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11-27|閱讀時間 ‧ 約 0 分鐘

【為什麼碩博士生在微睏時寫作,反而更能接近真實?】

碩博士生的生活常常被高壓研究與課業填滿,寫作(無論是論文還是個人反思)往往需要找到最適合的狀態。而「天黑、微睏、獨處」這三個要素,似乎構成了一種神秘的創作最佳條件。


這種狀態下,寫出的文字更貼近內心,也更真實。對於碩博士生而言,這樣的寫作體驗甚至能成為疏解壓力與整理思緒的絕佳方式。以下是三個關鍵解釋:


▋ 1. 微睏:疲憊讓理性防線放鬆


在碩博士生的日常中,大腦常處於高度清醒、理性思考的狀態,尤其在分析數據、閱讀文獻時,總會篩選掉「不夠精確」或「不夠學術化」的想法。然而,微睏時的身心疲憊,反而打破了這種理性的防線:

• 疲憊讓你的大腦懶得過度修飾,每一句寫下的文字都更靠近情感本身。

• 這種狀態下,你的創作更多來自直覺與本能,而非反覆的批判與推敲。


就像有人說過:「在最累的時候,人更容易展露真實的自我。」微睏狀態寫出的文字,或許正是你最坦誠的表達。


▋ 2. 天黑:黑夜帶來創作的神秘感


碩博士生的白天通常充滿各種任務——課題進度、指導教授的會議、實驗室的需求等等,幾乎沒有時間真正靜下來。而到了夜晚,黑暗與安靜的氛圍提供了極佳的創作條件:

• 夜晚減少了視覺與外界的干擾,讓你能更專注於內在的思緒流動。

• 黑夜自帶一種「與外界隔離」的神秘感,讓創作變成更個人化的過程。


天黑後的寫作,像是在與自己的內心深處對話,這種氛圍能激發出與白天完全不同的靈感。


▋ 3. 獨處:與自己的深度對話


對碩博士生來說,許多時間都在與數據、文獻、模型「對話」,很少有機會停下來與自己對話。獨處寫作,特別是在夜晚與微睏的狀態下,正好提供了這樣的機會:

• 獨處時,沒有同儕、導師或讀者的期待,你可以毫無保留地表達出內心的真實想法。

• 這種深度對話不僅能釋放壓力,還能幫助你整理紛亂的情緒,甚至理清研究方向的瓶頸。


對碩博士生而言,寫作不僅是輸出的過程,還是對自己的學術與人生進行反思與整理的工具。


【結論】


碩博士生的寫作,無論是學術內容還是個人筆記,都是極為重要的一環。而「天黑、微睏、獨處」的狀態,似乎是觸碰真實思緒的最佳條件。


如果你也在學術壓力中尋求創作靈感,不妨試試在這樣的時刻寫作——或許你會發現,這種狀態下的文字,比任何時候都更接近內心深處,也能讓你更清晰地看待自己的研究與生活。

分享至
成為作者繼續創作的動力吧!
現為加州大學洛杉磯分校機器學習博士後研究員. 分享Obsidian第二大腦建構實務. 原子寫作與精實寫作實務. 精力管理與學術工作流實務.
© 2024 vocus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