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不上學】自學的開始

閱讀時間約 1 分鐘

孩子因為憂鬱症病發,漸漸演變成難以上學的困境。原本在校表現積極正向的孩子,目前已成為校園發生率為1~5%的拒學生。學校與教室對我的孩子而言,簡直是另一個遙遠的國度。

我的孩子不上學,受到疾病干擾的青春,免不了過著渾渾噩噩的生活。在家休養的日子裡,他還沒放棄自己,2024年10月30日我們遞交出自學申請書,在2025年他即將嘗試自學生活。

自從家人得了憂鬱症後, 我才知道憂鬱症不只有憂鬱, 我想寫下家庭在症狀中改變自我的治療時光。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在第二次家族治療時,父母選擇夫妻先進入診間,孩子下次再一起加入。夫妻說明長期以來是以假日夫妻的形式經營婚姻與家庭,醫師陪伴夫妻尋找溝通教養衝突時,各自需覺察的議題。這個家庭的現實生活,因為教養作風的差異已一分為二,形成二個家的模式。
第二次的家族治療,父母選擇夫妻先進入診間,孩子下次再一起加入。長期以來,夫妻以身為父母的角色溝通教養議題時,各自的內在有自我堅持的教養態度,醫師陪伴夫妻尋找各自需要覺察的議題。 母:我看開了,但孩子沒有變好。 父:你為什麼覺得孩子沒變好,他至少每天願意吃藥控制情緒,他只是不上學....
在第二次家族治療的晤談過程中,醫師挖掘夫妻各自的議題。醫師發現老婆雖然目前看似與現況妥協,但問題仍未解決,老婆是以“我的老公是個亞斯伯格症患者”為由,擱置內心無法認同老公教養作風的負面情緒。
第二次家族治療時,夫妻說明結婚至今是以假日夫妻的生活形式經營家庭,醫師發現老婆很需要老公傾聽教養挫折與抱怨,但老婆過去有一段時間都是在最憤怒的情緒中打電話給老公,老公聽到老婆咄咄逼人的氣勢就會心生抗拒不想介入親子衝突。
在第二次家族治療時,孩子沒有進入診間,父母選擇夫妻先ㄧ起與醫師對談,孩子下次再加入。夫妻因為工作緣故,從孩子出生至今幾乎都是分隔二地,以假日夫妻的形式經營婚姻和家庭,醫師發現媽媽原本像孩子的軍師目前降格成為女傭,想聽聽爸爸對母親角色轉變的觀察。
醫:孩子有上學嗎? 母:沒辦法耶! 醫:怎樣的沒辦法呢? 醫:孩子自己在家時是怎樣生活?需要媽媽擔心嗎?
在第二次家族治療時,父母選擇夫妻先進入診間,孩子下次再一起加入。夫妻說明長期以來是以假日夫妻的形式經營婚姻與家庭,醫師陪伴夫妻尋找溝通教養衝突時,各自需覺察的議題。這個家庭的現實生活,因為教養作風的差異已一分為二,形成二個家的模式。
第二次的家族治療,父母選擇夫妻先進入診間,孩子下次再一起加入。長期以來,夫妻以身為父母的角色溝通教養議題時,各自的內在有自我堅持的教養態度,醫師陪伴夫妻尋找各自需要覺察的議題。 母:我看開了,但孩子沒有變好。 父:你為什麼覺得孩子沒變好,他至少每天願意吃藥控制情緒,他只是不上學....
在第二次家族治療的晤談過程中,醫師挖掘夫妻各自的議題。醫師發現老婆雖然目前看似與現況妥協,但問題仍未解決,老婆是以“我的老公是個亞斯伯格症患者”為由,擱置內心無法認同老公教養作風的負面情緒。
第二次家族治療時,夫妻說明結婚至今是以假日夫妻的生活形式經營家庭,醫師發現老婆很需要老公傾聽教養挫折與抱怨,但老婆過去有一段時間都是在最憤怒的情緒中打電話給老公,老公聽到老婆咄咄逼人的氣勢就會心生抗拒不想介入親子衝突。
在第二次家族治療時,孩子沒有進入診間,父母選擇夫妻先ㄧ起與醫師對談,孩子下次再加入。夫妻因為工作緣故,從孩子出生至今幾乎都是分隔二地,以假日夫妻的形式經營婚姻和家庭,醫師發現媽媽原本像孩子的軍師目前降格成為女傭,想聽聽爸爸對母親角色轉變的觀察。
醫:孩子有上學嗎? 母:沒辦法耶! 醫:怎樣的沒辦法呢? 醫:孩子自己在家時是怎樣生活?需要媽媽擔心嗎?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一到空間,看到別班的孩子早已站在一樓門口等我,社工說:「他今天很想上妳的課,讓他一起上課好嗎?」他是機構頭痛的孩子,時常不在自己的班級到處遊蕩,因此和孩子約法三章必須參與完整的課程才能加入。 與孩子腦與心的對話 這次是情緒相關的創作課, 孩子們討論顏色與情緒, 這位孩子過程中分享到:「我很常
Thumbnail
當青春期的孩子出現和以往不同的行為,他是怎麼了嗎? 青少年的「憂鬱」常被誤認為「叛逆」的表現,而這兩者應如何分辨? 身為老師,該如何陪伴敏感多愁的憂鬱青少年? 快報名參加特別為教師規劃的課程,引導孩子走出情緒迷宮。 -課程特色及內容- ★專業師資提供協助青少年培養心理韌性之技巧。 ★
Thumbnail
焦慮和憂鬱彼此交融,特別在孩童成長時期,家長和教育者應以愛心陪伴與理解,給予正向情緒命名、自我揭露與正念的培養,以促進情感健康與獨立。這篇文章探討了孩子在學業和情緒調適上的經歷,並提出了應對焦慮和憂鬱的建議。
孩子上幼稚園沒多久疫情就開始了,幾次差點成行的校外教學,讓孩子對校外教學更是滿心期待,就這樣到了三年級,從校外教學的資訊公告出來到成行之前,孩子帶著各種美好想像來迎接那一天的到來。 國小三年級,可以自己吃飯,可以自己上廁所,也具備分辨危險的能力,這些應該是這個年紀孩子的標配,對我來說校外教學是一場
Thumbnail
這篇文章敘述了作者在國小時是資優生,但在國中卻遇到自信崩潰的經歷,以及如今作為父親不希望孩子重蹈覆轍的心路歷程。文章呈現了對教育方式的反思以及陪伴對孩子成長的重要性。
Thumbnail
這篇文章討論了家長在面對青少年孩子遲遲不願意上學時的困惑與壓力,並提出瞭解決問題的策略。作者透過對家長與青少年間關係的分析,提出了照顧自己與明確界線的重要性,並強調父母親需要先照顧好自己的情緒才能更好地照顧孩子。
先接住自己再接住孩子   經過上周與實孩的相處,本周打算以「歸零」的眼光重新再觀察孩子們。昨天經過最不容易孩子的課,課後處於無力感中,除了無法消化困境之外,也很想放棄,但是就是這個孩子催生了我絕對要實現「不用獎勵的教育」的衝勁,這樣想來,我倒是得感謝這個孩子總是在我面前誠實作自己,經過一夜沉澱,
Thumbnail
放完年假,不少孩子在此時罹患開學倦怠感,寫起作業拖拖拉拉,看得爸媽火氣都來了!今年的冬令營課程,我帶高年級學生閱讀《國語日報》刊登的〈作業好多怎麼辦?〉 和《最高學以致用法》中的〈開始行動〉兩篇文章,恰巧可以用來治療開學症候群。本文歸納出兩篇文章所提供的治療方法,加上我個人的經驗和建議,跟爸媽分享。
Thumbnail
孩子到國家辦的學校讀書,爸媽怎能接受孩子健康走進去、躺著推出來?事關全國師生「安全的職業環境、安全的受教權」,如果家長們以後只能各憑本事、自力救濟保護自家的孩子,我們的教育改革能算是成功嗎?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一到空間,看到別班的孩子早已站在一樓門口等我,社工說:「他今天很想上妳的課,讓他一起上課好嗎?」他是機構頭痛的孩子,時常不在自己的班級到處遊蕩,因此和孩子約法三章必須參與完整的課程才能加入。 與孩子腦與心的對話 這次是情緒相關的創作課, 孩子們討論顏色與情緒, 這位孩子過程中分享到:「我很常
Thumbnail
當青春期的孩子出現和以往不同的行為,他是怎麼了嗎? 青少年的「憂鬱」常被誤認為「叛逆」的表現,而這兩者應如何分辨? 身為老師,該如何陪伴敏感多愁的憂鬱青少年? 快報名參加特別為教師規劃的課程,引導孩子走出情緒迷宮。 -課程特色及內容- ★專業師資提供協助青少年培養心理韌性之技巧。 ★
Thumbnail
焦慮和憂鬱彼此交融,特別在孩童成長時期,家長和教育者應以愛心陪伴與理解,給予正向情緒命名、自我揭露與正念的培養,以促進情感健康與獨立。這篇文章探討了孩子在學業和情緒調適上的經歷,並提出了應對焦慮和憂鬱的建議。
孩子上幼稚園沒多久疫情就開始了,幾次差點成行的校外教學,讓孩子對校外教學更是滿心期待,就這樣到了三年級,從校外教學的資訊公告出來到成行之前,孩子帶著各種美好想像來迎接那一天的到來。 國小三年級,可以自己吃飯,可以自己上廁所,也具備分辨危險的能力,這些應該是這個年紀孩子的標配,對我來說校外教學是一場
Thumbnail
這篇文章敘述了作者在國小時是資優生,但在國中卻遇到自信崩潰的經歷,以及如今作為父親不希望孩子重蹈覆轍的心路歷程。文章呈現了對教育方式的反思以及陪伴對孩子成長的重要性。
Thumbnail
這篇文章討論了家長在面對青少年孩子遲遲不願意上學時的困惑與壓力,並提出瞭解決問題的策略。作者透過對家長與青少年間關係的分析,提出了照顧自己與明確界線的重要性,並強調父母親需要先照顧好自己的情緒才能更好地照顧孩子。
先接住自己再接住孩子   經過上周與實孩的相處,本周打算以「歸零」的眼光重新再觀察孩子們。昨天經過最不容易孩子的課,課後處於無力感中,除了無法消化困境之外,也很想放棄,但是就是這個孩子催生了我絕對要實現「不用獎勵的教育」的衝勁,這樣想來,我倒是得感謝這個孩子總是在我面前誠實作自己,經過一夜沉澱,
Thumbnail
放完年假,不少孩子在此時罹患開學倦怠感,寫起作業拖拖拉拉,看得爸媽火氣都來了!今年的冬令營課程,我帶高年級學生閱讀《國語日報》刊登的〈作業好多怎麼辦?〉 和《最高學以致用法》中的〈開始行動〉兩篇文章,恰巧可以用來治療開學症候群。本文歸納出兩篇文章所提供的治療方法,加上我個人的經驗和建議,跟爸媽分享。
Thumbnail
孩子到國家辦的學校讀書,爸媽怎能接受孩子健康走進去、躺著推出來?事關全國師生「安全的職業環境、安全的受教權」,如果家長們以後只能各憑本事、自力救濟保護自家的孩子,我們的教育改革能算是成功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