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名:真正的整理,不是丟東西:物品是靈魂的碎片,整理是重生的過程
作者:廖文君
-------------------------------------------------
這是一本整理書,卻不同以往的整理書,它不會跟你說怎麼整理物品,反而說整不整理都沒有關係,重要的是你的內心,那些收納技巧都不重要,只要心裡平靜了,最適合你的整理方式就會呼之欲出。
我讀過很多整理書,卻從來沒有開始,讀完這本書後,放下心中的成見,我開始整理「我想要的家的樣子」。
你有想過你擁有的物品跟你是甚麼關係嗎?
作者提到,物品的存在是為了服務我們,而不是負擔。我從未想過,自己對物品的態度其實可以影響生活的質感。比如,家中那些我捨不得丟棄的老照片、舊衣服,表面上是因為「有用」,但其實更多的是它們承載了某種回憶或情感。而那些看似無用的東西,其實也在默默支持我,那些被稱為「雜物」的物品,或許正是它們的存在讓人感到安心。
你知道可以從物品看見真實的自己嗎?
我曾經是個喜歡丟東西的人,覺得只要物品不在眼前,就能帶來乾淨和輕鬆。但回想起自己處理人際關係的方式,竟然也不自覺地類似。面對問題或矛盾時,我習慣性地回避、不回應,甚至快速結束一段關係,以為這樣就可以解決不適。但事實卻是,下一段關係中,問題往往依然存在,重蹈覆轍。
囤積其實是人類的天性與需求
囤積症好像是一個不好的詞,反映著這個人有過度購買、蒐集行為、強迫症…等負面狀況。但其實囤積是遠古人類為了度過飢荒、嚴冬的生存而產生出來的行為,只有儲存物品才能度過危險的環境。在今天的社會,雖然物質豐富,但我們的大腦仍保有這樣的本能。所以囤積不是錯,而是一種試圖讓自己感到安全的機制。
作者說如果你有這樣的狀態,就接受這樣的自己。囤積的物品反映著內心的不安、缺乏安全感、對失去的恐懼,並需要這些物品來填補。
房間亂就是內心亂嗎?
作者說:「那又如何呢?內心紛亂需要物品亂來讓自己安心、平衡自己的狀態,那就感謝物品的支持吧! 囤積是一種愛,謝謝它們在那邊默默地守護自己」
囤積不僅僅是問題,更是一種愛。那些囤積的物品,不是無用的垃圾,而是曾經的我們在尋求平衡時的重要支持。學會對它們說聲「謝謝」,或許就是我們對自己說「我理解你」的第一步。
這本書改變了我看待物品的方式。物品不再是一個沒有生命的東西,而是像朋友的存在一樣,「送物品去旅行」這是本書一直重複的一句話,我不再把不需要的物品視為麻煩,而是感恩它過去的陪伴,並把它送去給需要的下一個人。
整理不再是追求乾淨與秩序,而是探索自己與物品之間的連結。未來,我希望自己的家可以成為一個與物品和諧共處的空間。
有些物品會留下來,因為它們讓我感到溫暖;有些物品會離開,因為它們完成了自己的使命。不管是留下還是送走,都會是出於我內心真正的選擇,而不是為了滿足別人對「整齊」的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