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於 2024/11/11閱讀時間約 6 分鐘

「家鄉的人們去哪了?」——高中課堂如何探索人口結構變化的影響

彰化縣立二林高中所共同合作設計的校訂必修「二林譜系列課程」,是我們接觸教育的第一個起點,自2019年的試行課程開始至今,透過不同的課程主題,期望開啟學生對於地方文化的好奇心,激勵他們探索自我,並看見理解他人的重要性,而這也是我們認為,地方文化教會我們最重要的事。
「家鄉的人們去哪了?」為二林高中校訂課程當中的一門微課程,從「人口」的角度來探討在地議題。

「家鄉的人們去哪了?」為二林高中校訂課程當中的一門微課程,從「人口」的角度來探討在地議題。


「家鄉的人們去哪了?」這門課程是以台灣社會面臨的「人口老化」和「少子化」為主題,目標在於讓高中生理解台灣的社會人口結構,透過數據和實際案例,探討這些社會現象對地方社會和日常生活的影響。藉此使學生理解,人口數據背後並非只是冷冰冰的數字,而是能夠深刻反映生活品質、經濟發展、社會結構等議題的重要指標。


歷經多次調整與修正,課程以彰化地區為例,結合數學運算、社會學知識、公民意識與國際視野等領域,帶領學生從地區實際情況切入,探討人口減少與老化帶來的社會挑戰,並試圖從危機中發掘轉機。以下將從課程核心、教學重點、課程調整與未來展望等面向介紹這門課程的完整構思。


課程核心:理解家鄉的人口變遷

藉由地方創生資料庫(TESAS),學生得以初步認識各鄉鎮市區的人口概況。


圍繞「人口」為探討主軸,以國家發展委員會對於台灣人口高齡化及少子化的數據為切入點,引導學生發掘人口數據中的社會意涵。台灣預計在2025年進入超高齡社會,人口紅利將在2028年結束,生育率居全球最低,而這些抽象的數據如何反映在學生的日常生活中,是課程的首要探索目標。從家鄉的具體人口狀態出發,透過查閱地方創生資料庫(TESAS)了解人口流失、出生率下降等現象,以及此現象對家鄉經濟、教育、長期照護的影響,從而建立起對家鄉的責任感和歸屬感。


在觀察彰化各鄉鎮人口狀態的過程中,學生發現自己的家鄉正在面臨人口逐漸減少、老年人口增加的趨勢。透過這樣的討論和分析,不僅讓學生能夠了解人口數據的意義,也希望引導他們思考家鄉在面臨人口結構變化時的挑戰和應對方式。


版本一:基礎人口分析與社會問題探討


在第一個課程版本中,教學從數據認識開始,帶領學生從鄉鎮市的人口資料著手,逐步建構對人口變化的認知。學生使用TESAS進行資料查詢,從出生率、死亡率、扶老比等數據中,發現家鄉的現況與未來趨勢。由於每個學生的家鄉人口情況各異,這也使得討論更加多樣化,有的學生發現家鄉人口增長,有的則看到快速流失的趨勢,這些差異促使學生思考,為何不同地區會出現截然不同的人口現象?


在課堂最後,學生進一步估算了家鄉未來的景況,並從中探討人口老化可能帶來的影響,如醫療需求增加、社會福利支出上升等。從這些發現的議題中,學生假設自己是候選人,針對人口問題提出解決方案,如支持家庭、改善就業環境等。這一版課程試圖通過人口結構分析、預測人口數據,引導學生思考人口變遷對日常生活和未來規劃的深遠影響。


版本二:國際比較與地方對策


隨著課程逐步深化,第二版進行了修訂,加入了更多國際比較與數據來源查核的訓練。學生透過ChatGPT進行資料查詢,並進一步核對資料,提高學生的資訊辨識能力,並拓展國際視野。隨後,從各國少子化和高齡化的應對政策,並比較其與台灣的異同,例如德國的育兒津貼政策、日本的生育獎勵制度等。這樣的對比使學生不僅了解國內人口現象,也理解到全球共通的少子化挑戰,進而思考台灣是否可以借鏡他國政策來解決人口減少問題。


在課堂的最後,提出開放性的核心問題:「自己年老時最擔心的問題是什麼?」學生們提出了孤單、經濟來源不足、健康問題等常見社會議題。這些擔憂正反映出台灣日益高齡化社會的挑戰,也讓他們更具體理解了未來的社會問題。課程在此階段的設計目標是讓學生從世界觀點回到自身生活,將自己未來的生活置於台灣人口現象的現實框架中,更具體地理解台灣社會對未來的需求與挑戰。


課程調修過程:從本地現況至全球視野,再到數位工具的應用


在課程設計的調修過程中,發現單純的數據分析雖能引起學生對家鄉人口變遷的基本認識,但若要進一步培養分析問題的能力,則需要引入更具體的對策討論及多元的資料查詢方式。因此,課程從單純的人口數據分析,擴展到對政策資料的檢視和國際對比,並引導學生理解政策落實的難度與挑戰。此外,透過使用ChatGPT等數位工具的輔助,學生在搜尋與查核過程中學會如何辨識資訊真偽、確認資料來源,進一步強化批判性思考與問題解決能力。


此版本改進讓課程從數據解讀,轉變為政策理解與應用過程,不僅提高學生的參與感,也更切實地反映出台灣當下社會的變遷趨勢。多元視角的導入,讓學生能透過各國對比發現家鄉潛在的發展契機,激發學生在人口政策上的想像力。


未來展望:建構具有社會責任的公民意識

由張嚶尹老師設計的「家鄉的人們去哪了?⁣」課程,再由洪佳宏老師接棒,將持續和學生共同探索人口帶來的種種影響。


在課程結束之後,學生們或多或少意識到家鄉面臨的嚴峻人口挑戰,並對於未來社會的多變性有了更深層的體認,並嘗試去思考如何基於現有數據提出政策模擬,探討是否能夠藉由支持在地青年創業、改善公共設施等方向,以提升家鄉的吸引力和人口留存率。


此外,若能夠過更多視覺化工具,幫助學生更清晰地對比人口結構數據,進行跨學科的整合學習,這門課程將逐漸發展為一門包含數據科學、社會學、人口學的綜合性課程,幫助學生在全球視野下深入思考家鄉的發展。


總結而言,「家鄉的人們去哪了?」這門課程以人口為核心,結合數據分析、國際政策對比及數位工具應用,讓學生從個人、家鄉甚至全球的視角,逐步深入地理解人口問題,並思考其對社會結構及個人生活的深遠影響。這門課程的願景不僅在於理解人口數據,更希望培養學生對家鄉的連結感,並激發他們未來成為地方發展的參與者和問題解決者。學生們在課堂上所獲得的知識,將成為他們理解家鄉現況、洞察社會變遷的基礎,也為他們提供了思考未來的能力與自信。


想進一步了解如何進行地方文化課程設計▸▸請洽蔗青文化工作室粉絲專頁或來信chiatshenn@gmail.com洽談教師研習合作

分享至
成為作者繼續創作的動力吧!
© 2024 vocus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