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接連被問到,參加職涯博覽會要注意什麼,或是該帶著什麼樣的期待去參與。
由於自己曾作為企業方,數次出差去擺攤,也常常單純作為參加者,去走走看看(順便收集情報,看看有沒有什麼新的曝光與互動手法)。因此,希望藉由這篇文章簡單分享,如果要參加職涯博覽會,該帶著什麼樣的期待,以及如何參與。
也恰好下週六有 Cake 的 2024 職涯博覽會(無業配),有興趣的人們歡迎報名參加。
類型與受眾
職涯博覽會其實是行之有年的一種大型活動,專門用來讓企業進行曝光與求才。
最常見的類型、舉辦時間點、受眾分別如下:
博覽會都在做什麼?
我自己參加的博覽會主要是校園徵才,以及人力銀行、求職平台所舉辦的。因此以下會以這兩項為主要的描述對象。
博覽會通常是一天的活動,混合著企業擺攤,以及主舞台、次舞台(根據規模大小差異,會有舞台數的不同)的演講或小型活動/互動。
由於一整天的活動下來,通常是上千到上萬的人次流動,因此企業擺攤的部分,多半會以公司與職缺曝光為主,多半聚焦在資訊的分享與散佈(因此參加者往往會拿到不少宣傳品)。
與參加者互動的過程中,同時也會進一步收集所謂的「聯絡人資料」,作為潛在人才庫的資料累積。
而主/次舞台的部分,則會根據博覽會的主題性質,而有不同的活動或互動。
舉例來說:可能會有收費限額、預先報名並限額、現場免費參加的主題/名人/公司演講。此外,這兩三年也逐漸盛行在博覽會中置入履歷健檢、職涯諮詢、專業照拍攝等的互動機會。
就我所知,有部分校園徵才、政府舉辦的就業博覽會,甚至會安排當場進行快速面試,現場直接篩選人才。不過由於進行的人力成本高,這類的活動安排比例通常較低。
帶著什麼樣的期待與準備?
以下會透過求職者的參與角度來進一步分享。
首先,請務必先確認活動的開始與結束時間,我通常會建議在中場(也就是活動進行到一半)以前進場。由於各企業的人資們,在上半場相對較有電力,參加者會比較有機會深入互動交流。如果希望拿到公司的宣傳品或小禮物,則是越早進場,越有機會拿到。
也建議在事前,先到活動的相關網站,瀏覽一遍參與的企業列表,先鎖定有興趣的企業,記下攤位位置,甚至是開缺的資訊,以及自己的提問。
活動當天到現場後,先直奔鎖定好的攤位,與人資交流,釐清資訊與疑問,現場進行履歷投遞或留下聯絡資料。
因為活動當天往往是人山人海,我們很有可能會塞在人群中無法動彈,而攤位數量也多半是一百起跳,因此有策略地規劃與調整路線,可以省去當下不少心力。
此外,穿著其實不拘,以自己舒服自在,看起來也整齊乾淨為主。通常無須穿著正裝,除非有參加專業照拍攝,或是預先已安排好現場面試。
紙本履歷可以帶著 2-3 份,有備無患。但企業攤位大部分會直接請你在現場「線上操作投遞履歷」,或是掃 QR code 與各種填表。因此,請務必確保手機有足夠的電量,以及有網路。
總結
職涯博覽會其實是求職者除了面試以外,最能夠直接與企業接觸的機會。
因此,我會建議新鮮人,以及工作年資五年以下的工作者,不論有沒有求職的需求,都可以去走走看看。
透過和企業的人資聊聊,了解新的職缺、企業、產業,或是參加主題演講,多少能讓自己接觸到現有工作以外的資訊,去擴展對於就業市場的認識(不過,如果是資深工作者,參與博覽會的目的也許會變成是對同行的觀察,而非求職)。
也祝福每位即將參與博覽會的人們,都能有所收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