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類社會中,優越感似乎無處不在。不論是在學校、職場,甚至在社交媒體上,我們總能遇見一些人,仿佛不經意間流露出一種「優越感」。然而,這種感覺真的必要嗎?從萬維綱老師的《精英日課》中關於「解構」的討論出發,我開始反思這些「優越感小丑」的行為。
▌打破二元對立,重新審視優越感
解構,簡單來說,就是要打破二元對立的思維框架。萬維綱老師提到,世上有許多人喜歡強調對立,比如善與惡、真與假、高雅與通俗,並將一方放在高位,另一方置於低處。這種二元對立,其實是一種人為構建的概念,而解構的核心就是要破除這種虛假的對立,讓我們看到事物的本質。
優越感,正是這種二元對立思維的產物。某些人認為自己比他人更強、更好,這種優越感源於他們構建了一個「自己在上,別人在下」的框架。其實,當我們從解構的角度去看,這種高低之分並不存在,優越感只是個人自我設限的幻象。
▌優越感小丑的面具
我在32歲的人生中,遇見過不少所謂的「優越感小丑」。第一次是在國中考高中時,考上「高雄中學」的同學似乎自帶一種優越感,仿佛他們比考上「屏東中學」的人要強上一截。在同學會上,那些進入雄中的人總是不忘提及自己「高級」的校名,彷彿這就足以證明他們的卓越。
第二次是在台大數學系一年級時,許多同學喜歡問彼此的學測分數、指考名次,並以此比較。當他們問起我時,我感到極度不自在,因為我沒有這些「成績證明」,我是保送進來的,這讓我當時頗為尷尬。
第三次則是在美國普渡大學統計學系攻讀博士期間,來自不同國家的同學開始比較各自大學的排名、獲得的獎項,甚至討論他們在國內的影響力。這種無形的競爭,讓學術殿堂也成了優越感的展示場。
▌社群媒體的馬戲團
社群媒體上,這種現象更加顯著。許多人因進入科技大廠或名校而大肆炫耀,甚至開班授課,教導他人如何「上岸」。而那些盲從者,往往無條件信任這些「優越感小丑」,仿佛參加了一場大型的馬戲表演,成為了信徒。
這一切都讓我感慨,世界看起來真的就像一場24小時連播的馬戲團,而那些「優越感小丑」,只不過是穿著華麗服裝、戴著面具的小丑而已。他們的行為,其實揭示了一個根本的問題——他們需要通過貶低他人,來提高自己的價值。
▌優越感背後的空虛
透過解構的視角,我們能看見,這些優越感小丑的行為其實是無力的。他們的優越感並不是來自真實的成就,而是源於對他人比較後的虛假優越。當我們看穿了這層面具,就會發現,所謂的「優越感」其實是一種空洞的表象。
理解了這點,我們就能更坦然地面對生活中的各種比較與競爭。不再被二元對立所束縛,我們可以打破這種「高低之分」,接受自己與他人的多樣性,專注於真實的自我成長,而不是虛假的優越感。
這或許就是解構帶給我們最深的啟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