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於 2024/12/17閱讀時間約 6 分鐘

投機世代出現的源由與解析(02-5):冷戰後的個人主義興起

永續改革的直接影響就是舊秩序被解構,規範都被嘲諷,每個階級都失去參考座標,對未來方向迷惘,以為凡事只看錢就是答案。因為每一次要結算改革成果,就有人認為要有新的革命,把舊的規矩都拆了,久而久之已經沒人記得原本的狀況是什麼。這結合了21世紀資本家,沒有傳統價值的束縛,還擁有完整的投機性格,就起了化學變化,將已經出現多年的消費主義,透過網際網路迅速擴張,並將其黑暗的部分放大。簡稱將焦慮換作商機,好讓每一個人更焦慮,以便繼續收割消除焦慮費。

消費主義(Consumerism)並沒有一個非常嚴謹的學術定義,而是出現在各種學說論述裡,筆者這邊要闡述的面向,偏向於解讀投機世代的成因,也就是透過消費獲得自我認同,疏離、解離於社群之外,並混合一些個人觀點,解讀進步主義造成的焦慮,還有進步派執著於批評的迷戀。

冷戰後解放戰場移回母國,左翼理論豢養投機世代

這些根本都可以回歸到20世紀中後段,主流的各種批判理論。批判不是問題,問題在於提出的替代方案,這些方案只有在冷戰中,西方世界的資源被鎖起來,又透過高度工業發展讓產能暴增,才出現具備大規模社會實驗的契機。麻煩的點在於,許多批判理論的根本是社會主義乃至於共產,冷戰結束後,蘇聯倒台大量資料外流,證明根本就沒有社會主義理想鄉這回事,這種基於仇視西方制度的「西方本土人」,還有生存空間?

有的,從國家制度比較的批判,改成西方社會內各種族群、種族、階級的對立批判,也就是後現代執迷於創造新制度的原因。而冷戰結束後,前鐵幕國家、西非、東南亞、中南美到中國,都在進行改革開放,瞬間解放了大量勞動力,副作用就不多談,總之抽乾了西方世界的基礎,也就是藉由西方社會的低層階級喪失工作機會,以及中產階級獲得大量廉價商品,取得社會實驗的可能。

為何這樣才行?因為正常人不會想要實驗自己,唯有認為自身處在一種沒有被鑲嵌在(利益較大的)階級中,才有改變的動力。資源暴增的後遺症,就是歐美工業國家,先是從個別都市開始進行政策實驗,然後所屬政黨在國家大選獲勝後推及全國。這問題很多,個別都市的實驗,成本往往是由非都市的鄉村地帶承受,部分的成功被當成可以擴大實驗的證據。

於是社會在各種解放口號下,逐漸的疏離,如前面所說的,出現投機世代,舊有的制度既然不適合,新的也還沒建立,投機就是一種理性選擇。

編:前陣子免術換證事件的當事人爭議投機發言之一(SRS指變性手術)

媒體推波助瀾,主張自私自利破壞權利義務關係

在這當中跟左右派理論無關,因為學術理論跟不上實際商業行為,反倒出現各種矛盾。21世紀出現的消費者批判,不分左右的討論在最後收束了,這就是我們年輕時最常聽到的說法「消費者最大」、「顧客至上」、「客人就是神」,仔細分析就會發現,這就是投機世代的根本思考邏輯,賺錢至上,給錢的就是娘。

付費訂閱
分享至
成為作者繼續創作的動力吧!
© 2024 vocus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