘出值得探索的點。

以前我帶國小高年級的孩子閱讀成語「愚公移山」的原文時,會引導他們思考:

如果你是愚公,應該怎麼做,不但能解決出入不便的問題,還會更有效率?

設計這個問題的目的在於讓學生了解:盲目的努力不一定會有收穫,要動腦才能找到更有效的解決方法。

最近在上這一堂課時,我又重讀了一遍原文,發現有一個點也非常值得討論,也就是當愚公召集家人開會時,他對大家說「吾與汝畢力平險,可乎?」這句話。我問學生:

如果你是愚公的家人,今天愚公告訴你:「我跟你們一起盡全力來把山剷平,你說好不好?」

不出我所料,全班沒有一位學生願意沒事幹這種吃力不討好的事。雖然愚公的家人之所以同意移山的計畫,可能是平時深受出入不便所苦,我們讀者當然沒辦法體會他們為什麼答應得這麼爽快。不過,為了拉近古文和學生之間的距離,讓孩子感同身受,我們還是可以思考:

愚公應該怎麼樣向家人說明他的計畫,會更有說服力?

提問後,不少同學提出簡單粗暴的解決方法--威脅恐嚇!

愚公說明他的計畫後,他的女兒跳出來反對,愚公一氣之下,叫人把她拖出去斬了。其他人見了,嚇得立刻同意愚公的計畫。

有一位男同學分享了他的看法後,惹得全班哈哈大笑--不得不說實在太殘忍了點,但至少他們開始動腦想這個問題,不過「愚公移山」的成語可能要改為「愚公移……送法辦」。

威脅」是一個不怎麼高明的說服方法,於是我提醒他們想想如何「利誘」他們。

愚公保證,任何參與工程的人,完工後可獲得一百萬的獎金,大家眼睛立刻亮了起來。
愚公承諾家人,成功移山以後,會讓參與工程的人優先挑選中意的土地耕種。

比起威脅,利誘更具吸引力。但要如何把話說到大家的心坎裡,即使在沒有利誘的情況下,他們也願意貢獻一己之力呢?

付費訂閱
分享至
成為作者繼續創作的動力吧!
© 2024 vocus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