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碩博士生如何透過「健康挑戰」提升研究與技能?】

閱讀時間約 3 分鐘


美國作者 Matt Beane 在《The Skill Code: How to Save Human Ability in an Age of Intelligent Machines》中,強調「健康挑戰」是碩博士生發展專業技能的關鍵。他認為,只有在我們能力邊界上工作,並主動解決那些更具挑戰性的問題,我們才能在學術研究中保持領先。

raw-image



▋健康挑戰的核心:在能力邊界上工作


Matt Beane 提到,「你需要在你能力的邊界工作,解決對你來說更難的問題。」對碩博士生來說,這句話尤為重要。研究生時期,我們常常面對各種未知的領域,這些問題往往複雜且棘手。但也正是這些「健康挑戰」,推動我們不斷提升自己的能力。


從 2012 年大三開始,我每週五、六會固定找一些自己完全不熟悉的東西來學習。我喜歡那種從不會到想通的瞬間,這樣的挑戰讓我獲得不斷的成長。這個找挑戰的習慣,至今已經持續了 12 年。


這樣的挑戰過程不僅讓我能夠更深入理解學術內容,也讓我在日常工作中,保持了求新求變的動力。目前我每天能夠大量閱讀學術論文與非虛構類書籍,還能穩定寫作 5000 至 6000 字來記錄自己的學習與精神活動。同時,我也持續在社群媒體上更新,分享我在各領域中的學習經驗與思考。


這些挑戰與突破,讓我深刻體會 Matt 所說的「健康挑戰」的重要性。


▋問題與練習:稀缺且寶貴的資源


Matt 還指出,「問題與練習是稀缺且重要的資源」。對碩博士生來說,尤其如此。我們常會因為短期成果的壓力,而選擇那些自己已經擅長的課題,因為這樣能夠保證結果。然而,這樣的選擇會讓我們失去成長的機會。


Matt 提到,當周圍的人專注於短期結果時,他們可能會避免讓你掙扎,反而讓你去做你已經擅長的事情。但這會抑制長期的能力提升。真正的進步,來自於解決那些困難、未曾遇見的問題。


以我自己的經驗為例,我會記錄自己學習過程中的問題和疑問,並嘗試找到解答。這個過程促使我每天進行大量的學術研究和思考,而這正是健康挑戰的體現。透過不斷解決新的問題,我能更有效地推動自己的研究進展,並讓自己在學術領域中持續成長。


▋AI 與機器人的影響


Matt 還指出了一個現代碩博士生面臨的重要挑戰:AI 和機器人的崛起。他們正在取代許多技術性工作,使得我們接近專家的機會越來越少。因此,許多人與「健康挑戰」的距離越來越遠。


這提醒我們,碩博士生不能僅依賴現有的技能。我們需要在學術研究中不斷尋求更具挑戰性的問題,突破現有的框架,才能避免被科技淘汰。


▋與專家學習,創造健康挑戰


最後,Matt 強調,學習過程中,專家所提供的挑戰是寶貴的資源。碩博士生應該積極接觸專家,主動尋求那些能夠促進自己成長的挑戰。


我就讀 UCLA 時,學習環境中的專家給予了我許多挑戰。他們能根據我的研究進展,提出一些更具挑戰性的問題,讓我在解決這些難題的過程中不斷成長。而這些挑戰的設計與進度都能夠依照我的步伐進行,這讓我在保持壓力的同時,能夠不斷精進。


Matt 的觀點讓我更清楚,碩博士生的學習應該注重「練功」而非僅僅追求「成果」。練功,指的是持續系統性地挑戰自我,打破舒適圈,才能真正提升我們的學術能力。


總結來說,碩博士生若能主動創造並接受「健康挑戰」,將能在學術研究與職涯發展中保持競爭力。健康挑戰,不僅是成長的必經之路,更是達到專業領先的關鍵。

373會員
1.3K內容數
Outline as Content
留言0
查看全部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王啟樺的沙龍 的其他內容
今天我們繼續討論美國企業家與作家Eric Ries[1] 於 2011年9月13日出版的 "The Lean Startup: How Today's Entrepreneurs Use Continuous Innovation to Create Radically Successful
最近看了一部非常有意思的影集《怪物:梅內德斯弒親兄弟檔》,讓我深受震撼,也想藉此機會分享一下心得。 這部影集不僅扣人心弦,而且特別引起我的共鳴,因為它的背景設定就在洛杉磯的比佛利山莊,而我正好住在洛杉磯。每次去 UCLA 時,我都會經過掛著這部影集大海報的公車站,所以它很快引起了我的注意。
1. 過度依賴自己所屬的圈子而忽略外部視野: - 很多碩博士生習慣待在自己熟悉的學術圈或專業領域,容易陷入「井底之蛙」的思維模式。這樣的情況會導致他們難以接觸到圈外其他領域的新知識或不同文化的多元觀點,特別是在全球化學術交流日益頻繁的當下,沒有開放的心態會限制自己的學術視野和研究創新。舉
年輕時,我喜歡聽充滿歌詞的音樂,尤其是在讀書或工作時,流行音樂總是伴隨著我的日常生活。然而,隨著年齡增長,我漸漸發現,自己越來越喜歡聽沒有歌詞的音樂,尤其是在需要專注工作或思考時。 這個變化,讓我想起曾經聽過的一位中央研究院數學研究員的故事。 ▌用音樂進入研究狀態 這位數學
1. 只固定逛某幾家書店: - 很多研究生在課業繁忙的情況下,會習慣只去像紀伊國屋書店這樣熟悉的書店,因為環境熟悉、書籍分類清晰,可以節省時間。然而,這樣的習慣可能限制了你探索其他書店的機會。台灣有許多特色書店和獨立書店,這些地方往往會有一些在大書店找不到的書籍與資料,對於正在撰寫論文或
在研究所階段,筆記不再只是為了應付考試,而是為了深入理解並產生新的知識。 我鑽研卡片盒筆記法已有三年,這段時間讓我體會到:做筆記最困難的,不是記錄資訊,而是看到資訊之間的內部連結。 這種能力,對於碩博士生來說,至關重要。 ▌研究生的挑戰:不只是學習,而是創造知識 碩博士的
今天我們繼續討論美國企業家與作家Eric Ries[1] 於 2011年9月13日出版的 "The Lean Startup: How Today's Entrepreneurs Use Continuous Innovation to Create Radically Successful
最近看了一部非常有意思的影集《怪物:梅內德斯弒親兄弟檔》,讓我深受震撼,也想藉此機會分享一下心得。 這部影集不僅扣人心弦,而且特別引起我的共鳴,因為它的背景設定就在洛杉磯的比佛利山莊,而我正好住在洛杉磯。每次去 UCLA 時,我都會經過掛著這部影集大海報的公車站,所以它很快引起了我的注意。
1. 過度依賴自己所屬的圈子而忽略外部視野: - 很多碩博士生習慣待在自己熟悉的學術圈或專業領域,容易陷入「井底之蛙」的思維模式。這樣的情況會導致他們難以接觸到圈外其他領域的新知識或不同文化的多元觀點,特別是在全球化學術交流日益頻繁的當下,沒有開放的心態會限制自己的學術視野和研究創新。舉
年輕時,我喜歡聽充滿歌詞的音樂,尤其是在讀書或工作時,流行音樂總是伴隨著我的日常生活。然而,隨著年齡增長,我漸漸發現,自己越來越喜歡聽沒有歌詞的音樂,尤其是在需要專注工作或思考時。 這個變化,讓我想起曾經聽過的一位中央研究院數學研究員的故事。 ▌用音樂進入研究狀態 這位數學
1. 只固定逛某幾家書店: - 很多研究生在課業繁忙的情況下,會習慣只去像紀伊國屋書店這樣熟悉的書店,因為環境熟悉、書籍分類清晰,可以節省時間。然而,這樣的習慣可能限制了你探索其他書店的機會。台灣有許多特色書店和獨立書店,這些地方往往會有一些在大書店找不到的書籍與資料,對於正在撰寫論文或
在研究所階段,筆記不再只是為了應付考試,而是為了深入理解並產生新的知識。 我鑽研卡片盒筆記法已有三年,這段時間讓我體會到:做筆記最困難的,不是記錄資訊,而是看到資訊之間的內部連結。 這種能力,對於碩博士生來說,至關重要。 ▌研究生的挑戰:不只是學習,而是創造知識 碩博士的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本專欄將提供給您最新的市場資訊、產業研究、交易心法、精選公司介紹,以上內容並非個股分析,還請各位依據自身狀況作出交易決策。歡迎訂閱支持我,獲得相關內容,也祝您的投資之路順遂! 每年 $990 訂閱方案👉 https://reurl.cc/VNYVxZ 每月 $99 訂閱方案👉https://re
在學校教育中,我們往往學習各種概念知識和完成無數練習,但這些經驗卻無法完全準備我們應對真實世界的壓力和挑戰。美國作者Matt Beane在他的書《The Skill Code: How to Save Human Ability in an Age of Intelligent Machines》中
在近四年的教學經驗中,我發現到不少大學生相當缺乏持續學習的動力,以及在不同的課程中,藉由「刻意練習」來提升一己的學習能力。在現有的大學體制中,雖然學生各自選擇不同的專業領域,但對於如何建立有效的「流程」,以因應紛雜的知識領域與知識內容,則顯得力有未逮。
1. 製造知識的能力: - 在學術研究中,寫學術文章與寫社群文章有很大的不同。學術文章需要設計實驗、製作論據,並與相關的研究比較,展示自己的貢獻。這種製造知識的能力,奠定了研究生能夠研究並學會任何感興趣的東西的基礎,不需要依賴「知識代理人」的二手精華版知識。例如,我在普渡大學和UCLA的研
1. 學術工人的夢想: - 學術界每年都需要大量新工人來參與研究工作。年輕的專業工人們幻想著自己有一天能夠翻身,期望幾年後能通過大量掛名論文獲得豐厚的回報。他們堅守自己的專業領域,不斷擴展,努力成為這方面的專家。 2. 將軍的策略: - 真正能成為學術領袖的,都是那些能夠巧妙運用工人們願景的人
世界太大,資訊太多,變化太快。進修是其中一個可以讓自己保持戰力的方法。去到我這種既全職工作,也偶然做志工和教大學課的,也得抽時間去進修一下,不然我會感到自己很快被淘汰下去。
Thumbnail
在人生的道路上,許多事情因社會的變化需要持續學習與練習新的工具。在過去的世代,或許可以在五年內學習一項技能並持續使用,但現在可能需要搭配不同的知識與背景。筆者與同世代的博士以及有業界經驗的朋友,都會先以國立大學的兼任助理教授做起,對於學校來說,這有助於讓學生了解進入業界的一些經驗。在學術研究上,也會
Thumbnail
夏日豐沛的滋養,盛產畢業生的季節同時也是迎來大學新生。想要成為什麼樣的人和社會/企業需要什麼樣的人才,考量的方方面面以及如何取得平衡是每個人都各自有抱有期待的理想狀態,筆者認為找到自己的初衷、足夠的瞭解自己,評量核心價值、定義自己,是最被忽略但卻是最重要的事之一。
Thumbnail
相信許多人認為學歷高的人多半具有天賦,但殊不知這些優秀的學生其實也同時掌握了關鍵的學習技巧與良好的生活習慣,而《深度學習力》這本書的作者卡爾為麻省理工學院博士,便基於好奇心而尋訪了許多優秀的學生,也歸納了七十五條寶貴的法則供讀者們參考。 比如其中一條法則是「學會放棄」,其實背後真正的含義是
Thumbnail
1.找到熱情與興趣 用有趣的方式重組構想 我是可以改變的! 改變人生的簡單小事,3的法則。 世界上只有50個人。 好好說自己的故事,學習助人的藝術。 做對的事,而不單是做聰明的事。 找到自己興趣、能力和市場需求的交集 拋開別人的期望, 為自己,做做最想做的事, 找到能夠發
Thumbnail
本專欄將提供給您最新的市場資訊、產業研究、交易心法、精選公司介紹,以上內容並非個股分析,還請各位依據自身狀況作出交易決策。歡迎訂閱支持我,獲得相關內容,也祝您的投資之路順遂! 每年 $990 訂閱方案👉 https://reurl.cc/VNYVxZ 每月 $99 訂閱方案👉https://re
在學校教育中,我們往往學習各種概念知識和完成無數練習,但這些經驗卻無法完全準備我們應對真實世界的壓力和挑戰。美國作者Matt Beane在他的書《The Skill Code: How to Save Human Ability in an Age of Intelligent Machines》中
在近四年的教學經驗中,我發現到不少大學生相當缺乏持續學習的動力,以及在不同的課程中,藉由「刻意練習」來提升一己的學習能力。在現有的大學體制中,雖然學生各自選擇不同的專業領域,但對於如何建立有效的「流程」,以因應紛雜的知識領域與知識內容,則顯得力有未逮。
1. 製造知識的能力: - 在學術研究中,寫學術文章與寫社群文章有很大的不同。學術文章需要設計實驗、製作論據,並與相關的研究比較,展示自己的貢獻。這種製造知識的能力,奠定了研究生能夠研究並學會任何感興趣的東西的基礎,不需要依賴「知識代理人」的二手精華版知識。例如,我在普渡大學和UCLA的研
1. 學術工人的夢想: - 學術界每年都需要大量新工人來參與研究工作。年輕的專業工人們幻想著自己有一天能夠翻身,期望幾年後能通過大量掛名論文獲得豐厚的回報。他們堅守自己的專業領域,不斷擴展,努力成為這方面的專家。 2. 將軍的策略: - 真正能成為學術領袖的,都是那些能夠巧妙運用工人們願景的人
世界太大,資訊太多,變化太快。進修是其中一個可以讓自己保持戰力的方法。去到我這種既全職工作,也偶然做志工和教大學課的,也得抽時間去進修一下,不然我會感到自己很快被淘汰下去。
Thumbnail
在人生的道路上,許多事情因社會的變化需要持續學習與練習新的工具。在過去的世代,或許可以在五年內學習一項技能並持續使用,但現在可能需要搭配不同的知識與背景。筆者與同世代的博士以及有業界經驗的朋友,都會先以國立大學的兼任助理教授做起,對於學校來說,這有助於讓學生了解進入業界的一些經驗。在學術研究上,也會
Thumbnail
夏日豐沛的滋養,盛產畢業生的季節同時也是迎來大學新生。想要成為什麼樣的人和社會/企業需要什麼樣的人才,考量的方方面面以及如何取得平衡是每個人都各自有抱有期待的理想狀態,筆者認為找到自己的初衷、足夠的瞭解自己,評量核心價值、定義自己,是最被忽略但卻是最重要的事之一。
Thumbnail
相信許多人認為學歷高的人多半具有天賦,但殊不知這些優秀的學生其實也同時掌握了關鍵的學習技巧與良好的生活習慣,而《深度學習力》這本書的作者卡爾為麻省理工學院博士,便基於好奇心而尋訪了許多優秀的學生,也歸納了七十五條寶貴的法則供讀者們參考。 比如其中一條法則是「學會放棄」,其實背後真正的含義是
Thumbnail
1.找到熱情與興趣 用有趣的方式重組構想 我是可以改變的! 改變人生的簡單小事,3的法則。 世界上只有50個人。 好好說自己的故事,學習助人的藝術。 做對的事,而不單是做聰明的事。 找到自己興趣、能力和市場需求的交集 拋開別人的期望, 為自己,做做最想做的事, 找到能夠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