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避免排放」遭剔除,碳權只有「減量」與「移除」兩種

閱讀時間約 7 分鐘

前言

昨天和一位長輩在聊天時聽到一句很有意思的話。

「應該要掌握的是世界層級趨勢。如果這件事是世界各地都在前進的方向,那對我們來說,只是發展得快些還是發展得慢些的差別,並不會走回頭路。」

之前文章特別介紹過巴黎協議第六條(Article 6),在COP 29 於11月正式開始之前,UNFCCC於今年6月在波恩舉行了準備會議,SB60。而國際碳交易協會(International Emissions Trading Association, IETA)統整了SB60中,對於在避免類型碳權的看法與共識

建議先看一下之前介紹巴黎協議第六條的文章,了解6.2、6.4以及6.8三條內容為何。

摘要翻譯

引言

SB60 會議的一項結果是將「避免排放(Emission Avoidance)」排除在《巴黎協定》第 6 條的合格活動類型之外,這終結了多年來的爭論。

COP29 預計不會就此議題展開更多討論。然而,SB60 決定的影響被廣泛誤解,並持續引發利害關係人的困惑。本簡報旨在總結在《巴黎協定》第 6 條談判中關於「避免排放」的辯論及其對避免森林砍伐活動是否符合資格的影響。

現行 UNFCCC 指導原則

在 SB60 會議上,各方決定「避免排放」不屬於《巴黎協定》第 6.2 和 6.4 條的合格活動類型,此議題將在 2028 年重新審議(見 SB60 對第 6.2 條的結論,第 6 段;對第 6.4 條的結論,第 3 段)。

同時,各方也決定,「增強保護(Conservation Enhancement)」不應視為獨立的活動類型,而應歸類為「減少排放(Emission Reductions )」或「移除(Removals)」。因此,有關「增強保護」活動的合格性將由第 6.4 條的監督機構 (SBM) 進行審議。在第 6.2 條下的合作方式,將由參與的各方自行決定。

IETA 的解讀及其對碳市場的影響

這些決策引發的影響被部分利害關係人誤解,原因之一是 IPCC 和 UNFCCC 尚未正式定義「避免排放」,而第 6 條談判代表亦未提供具體定義。

氣候變遷專家常將「避免排放」視為減緩策略中「避免、最小化、恢復、抵換(Avoid, Minimise, Restore, Offset)」的第一步,與碳權活動無直接關聯。在碳市場語境中,此詞有時指無法達成完全碳移除的活動,因此常與「減少排放」混淆。例如,《清潔發展機制(CDM)》將「溫室氣體避免排放」描述為「減少或避免溫室氣體排放的大氣活動」,即便 IPCC 將其定義為只包含減少排放和移除。

對「避免排放」和「減少排放」的解釋各有不同。一種看法認為,它們之間的差異可視為行動時間特性:排放減少著重於現有排放的削減,而排放避免則是預防未來排放源的出現。從這個角度看,差異可被理解為基線的選擇問題:歷史排放與預測排放的對比

「避免排放」在國際碳市場談判中的另一種解釋,起源於 2007 年厄瓜多政府的提案。當時,厄瓜多尋求因避免在亞蘇尼國家公園開發石油資源而獲得補償。自該提案以來,「避免排放」在很大程度上被視為明確放棄開發化石燃料資源的政策和措施。最近,《巴黎協定》第六條下的一種新解釋由菲律賓提出,該國希望因擱置新建燃煤電廠計畫而獲得碳權。

根據幾位資深談判代表和 UNFCCC 秘書處的說法,區分「避免排放」與「減少排放或移除」的另一種方式是「行動概念」。採取主動措施的活動被視為「減少排放或移除」(因此合格),而基於不採取行動的活動則被視為「避免排放」(因此不合格)。實際上,這意味著,採取措施減少森林砍伐或退役現有發電廠的專案是合格的,而單純因森林作為碳匯存在而獲得獎勵的專案則不合格

為了加強這種觀點,普遍認為那些在《清潔發展機制(CDM)》和主要獨立認證計畫下合格的活動可以被定義為「減少或移除」,因此將符合《巴黎協定》第 6 條的資格。最終,符合第 6.2 條的活動類型及專案是否實現了減少、移除或兩者皆有的定義,將由參與每個合作方式的締約方商定。

最終,與部分利害關係人的觀點相反,SB60 關於將「避免排放」排除作為《巴黎協定》第 6 條下新增活動類型的決定,並不意味著基於森林與土地的碳專案(包括與 REDD+ 相關的方法論的專案)無法符合第 6 條的資格。相反,這類型的專案可以被歸類為「減少排放」或「移除」活動。

因此,REDD+ 活動無需本次工作方案的正面結果即可在第 6 條下獲得資格。實際上,《巴黎協定》第 6 條下「避免排放」概念的起源與當前談判中的討論不同,這進一步加劇了對其定義的混淆

個人觀點

避免排放類型能夠取得碳權是非常弔詭的事。

行為與回饋之間的關係應該要建立在「“執行”了什麼專案而得到回報」,而非「因為“不執行”什麼專案而得到回報」。這樣的情境基線非常有問題,儘管一直以來都有因為剝奪發展機會而應該要有所回饋的理由在發聲,但這樣的運作模式只要被接受了,就會有無止境的道德風險類型問題發生。

儘管聲明最後帶到了REDD+,但我同樣覺得正因為過往定義的混淆,導致REDD+處在灰色地帶。如果REDD+專案確實有積極地投入保育工作,維護原生林區,提高了一整區雨林的碳匯,那確實是名實相符的碳權專案。但反過來說,若無積極作為,單純發表聲明:「不開發某塊原生林地,避免了多少公噸的碳排放」,就要以此取得碳權,將引來許多非議(REDD+某些不符產權、未知會地方社區以及環境正義爭議就屬另一層面問題,所有碳權專案都有可能)。

隨著巴黎協議第六條的深入討論,這些定義以及可被接受的專案未來將更明確。

相關文章

歡迎留言分享,也期待你追蹤並加入沙龍,一起關心氣候變遷與碳移除。

與這個主題相關的文章連結整理如下:

強制性與自願性碳市場整合,巴黎協議第六條的進展

成效不彰之碳權對淨零目標有害,超過60位專家推動真正零排放

CBAM真的能減緩氣候變遷嗎?

彭博社的調查告訴你垃圾碳權誰在買

碳權市場中MRV之重要性及政策建議

十分鐘看懂CBAM/碳費/碳權到底是什麼(2024年版)

氣候正義與政策支持度,不同地區的信念有何差異?

碳債是什麼?該怎麼償還?公平嗎?

想種樹賺碳權之前,先了解一下什麼是自然氣候解方吧

SBTi到底接不接受碳權/碳抵換

2024 年全球碳權投資吸引力國家排名分析

更可信賴的碳交易市場在何方?

買碳權就是買贖罪券,就是漂綠嗎?


avatar-img
10會員
113內容數
分享氣候變遷與環境政策主題。 增廣見聞之餘,讓生活產生更多洞見。 如果有想了解的新知、產業資訊、相關主題內容等, 都非常歡迎在文章中留言讓我知道。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細雨徐行的沙龍 的其他內容
本文簡要介紹了目前市場上最主流的四大自願性碳權標準,包括Verra的VCS、Gold Standard、Climate Action Reserve及American Carbon Standard。文章探討各標準特色、碳權市場資訊獲取來源,並且最後提供了2024年10月自願性碳交易市場現況資訊。
許多碳移除新創背後都有微軟支持,例如強化岩石風化技術以及將二氧化碳封存於混凝土的技術。微軟對這些新創一來提供研發資金,二來在產品成熟開始商業化時成為重要客戶。這些新創浪潮背後推手主要來自於微軟的負碳目標,以及設立的氣候創新基金。本文藉由微軟最新的木造資料中心報導,完整介紹其負碳目標以及推動方案。
本文介紹了碳捕捉與封存(CCS)之主要概念與爭議,並以加拿大即將推出的全球最大CCS專案爲參考。CCS技術最常見用於原油與天然氣開採地區,可搭配碳封存與開採過程得到額外經濟收益。反對方所持觀點為擴大使用化石燃料將惡化氣候變遷現象。支持者則認為減量效益實質存在,有助於淨零過程的過度。
巴黎協議的第六條(Article 6)是強制性碳市場以及自願性碳市場兩大領域的整合基礎,從2015年至今經過近十年的努力協商,已有許多進展和明朗化。本文主要介紹自願性碳市場以及強制性碳市場兩者之整合趨勢,包含詳細說明巴黎協議第六條內涵、當前整合市場趨勢與案例、遇到的困難以及未來發展方向。
這兩年最熱門的議題是AI應用技術與相關產業,但AI技術背後的高耗能運算以及數據中心運作所帶來的能源負擔,也越來越多人注意到是個嚴重問題。本文摘要並整理翻譯報導,介紹了主流生成式AI的能耗、碳排量、相對影響以及與此相關之趨勢及研究領域。
有一種將二氧化碳封存的方式為碳礦化,其原理為將二氧化碳轉換為碳酸鹽類後封存或利用。新創公司 CarbonCure 擁有直接再利用捕捉到的二氧化碳技術,是將捕捉到的二氧化碳封存進混凝土並且做到規模化的廠商之一。近日CarbonCure達到了封存500,000 公噸 CO2 里程碑,是相當顯著的成就。
本文簡要介紹了目前市場上最主流的四大自願性碳權標準,包括Verra的VCS、Gold Standard、Climate Action Reserve及American Carbon Standard。文章探討各標準特色、碳權市場資訊獲取來源,並且最後提供了2024年10月自願性碳交易市場現況資訊。
許多碳移除新創背後都有微軟支持,例如強化岩石風化技術以及將二氧化碳封存於混凝土的技術。微軟對這些新創一來提供研發資金,二來在產品成熟開始商業化時成為重要客戶。這些新創浪潮背後推手主要來自於微軟的負碳目標,以及設立的氣候創新基金。本文藉由微軟最新的木造資料中心報導,完整介紹其負碳目標以及推動方案。
本文介紹了碳捕捉與封存(CCS)之主要概念與爭議,並以加拿大即將推出的全球最大CCS專案爲參考。CCS技術最常見用於原油與天然氣開採地區,可搭配碳封存與開採過程得到額外經濟收益。反對方所持觀點為擴大使用化石燃料將惡化氣候變遷現象。支持者則認為減量效益實質存在,有助於淨零過程的過度。
巴黎協議的第六條(Article 6)是強制性碳市場以及自願性碳市場兩大領域的整合基礎,從2015年至今經過近十年的努力協商,已有許多進展和明朗化。本文主要介紹自願性碳市場以及強制性碳市場兩者之整合趨勢,包含詳細說明巴黎協議第六條內涵、當前整合市場趨勢與案例、遇到的困難以及未來發展方向。
這兩年最熱門的議題是AI應用技術與相關產業,但AI技術背後的高耗能運算以及數據中心運作所帶來的能源負擔,也越來越多人注意到是個嚴重問題。本文摘要並整理翻譯報導,介紹了主流生成式AI的能耗、碳排量、相對影響以及與此相關之趨勢及研究領域。
有一種將二氧化碳封存的方式為碳礦化,其原理為將二氧化碳轉換為碳酸鹽類後封存或利用。新創公司 CarbonCure 擁有直接再利用捕捉到的二氧化碳技術,是將捕捉到的二氧化碳封存進混凝土並且做到規模化的廠商之一。近日CarbonCure達到了封存500,000 公噸 CO2 里程碑,是相當顯著的成就。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本文介紹了臺灣碳費及碳交易制度,以及碳匯與碳權的關聯。臺灣已於氣候法中宣示於民國139年達成淨零排放的目標,且自由貿易協定對接的問題。本文為你總結了碳費、碳交易制度及碳匯與碳權的關聯,幫助你更瞭解碳排放管理及交易相關知識。
了解淨零排放、碳中和和氣候中和這三個概念的差異,對於評估和制定氣候政策至關重要。同時瞭解這些永續概念也有助引導個人在生活中做出環保的選擇,幫助地球邁向淨零未來。
由每年的會議可以看出,趨勢是一年比一年快速急迫,方針從消極減少碳排轉移到積極使用再生能源與碳捕捉,甚至因為氣候災害這座冰山已越來越難避開,也下令全人類要做好撞上冰山的準備(氣候末日因應之道),這些方針會以國家->政府->企業->個人的方式影響到我們生活,每一個歷史決策都影響著人類的未來航道。
Thumbnail
產業摘要:歐盟通過《淨零工業法案》提高歐盟工業廠商在淨零減碳上所需的製造技術。中國進口進口工具機被中止。全球貨櫃海運面臨多重問題,包括地緣政治因素仍將持續影響全球。美國國務院「公司」協助各國排除因中國施壓的經濟問題。好物:《文化地圖》的分類,表達方式高達256種方式,職場上該選擇哪種溝通方式最好呢?
在減碳路徑及藍圖的目標,是2050達淨零排放! 常聽到怎麼可能?或能做都做了,還是做不到!   對我來說,減碳問題就是當最低的水果摘完了, 現在應該趕緊打造工具去摘更高的水果。   先進國家都老早摘完伸手能摘的水果, 之後又經歷多次「摘完某一高度水果」的時刻, 每次都挺過來了。  
Thumbnail
巴黎協定規定的指標是為實現「將全球氣溫上升控制在工業革命前水平的1.5度以內」,在先進國家中,目標是在2050年前實現「將二氧化碳排放量降至零」。這被視為碳中和的起源。 儘管先進國家都致力於在2050年前實現CO2零排放,但許多參與國還制定了中期目標。 - 美國:在2030年前,以2005年為基
Thumbnail
隨著全球變暖愈演愈烈,各國政府和企業都開始積極尋求減少碳排放的方法。在這種情況下,淨零排放成為了越來越受關注的話題。淨零排放是指通過減少碳排放並在必要時抵消這些排放,將淨排放量降至零。要實現淨零排放,淨化和去汙是至關重要的步驟。在本文中,我將介紹淨零排放的概念,以及淨化和去汙在實現淨零排放中的作用。
Thumbnail
【環保新進展】2024年首波國內碳權交易即將啟動! 環境部近日公布了「溫室氣體減量額度交易、拍賣及移轉管理辦法」,這不僅是碳交易市場的一大進展,更代表著我們國家在環保方面的又一次飛躍。這個被熱切期待的草案,將為國內碳權買賣開啟新篇章。
2020年工廠停工、在家遠距辦公等現象, 工業和交通運輸造成的二氧化碳大幅減少, 年總排放量和前年相比下降了 #5~10%, 使人們相信透過行動真的能減碳。   #如何避免氣候災難 是比爾蓋茲在2021年 針對能源議題所撰寫的科普書籍   全世界每年排放的溫室氣體約為 #510億噸
Thumbnail
火報記者 陳聖偉 / 綜合報導 全球已有150個國家參與淨零排放(Net Zero)環境永續目標,國發會於2022年協同各部會提出完整版的「台灣2050淨零排放路徑」,並於2023年1月立院三讀通過,修正《溫室氣體減量及管理法》為《氣候變遷因應法》,並正式將「2050淨零排放」目標入法,行政院也跨
Thumbnail
本文介紹了臺灣碳費及碳交易制度,以及碳匯與碳權的關聯。臺灣已於氣候法中宣示於民國139年達成淨零排放的目標,且自由貿易協定對接的問題。本文為你總結了碳費、碳交易制度及碳匯與碳權的關聯,幫助你更瞭解碳排放管理及交易相關知識。
了解淨零排放、碳中和和氣候中和這三個概念的差異,對於評估和制定氣候政策至關重要。同時瞭解這些永續概念也有助引導個人在生活中做出環保的選擇,幫助地球邁向淨零未來。
由每年的會議可以看出,趨勢是一年比一年快速急迫,方針從消極減少碳排轉移到積極使用再生能源與碳捕捉,甚至因為氣候災害這座冰山已越來越難避開,也下令全人類要做好撞上冰山的準備(氣候末日因應之道),這些方針會以國家->政府->企業->個人的方式影響到我們生活,每一個歷史決策都影響著人類的未來航道。
Thumbnail
產業摘要:歐盟通過《淨零工業法案》提高歐盟工業廠商在淨零減碳上所需的製造技術。中國進口進口工具機被中止。全球貨櫃海運面臨多重問題,包括地緣政治因素仍將持續影響全球。美國國務院「公司」協助各國排除因中國施壓的經濟問題。好物:《文化地圖》的分類,表達方式高達256種方式,職場上該選擇哪種溝通方式最好呢?
在減碳路徑及藍圖的目標,是2050達淨零排放! 常聽到怎麼可能?或能做都做了,還是做不到!   對我來說,減碳問題就是當最低的水果摘完了, 現在應該趕緊打造工具去摘更高的水果。   先進國家都老早摘完伸手能摘的水果, 之後又經歷多次「摘完某一高度水果」的時刻, 每次都挺過來了。  
Thumbnail
巴黎協定規定的指標是為實現「將全球氣溫上升控制在工業革命前水平的1.5度以內」,在先進國家中,目標是在2050年前實現「將二氧化碳排放量降至零」。這被視為碳中和的起源。 儘管先進國家都致力於在2050年前實現CO2零排放,但許多參與國還制定了中期目標。 - 美國:在2030年前,以2005年為基
Thumbnail
隨著全球變暖愈演愈烈,各國政府和企業都開始積極尋求減少碳排放的方法。在這種情況下,淨零排放成為了越來越受關注的話題。淨零排放是指通過減少碳排放並在必要時抵消這些排放,將淨排放量降至零。要實現淨零排放,淨化和去汙是至關重要的步驟。在本文中,我將介紹淨零排放的概念,以及淨化和去汙在實現淨零排放中的作用。
Thumbnail
【環保新進展】2024年首波國內碳權交易即將啟動! 環境部近日公布了「溫室氣體減量額度交易、拍賣及移轉管理辦法」,這不僅是碳交易市場的一大進展,更代表著我們國家在環保方面的又一次飛躍。這個被熱切期待的草案,將為國內碳權買賣開啟新篇章。
2020年工廠停工、在家遠距辦公等現象, 工業和交通運輸造成的二氧化碳大幅減少, 年總排放量和前年相比下降了 #5~10%, 使人們相信透過行動真的能減碳。   #如何避免氣候災難 是比爾蓋茲在2021年 針對能源議題所撰寫的科普書籍   全世界每年排放的溫室氣體約為 #510億噸
Thumbnail
火報記者 陳聖偉 / 綜合報導 全球已有150個國家參與淨零排放(Net Zero)環境永續目標,國發會於2022年協同各部會提出完整版的「台灣2050淨零排放路徑」,並於2023年1月立院三讀通過,修正《溫室氣體減量及管理法》為《氣候變遷因應法》,並正式將「2050淨零排放」目標入法,行政院也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