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10-20|閱讀時間 ‧ 約 0 分鐘

閱讀 | 如何把收入轉化為財富:原來有錢人都這麼做

本書作者 Dr. Thomas J. Stanley 他是美國學界研究「富裕人士財務行為」的先驅,並且率先創發出一套以科學研究為背景的行銷策略,可以藉以辨識、吸引及服務市場上的富人階級。本書是他女兒在他過世後集結 Stanley 博士和自身工業組織心理學的研究結果集結而成的一本書。

raw-image


你所不知的鄰家富人

本書定義的鄰家富人為淨資產100-2000萬美金。也許你會想矽谷工程師很多號稱年收20萬美元以上,100萬美金感覺很容易達到? 但本書一開始就闡明收入不等於資產許多人賺取了高額薪資,但是購買了豪宅名車導致付完貸款後捉襟見肘,沒有任何資產累積下來,這樣的人在本書中不被列為富人。

本書亦為跨時間緯度的綜貫性研究。綜觀鄰家富人的整體資產在50歲後達到高點,固定性收入只佔總收入的8.2%,實際盤點後發現資產已超過預期的2倍,所得稅更是僅占每年所得的2%以下。

美國有50%的街頭訪問認為有錢人是因為從小具有更多優勢、窮人無法翻身是因為身不由己,但知名智庫 Pew Research Center 研究,1960年代和2000年後的階級向上流動狀況並未顯著減少,這意味著人人有機會透過某種形式翻身到更高的社會階級。


「後天」培養的致富才能

書中訪問了美國百位資產超過百萬美元的鄰家富人,他們沒有人認為自己天生具有賺大錢的能力和運氣,所有讓他們致富的技能都是透過後天培養的。其中和東方國家最大的差異在於美國富人只有不到3成認為學歷對事業有所幫助。如果把從事醫生、律師、工程師、財務專家者踢除後,認為學歷重要的富人更是屈指可數,他們甚至大多連美國高中學歷測驗SAT分數不到1100分呢(滿分1600分)!許多富人指出私立學校的高額學債反而會拖累資產的累積,高等教育是否值得投資有待商榷。

鄰家富人對於高額學費的私立大學聯盟敬謝不敏,他們之中有近7成只取得區域大學學士學位。


真正幫助鄰家富人建立財務觀的是家庭教育。本書統計8成以上的鄰家富人資產並非來自繼承,而是透過自身努力累積。家庭富裕的孩子若爸媽一直給予財務上的安全感,會拖延他們財務獨立的時間,而孩子也比較不敢從事高風險高收入的職業或自行創業,調查結果顯示孩子的財務狀況是父母的延伸。有的鄰家富人出身清寒靠單親撫養長大,但是母親從小給予小孩儲蓄和自立自強的概念,造就這些富人通常20歲前就開始累積資產。除了家庭教育,許多富人也認為配偶對於他們的事業幫助很大,夫妻有近似的理想和財務觀更可以加速資產的累積。

「社交冷漠」也是鄰家富人普遍的特徵,所謂的社交冷漠指的並不是都不參加社交活動在家裡當阿宅,而是指不參加付費俱樂部、不和街坊鄰居閒聊比較行頭,當然非必要也不出席需要打扮光鮮亮麗的的社交活動。鄰家富人依然會在閒暇時間投入家族活動、奉獻教會、參與社工。透過減少花費不貲的社交活動,鄰家富人更專注於將資產投入事業以累積更多資產,而不是將花費投入華美的高級社區房、名車精品等犒賞自己和炫富,因為他們在意的是財務獨立的自由。


「三師」中的醫師在西方國家也是相對高薪的職業。


選擇和努力一樣重要

如同先前所述,鄰家富人中約有3成是從事醫生、律師、工程師、財務專家者等要求學歷且具有高度專業的職業。因此若不知道怎樣有機會跨入百萬俱樂部,或許在青少年時期立定志向要成為「三師」是個入門方法,然而剩下7成的鄰家富人起步時從事各行各業,而是透過兼差和創業致富。大多數的鄰家富人事業起步的開始除了透過自律的節制花費,還透過努力工作、兼差來開拓事業第二春。

鄰家富人大多在青少年和青年時間擔任過銷售員或是從事不同的打工,這會使他們更加重視「金錢」的價值,透過打工接觸到不同職業和人脈,探索不同的產業後他們也更勇於嘗試創業。因此本書作者的結論是,如果你學生時期沒有經歷過打工,出社會後也別放棄探索兼職的機會。

書中就提到有位鄰家富人剛結婚時和太太居住在較貴的社區,靠著老師和行政人員微薄的薪水過活,因此房屋修繕、粉刷都是自己周末 DIY。後來鄰居因為聘請不到粉刷工人而委託他處理,讓這位鄰家富人開啟了副業:為高級社區的鄰居粉刷牆壁,委託如雪花般飛來,讓他周末都塞滿粉刷的工作,最後還找自己的學生成立了一個粉刷團隊。當然,兼差的同時他也沒有放棄他的正職工作:當老師。


錢滾錢:富人的投資方式

鄰家富人超過8成不倚靠理財顧問,僅有1成左右表示會花錢請人管理資產,他們平均每月花超過18小時自行研究投資和資產配置。就如同股神巴菲特所說,市場上大多數的經理人績效輸給大盤指數,許多鄰家富人也深知這點,因此他們更傾向用最簡單管理的方式將資產投入股市,而且絕不投資罕見標的。

另外有趣的是,超過3成的鄰家富人手上持有現金佔總資產的10%以上,大多數的富人股票資產也不超過6成,而債券更是僅佔3%,這樣的配比著實令人玩味。


節儉X儲蓄=財富自由的起點


結語:致富公式=節儉x儲蓄x預算控制

綜觀整本書,鄰家富人致富的公式不出(1)節儉(2)儲蓄(3)預算控制,而這3個概念則在本書第3章後的章節一直重複出現。鄰家富人不會因為收入提升而增加支出,更不會獲得意外之財而心喜去購買高於市價平均值的產品和服務。據本書統計,在40歲之前大部分的鄰家富人是透過儲蓄和壓縮支出來累積前幾桶金,後續透過投資和發展事業將財富的雪球越滾越大。

鄰家富人自制力平均也較高,因此能夠在資產持續累積的狀況下依然能堅守底線,除了一般生活開銷,家庭旅遊、房屋修繕、小孩學費等大型花費都會制定預算並嚴格遵守

人生到目前為止,我已過35歲大關,室友也已到了不惑之年。不算博士生期間,我算是很晚才踏入職場,因此資產累積的也比同學還要少,為了儘早脫離社畜的行列,我的消費模式徹底改變,過去曾是一拿到助教薪水就得全部拿去付房租和信用卡帳單的我,現在每個月扣掉基本花費可以留下超過2/3的薪資,隨著薪資提升我的花費也沒有增加,我不再買超過台幣1000的衣服,更不會羨慕朋友拿名牌包,因為我知道自己往正確的財富自由之路前進。


我的短評

整體來說本書的排版方式會影響到閱讀體驗,其中提及的觀念坊間更是有許多理財書籍有類似性的描述。時間寶貴,如果本身已有定期閱讀理財書籍的習慣,建議本書可略過不看。


金句節錄

生命不是短跑競賽,而是世界上最長的馬拉松
財富累積之路上,別一心只想攢錢,也要享受過程帶來的快樂,並用心體會自己主宰人生,不當消費奴隸的喜悅。

書中提到累積財富是一生的事業,選擇事業之際需要自信(這是大部分的富人都具備的特質),而經營事業則要長期的不斷努力。大部分鄰家富人的事業剛起步都充滿挫折,花光存款、變賣家產是家常便飯,多的是僅靠配偶微薄的固定薪水支撐全家。然而經營事業是一場馬拉松。起步艱辛和低收入並不會使這些鄰家富人打退堂鼓,因為他們有自信能夠享受追求財富沿途的風光,也堅信自己能夠享用成功的果實。


書本資訊

原文書名:The Next Millionaire Next Door:Enduring Strategies for Building Wealth

作者:Thomas J. Stanley, Sarah Stanley Fallaw

出版社:遠流

出版日期:2019年3月

分享至
成為作者繼續創作的動力吧!
內容總結
如何把收入轉化為財富:原來有錢人都這麼做2:經濟低迷時代學習有錢人致富的財務行為
3
/5
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

作者的相關文章

三峽貓貓的沙龍 的其他內容

你可能也想看

發表回應

成為會員 後即可發表留言
© 2024 vocus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