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avid A. Sinclair 是哈佛醫學院遺傳學教授,他畢生致力於研究衰老的機轉。他的研究聚焦於生物老化的機制,特別是端粒、NAD+ 輔酶和長壽基因(sirtuins)等領域,並提出老化是一種可以延緩甚至逆轉的過程。透過基因調控和分子技術,可以改善健康並延長壽命。他是『時代雜誌』百大影響力人物之一,並多次在國際學術和媒體平台分享其洞見。他同時參與開發抗衰老補充劑(如NMN),致力於將實驗室成果應用於日常生活。
David 的著作『Lifespan: Why We Age—and Why We Don’t Have To』闡述了老化並非不可避免,並提出通過間歇性斷食、運動、血糖控制及補充劑等策略實現健康長壽的可能性。他用淺顯易懂的語言解釋尖端科學,兼顧科學深度與讀者可讀性,讓這本書成為對抗老化的指導手冊與生活哲學的啟發來源。
我摘錄了一些書中的成分與大家分享:
Aging research today is at a similar stage as cancer research was in the 1960s. We have a robust understanding of what aging looks like and what it does to us and an emerging agreement about what causes it and what keeps it at bay. From the looks of it, aging is not going to be that hard to treat, far easier than curing cancer.
今天的老化研究正處於類似 1960 年代癌症研究的階段。我們對於老化的外觀和它對我們的影響有了深入的了解,並且對其成因和抑制因素達成了新的共識。從目前的情況來看,治療老化並不困難,遠比治癒癌症容易得多。
以癌症研究的歷史進程作對比,當今老化研究已經有了突破性進展。老化並非不可逆轉的宿命,而是可以看作一種得以治療的疾病。
Hidden within the sometimes byzantine way scientists talk about science are several repeating themes: low energy sensors (SNF1/AMPK), transcription factors (MSN2/DAF-16/FOXO), NAD and sirtuins, stress resistance, and longevity. This is no coincidence—these are all key parts of the ancient survival circuit.
隱藏在科學家有時雜亂無章的科學討論方式中,有幾個重複的主題:低能量感應器 (SNF1/AMPK)、轉錄因子 (MSN2/DAF-16/FOXO)、NAD 和 sirtuins、抗壓性和長壽。這並非巧合——這些都是古代生存電路的關鍵組成部分。
生命延續像是一個古老的生存電路,存在於地球上所有生物體內,從樹木、酵母到鯨魚和人類。 這種科學概念與人類共同的命運聯繫起來,讓我們思考生命的本質。
Together we can build a single dam—at the source. Not just intervene when things go wrong. Not just slow things down. We can eliminate the symptoms of aging altogether.
我們可以一起建造一座大壩—從源頭開始。而不只是在發生問題時介入。不只是延緩衰老。我們可以完全消除老化症狀。這種疾病是可以治療的。
強調文章的核心觀點:老化是一種可以被治癒的疾病,我們需要從源頭阻斷老化的發生,而不是被動地應對老化帶來的各種問題。培養一個積極的生命觀,比什麼都重要,也是對傳統觀念的挑戰。
One thing is clear: DNP is extremely dangerous. Eating less at each meal, moving more, and focusing on plant-based foods are much safer options.
有一點很清楚:DNP 是非常危險的。每餐少吃點、多動動、以植物性食物為主,是更安全的選擇。
我們不要盲目追求快速見效的抗老方法,而要選擇安全、健康的生活方式。這裡展現說明大家對於科學應抱持嚴謹的態度和責任感。
For researchers, doubt is no vice. Doubt is the very normal and very human consequence of pushing yourself to do audacious things without knowing how those things are going to work out.
對於研究人員來說,懷疑並非惡習。懷疑是人類在不知道結果如何的情況下,逼迫自己去做大膽的事情所造成的正常結果。
以哲理說出科學研究的本質:探索未知,挑戰極限。科學家應該勇於面對未知,不畏失敗,在懷疑中不斷前進。
Thanks to the technologies I’ve described, a prolonged, healthier human lifespan is inevitable. How and when we’ll achieve it is a bit less certain, although the general path is quite clear.
多虧了我所描述的科技,人類壽命的延長和健康是不可避免的。至於我們要如何以及何時才能達到這個目標,就沒那麼確定了,不過大體的路徑是相當清楚的。
我們對科技進步的信心,最終能幫助人類戰勝衰老,延長壽命。 同時我們也應該理解,通往目標的道路並非一帆風順,需要科學家們不斷探索和努力。
But what if it didn’t have to be that way? What if we could be younger longer? Not years longer but decades longer. What if those final years didn’t look so terribly different from the years that came before them? And what if, by saving ourselves, we could also save the world?
但如果不一定要這樣呢?如果我們可以更年輕呢?不是幾年,而是幾十年。如果最後的歲月和之前的歲月看起來沒有那麼大的差別呢?如果透過拯救我們自己,我們也能拯救世界呢?
如果我們可以延緩衰老,甚至逆轉衰老,世界會變成什麼樣? 這個問題沒有標準答案,卻激勵著我們去探索生命的奧秘,去追求更長壽、更健康的未來。
Our DNA is not our destiny.
我們的 DNA 並非我們的命運。
基因決定了我們的先天條件,但後天的環境和生活方式同樣重要。我們可以通過改變生活方式來影響基因的表達,從而延缓衰老,最終掌控自己的命運。
One of the best ways to visualize this is to think of our genome as a grand piano. Each gene is a key. Each key produces a note. And from instrument to instrument, depending on the maker, the materials, and the circumstances of manufacturing, each will sound a bit different, even if played the exact same way. These are our genes. We have about 20,000 of them, give or take a few thousand.
將我們的基因組視為一架大鋼琴,是將其形象化的最佳方法之一。每個琴鍵產生一個音符。不同的樂器,根據製造者、材料和製造環境的不同,即使彈奏的方式完全相同,每種樂器的聲音也會有點不同。這些就是我們的基因。我們大約有 20,000 個基因,或多或少有幾千個。
將基因组比作一架鋼琴,基因則是琴鍵。不同的彈奏方式,會產生不同的音樂;同樣的基因,在不同的表觀遺傳調控下,也會表現出不同的性狀,這生動地說明了表觀遺傳學在生命中的重要作用。
衰老並非不可逆轉的宿命,而是一種可以被視為疾病來治療的現象。隨著科學技術的進步,人類對老化的成因與抑制機制有了更深入的理解,例如低能量感應器、NAD 輔酶和長壽基因的作用,這些都屬於「古代生存電路」的一部分。我們有可能從源頭阻斷老化,完全消除其帶來的症狀,而非僅僅延緩其進程。這種對老化的全新視角不僅為延壽帶來希望,更提醒我們選擇健康的生活方式,從日常飲食、運動到植物性飲食,採取安全的抗老策略,避免不必要的風險。
作者倡導積極改變生活方式與心態,通過安全可靠的方法實現健康長壽。文中啟發我們,基因雖然決定了我們的生理基礎,但生活方式、環境和表觀遺傳調控則可以幫助我們掌控命運,延緩衰老進程,甚至重拾青春活力。不僅如此,延長健康壽命也可能帶來深遠的社會影響,讓人們在最有生產力的歲月中繼續貢獻。這種希望與挑戰並存的觀點鼓勵我們探索未知,追求生命的極限,並塑造更長壽、更健康的未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