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於 2024/10/05閱讀時間約 5 分鐘

《反脆弱》在變化與不確定性中成長

《反脆弱》|作者: 納西姆.尼可拉斯.塔雷伯

《反脆弱》|作者: 納西姆.尼可拉斯.塔雷伯



《反脆弱》:脆弱的反義詞不是堅強,是反脆弱

作者:Nassim Nicholas Taleb著

出版年:2013

出版社:大塊文化出版 大和書報圖書總經銷

ISBN:9789862134467





《反脆弱》作者塔雷伯,也是《黑天鵝效應》的作者,本書他提出了一個有趣的觀點:脆弱的反義詞並不是堅強或強固,而是反脆弱

脆弱意味著害怕受傷,害怕變動和隨機性。而堅固則意味著本質上的堅硬和耐熱,無論你如何打擊或燃燒,它都不會改變。但是這種堅硬和耐熱的程度是固定的,並不會因為你的打擊或燃燒而變得更強。

而反脆弱則是一種完全不同的概念,意味著喜歡變動和意外,你的傷害反而會使它變得更強。例如,當風吹過時,它可以吹滅蠟燭(這是脆弱的),但對於一堆篝火來說,風會使火焰更加旺盛(這就是反脆弱)。

反脆弱其實隨處可見

大自然賦予了所有物種這種能力,通過淘汰某些個體使剩下的個體更適應環境,並將優勢基因傳遞下去,從而提高整個物種的生存能力。

現代文明的脆弱

人類文明發展與自然相反,常常是增加自身的脆弱性來追求安全感,結果卻變得更加不安全。例如,在精神疾病領域中,我們過度使用精神病藥物並給予患者「我有病」的自我暗示,結果卻製造了更多的精神病患者。

作者認為「過度干預」是當前文明面臨的一大問題。忽視了人類精神和身體健康之間的複雜交互關係,打亂自然康復的過程。同時也是否認人類可以從苦難中受益並成長這種反脆弱性本質,結果就是製造了更多的精神病患者,使社會的這一問題變得更加嚴重。過度保護實際上增加了脆弱性,使我們更容易受到傷害。這樣的結果從觀察中就可得知,因此也不太需要提出理論,因為理論本身就是脆弱的。從長久的歷史來看,各種理論來得快,被推翻也快。


現代政治體制上,反脆弱展現

雖說人類文明常是增加脆弱性來追求安全感,歷史上許多帝國、國家體制就是以過度干預與控制人民,反而增加了社會的脆弱性。

羅馬帝國的反脆弱性

羅馬歷史上有一個名詞叫做「三世紀危機」,指的是公元第三世紀羅馬帝國由盛轉衰、走向分裂的混亂和動盪期。然而這場「危機」持續了一個世紀。這就顯示了羅馬帝國強大反脆弱性的體現。(羅馬帝國共1300多年,中國經歷了東漢、三國、兩晉、南北朝、隋、唐、宋、元、明,羅馬帝國危機就危機了一個世紀,衰亡過程歷經1300年。)

現代國家的反脆弱性

例如美國在建國後不久就遭受了英國人的攻擊,首都華盛頓甚至被英國人佔領,白宮被燒毀,總統被迫逃亡。但美國並沒有因此而陷入混亂,反而迅速恢復過來並建立了更強大的國防。1861年至1865年,美國經歷了四年的內戰,戰後反而變得更強大,迅速完成工業化,在19世紀末成為世界第一大經濟體。

1929年至1933年的大蕭條對許多國家來說是覆滅性的災難,但美國卻在此後進一步成長,成為世界第一大政治強權和軍事強權。近100年歷史,美國經歷多次經濟危機和戰爭失敗,然而每次都使美國變得更強大,歷史上許多偉大的文明都具有這種反脆弱性。

又如同樣是聯邦制的比利時,也具有明顯的反脆弱性,2010年比利時大選後,由於沒有任何政黨能夠取得組閣多數,政黨間多次會談未能達成協議,導致整整541天沒有中央政府。然而,在這一年半的時間裡,這個由許多自治城市組成的國家並未陷入混亂,人們的生活如常。

越控制干預則越脆弱

反脆弱的政治制度應該是可以接受不穩定和波動。透過每幾年就顛覆一次政府(透過選舉),時不時出現各種遊行、罷工或鬧分家等(例如,在川普當選後的前兩年,美國加州曾傳出要獨立),這既能釋放社會的不滿和矛盾,也能修復社會關係,甚至創造一些關係連接。又如現在的政確議題,也都有各種面向的討論,都是讓社會可以找到平衡或治癒方式。本書提醒我們要欣賞不穩定和波動,因為只有在這種情況下,我們才能真正成長並變得更強大。

美中對抗可以說是「反脆弱」與「堅固」的對抗

美國和中國對抗的道路上,中國透過少數菁英領導階層強大的掌控力,許多資源都以集中力量辦大事的方式,被投入到軍事領域,雖然為了國家安定也不可能完全犧牲經濟,因此人為的既要又要的配置資源。

而遇到歐美擁有的科技或是軍事設備,自己研發不出來的時候,就要靠偷技術以及第三方、第四方買技術買產品,但也大大增加追趕的成本,技術封鎖從來不保證對方拿不到先進技術,但能保證獲得新技術成本大幅提高,當然如果還是不行就要用遙遙領先的口號來蒙混過去就是。因此在長期投資配置下,透過指數型ETF配置美國、台灣全市場,應該不會是較好的選擇。




分享至
成為作者繼續創作的動力吧!
© 2024 vocus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