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的駕駛座,只有我自己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2 分鐘

大學畢業,是一件可怕的事,也是人與人真正的分水嶺。

在台灣一般教育體制下長大的我,被社會送進教育系統裡,自然而然的接受指令,老師在台上賣力講解,學生在台下振筆疾書的抄寫筆記。接著,進入大學,一切都順理成章,二十年來,每天被推到學校,被塞滿知識,成為一個社會期望的,有素養的台灣人。

我很感謝這一切,同時也害怕失去這一切。

大學畢業後,再也沒有人有義務推我進學校,再也沒有人扶著我的人生方向盤,告訴我必須往哪走。社會在每個人二十二歲的六月一號,有些鄭重、隨意的,把方向盤的掌舵權交還與我,用畢業證書告訴我:「恭喜畢業,現在你已經可以合法行駛在社會上。」

教育滋養的靈魂就是行駛的載體,我想大多數人的載體都足夠成熟,得以自主掌舵,儘管行駛的路線有些混亂,有可能繞遠路、有可能走錯路、有可能闖紅燈,但都在前進。很幸運的,我也是其中一員,現在我的靈魂駕駛座上,只有我自己,好一陣子才適應這個事實,有些興奮掌舵權全歸於我,也十分害怕無人鞭策的載體,安於憂患,死於安樂。

之所以把大學畢業視為一個分水嶺,就是因為少了教育體系的鞭策,習慣張口就有營養罐頭的靈魂中,又有多少靈魂有勇氣自主駕駛、勤勞的踩著油門、自律的向前移動呢?也許是幸運女神的眷顧,身旁好多朋友似乎都正在成為優秀的靈魂駕駛者,有人開進知識的殿堂,繼續深造、滋養靈魂;有人迫不急待地開進職場,進入實際操作社會螺絲的場域;有人韜光養晦,目標明確,低速前進,等待時機。

今年,我23歲,駕齡七個月,靈魂的里程仍少的微不足道,時速緩慢,相較其他朋友,有時容易飄移,但我想告訴自己以及跟我一樣的人:「無須競爭里程數,但須謹記人生的這條路上,今天必須比昨天還要更前進。」天將降大任於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勞其筋骨,餓其體膚,在社會的大風大浪裡,還需握緊方向盤,明智的操控煞車與油門,釐清掌舵權的影響力,小心利用,切勿濫用。


avatar-img
0會員
6內容數
這裡很簡單,會寫滿所有我未來想做的事。 接著,他們都會變成我學會的事。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未來的小房間 的其他內容
以一個過來人的身分,回頭望去,我所得到的驚喜收穫。 起初,如同千千萬萬個學子,我也只是剛好坐在了所謂「外文系」的教室。無所謂的翻著厚重的原文書,每天一早走進教室,看著教授在白板上書寫著”The meaning of language”,我也只是盡本分般的抄寫到平板上。日復一日,像是俄羅斯方塊遊戲一
想像中,二十出頭的我,背著手,老生常談著我的漫漫人生,畫面簡直不能再更好笑了。白髮還沒幾根,怎麼敢在長輩面前班門弄斧呢?論與世界打交道,我沒有爸媽的游刃有餘;論與人生搏交情,我沒有爺爺奶奶的老練。儘管如此,我仍生澀的感受著一切。 小時搖搖晃晃推著學步車的我,踩著花花的大理石地板冰冰涼涼,我只消吃飽
舒適的棉質衣服不會自己跑到我的衣櫃,營養的餐食不會自己從桌子長出來,出國比賽的錢更不會從天而降。 生活的不易對小時候的我來說,太過抽象。明明吃得好、穿得好,想要的東西常常都能擁有,竊喜似的在家庭問卷中的小康畫上大勾勾,我們家的生活哪有不易。 小六寫作文時,手拿鉛筆,一筆一畫寫著:「謝謝爸爸媽媽讓
Hi 媽媽 媽媽這個頭銜,讓你失去了很多,對嗎? 社會風俗的推波助瀾下,你結了婚。儘管,你已是當時算是晚婚的孩子,但總而言之,在我看來,你雖是嫁給了個還算可圈可點的丈夫,卻仍和許多平凡女人一樣,從此失去自己的名字,被喚作某太太。 後來,你誕下一個臉頰澎潤的寶寶,開始有人稱呼你為小慧的媽媽,這是
大學畢業已來到第四個月,掙扎著考完今年九月的國考,結果當然不理想。 準備期間,停停走走。看見他人考取研究所、出國進修、打工度假,每個別人的人生都讓我好動搖。 如果我沒讀研究所,三年後會不會輸給曾與我齊平的朋友? 如果我沒出國交換,面試時,會不會因為我沒喝過洋墨水,而輸人一等呢? 如果我沒去打
以一個過來人的身分,回頭望去,我所得到的驚喜收穫。 起初,如同千千萬萬個學子,我也只是剛好坐在了所謂「外文系」的教室。無所謂的翻著厚重的原文書,每天一早走進教室,看著教授在白板上書寫著”The meaning of language”,我也只是盡本分般的抄寫到平板上。日復一日,像是俄羅斯方塊遊戲一
想像中,二十出頭的我,背著手,老生常談著我的漫漫人生,畫面簡直不能再更好笑了。白髮還沒幾根,怎麼敢在長輩面前班門弄斧呢?論與世界打交道,我沒有爸媽的游刃有餘;論與人生搏交情,我沒有爺爺奶奶的老練。儘管如此,我仍生澀的感受著一切。 小時搖搖晃晃推著學步車的我,踩著花花的大理石地板冰冰涼涼,我只消吃飽
舒適的棉質衣服不會自己跑到我的衣櫃,營養的餐食不會自己從桌子長出來,出國比賽的錢更不會從天而降。 生活的不易對小時候的我來說,太過抽象。明明吃得好、穿得好,想要的東西常常都能擁有,竊喜似的在家庭問卷中的小康畫上大勾勾,我們家的生活哪有不易。 小六寫作文時,手拿鉛筆,一筆一畫寫著:「謝謝爸爸媽媽讓
Hi 媽媽 媽媽這個頭銜,讓你失去了很多,對嗎? 社會風俗的推波助瀾下,你結了婚。儘管,你已是當時算是晚婚的孩子,但總而言之,在我看來,你雖是嫁給了個還算可圈可點的丈夫,卻仍和許多平凡女人一樣,從此失去自己的名字,被喚作某太太。 後來,你誕下一個臉頰澎潤的寶寶,開始有人稱呼你為小慧的媽媽,這是
大學畢業已來到第四個月,掙扎著考完今年九月的國考,結果當然不理想。 準備期間,停停走走。看見他人考取研究所、出國進修、打工度假,每個別人的人生都讓我好動搖。 如果我沒讀研究所,三年後會不會輸給曾與我齊平的朋友? 如果我沒出國交換,面試時,會不會因為我沒喝過洋墨水,而輸人一等呢? 如果我沒去打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 大家現在出門買東西還會帶錢包嗎 鴨鴨發現自己好像快一個禮拜沒帶錢包出門 還是可以天天買滿買好回家(? 因此為了記錄手機消費跟各種紅利優惠 鴨鴨都會特別注意銀行的App好不好用! 像是介面設計就是會很在意的地方 很多銀行通常會為了要滿足不同客群 會推出很多App讓使用者下載 每次
Thumbnail
從學業挑戰與自我探索出發,學習如何找到自己的優勢技能,作者強調自我認知和了解個人優勢的重要性,適合在不確定的環境中找到自己方向的讀者。
Thumbnail
對於我的學歷,雖然偶有提起,卻不是非常喜歡掛在嘴邊,就是很擔心自己太過於執著於過去而成為無法前進的人。會開設「不是學霸沒關係」這個分類,是想將自己從小到大的學習心得記錄下來,而今天這篇文章,想將自己的成長經歷寫一寫,因為我開始覺得,這會是這個分類中,很重要的一個部分。
Thumbnail
現在正值畢業季,很多大學生從學生轉為準社會人。 不知道大家對待業中的壓力有多大呢?對於僑生留在臺灣找工作來說,簽證、家庭和生活等不同壓力下,著實不輕。這篇文章探討僑生畢業後找工作的壓力和心路歷程。
最近有一些新的覺察,邁入大學的生涯後,更加的明白,有很多的事情需要自己去體會、感受。才能找出屬於自己的最佳解。 大學就是一個小型的社會,多少時間是社交,又多少時間是留給自己,是一個流動的狀態,卻是大部分會給我帶來情緒波動的主因。 最近感悟到,當我在面對與自己完全不同的人時學到了如果對方沒有主動問
Thumbnail
3 年前,我剛大學畢業並幸運考上研究所,其實我不知道自己要什麼?只知道因為大學四年過得跌跌撞撞、混一天是一天,自己必須在研究所做點什麼而投遞一堆實習履歷及團隊、社團招募,但幾乎都沒得到回應,直到開學前,我正覺得是自己什麼都不會而失落時,這個學生專案團隊聯絡上我,讓我在後來兩年取得極大的個人成長與探索
Thumbnail
一位大學生分享大學課程體驗,包括必修課程、服務學習和轉系考等,以及對各個科系的看法和感受。文章篇幅較長,回顧了大學四年的教學環境和科系情況。
Thumbnail
能夠在大學畢業後還有機會做 public speaking,我想我要謝謝的當然是「系統」。除了學校的老師們教育我如何做人做事,系統的教育也讓我學習到待人處事該有的態度。
Thumbnail
目前我在大學有兩年多了,有天看了這本書,以下選取書中部分內容,以及寫出一些想法,並與大家分享
Thumbnail
你有沒有曾經很想做一件事,卻因為各種原因躊躇不前呢? 大學三年級時,我漸漸意識到自己就讀的科系不符合我的職志,那時的我其實很混亂也很焦慮,看著同學們一個個準備出國念書、考研究所、考公務人員等,於是我也跟著同儕搭上這班「符合社會期待的列車」畢業後馬上念研究所。 研究所念了一年後,我休學了。
Thumbnail
/ 大家現在出門買東西還會帶錢包嗎 鴨鴨發現自己好像快一個禮拜沒帶錢包出門 還是可以天天買滿買好回家(? 因此為了記錄手機消費跟各種紅利優惠 鴨鴨都會特別注意銀行的App好不好用! 像是介面設計就是會很在意的地方 很多銀行通常會為了要滿足不同客群 會推出很多App讓使用者下載 每次
Thumbnail
從學業挑戰與自我探索出發,學習如何找到自己的優勢技能,作者強調自我認知和了解個人優勢的重要性,適合在不確定的環境中找到自己方向的讀者。
Thumbnail
對於我的學歷,雖然偶有提起,卻不是非常喜歡掛在嘴邊,就是很擔心自己太過於執著於過去而成為無法前進的人。會開設「不是學霸沒關係」這個分類,是想將自己從小到大的學習心得記錄下來,而今天這篇文章,想將自己的成長經歷寫一寫,因為我開始覺得,這會是這個分類中,很重要的一個部分。
Thumbnail
現在正值畢業季,很多大學生從學生轉為準社會人。 不知道大家對待業中的壓力有多大呢?對於僑生留在臺灣找工作來說,簽證、家庭和生活等不同壓力下,著實不輕。這篇文章探討僑生畢業後找工作的壓力和心路歷程。
最近有一些新的覺察,邁入大學的生涯後,更加的明白,有很多的事情需要自己去體會、感受。才能找出屬於自己的最佳解。 大學就是一個小型的社會,多少時間是社交,又多少時間是留給自己,是一個流動的狀態,卻是大部分會給我帶來情緒波動的主因。 最近感悟到,當我在面對與自己完全不同的人時學到了如果對方沒有主動問
Thumbnail
3 年前,我剛大學畢業並幸運考上研究所,其實我不知道自己要什麼?只知道因為大學四年過得跌跌撞撞、混一天是一天,自己必須在研究所做點什麼而投遞一堆實習履歷及團隊、社團招募,但幾乎都沒得到回應,直到開學前,我正覺得是自己什麼都不會而失落時,這個學生專案團隊聯絡上我,讓我在後來兩年取得極大的個人成長與探索
Thumbnail
一位大學生分享大學課程體驗,包括必修課程、服務學習和轉系考等,以及對各個科系的看法和感受。文章篇幅較長,回顧了大學四年的教學環境和科系情況。
Thumbnail
能夠在大學畢業後還有機會做 public speaking,我想我要謝謝的當然是「系統」。除了學校的老師們教育我如何做人做事,系統的教育也讓我學習到待人處事該有的態度。
Thumbnail
目前我在大學有兩年多了,有天看了這本書,以下選取書中部分內容,以及寫出一些想法,並與大家分享
Thumbnail
你有沒有曾經很想做一件事,卻因為各種原因躊躇不前呢? 大學三年級時,我漸漸意識到自己就讀的科系不符合我的職志,那時的我其實很混亂也很焦慮,看著同學們一個個準備出國念書、考研究所、考公務人員等,於是我也跟著同儕搭上這班「符合社會期待的列車」畢業後馬上念研究所。 研究所念了一年後,我休學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