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現代人語文能力(看上去)那麼差?|侷限認知的個體

閱讀時間約 2 分鐘

這不是事實,只是片面的個人觀點。

要說語文,或者說基本的認知能力上,以前、十幾二十年前的教育普及度更差,文盲更多。

所以說我在這邊想討論的,會是表面上能輕易觀察到的「港絕」。

當然最簡單的,社群媒體、上網管道的普及,整個門檻的降低,看到的群眾更加多元了。

但除去人員結構的組成,有些個人覺得相關的因素。

概念的普及

類似科普這些內容普及是何時開始的?

不知道,但這樣的二手三手資訊擴散想必需要一些時間,而現在的普及程度似乎到了,隨便誰、哪個領域、什麼事件都是懂懂瘩。

雖然不是專業出生,但隨便誰都能說嘴個一兩句,像是心理學、MBTI這種。

欸不好意思,MBTI的測驗也是需要專業知識才會有效,然後現在隨便誰都能自以為很懂。

然後因為很多、很多人在使用,因此即便是錯的用法,依然可以讓人自信充滿的用著。

懂的人想要改正還無從下手。

舊語詞的脫節

像是「這是支語嗎」系列,其中各種的冷門詞彙被挖出來。

雖然不是現今中國流行語,但是少被拿來用,因此被當成陌生,或乾脆無緣無故銃出新玩法。

要說不懂得由來,只以自己的感覺胡用,這很糟糕。

但有些詞彙、成語之類的,要說在現代用也是挺古怪了。

然後臨時想不到舉例,隨便抓一個。

現在還是有在用「八卦」,當作小道消息、名人軼事的意思,但有多少人會碰到易經五行。

其他像是有典故的成語,含意是沒錯,但是現在就已經不會有那些典故的場景。

要是寫作時無意識地使用各種脫節的典故,沒人看懂事小,整個給人誤解誤讀真是會傷心。

失去共同經驗

有些教學現場的經驗是這樣,老師使用一些「知名」的流行文化,也許是「七龍珠」、「灌籃高手」之類的內容舉例。

結果下面的學生完全沒聽過,沒看過還算了,沒聽過就很讓人傷心了。

以前在「得到」聽到的觀點「盲維」,也就是那怕在思考的時候多次檢視,但要是是在自己從未認識過的領域,根本無法認知到自己不理解。

而沒有共同經驗是這樣,即便換了一個例子能夠互通,但是不同例子的解釋力不完全一樣。

例子本身是為了傳遞知識的一種媒介,要是傳遞效力有差,有些經驗是無法傳達的,但這種不懂是難以自我發掘的。

而現在看似可以看到各種不同的社群對話,但同時要不是同一掛的,也常有畫地自限的行為,像是「懂得就懂」。

/

這篇寫的部分只是在於認知內容的影響,也僅只是個人觀點,至於其他像是輸入習慣的差異、短影音的影響......,想找是舉之不盡的。

雖然說我寫的東西都不是為了有用而寫,只不過是個人的整理再輸出。

但至少想過不同的面相,而不是把低於自己標準的對象當笨蛋。

avatar-img
37會員
101內容數
這邊的一系列文章裡,我會分享生活觀察中,各種跟其他人想法差異的內心論戰。 也許引用各種其實我不熟的理論來為思考下結論,希望能給各位帶來啟發,或各位帶給我啟發。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來自那個光 的其他內容
「語言本來就會動態演化」嗎? 經常在threads上看見對於字詞的討論,偶爾會看到這種說法,語言是會改變的,藉此合 理化新出現的用法詞彙。 說實在我是認同這樣的觀點,但也時不時覺得古怪,姑且抓一些點整理整理。
很久沒有好好寫點東西了。 幽默這個題目起碼從去年就開始累積想法,中間經過很多次風口事件,到現在其實我也忘記最初想寫的點了,就單純寫現在想寫的內容吧。
應該說需要致歉的話語,我認為從一開始就不應該出口,但在現實裡誰又能如此絕對,所以才有這一篇。 要是有認為「我沒那個意思,但還是應該真心誠意地為失言道歉」,我很希望聽到這樣的意見。
關於對錯的部分,之前有寫過一篇,這次或許可以從同一個脈絡繼續發展,簡單來說當問題確定了,要用何種觀點就有判斷對錯的標準。 上一篇討論的觀點,那是從何種角度出發看事情,這確實無關對錯,但是要從何處切入問題,這就可以區分好壞了。 對錯爭議 跳得太快了,簡單說,當有問題時,觀點是否切題這就能區分對錯
觀點是不分主客兩端的,背後的視角差異於是來自不同的思維方式。經過驗證的科學和數學相對客觀,基於個人經驗與社群認同的則相對主觀。說到底,觀點是多面向的,為何僅以主客來區分。
這篇文章探討了愛和藝術這些概念的定義問題,並提出了從哲學的角度來理解這些無法簡單定義的概念。
「語言本來就會動態演化」嗎? 經常在threads上看見對於字詞的討論,偶爾會看到這種說法,語言是會改變的,藉此合 理化新出現的用法詞彙。 說實在我是認同這樣的觀點,但也時不時覺得古怪,姑且抓一些點整理整理。
很久沒有好好寫點東西了。 幽默這個題目起碼從去年就開始累積想法,中間經過很多次風口事件,到現在其實我也忘記最初想寫的點了,就單純寫現在想寫的內容吧。
應該說需要致歉的話語,我認為從一開始就不應該出口,但在現實裡誰又能如此絕對,所以才有這一篇。 要是有認為「我沒那個意思,但還是應該真心誠意地為失言道歉」,我很希望聽到這樣的意見。
關於對錯的部分,之前有寫過一篇,這次或許可以從同一個脈絡繼續發展,簡單來說當問題確定了,要用何種觀點就有判斷對錯的標準。 上一篇討論的觀點,那是從何種角度出發看事情,這確實無關對錯,但是要從何處切入問題,這就可以區分好壞了。 對錯爭議 跳得太快了,簡單說,當有問題時,觀點是否切題這就能區分對錯
觀點是不分主客兩端的,背後的視角差異於是來自不同的思維方式。經過驗證的科學和數學相對客觀,基於個人經驗與社群認同的則相對主觀。說到底,觀點是多面向的,為何僅以主客來區分。
這篇文章探討了愛和藝術這些概念的定義問題,並提出了從哲學的角度來理解這些無法簡單定義的概念。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在今日這個變動快速的時代,似乎每個人都有學習焦慮。許多人加入了大量的線下、線上課程,買了不同領域的書籍,但學習到的知識到底怎樣能為人生加成?我們又到底要怎樣學到知識的內涵,進而內化成我們的工具與服務產品,讓我們為自己創造更多價值呢?
Thumbnail
做中學學中做,這句話屬實不假,我沒有很聰明但也不笨,就是理解力弱了些,不過這些並不妨礙我學習,雖然我鑽牛角尖,但也並非壞事,至少我會找到所有我能找的方法去解決我眼前的問題。 我從來沒有正規的學習過電腦的任何東西,什麼excel、word、autocad...,但就是做中學,不知不覺也都會操作使
Thumbnail
不要想得太複雜,筆者當年剛開始時,寫作功力也很低,內容往往是擷取閱讀過的片段,硬是加入到文章中。類似填空,自己想了一個概念,然後找可以用的內容填進去。 年紀比較輕的族群,寫出的網文往往有這種特性,這是理所當然的,年齡跟閱讀總量一定有關,所以習慣引經據典,非得要找到大師、師傅、導師的語錄進去。
Thumbnail
近年網上大量「閱讀心得」文章,甚至有網站、Podcast以書籍要點整理作為賣點,收費訂閱。因為他們看到一個市場: 人們愈來愈不願投放時間閱讀,只想快捷掌握要領。 走捷徑,是近年愈演愈盛的都市趨勢。 然而,到底短短幾篇閱讀筆記,能否真正促進你的成長? 1.專業與業餘的分別
Thumbnail
筆者一開始就提到,扣掉專業書刊,一般書籍有科普、導讀、百科幾種類,大致上可以解釋為,「對一般人的興趣啟發」、「引導一般人進入這門專業」、「知識的一般性介紹」。各位有沒發現,其實很少有書是表明自己是導讀書、科普書的?多數作者寫書時,不會想那麼多,大致上只會區分專業程度,以及受眾的程度。
Thumbnail
由於大家時間都很少,出社會要工作,閒暇的讀書時間更少,如何在剩下的人生中,找出有效率的閱讀法,這當然有基礎跟進階之分。請注意注意再注意,成年人的閱讀跟學生時代不同,為了考試而讀書的基礎進階,與我們長大後純粹提升自己是不同的。 千萬不要用過去聯考時代的閱讀法過度想像。
Thumbnail
昨天和朋友聊天,聊到「一目十行」的故事,提到以前有「楊氏速讀」,好像不少人在學習。為什麼現在這類補習班少了,甚至消失了。朋友A說:現在不流行速讀了,現在要求理解。但朋友B不以為然,辯論了起來,滿精彩的。我加入統合兩方看法。 . 在學習上,「一目十行」和「觸類旁通」都是非常寶貴的能力,但它們的
Thumbnail
ChatGPT用久了,忽然發現自己的文字感變差了? 我的文字是生硬的,不管是個性或工作,都在背後塑造這樣的風格出來,但是我的文字感一向很強,因為我愛看書,從三年級開始讀三國演義開始,到現在讀過的書絕對是超過萬本,記得的當然不多,因為我不是一個記憶力好的人,但讀書,就是一件快樂的事。
Thumbnail
這本書介紹了為什麼以及如何培養品味,從認識何謂普通到預測未來,從預測未來到提高行銷精準度。最後也評論了日本品牌失敗的原因。
Thumbnail
網路的普及,看似一度打破了這個障礙,然而,隨著社群平台發展帶來的資訊的碎片化,我們似乎又回到了新型的資訊不對等時代;台灣的媒體亂象許多人將其原因歸咎於台灣的「媒體自律不足」或「民眾欠缺識讀能力」,雖然並沒有錯,但另一方面也是因為過多人跨足自媒體卻沒有正確的意識。
Thumbnail
在今日這個變動快速的時代,似乎每個人都有學習焦慮。許多人加入了大量的線下、線上課程,買了不同領域的書籍,但學習到的知識到底怎樣能為人生加成?我們又到底要怎樣學到知識的內涵,進而內化成我們的工具與服務產品,讓我們為自己創造更多價值呢?
Thumbnail
做中學學中做,這句話屬實不假,我沒有很聰明但也不笨,就是理解力弱了些,不過這些並不妨礙我學習,雖然我鑽牛角尖,但也並非壞事,至少我會找到所有我能找的方法去解決我眼前的問題。 我從來沒有正規的學習過電腦的任何東西,什麼excel、word、autocad...,但就是做中學,不知不覺也都會操作使
Thumbnail
不要想得太複雜,筆者當年剛開始時,寫作功力也很低,內容往往是擷取閱讀過的片段,硬是加入到文章中。類似填空,自己想了一個概念,然後找可以用的內容填進去。 年紀比較輕的族群,寫出的網文往往有這種特性,這是理所當然的,年齡跟閱讀總量一定有關,所以習慣引經據典,非得要找到大師、師傅、導師的語錄進去。
Thumbnail
近年網上大量「閱讀心得」文章,甚至有網站、Podcast以書籍要點整理作為賣點,收費訂閱。因為他們看到一個市場: 人們愈來愈不願投放時間閱讀,只想快捷掌握要領。 走捷徑,是近年愈演愈盛的都市趨勢。 然而,到底短短幾篇閱讀筆記,能否真正促進你的成長? 1.專業與業餘的分別
Thumbnail
筆者一開始就提到,扣掉專業書刊,一般書籍有科普、導讀、百科幾種類,大致上可以解釋為,「對一般人的興趣啟發」、「引導一般人進入這門專業」、「知識的一般性介紹」。各位有沒發現,其實很少有書是表明自己是導讀書、科普書的?多數作者寫書時,不會想那麼多,大致上只會區分專業程度,以及受眾的程度。
Thumbnail
由於大家時間都很少,出社會要工作,閒暇的讀書時間更少,如何在剩下的人生中,找出有效率的閱讀法,這當然有基礎跟進階之分。請注意注意再注意,成年人的閱讀跟學生時代不同,為了考試而讀書的基礎進階,與我們長大後純粹提升自己是不同的。 千萬不要用過去聯考時代的閱讀法過度想像。
Thumbnail
昨天和朋友聊天,聊到「一目十行」的故事,提到以前有「楊氏速讀」,好像不少人在學習。為什麼現在這類補習班少了,甚至消失了。朋友A說:現在不流行速讀了,現在要求理解。但朋友B不以為然,辯論了起來,滿精彩的。我加入統合兩方看法。 . 在學習上,「一目十行」和「觸類旁通」都是非常寶貴的能力,但它們的
Thumbnail
ChatGPT用久了,忽然發現自己的文字感變差了? 我的文字是生硬的,不管是個性或工作,都在背後塑造這樣的風格出來,但是我的文字感一向很強,因為我愛看書,從三年級開始讀三國演義開始,到現在讀過的書絕對是超過萬本,記得的當然不多,因為我不是一個記憶力好的人,但讀書,就是一件快樂的事。
Thumbnail
這本書介紹了為什麼以及如何培養品味,從認識何謂普通到預測未來,從預測未來到提高行銷精準度。最後也評論了日本品牌失敗的原因。
Thumbnail
網路的普及,看似一度打破了這個障礙,然而,隨著社群平台發展帶來的資訊的碎片化,我們似乎又回到了新型的資訊不對等時代;台灣的媒體亂象許多人將其原因歸咎於台灣的「媒體自律不足」或「民眾欠缺識讀能力」,雖然並沒有錯,但另一方面也是因為過多人跨足自媒體卻沒有正確的意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