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擁有對話力:拆解溝通的技巧與實用框架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11 分鐘

你有沒有遇過這樣的情況:話已經說出口,你覺得你說得很清楚,但對方聽得很模糊?或者,明明抱著好意,結果卻演變成一場爭吵?

溝通,就像一把雙刃劍,用得好是橋樑,用不好卻成為障礙。這本書就像一個導航器,帶領我們緩步拆解溝通中的重要元素,幫助你重新建立起對話。

會話與對話的區別

作者精準地區分了「會話」和「對話」:

  • 會話:側重營造和諧氛圍與培養情感。
  • 對話:旨在解決問題,讓不同觀點的人進行深入交流。
raw-image

溝通的核心原則:我們是夥伴,而非敵人

  • 無論現在進行的是會話還是對話,切記勿說出傷害、惹怒對方,或令對方悲傷的話。例如,簡單粗暴地說「為什麼你就是不懂!」只會淪為無益的爭吵。
  • 溝通的終點不僅是「彼此聆聽」,而是將對方視為夥伴,共同解決問題。

團隊當中真正的感情好?氣氛好?

先做人再做事的原則應用在這個上面,就是先有好的會話 (聊天打屁) 後面慢慢帶出議題、著眼解決方案。

但聊天閒談也是有技巧的,首先是對談的標的,很多「看似融洽的關係」其實都是在談一些表面的事物、人的淺見或新訊息,但深入一點可能會聊到各自的看法,閒談談到彼此的抽象的想法,如宗教觀、世界觀,而一個真正成熟包容的談論場域是允許不同的聲音與表達,表達自己的想法、試圖去理解他人的不同,而不是有人陷入沉默的螺旋默默遵從多數決,而團隊累積出來的默契也建立在此,彼此知道對方的底線與想法,知道對方有異議會提出,大家一起在找出更好的解決辦法!

「自己真正的想法和意見,必須明確告知其他人。自己也要好好傾聽別人的想法以及意見。」

理解多樣立場:學會換位思考

書中提到的「立場」與「真心話」提供了一種透視溝通的框架:

  • 立場:當事者的主張與要求。
  • 真心話:支持該主張的理由與內心動機。

很多學過風險管理的人,可能會知道關係人矩陣,去思考關係人的影像力與角色,而真正的溝通需要時間來剖析彼此的真心話,並透過換位思考達成共識。

但很多時候,溝通上是很難聽到真心話的,一來說話者刻意隱瞞、二來說話者可能自己也很模糊(?),所以需要花不少時間去溝通、站在不同的鞋子裡思考 (站在對方立場中思考),共同去想想身為夥伴的共同利益,有些共識收斂的方式可能是透過很多私底下的小溝通,最終在檯面上有整體方向的收斂。

跳脫情緒,看見更多解決方案

在實務上,很多時候話講著講著,情緒很容易就被挑弄起來 (記住:生氣的人智商只有五歲,不要降智就不要生氣) ,在情緒升溫前,先冷靜下來,溝通的過程當中可能需要花不少時間去聆聽、或者讓對方願意坐上談判桌,試著用比較中性的問題去理解對方:

  • 「為什麼你會這樣想?」
  • 「可以讓我仔細聽聽你的想法嗎?」
  • 「可以多談談你的想法嗎?」
思考是否有自己能為對方做些什麼?如果有很多能夠幫對方做的事,就表示會有很多解決的方法。

這裡強調接受對方的表述與完全認同其內容是兩回事。以「理直氣和 (assertiveness)」的態度,尊重對方的主張,同時清晰表達自己的立場,是高效溝通的關鍵。

如何獲得共識 拿到想要的結果

試著去思考雙贏、多贏 (WIN-WIN) 的可能,例如與其強硬表達「這樣我很困擾,所以你得想辦法!」還不如說明「這樣一來,你也能夠得到好處對吧?」來告知對方獲益的可能,對方就比較願意聽你說話,

日本自古以來就提倡商人應具備「賣家好、買家好、社會好」的思維,也就是追求「三方共贏」的局面,這也切合了時下的ESG永續的想法,在經營過程中,不應只讓單一方受益,而是努力讓所有相關方都能得到好處,並希望這樣的做法能為整個社會帶來正面影響。這種理念不僅適用於商業,放諸社會的各種情境也同樣適用。

這種思維也與多贏策略相呼應,從一間公司的使命(Mission)便能窺見其對多方共益的重視與實踐。

如何推動對話?

推動對話的實用框架:SPICE 法則 香料法則

香料法則為你的溝通增色!

香料法則為你的溝通增色!

被拒絕的話該怎麼辦?BANTA

交涉前需要先整理出 目前狀況、目標、替代方案* ,在談判與交涉中,拒絕是不可避免的情境。作者提出準備 BATNA(最佳替代方案)的重要性,幫助你在談判破裂時仍有後路。

*BATNA: 談判協商的最佳方案,best alternative to a negative agreement

此外,書中提供由「腦力激盪之父」的奧斯本檢核表(Osborn Checklist),提供了更多靈活思考的方向,想想替代方案:

  1. 轉用:嘗試採用已經在其他地方使用過的方案。
  2. 應用:模仿那些在其他地方運行順暢的方案。
  3. 變更:嘗試對相同的事物進行些微調整。
  4. 擴大:嘗試將規模或時間範圍擴展。
  5. 縮小:嘗試縮減規模或時間範圍。
  6. 代用:靈活運用替代的人員、事物或資源。
  7. 重新編輯:嘗試調整順序或其他細節。
  8. 逆轉:從不同的立場或角度重新思考問題。
  9. 整合:嘗試將兩個或更多的元素結合成一個整體。
靈感素材的搜集方法

靈感素材的搜集方法

舉個簡單的例子,以提升公司內部文件審批效率為例:

  1. 轉用:引入其他部門已成功使用的電子簽核系統,替代手動簽核流程。
  2. 應用:參考其他公司如何實現無紙化審批,並將其流程設計應用到我們的文件管理系統中。
  3. 變更:在現有審批流程中,調整簽核步驟,例如合併某些冗長的簽核環節,縮短處理時間。
  4. 擴大:將電子審批系統的使用範圍從單一部門擴大到全公司,讓所有流程都能統一管理。
  5. 縮小:將審批流程的適用範圍縮小到特定類型的文件,如僅適用於日常費用報銷。
  6. 代用:使用外部簽核平台或雲端解決方案,替代內部開發的系統,快速上手並降低維護成本。
  7. 重新編輯:重新排列審批流程的順序,例如先由高階主管授權,後續細節交由相關人員補充確認。
  8. 逆轉:從員工的角度思考整個審批流程,設計出更直觀、易操作的介面和步驟。
  9. 整合:將文件審批系統與公司內部的財務系統整合,實現審批完成後自動生成財務憑證,提升整體效率。

衝突管理 (Conflict Management)

會議討論的過程當中,難免意見相左,極端點的可能會爆發口角衝突,這時候領導者首要之事是不能讓對話走上不對的方向,因為需要進行**「衝突管理」:將原本情況不是好的對立,調整成比較正面的走向,引領大家走向協調的力量。**

  • 衝突持續發展的幾種狀況
    1. 競爭:雙方持續對抗,直到其中一方取得勝利。
    2. 迴避:為了避免衝突,主動選擇拉開距離或不正面面對。
    3. 讓步:一方完全接受對方的意見或主張。
    4. 分配:將雙方的主張各取一部分,但結果往往使雙方都不滿意。
生氣的兩個人說話都很大聲,因為心相隔太遠了.....

生氣的兩個人說話都很大聲,因為心相隔太遠了.....

衝突中的溝通藝術:如何引導大家走向共識?

在衝突管理中,領導者扮演的角色至關重要。**不能著急、不能逃避,必須以對話解決問題,引導大家走向協調。**這意味著尊重每個人的意見,並且確保所有觀點都基於客觀事實。

一個實用的技巧是將討論的意見記錄下來,將它們「視覺化」,例如列在白板或紙上,這樣不僅可以避免遺漏,還能幫助團隊聚焦於解決問題。若意見繁多,可以引導團隊一起確認核心目標,然後逐步尋求解決方案。

關鍵在於不局限於二元對立的選擇,而是針對雙方的目的進行討論,從中提取有價值的元素,創造出更好的共識。

政治家的選擇就是一個很好的例子。他們不僅要尊重多數人的意見,還必須兼顧少數派的利益,因為少數人的聲音並非毫無價值。這種尋求平衡的能力,正是領導者在決策過程中最需要的品質。

面對複雜的問題,領導者需要誠實地探索可能的道路,努力尋找兼顧多方需求的方案,從而在分歧中實現真正的協調與共贏。

意識到偏誤,需換角度

一千個人眼中會有一千個哈姆雷特(但只有一種哈姆立克)

適時培養從多角度看待事物的習慣,就像鏡頭「拉近」、「拉遠」,需要適時地變換自己的角度。

停下來問問自己:「真的是這樣嗎?」反思並檢視自己的思考模式,將會帶來更全面和客觀的認識。

幾種常見的偏誤

  • 確認偏誤(confirmation bias):指的是人們為了支持自己的觀點和假設,刻意選擇對自己有利的資訊,然後用「大家都這麼說」來為自己的結論背書。
  • 認知偏誤(cognitive bias):指基於個人直覺或過往經驗形成的先入為主觀念,導致以不夠理性或不合理的方式解讀事物,例如,以貌取人是典型的偏見。
  • 無意識偏見(unconscious bias):顧名思義,這是源自潛意識的一種偏見,往往不易被察覺卻影響判斷,例如招聘過程中,面試官無意識地喜喜歡與自己有相同背景或興趣的人,而這些特質與工作能力無關。

失控的正向思考?不足的批判思考?

大家應該對「正向思考」這個詞不陌生吧?它指的是用肯定、積極的方式來看待事物。與之相對的是「批判性思考」,這種思考方式會更多地採取否定角度,從「這真的可行嗎?」「是否合乎邏輯?」「有沒有陷入偏見?」等多元觀點來檢視事物或意見。

這兩種思考沒有孰優孰劣,重要的是在討論的過程中都需要被考量其中,發想想法時,若遇到高度批判思考的人,可能會覺得創意點子寸步難行,而在規劃細節執行上,若沒有足夠充足的批判思考,則會大大降低計畫的可執行性。

領導力

領導力的核心在於相信夥伴的力量,透過整合大家的力量來達成目標,並在面對問題時不害怕對立,而是以對話解決問題的能力。

領導力不僅限於職位高低,而是一種整合團隊力量、解決問題的能力。作者指出,真正的領導者不會逃避對立,而是透過對話促進協調。即使面對困難的選擇,也要尋找兼顧多方利益的解決之道。

Key-takeaways

《現在開始 擁有對話力:給未來的你,不再害怕對話的力量》 (13歳からの対話力)

在這本書中的故事中加深了啟發:

  1. 尊重規範的同時,把握更重要的事情。「注意在遵守的過程當,遇到了更重要的事情。不要把遵守規定當成這件事情本身的目的,要反而要失去更重要的東西。」(兩位修行僧的故事)
  2. 學習到了很多的溝通工具
  3. 要相信夥伴的力量,溝通建立在夥伴互信之上
  4. 發揮領導力:即使發生問題的時候,也不害怕對立、而是以對話來解決問題的力量

往後漫漫人生中,一定會發生許多難以想像的困境,而那些困難肯定無法獨自跨越,保持開放的心胸 (open-minded) 尊重不同立場、不同文化、不同的價值觀的人,我們需要彼此協助,才能在這個多元的世界中共同生存。即使面對再難相處的人,也不要輕易放棄對話,因為溝通往往是解決問題的關鍵。

avatar-img
14會員
22內容數
About me living a vivid life wholeheartedly, I got some thoughts to share. :)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牧牧的沙龍 的其他內容
為什麼總是滿心歡喜地到職,但隨著時間推移,漸增情緒勞動、漸強的星期一症候群、上班時狗屁倒灶的事或人際摩擦,讓你變得易燃易爆炸,開始懷疑自己當時的選擇….. 以前同事跟天使一樣,專業到位、態度靠譜,還可說人話,但現在遇到越來越多難以溝通的人,讓人懷疑是他還是我中文不好?
《你22歲前 就該懂 有錢人的逆思考!人生幾個關鍵點,你得和別人想法不一樣》 讀書筆記摘要,作者的人生信條:活得有效率,人生最重要的就是時間,為了得到時間,必須創業而非待在大公司只能拼命工作為他人作嫁。 如同放棄愉快的大學生活和安定的前途,因為我想親手抓住「自由」,才能和喜歡的人做喜歡的事。
0/5你22歲前 就該懂 有錢人的逆思考:跟著常規走只會受困「平庸鳥籠」! 人生幾個關鍵點,你得和別人想法不一樣
為什麼總是滿心歡喜地到職,但隨著時間推移,漸增情緒勞動、漸強的星期一症候群、上班時狗屁倒灶的事或人際摩擦,讓你變得易燃易爆炸,開始懷疑自己當時的選擇….. 以前同事跟天使一樣,專業到位、態度靠譜,還可說人話,但現在遇到越來越多難以溝通的人,讓人懷疑是他還是我中文不好?
《你22歲前 就該懂 有錢人的逆思考!人生幾個關鍵點,你得和別人想法不一樣》 讀書筆記摘要,作者的人生信條:活得有效率,人生最重要的就是時間,為了得到時間,必須創業而非待在大公司只能拼命工作為他人作嫁。 如同放棄愉快的大學生活和安定的前途,因為我想親手抓住「自由」,才能和喜歡的人做喜歡的事。
0/5你22歲前 就該懂 有錢人的逆思考:跟著常規走只會受困「平庸鳥籠」! 人生幾個關鍵點,你得和別人想法不一樣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現代社會跟以前不同了,人人都有一支手機,只要打開就可以獲得各種資訊。過去想要辦卡或是開戶就要跑一趟銀行,然而如今科技快速發展之下,金融App無聲無息地進到你生活中。但同樣的,每一家銀行都有自己的App時,我們又該如何選擇呢?(本文係由國泰世華銀行邀約) 今天我會用不同角度帶大家看這款國泰世華CUB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以自身和旁人的經驗,來分享如何良好溝通。建立良好的溝通,不僅能在初期過濾掉不適合的案件,也能在過程中達到最佳的效果。
人們都說溝通很重要,但你曾經仔細思考過溝通為什麼重要嗎?   今天想分享一些我個人的經歷與整理。   在我剛出社會時,我還不懂溝通是什麼,以及為什麼溝通很重要。我在缺少了這項能力的情況下走了幾年,發現要做的事、想做的事都困難重重,其中一個很大的感受就是沒有人願意聽我的,周圍的人不理解我的痛苦..
Thumbnail
只要能掌握溝通分際,是否「本來就很會說話」倒不見得是重要考量。
Thumbnail
你是個很會溝通的人嗎? 相信很多人說是 那你的溝通有效嗎? 相信回答是的人沒這麼多的 而今天我想針對自認很會溝通的人 他們的溝通為什麼有時沒有用 來做個小小的探討 ​ 當你已經有一些溝通的經驗 你或許會為所有溝通做好準備 做好所有沙盤推演 誰問你什麼問題 你要怎麼回答
Thumbnail
『我-語句』看似簡單其實不簡單,隱含了多個溝通重點。相信瞭解這些之後,能運用的更得心應手,助於有效溝通。
Thumbnail
忘了從哪裡聽到的很有感見解,令人茅塞頓開。 ​ 「溝通」至關重要的關鍵,是傾聽。 遇過不少很會講的人,不會傾聽,很多人不願意聽別人說,往往都是一個勁的塞自己的意見,自己會怎樣做的劇本,給別人。 口沫橫飛的人啊,你真的會溝通嗎?你真的有講到正確的點上嗎? 沒有,那我只好給你打0分。有可取之處
Thumbnail
透過書中教導我們的問話技巧,可以協助對方順利表達內心想法、釐清談話重點,並且令自己也可以確實明瞭對方意思~
Thumbnail
大家都知道溝通技巧很重要,但是要注意,只有外在的技巧改善溝通並不夠。本文分享從《同理心對話》學到的技巧,分成『說話者』及『聽者』,讓你從內心開始改善溝通,並達到更深層次的對話。
溝通的困難在於任何訊息在傳遞的時候,一定會有散失,只是多或少。如果說面對面討論可以傳遞80~90%的資訊,變成一對多的場景的時候可能只剩下50%。因此如果你不是溝通大師,最好簡化傳遞訊息的複雜度,用大家聽得懂的語言、共通的邏輯來傳輸,才不會雞同鴨講。
溝通的基本目的是讓對方理解自己所想要表達的意思。用對方熟悉的詞語來包裝通常是個好的做法,但是要小心自己對於這些詞語的理解與對方是否相同,不然反而弄巧成拙,像是用錯成語,反而難以理解。
Thumbnail
現代社會跟以前不同了,人人都有一支手機,只要打開就可以獲得各種資訊。過去想要辦卡或是開戶就要跑一趟銀行,然而如今科技快速發展之下,金融App無聲無息地進到你生活中。但同樣的,每一家銀行都有自己的App時,我們又該如何選擇呢?(本文係由國泰世華銀行邀約) 今天我會用不同角度帶大家看這款國泰世華CUB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以自身和旁人的經驗,來分享如何良好溝通。建立良好的溝通,不僅能在初期過濾掉不適合的案件,也能在過程中達到最佳的效果。
人們都說溝通很重要,但你曾經仔細思考過溝通為什麼重要嗎?   今天想分享一些我個人的經歷與整理。   在我剛出社會時,我還不懂溝通是什麼,以及為什麼溝通很重要。我在缺少了這項能力的情況下走了幾年,發現要做的事、想做的事都困難重重,其中一個很大的感受就是沒有人願意聽我的,周圍的人不理解我的痛苦..
Thumbnail
只要能掌握溝通分際,是否「本來就很會說話」倒不見得是重要考量。
Thumbnail
你是個很會溝通的人嗎? 相信很多人說是 那你的溝通有效嗎? 相信回答是的人沒這麼多的 而今天我想針對自認很會溝通的人 他們的溝通為什麼有時沒有用 來做個小小的探討 ​ 當你已經有一些溝通的經驗 你或許會為所有溝通做好準備 做好所有沙盤推演 誰問你什麼問題 你要怎麼回答
Thumbnail
『我-語句』看似簡單其實不簡單,隱含了多個溝通重點。相信瞭解這些之後,能運用的更得心應手,助於有效溝通。
Thumbnail
忘了從哪裡聽到的很有感見解,令人茅塞頓開。 ​ 「溝通」至關重要的關鍵,是傾聽。 遇過不少很會講的人,不會傾聽,很多人不願意聽別人說,往往都是一個勁的塞自己的意見,自己會怎樣做的劇本,給別人。 口沫橫飛的人啊,你真的會溝通嗎?你真的有講到正確的點上嗎? 沒有,那我只好給你打0分。有可取之處
Thumbnail
透過書中教導我們的問話技巧,可以協助對方順利表達內心想法、釐清談話重點,並且令自己也可以確實明瞭對方意思~
Thumbnail
大家都知道溝通技巧很重要,但是要注意,只有外在的技巧改善溝通並不夠。本文分享從《同理心對話》學到的技巧,分成『說話者』及『聽者』,讓你從內心開始改善溝通,並達到更深層次的對話。
溝通的困難在於任何訊息在傳遞的時候,一定會有散失,只是多或少。如果說面對面討論可以傳遞80~90%的資訊,變成一對多的場景的時候可能只剩下50%。因此如果你不是溝通大師,最好簡化傳遞訊息的複雜度,用大家聽得懂的語言、共通的邏輯來傳輸,才不會雞同鴨講。
溝通的基本目的是讓對方理解自己所想要表達的意思。用對方熟悉的詞語來包裝通常是個好的做法,但是要小心自己對於這些詞語的理解與對方是否相同,不然反而弄巧成拙,像是用錯成語,反而難以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