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11-12|閱讀時間 ‧ 約 0 分鐘

上古漢語的邏輯結構 146

2.0 上古漢語的特殊結構

raw-image
  • 2.1 若干問題的澄清
  • 2.2 虛字
  • 2.3 之乎者也 — 也 (矣﹑焉)
  • 2.4 之乎者也 — 者
  • 2.5之乎者也 — 乎

為什麼給「何以別」指派一個 s/n

我們再細看一下原句。

原句是「不敬何以別 (乎)」,但按漢語的習慣,「何以別不敬」也是慣常用法。《論語‧憲問》的「子曰:『何以報德?以直報怨,以德報德。』」可作佐證。這個例子告訴我們,「以德報德」中的首個「德」字的參照對象是「何」字,也就是說,如果「德」字屬語構型 的話,「何」字佔據的是一個 位。如果拿掉「何」字,並代入一個名詞,然後使該代入名詞變作「以」字的後項,便有「以德報德」,即「何以報德」的回答。此時,假如「以德報德」屬於 s,「何以報」便明顯屬於 s/n,因為「德」屬於 之故。以此為依據,「何以別」亦屬於 s/n93

按此,Fu1 的推導如下進行﹕

__________

93 我們面對的唯一難題是上古漢語中有大量這類的成語句式,比如「作繭自綁」﹑「左顧右盼」﹑「指鹿為馬」﹑「吃一塹長一智」﹑「以其人之道還施彼身」等等,多不勝數,四字句式尤甚。我們應該給這類四字成語指派哪個語構型﹖如何回答這個問題將嚴重影嚮問句中「乎」字的語構型指派。

待續

分享至
成為作者繼續創作的動力吧!
© 2024 vocus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