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神文明史(10):宗教改革

閱讀時間約 11 分鐘

宗教改革與新思潮的發展


一般而言,宗教改革是指基督教在16世紀至17世紀的教派分裂及改革運動,也是新教形成的開端。一般我們中文圈現在所謂的基督教,多半指的就是在這次分裂之後產生的「新教」。而一般說的天主教,則是當年梵諦岡教派延續下去的、屬於羅馬公教體制的教派。


由於參考書《瘋癲文明史》是以歐洲史觀寫成,作者把所有認同《新約聖經》、承認「耶穌基督神聖性」的教派,都歸類在基督教中,在基督派系描述上較少著墨。


詳細的宗教探討如果要寫,應該得直接再開一個專欄了…在此就先略過不談。


不過,有幾件重要的宗教界分歧,還是得交代一下,因為和後面的宗教改革,以至於醫學的發展有重要關聯。


要理解宗教改革之前,必須具有一些對於當時基督宗派的知識。有鑑於基督體系的宗教派別實在太多,很難詳細的解釋到底出現了多少教派,實際上基督派系從誕生之後就不斷分裂,略過那些分裂出來的非主流派系後,可以簡單地整理成幾個重點,簡單來說如下:

一神教的分裂

一神教的分裂

一神教(亞伯拉罕宗教)系統的分裂,是十字軍東征的主要理由,原因出在基督教和伊斯蘭教對先知的認知,而伊斯蘭教晚基督教約500年才出現。


接下來是11世紀的基督教分裂:

基督教大分裂

基督教大分裂


由於11世紀的「東西教會大分裂」在前面的篇目中被跳過,在此僅用圖表補充這起事件。實際上東西教會大分裂是西羅馬帝國滅亡之後,雙方一直以來都有歧見,經年累月漸漸堆積而成。


而此事件跟體制爭議比較相關,沒有什麼影響醫學進步的部分,就直接省略過去。


只需要知道後來在歐洲作為主流的,是天主教系統,就可以理解後面發生的事件。

接下來是本篇的主要事件:宗教改革的主要衝突點。

宗教改革

宗教改革

宗教改革的部分,主要針對的就是改革天主教系統,和東正教已經無關。


實際上東正教在君士坦丁堡被土耳其人攻陷之後,就散落在東歐各處去,反而是天主教系統因為一直保持集權,讓歐洲的主流仍是天主教


新教的崛起


這起改革從馬丁·路德、喀爾文、慈運理等神學家,以及其他早期新教徒發起。1517年,路德發表的《九十五條論綱》引發了宗教改革的開始。


改革者反對當時天主教會(梵諦岡)的教條、儀式、領導和教會組織結構。在他們的努力下,成立了新的國家性的改革派教會。


而早期的一些發生在歐洲的事件如黑死病的蔓延東正教與羅馬公教分裂等等(實際上,基督教體制在歷史上,一直都有許多規模不等的分裂發生,而同樣的事情在別的宗教裡面也有。某種程度上看來,每次宗教的分裂,多少都與當代的社會環境需求有關),而這些事件的發生,或多或少都侵蝕了人們對天主教會和教宗的信仰。


畢竟,隨著時代的演變,人們越是對教廷虔誠,那些戰亂和瘟疫卻也沒有變的更少。隨著社會的進步、城市的擴展,社會出現了更多的問題和麻煩,人們似乎越來越墮落,而他們信仰的神似乎也沒有要拯救人類的意思。


那麼,這一切的虔誠是為了什麼?

這一切對信仰和宗教權威的反思,最終找到了出口,也就是推行宗教改革,以及後面引起的思潮革新運動。


但實際上,針對教義上的歧見以及不合當時社會狀況的律令與規範(如販售贖罪券、禁止商人利滾利的借貸生息制度等等),才是引發宗教改革的關鍵。當時的新教徒認為天主教廷已經腐敗,淪為騙取錢財的機構,早已不具有神聖性。


其他一些因素(如文藝復興思想的傳播、印刷術的傳播、東羅馬帝國的滅亡)也都促成了新教的創立。


而新教在分裂衝突之中各種對舊制度勇於批判的思想,不只直接的讓原本主宰歐洲的天主教勢力弱化,從宗教思維的根本上改變了一部分的社會,其反抗權威與質疑的態度以及思維,更間接的影響了後續一個世紀的啟蒙運動


醫學的躍進


而在經歷了宗教改革的社會動盪之後,新潮思維的醞釀與越趨開放的社會環境,也在十七世紀的歐洲醫學上引起一波小小的革命。


由於宗教改革和神學思維的解放,在十七世紀時,以經典神學論據為主軸的思想已經開始被放棄,許多的學門開始與宗教脫鉤,並各自成立起自己的學派


在當時,便已經有「廣義精神疾病」概念的產生,由於解剖、草藥、手術等醫學技術的進步(羅伯特·虎克發明了顯微鏡,發現了細菌的存在),人們開始認為,古典希波克拉底學派主張的生理致病理論可能比較正確。


於是乎,西元前的希波克拉底學派,歷經了近2000年,終於重新回到歐洲的學術界舞台。


但就當時社會混亂的風氣來看,一名醫生如果大喇喇地,鼓吹純生物機制而否定「天譴致病論」,無疑是搬了顆大石頭擋住自己的去路。


畢竟搞學術,還是得混口飯吃的。


因此,一個很有趣的新思維開始誕生了,當時的醫生為了迎接新潮的思維,一方面提出了一些生理性的理論,來說服患者為什麼會生病、以及怎麼樣才治的好;另一方面,則不去否認疾病「也有可能」來自於鬼神之流的詛咒


也就是說,對當代的社會風氣來說,疾病的產生,或許一部分是來自鬼神的詛咒,另一部分則是有生理上的原因,而這兩者是可以同時共存的


但是,這樣的共存理論,雖然提供了醫學與神學之間的模糊地帶,替生物性的醫學提供了很大的彈性空間,但最終,在討論到精神疾病一類比較複雜難解的事情之時,仍然會有所謂的界線之爭。


也就是說,當代的醫生必須為醫學與神學之間,找出一個位置,劃出一條確定的界線,來表示哪一些是「生物性的問題」、哪一些是「神學上的問題」。


因此,劃清界線就顯得非常的重要,但這個問題,本身卻又是一個相當複雜難解的謎團。其複雜性,可以說直至今日,仍沒有完全被區分開來。


因此,在當時,牛津大學學者波頓就曾寫到:

「先開始祈禱,然後才尋求醫學的介入,不過並非兩者擇一,而是同時並行。」


由這段話,我們就可以得知,當時的人(至少是上流社會的人)對於醫學與神學的衝突,抱持著什麼樣的看法。


憂鬱症


在17世紀時,「憂鬱症」便開始被辨認出來。


當時的醫生已經發現,有一種奇怪的疾病,它的狀況不像是一般認為的抓狂發瘋一般,一般人都能輕易的辨認出來,而是一種模糊的、不明所以、又不容易被描述的症狀。


實際上,在16世紀時,便已經從一些醫師的手稿中,發現到這樣的紀錄:

「無緣無故的,這些人無法被安慰、對未來也不抱持著希望。」如此疑似憂鬱症的紀錄。


而這樣的「憂鬱症」似乎在當時的社會當中,佔有一部分的病患人口比例。但在當時,沒有人知道,這些似有非有的身心症狀,到底是不是一種疾病。而對於那些與憂鬱症奮戰的醫生們來說,這絕對不是一個可以被簡單解決的問題。


當時一般認為,所有形式的憂鬱症都有一種麻煩的共通點,就是「難以控制」、「病期漫長」,然後「極度的難以治癒」。


換句話說,整體的治療過程不管是對於患者還是醫生來說,都是一種漫長的折磨。其麻煩的程度,即便是找來當時精通各種經典療法、醫術最精湛的醫生來處理,也都是相當棘手。


有鑑於文藝復興之後古希臘體液學說的盛行,在當時,堅持經典醫學理念的醫生,都認為所謂的憂鬱症,來自於一種體液的失衡。


特別是被當時的醫生們所認為、導致憂鬱的是一種身體分泌出來的「黑膽汁」,而治療憂鬱症的方式,就是透過外力的影響,進而改變體內的體液平衡。


而這種外力影響,實行上則有許多的方法,像是放血、拔罐(你沒看錯,西方也有自己的拔罐技術,不是中醫才有)等等,被認為是有使體液、或能量從體內向外洩出的方法,都是當時醫生拿來治療憂鬱症的手段。


但很不幸的是,由於憂鬱症本身的複雜性以及當時的醫術在根本上的不足,使的這些方法並不總是這麼的有效。畢竟,他們認為是正確論述的體液學說,實際上也是錯誤的


結果,某些治療的手段最終還是導到了宗教的層面


而憂鬱症的種種表現,則被視為是一種魔鬼對於人類的撥弄與挑戰,那些在憂鬱症患者身上產生的幻覺與心智崩潰,正好是惡魔侵占人類的心智與靈魂的最好證明。


幾乎在同一個時代的醫生們,對於疾病的論述,都還是擺脫不了宗教的影響。當時的人們大多認為,身、心、靈三者是緊密結合在一起的,而且只要醫生們承認了神學上惡魔的存在,那麼治不好疾病便不是一種可恥的事情


對於當時的醫生來說,像憂鬱症這種難以捉摸的疾病,其實際上和一些令人神智錯亂的疾病一樣,都是所謂「魔鬼行使那超自然力量的證據」,而如果這些疾病是以超自然的力量所引起,那麼醫學理所當然地對此無能為力。


上流社會的流行病


而在聽了這麼多對於憂鬱症持悲觀的當代醫學看法之後,應該不會有人認為,在當時得到憂鬱症,是多麼令人稱羨的事情。但有趣的是,在同一個時代,憂鬱症忽然變成了一種流傳在知識分子階級的流行病,因為這種疾病,似乎比較容易出現在那些心思細膩、擁有獨特思維模式的學者、或著聰明人身上。


即便這有很大的程度,來自於一種嚮往古典時代氣息的虛榮感。


而由於社會的快速演進與藝術創作的大量產生,藉著回顧文藝復興的勢頭,某些上流社會者,同時也認同複雜的憂鬱情緒帶來的正面反應,像是能產生天才、刺激人類的創作能力等(也就是一般人所謂的藝術家氣質,而現代醫學通常認為是躁鬱症比較容易有這種特質)。


就好像英國著名的作家德萊頓曾寫到:

「偉大的才智與瘋狂必然近乎同盟,兩者中間的界線既薄且迷濛。」


因此,對當時社會風氣比較趨於「浪漫主義」的狀況來說,把精神疾病當作是與偉大藝術之間的連結,似乎就是一件理所當然的事情。


就以當時相當受歡迎(現今仍是如此)的莎士比亞來說,他所創造的諸多劇作裡面,或許是由於時常描寫犧牲與復仇的橋段,劇作中的角色特質或多或少都具有瘋癲的成分在。舉凡「哈姆雷特」、「李爾王」等被定位在悲劇的劇作,都是描寫一些「神智不正常」的傢伙們的故事。


或許是為了娛樂性,或許是單純的為了迎合當年人們的口味,也或許是莎士比亞本人就是喜歡寫瘋人們的悲劇。總而言之,瘋癲與精神異常經常性的出現在他的作品當中,而這些作品也隨著人們對它們的喜愛而在歐洲散播開來。


而隨著作為這些戲曲創作素材的、那些被誇張化渲染的精神錯亂登上檯面,無庸置疑的,連帶向大眾散播了對精神異常的特殊觀感,並藉由戲劇滲透入了當代上流階級的生活,而此舉也加深了社會對精神疾病的恐懼印象


而出自這種恐懼,歐洲即將在下一個世紀,迎來大監禁的年代。

avatar-img
0會員
13內容數
寫一些有的沒的。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Meitou的沙龍 的其他內容
文藝復興的開始 在經歷中世紀的社會衰敗以及黑死病的肆虐之後,在14世紀的義大利,一部分的上流社會人士開始發起新的文化運動,並接著對後續的幾個世紀發揮了長足的影響。
伊斯蘭的黃金時代 大約在公元8世紀至13世紀之間,歐洲正處於黑暗時代中期的時候,在海的另外一邊,伊斯蘭世界在科學、技術、哲學和文化領域達到了鼎盛。 眼見歐洲就要藉由伊斯蘭世界傳回來的知識再度起步,但好景不常,正要復興的歐洲,很快的被黑死病的陰影籠罩,進入了一個大衰退的時代。
信仰年代,中世紀早期的歐洲醫學 在西元年正式的到來後,歐洲世界承襲著上古時代的醫學知識與信仰文化繼續向前邁進,在與諸多不同文明與信仰長年的征戰、以及因征戰促成的文化交流之下,開啟了一段以宗教為名,彼此征伐、由戰爭強迫文化移轉的「信仰年代」。
東方的醫療哲學 與西方文明相對,在古代中醫醫學的記載之中,早已有癲狂之說,但在討論中醫對於精神異常的看法之前,我們必須先了解古代中醫對於疾病的理論與哲學是什麼。 本篇是基於歐洲史觀而對東方傳統醫學的看法,由於是一個講歐洲歷史與醫學的主題,對東方醫學的考證相對較少,僅此一篇。
在西元前,古希臘世界充斥著各種充滿宗教神話色彩的英雄史詩,不只如此,他們更進一步的把宗教信仰當成是更為簡單且直接的事,早在古希臘時代,他們就把精神異常看作是一種與神性掛勾在一塊的、渾然天成的事情。 在那個神話主導的古希臘世界,西方世界的第一位醫師,誕生了。
說到希伯來文化,多數人可能都沒有聽過,但許多人應該都有耳聞《希伯來聖經》(正是後世說的《舊約聖經》)和摩西分紅海的故事,這些古老的故事,其實都來自於希伯來民族。 希伯來民族在上古時代留下的文獻對後世影響深遠,其中對後世的宗教哲學和精神文明影響也是數一數二,若要考究古代世界,先從希伯來文化開始。
文藝復興的開始 在經歷中世紀的社會衰敗以及黑死病的肆虐之後,在14世紀的義大利,一部分的上流社會人士開始發起新的文化運動,並接著對後續的幾個世紀發揮了長足的影響。
伊斯蘭的黃金時代 大約在公元8世紀至13世紀之間,歐洲正處於黑暗時代中期的時候,在海的另外一邊,伊斯蘭世界在科學、技術、哲學和文化領域達到了鼎盛。 眼見歐洲就要藉由伊斯蘭世界傳回來的知識再度起步,但好景不常,正要復興的歐洲,很快的被黑死病的陰影籠罩,進入了一個大衰退的時代。
信仰年代,中世紀早期的歐洲醫學 在西元年正式的到來後,歐洲世界承襲著上古時代的醫學知識與信仰文化繼續向前邁進,在與諸多不同文明與信仰長年的征戰、以及因征戰促成的文化交流之下,開啟了一段以宗教為名,彼此征伐、由戰爭強迫文化移轉的「信仰年代」。
東方的醫療哲學 與西方文明相對,在古代中醫醫學的記載之中,早已有癲狂之說,但在討論中醫對於精神異常的看法之前,我們必須先了解古代中醫對於疾病的理論與哲學是什麼。 本篇是基於歐洲史觀而對東方傳統醫學的看法,由於是一個講歐洲歷史與醫學的主題,對東方醫學的考證相對較少,僅此一篇。
在西元前,古希臘世界充斥著各種充滿宗教神話色彩的英雄史詩,不只如此,他們更進一步的把宗教信仰當成是更為簡單且直接的事,早在古希臘時代,他們就把精神異常看作是一種與神性掛勾在一塊的、渾然天成的事情。 在那個神話主導的古希臘世界,西方世界的第一位醫師,誕生了。
說到希伯來文化,多數人可能都沒有聽過,但許多人應該都有耳聞《希伯來聖經》(正是後世說的《舊約聖經》)和摩西分紅海的故事,這些古老的故事,其實都來自於希伯來民族。 希伯來民族在上古時代留下的文獻對後世影響深遠,其中對後世的宗教哲學和精神文明影響也是數一數二,若要考究古代世界,先從希伯來文化開始。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任何帝國都有許多黑暗面,拜占庭帝國也不例外。其中一個面向,就是帝國利用基督教實施的宗教壓迫。 隨著帝國在宗教上越來越趨於「一尊」,基督教的其他教派、其他的宗教等等,生存空間也就越來越小。其中最顯著的例子,就是希臘、羅馬多神教的消失。 希羅多神教是很昌盛的。即使在東羅馬/拜占庭帝國基督教化後,多神
Thumbnail
信仰多神教的羅馬就算征服了其他大帝國,也不曾要求屬民改變信仰。羅馬人唯一長期不願接受的,只有屬於一神信仰、並堅持要傳福音的基督教。
Thumbnail
今日世界中,大家最熟悉的基督教宗派分別可能是這三個:天主教、東正教還有新教。天主教和東正教於1054年分裂,新教諸派則在十六世紀宗教改革時與天主教分道揚鑣。不過,基督教的宗派歧異,遠不止這三家。有好幾家甚至在一千多年前的羅馬帝國時代,就已經能與未分裂的「天主/東正教」分庭抗禮。 我們回到公元495
Thumbnail
宗教建築不僅是人類信仰的物質象徵,更是歷史、文化和藝術的重要載體。這些建築體現不同宗教的核心價值和精神追求,反映了宗教的獨特信仰系統、歷史與文化意義、以及宗教實踐的重要性。瞭解這些建築對於理解宗教多樣性、深入地方文化和宗教實踐至關重要。
Thumbnail
那年的 6 月 8 日發生大事了,轟動歐洲世界——位於英格蘭的名勝聖所,就在修士們喝著紅酒還唱著聖歌,突然就被海匪給劫了——於是,本日即林迪斯法恩修道院搶案 1231 周年的紀念日。常理說,強盜殺人不過是中世紀的日常,怎就上了當時的頭條?因為,人們難以理解怎麼有人敢搶上帝的財產…
Thumbnail
雖然黑暗時期的教會想辦法保存了過去的知識,但那個時代還有各種問題,首先是西羅馬帝國消失,東羅馬帝國本身也積弱不振,反倒穆斯林很強大,吞吃了地中海南、東岸還有西班牙一代的地盤。 而歐洲的政治勢力還在重新學習如何治理國家,因為有太多民族、語言、風俗存在,基本上歐洲再也沒有像羅馬一樣的超大型帝國了。
Thumbnail
先前提到,早期的教父們寫的一堆教父書信,除了勸勉自己教區的信徒,同時寫信指責其他教區的神學觀點,這樣不斷的透過神學辯證來強化各稐論述,但基本上還是各自信各自的。 但到了羅馬帝國開始走下坡的時候,沒想到這招卻有了很大的影響。 是這樣的,日耳曼蠻族來了,之所以說是蠻族,是因為他們沒有什麼文字能力(盧
Thumbnail
耶路撒冷是一座歷史悠久、充滿宗教信仰和衝突的城市。這篇文章回顧了自古至今的猶太、基督徒和伊斯蘭教徒對耶路撒冷的信仰,以及他們之間的歷史衝突。同時,文章也提到了耶路撒冷作為國際焦點的現況,以及對中東地區的影響。希望這座城市最終能夠實現和平與共融,成為全球的文化寶藏和宗教寬容的象徵。
Thumbnail
任何帝國都有許多黑暗面,拜占庭帝國也不例外。其中一個面向,就是帝國利用基督教實施的宗教壓迫。 隨著帝國在宗教上越來越趨於「一尊」,基督教的其他教派、其他的宗教等等,生存空間也就越來越小。其中最顯著的例子,就是希臘、羅馬多神教的消失。 希羅多神教是很昌盛的。即使在東羅馬/拜占庭帝國基督教化後,多神
Thumbnail
信仰多神教的羅馬就算征服了其他大帝國,也不曾要求屬民改變信仰。羅馬人唯一長期不願接受的,只有屬於一神信仰、並堅持要傳福音的基督教。
Thumbnail
今日世界中,大家最熟悉的基督教宗派分別可能是這三個:天主教、東正教還有新教。天主教和東正教於1054年分裂,新教諸派則在十六世紀宗教改革時與天主教分道揚鑣。不過,基督教的宗派歧異,遠不止這三家。有好幾家甚至在一千多年前的羅馬帝國時代,就已經能與未分裂的「天主/東正教」分庭抗禮。 我們回到公元495
Thumbnail
宗教建築不僅是人類信仰的物質象徵,更是歷史、文化和藝術的重要載體。這些建築體現不同宗教的核心價值和精神追求,反映了宗教的獨特信仰系統、歷史與文化意義、以及宗教實踐的重要性。瞭解這些建築對於理解宗教多樣性、深入地方文化和宗教實踐至關重要。
Thumbnail
那年的 6 月 8 日發生大事了,轟動歐洲世界——位於英格蘭的名勝聖所,就在修士們喝著紅酒還唱著聖歌,突然就被海匪給劫了——於是,本日即林迪斯法恩修道院搶案 1231 周年的紀念日。常理說,強盜殺人不過是中世紀的日常,怎就上了當時的頭條?因為,人們難以理解怎麼有人敢搶上帝的財產…
Thumbnail
雖然黑暗時期的教會想辦法保存了過去的知識,但那個時代還有各種問題,首先是西羅馬帝國消失,東羅馬帝國本身也積弱不振,反倒穆斯林很強大,吞吃了地中海南、東岸還有西班牙一代的地盤。 而歐洲的政治勢力還在重新學習如何治理國家,因為有太多民族、語言、風俗存在,基本上歐洲再也沒有像羅馬一樣的超大型帝國了。
Thumbnail
先前提到,早期的教父們寫的一堆教父書信,除了勸勉自己教區的信徒,同時寫信指責其他教區的神學觀點,這樣不斷的透過神學辯證來強化各稐論述,但基本上還是各自信各自的。 但到了羅馬帝國開始走下坡的時候,沒想到這招卻有了很大的影響。 是這樣的,日耳曼蠻族來了,之所以說是蠻族,是因為他們沒有什麼文字能力(盧
Thumbnail
耶路撒冷是一座歷史悠久、充滿宗教信仰和衝突的城市。這篇文章回顧了自古至今的猶太、基督徒和伊斯蘭教徒對耶路撒冷的信仰,以及他們之間的歷史衝突。同時,文章也提到了耶路撒冷作為國際焦點的現況,以及對中東地區的影響。希望這座城市最終能夠實現和平與共融,成為全球的文化寶藏和宗教寬容的象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