過年期間,樂樂與多多的阿罵帶來一疊在舊家翻出的照片,想跟我們分享我小時候的樣子。泛黃的照片裡,定格著我從嬰兒時期到幼稚園的模樣,每一張都像是時光的切片。看著我嬰兒時期的樣子,樂樂的媽媽笑著說根本長得跟樂樂現在一模一樣。那個歪著嘴笑玩弄著雙手的表情,還有那眼皮一單一雙帶有長睫毛的眼睛,彷彿就是穿越時空回到過去的樂樂。
翻到幾張在舊家四樓遊戲室的照片時,阿罵的表情忽然凝重了起來。那個看似充滿歡笑的遊戲室,在她的眼裡似乎藏著一段不願多提的往事。就這樣,翻著一張又一張的照片,也翻開了被我刻意封存、假裝遺忘,卻始終在心底某個角落,那些童年的秘密。
我的爸爸出生在國共內戰後戒嚴時期的台灣,自就學時期便進入軍事學校,畢業後順理成章地成為一名職業軍人。或許正是這樣的背景,讓爸爸對我們從小便極度重視秩序與紀律,而做不好就罵、不聽話就打,彷彿是他在一生的經歷裡唯一理解的教育方式。
還記得小學時期,我特別喜歡看漫畫。學校對面的柑仔店有賣一本十塊錢的小叮噹,每天放學等爺爺騎腳踏車來載我時,只要看到新的漫畫出版,手邊又剛好有零用錢,我就會偷偷買一本藏在書包裡帶回家。因為爸爸禁止我看漫畫,回到家後,我總是小心翼翼地把漫畫藏在房間衣櫥下方,再趁著深夜,躲在棉被裡用手電筒偷看。漫畫就這樣一本一本在衣櫥下方堆積,直到那個大掃除的日子來臨。當爸爸用掃把一本一本地將漫畫掃出來時,我清楚地感受到他心中的怒火正在蔓延。那是我有記憶以來被打得最慘的一次,在那間反鎖的遊戲室裡,媽媽和爺爺在門外為那個用力哭喊的我求饒,而爸爸則用手上的軟管,一點一滴地消化著他那認為「孩子失控」而失控的情緒。
『與兒童相比,成人是以自我為中心的,不是自私,就是以自我為中心。』
- 蒙特梭利《童年的秘密》
當我成年以後,偶爾和已經離開家裡的爸爸,一起喝酒聊起這些往事,我才漸漸地理解,那時的爸爸,他憤怒的背後,也藏著那個年代特有的愛與期待。而當我鼓起勇氣,去面對這些藏在角落的回憶時,才發現那些愛與期待的痕跡,已經慢慢地塑造成我年輕時那個火爆的個性,不過那又是另外一段故事了。
如今我在養樂多之旅的路上,重新翻開了這些童年的秘密,才發現自己終於能夠和過去那個躲藏的自己和解。我期許在這趟養育的旅程中,能夠將那些曾經的疼痛轉化為更多的理解與包容,為樂樂與多多創造滿載溫暖的回憶。你是否也有屬於自己的童年秘密?是否也曾經像我一樣,把那些秘密藏在內心的角落?歡迎與我們分享你的想法與經驗。而我也會持續用文字記錄這段長途旅程,留下我們的喜悅與感動,分享這趟旅程為我們帶來的思維與啟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