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於 2024/11/17閱讀時間約 3 分鐘

梅根會客室|「幫忙是應該的」?這句話可能毀掉你的職場人生!

raw-image


你有沒有曾經遇過這樣的情況:明明很累,還是幫同事完成了不屬於你的工作?事後,卻因為沒做到完美而責怪自己?

在職場上,我們常常掙扎於「該幫忙還是拒絕」,「該完美還是適可而止」的矛盾中,深怕自己太「自私」而被貼上標籤。但,你有沒有想過,這樣的自責其實是對自己最大的道德綁架?


「凡事都要適可而止,過猶不及也是一種錯。」—孔子


Carol是一位行政助理,同事John總是在工作截止日前經常請Carol協助整理報告。即使這些工作和她無關,Carol也不好意思拒絕,覺得幫忙是「應該的」。  

有一次,她忙到凌晨三點,仍然因為交稿延遲被主管批評,她不僅自責沒完成自己的工作,還在心裡怪罪自己當初不該幫John。

事後,Carol開始反思:  

- 幫助別人就一定是對的嗎?  

- 過度要求自己無私,真的合理嗎?  


讓我們一起來思考這個問題: 



  • 自責的本質是什麼?

自責的背後,是我們害怕被他人視為「自私」的焦慮,試圖用完美的表現來換取認可。這種壓力來自於一種錯誤的觀念:人應該無私、偉大、毫無保留。然而,無私真的符合人性嗎?  

  • 為什麼「自私」有時反而是必要的?

「自私」並不是壞事,而是人性的一部分。適當地設立界限,不僅是對自己的負責,也是對工作效率和他人期待的管理。只有接受這一點,才能避免因過度負擔而產生的壓力和自我厭惡。


具體要如何解決呢? 


  • 設立界限,學會拒絕:

當John再次請求幫忙時,Carol可以這樣說:  

「John,我目前有自己的工作需要完成,可能幫不上這次的忙,但我可以給你建議,或告訴你哪位同事能協助。」  

這樣既表現了支持,也清楚地傳達了自己的界限。

 

  • 接受不完美:

沒有人可以做到十全十美,允許自己偶爾自私,並不代表你不夠好,而是懂得為自己負責。學會告訴自己:「我值得保留一些體力,為自己而活。」

 

  • 深入反思「無私」的真相:

試著問自己:  

這件事我一定要做嗎?還是因為怕失去別人的認可?  

拒絕他人,真的會讓我成為一個「壞人」嗎?  


「世界是由陰影和光明共同組成的,接納陰影,我們才能感受到光明。」—卡爾·榮格  


真正的「善良」,不應該以犧牲自己為代價,而是能夠在理解自己需求的基礎上,為自己和他人找到平衡。接受自私的人性,學會不讓無私變成自責的枷鎖,這才是成熟的職場態度。

 

你有沒有類似Carol的經歷?你是怎麼平衡「自私」與「無私」的?留言分享你的想法吧! 


 



分享至
成為作者繼續創作的動力吧!
© 2024 vocus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