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里山親子登山:一場關於成長與覺察的冒險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8 分鐘

原以為兒子應該能撐得住爬山的挑戰,畢竟許多小孩都曾經成功登頂。然而,生命總有其特別的安排,當確定雨勢不會停下的那一刻,我就知道這一趟旅程將不會平靜。一路上,兒子的煩躁與焦慮成為我最大的考驗。這條原本標示為6.2公里的路程,最終我們的紀錄竟然是9.52公里,可見這段路走得有多麼漫長。在過去,我經常因為他的負能量受到影響,自己的情緒也跟著低落,每次都無法穩住自己的心境。這次,我是否能夠突破這個考驗?其實,我也在期待著答案。  


這次我們挑戰的加里山,海拔2,220公尺。才爬到約2/3的高度,原本的小雨轉為大雨,雨勢逐漸沖淡兒子的好奇與興奮。他原本對加里山上的天然攀岩場充滿期待,然而,在雨勢與氣溫的雙重夾擊下,他的身心受到了嚴峻的考驗。凍僵的手指讓他舉步維艱,6度的低溫從指尖滲入心中,讓他對攀岩產生恐懼。上坡時,雨勢尚未太大,加上看到與自己同齡的孩子,他還能鼓勵自己堅持爬到山頂,與三角點合照。但即便如此,他當時已經不願伸手去碰觸三角點的標誌了。  


真正的考驗,出現在下山的路途。我無法確切理解他的冷與恐懼有多深,只能看著他在一面面幾乎垂直的岩壁前驚恐不已。他數次表示不想再走,抱怨手指疼痛。此時,友人已經在前方拉開距離,而我也不希望讓朋友久等,因此開始嘗試說服孩子忍耐,告訴他停下來會如何影響行程。然而,面對這樣的困境,我並未真正去理解他的恐懼與痛苦,只是一味地希望他能「接受現況」,要他努力撐過去。甚至,友人回頭時,也加入了勸說的行列,希望他不要抱怨,因為抱怨無濟於事。  


這一路,宛如命運的安排。兒子因為寒冷與疼痛,脾氣一波接著一波地爆發。起初,他不願用手攀樹枝,但在濕滑的下坡路段,不使用雙手輔助簡直危險至極。我開始感到焦慮,想要控制他的行為,內心的脾氣也與此拉扯。然而,當孩子的狀況越來越不對勁時,我才驚覺,自己一直在用大道理試圖讓他接受痛苦,卻沒有真正幫助他舒緩。我猛然清醒,決定不再催促,先停在較為平穩的地帶,不再管後方的登山客,先幫孩子換上備用的保暖衣物,加了一個頭套、換了一副手套後,他的狀況果然改善許多。這一波情緒終於暫時平復,而我也開始學習,如何在這樣的情境中穩住自己的頻率。  


後續的攀岩下坡路段,更是加深了孩子的恐懼。他看著濕滑的岩壁遲遲不敢行動,幾度因腳底打滑而驚恐哭泣,每次轉頭想看後方時,都讓我心臟漏跳一拍。我這才明白,攀岩並不只是運動神經好的孩子就能輕易駕馭的技能,它更需要心理的適應與學習。而我的恐懼,也隨著孩子的害怕逐步加深。當恐懼一層層累積後,往往會轉為憤怒,而這樣的模式,我過去已經歷過無數次。在這種情況下,保持覺察變得更加困難。我忍住爆發的怒氣,試著以理智提醒孩子:「用雙手抓住岩壁會比用臀部滑下來更安全,不要轉頭,避免增加恐懼。」然而,在這場大雨與山林的環境中,我的建議似乎成了空氣,無法真正緩解孩子的恐懼。  


當孩子開始不停地抱怨,咒罵著山路難走時,我的焦慮與煩躁也漸漸累積。我開始也對他碎念:「現在的你需要專心專注,不要想還有多遠,不要想爬完之後怎麼發洩,不要後悔上山……」當這些話語慢慢回到我耳中,讓我意識到自己的低頻情緒。我不開心,壓抑著怒氣,但焦慮感依然龐大。此時,我選擇停下來,閉上眼睛,向宇宙與大地祈求,請求靈魂團隊幫助我調整頻率,修復能量場。幾次深呼吸之後,我感受到內在的低頻被清理了,心境也變得平和。當我再度追上兒子,他依然不開心,但這次,我選擇真正接納他的痛苦,而不是要求他去接受它。我看著他抱怨,忽然覺得很可愛,因為這正是他用自己的方式度過困難。我釋然了,而這份接納的能量似乎也影響了他,讓他的情緒逐漸穩定。  


回到平坦的路段後,我提醒孩子:「你的身體已經很累了,能量不夠,要好好守護剩下的力氣。如果可以,把嘴巴閉上,專心注意你的腳步。地上的樹根很滑,每一步都可能讓你摔倒。你唯一能做的,就是專心、專心,再專心,幫助自己穩穩走好每一步。」話說完,孩子便安靜下來,不再抱怨,步伐也漸漸穩定,速度慢慢提升。我在後頭看著他的變化,感覺無比欣慰。我也不再拼命說著那些讓孩子「接納現況」的大道理,只是靜靜陪著他,讓他自行面對與調整。  


隨著情緒和體力達到極限,孩子的疲憊感又再次累積,漸漸地,他的慣性模式開始浮現——嘴裡唸著還有多久才能結束,懷疑這條路走得是否正確,每當腳下一滑,就忍不住咒罵幾句。但這一次,我的心境已完全不同。剛剛的能量調整非常強大,我的頻率絲毫沒有受到影響,沒有焦慮,沒有擔憂,反而更能貼近孩子的狀態。此時的我理解到,他所有的抱怨、咒罵,都是他努力面對困難的一種方式,而我只需要在一旁靜靜支持。  


在這過程中,我也學會放下對物質的執著,把背包裡多餘的水倒掉減輕重量,甚至幫孩子背著他的包,讓他輕鬆一些。這些舉動與我原本期待孩子學會承擔責任的想法大不相同。但在特殊情況下,我意識到,過度的堅持與執念反而是阻礙,適時的放下與調整,才是真正的陪伴。尤其當我自身的狀態還不錯時,要理解孩子的難以承受反而更不容易。這一刻,我明白了,情緒上的負擔會直接影響身體的承受度。當我幫孩子卸下背包,他的步伐也隨之輕盈,彷彿整個人都被解放了。  


然而,就在我感受到自己成長的同時,回到停車場後,新的挑戰又悄然出現。孩子和我全身濕透,失溫的問題迫在眉睫。我立刻幫孩子脫掉外套,心想進到車裡應該就能解決。這時,友人突然問道:「你有幫孩子準備備用衣物嗎?」我直覺回應:「哪知道這天氣會變成這樣……」友人淡淡說:「這是作為母親的責任。」聽到這句話,我的心猛地一沉,感到一陣鈍痛。雖然我仍然回應:「既然沒有準備,遇到了就只能往前解決問題。」但心裡的自責卻悄悄浮現。  


友人的話也許無心,但卻觸及了我內心深處那個原始的自我設定——「我不是個好媽媽」。這句話其實在過去的親子生活中,我曾試圖釋放與療癒,因為我知道自己一直害怕當不好母親,對孩子有過多的控制慾。但在這一刻,那股熟悉的自責感又再度浮現。所幸,當孩子在車上脫掉濕衣服、吹著暖氣,身體慢慢回暖後,我闔上眼透過深呼吸將心靜下來,有意識的停止自責,穩住自己。


回到家後,我用最快的速度幫孩子和自己洗了熱水澡,身體恢復溫暖後,我們一起去吃火鍋。原本在山上不斷念著下山後要去湯姆熊的孩子,早已忘記這個念頭。他開心地吃著自己選的火鍋料,嘴裡還不忘重複講著山上的經歷(我猜他這輩子都不會忘)。看著他燦爛的笑容,我內心的那股「我不是個好媽媽」的自責也隨之消散。  


此刻我明白,當一個母親,不需要他人的評價或肯定,也不是一場需要拿高分的比賽。我與孩子的每一次經歷,都是宇宙的安排,讓我們從中收穫成長與覺察,而不是糾結於表現的好壞與否。每一段旅程都可能面臨無力與困難,但重要的是,我們攜手走過,並一起化解挑戰。這趟加里山的冒險,便是2025年生命給予我們母子的第一場試煉。感恩這一路上的覺察與成長,孩子在途中說的「覺醒」,如今想起來仍讓我熱淚盈眶。我知道,這幾年帶著孩子一起經歷揚升,每一次的挑戰,都是我們共同收穫的玻璃珠。在火鍋騰騰的熱氣中,看著彼此的笑容,我知道,我和孩子又一起穿越了一場生命的考驗。


生活的酸甜苦辣都是人生一場又一場的戲劇,我們在其中當演員的時候各種情緒起伏,悲歡離合都讓自己難捨難離,如果有辦法當個導演,用第三者的視角看待生命,演一場又一場的精彩,但抽離的也乾淨透徹,是不是嘗試著輕鬆生活體驗人生如何!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有一回我很想與朋友分享一個最近的心情經歷。就在短短的兩天滿滿的公務活動之中發生的,我因為忙於公司會議的緊湊行程,連續暴怒了好幾次,主因來自於孩子的金錢問題。在與朋友聊起這件事時,我提到自己的金錢匱乏如何影響了對金錢的態度,進而連帶影響孩子的金錢觀。朋友的回應讓我覺得很微妙,他說:「喔喔,難怪妳在脆上
這篇文章探討作者在人生不同階段的體悟與轉變,從過去的狹隘與功利,到學習接納自己、療癒自己,並最終體會到活在當下的重要性。文章中穿插了作者自身的經歷,包括身體疾病、人際關係的挑戰、以及靈性探索,並提及閱讀《心靈的傷,身體會記住》與《當下的力量》兩本書帶給他的啟發。
網友推薦的電影《破。地獄》帶給我的深刻感動與省思,它以香港傳統超渡法會為背景,透過殯葬業者的視角,探討生死、執著與人生的課題。影片中每個喪禮都展現了生命不同的離別樣貌,也讓我理解到生命中的苦痛與甘甜交織,更學會尊重他人體驗生命的方式。
這篇文章探討快樂與愛的關係,並以釀酒的過程做比喻,說明愛與快樂並非單純的甜美,而是包含了甜與苦的交織。文章指出,許多人之所以不快樂,是因為陷入了「受苦模式」,而要跳脫這種模式,需要學習欣賞過程、接受不完美,並從中學習成長。
這篇文章探討了冥想中的靈魂旅程與個人覺醒的體驗。作者分享了通過冥想所見的三道象徵性門,探索靈性的家園、與靈魂家人的連結,以及對財富的全新理解。文章提出了豐盛並非來自擁有,而是從內在的釋放與和諧中自然吸引的觀念,激發讀者對自身靈性使命的反思。這是一個充滿心靈啟迪的過程,帶領我們重新認識生命的意義。
這篇文章探討了地球作為模擬器的概念,並深入分析了人類靈魂在不同時間線中同時經歷的挑戰。透過一位朋友的愛情困惑與古代獵戶面對生命威脅的故事,揭示出無論是現代情感的脆弱或是古代生存的恐懼,根本問題皆為失去自我的焦慮。此外,文章也探討了人際互動中情緒反應的深層原因,展現出不同時空交織下的心理現象。
有一回我很想與朋友分享一個最近的心情經歷。就在短短的兩天滿滿的公務活動之中發生的,我因為忙於公司會議的緊湊行程,連續暴怒了好幾次,主因來自於孩子的金錢問題。在與朋友聊起這件事時,我提到自己的金錢匱乏如何影響了對金錢的態度,進而連帶影響孩子的金錢觀。朋友的回應讓我覺得很微妙,他說:「喔喔,難怪妳在脆上
這篇文章探討作者在人生不同階段的體悟與轉變,從過去的狹隘與功利,到學習接納自己、療癒自己,並最終體會到活在當下的重要性。文章中穿插了作者自身的經歷,包括身體疾病、人際關係的挑戰、以及靈性探索,並提及閱讀《心靈的傷,身體會記住》與《當下的力量》兩本書帶給他的啟發。
網友推薦的電影《破。地獄》帶給我的深刻感動與省思,它以香港傳統超渡法會為背景,透過殯葬業者的視角,探討生死、執著與人生的課題。影片中每個喪禮都展現了生命不同的離別樣貌,也讓我理解到生命中的苦痛與甘甜交織,更學會尊重他人體驗生命的方式。
這篇文章探討快樂與愛的關係,並以釀酒的過程做比喻,說明愛與快樂並非單純的甜美,而是包含了甜與苦的交織。文章指出,許多人之所以不快樂,是因為陷入了「受苦模式」,而要跳脫這種模式,需要學習欣賞過程、接受不完美,並從中學習成長。
這篇文章探討了冥想中的靈魂旅程與個人覺醒的體驗。作者分享了通過冥想所見的三道象徵性門,探索靈性的家園、與靈魂家人的連結,以及對財富的全新理解。文章提出了豐盛並非來自擁有,而是從內在的釋放與和諧中自然吸引的觀念,激發讀者對自身靈性使命的反思。這是一個充滿心靈啟迪的過程,帶領我們重新認識生命的意義。
這篇文章探討了地球作為模擬器的概念,並深入分析了人類靈魂在不同時間線中同時經歷的挑戰。透過一位朋友的愛情困惑與古代獵戶面對生命威脅的故事,揭示出無論是現代情感的脆弱或是古代生存的恐懼,根本問題皆為失去自我的焦慮。此外,文章也探討了人際互動中情緒反應的深層原因,展現出不同時空交織下的心理現象。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大家好,我是woody,是一名料理創作者,非常努力地在嘗試將複雜的料理簡單化,讓大家也可以體驗到料理的樂趣而我也非常享受料理的過程,今天想跟大家聊聊,除了料理本身,料理創作背後的成本。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這是一趟登山旅程的記錄,包括民宿住宿以及行程中的登山路線。文章描述了整個旅程的景點和所見所聞,提供了非常詳盡的資訊。
Thumbnail
氣溫明顯隨著陽光折射驟降,走下碎石坡時,能清晰看見底下山嵐氤氳。我們倒是沒有太過驚慌,畢竟山裡午後起霧很正常。在3K點先行一步的阿聖估計已拉開一公里左右,我和嶸恩則陪著南昶徐徐下行。 相較上山的艱辛,下山只要抓牢結繩便能迅速垂降,雖然南昶的精神不差,但仍邁不開步伐,以當前的速率保守估算也要六點
Thumbnail
可能包含敏感內容
     說了好久的爬山,我終於去了,那是一條我沒走過的路,唯一知道的是,地圖上的地標,我都去過,但是從來沒有用爬山的方式前行        所幸前方還有兩組老年夫妻,讓我覺得這段山路不是那麼可怕,但走不到十分鐘,我回頭看們怎麼都沒跟上來,讓我很緊張,因為對山路不熟,再加上山裡的樹蔭茂密,陽光
Thumbnail
我想這是無數次爬山帶給我的禮物,所謂的「到達」是在心裡畫一個圓,從天真的勇敢裡出發,在所有複雜裡走了一圈,回到最初的地方,帶著圓滿的單純,繼續下一段旅程。
01/12/2014 這座山離家好遠 距離上次登山有一個月的時間。 聖稜回來後,我停止了登山近一個月的時間。 還補償心理似的,胖了六公斤。   我一直覺得登山總有目的,就算上山前沒想到。 在山上我也會弄清楚。 攀登聖稜的目標清楚,但平安回家後。 我真的認真的去想我是不是不該去登高山
05/30/2009 筆架連峰 五月三十日. 登筆架連峰,對小朋友來說其實有點難度了. 由石碇車站出發上山,開始走山路時,看到另外一群人帶著小孩撤退了 有登山客懷疑的問我,這路很遠,他們走的到嗎? 我並不擔心,睿恩早己走過,而睿宇跟妹妹,我覺得也沒什麼問題. 畢竟也爬了很多年了. 雖
Thumbnail
大坑九號登山步道是接續昨天「大坑十號登山步道|常運動來爬也是會腿軟」後,再來介紹在這鄰近的另一個大坑九號登山步道,這次我們一家三口出動去爬山,我也趁著這個機會可以好好地加強腿部肌力,行前先分工我分配負責揹著8個月的女兒,老婆負責媽媽包,就這樣子等女兒一睡醒,立即出發,雖然氣象預報可能會有下雨
Thumbnail
作者講述了自己過年和朋友一起爬山的經歷。在旅程中,作者感受到了一路上的守護和引導,並透過這個過程看到了自己。作者分享了攀山時的困難和趣事,並在結尾分享了這趟旅程給予她的啟發。
2013年,我首次參加童軍團登七星山的活動,經歷了艱辛但充滿成就的登山之旅。11年後,2024年,我帶著孩子再次挑戰同樣的山路。這次旅程不僅是肉體上的挑戰,更充滿了家庭間的關懷和支持。面對未知和困難,我們一家人互相鼓勵,共同成長,讓這次的七星山之行成為了不可磨滅的家庭記憶。
Thumbnail
大家好,我是woody,是一名料理創作者,非常努力地在嘗試將複雜的料理簡單化,讓大家也可以體驗到料理的樂趣而我也非常享受料理的過程,今天想跟大家聊聊,除了料理本身,料理創作背後的成本。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這是一趟登山旅程的記錄,包括民宿住宿以及行程中的登山路線。文章描述了整個旅程的景點和所見所聞,提供了非常詳盡的資訊。
Thumbnail
氣溫明顯隨著陽光折射驟降,走下碎石坡時,能清晰看見底下山嵐氤氳。我們倒是沒有太過驚慌,畢竟山裡午後起霧很正常。在3K點先行一步的阿聖估計已拉開一公里左右,我和嶸恩則陪著南昶徐徐下行。 相較上山的艱辛,下山只要抓牢結繩便能迅速垂降,雖然南昶的精神不差,但仍邁不開步伐,以當前的速率保守估算也要六點
Thumbnail
可能包含敏感內容
     說了好久的爬山,我終於去了,那是一條我沒走過的路,唯一知道的是,地圖上的地標,我都去過,但是從來沒有用爬山的方式前行        所幸前方還有兩組老年夫妻,讓我覺得這段山路不是那麼可怕,但走不到十分鐘,我回頭看們怎麼都沒跟上來,讓我很緊張,因為對山路不熟,再加上山裡的樹蔭茂密,陽光
Thumbnail
我想這是無數次爬山帶給我的禮物,所謂的「到達」是在心裡畫一個圓,從天真的勇敢裡出發,在所有複雜裡走了一圈,回到最初的地方,帶著圓滿的單純,繼續下一段旅程。
01/12/2014 這座山離家好遠 距離上次登山有一個月的時間。 聖稜回來後,我停止了登山近一個月的時間。 還補償心理似的,胖了六公斤。   我一直覺得登山總有目的,就算上山前沒想到。 在山上我也會弄清楚。 攀登聖稜的目標清楚,但平安回家後。 我真的認真的去想我是不是不該去登高山
05/30/2009 筆架連峰 五月三十日. 登筆架連峰,對小朋友來說其實有點難度了. 由石碇車站出發上山,開始走山路時,看到另外一群人帶著小孩撤退了 有登山客懷疑的問我,這路很遠,他們走的到嗎? 我並不擔心,睿恩早己走過,而睿宇跟妹妹,我覺得也沒什麼問題. 畢竟也爬了很多年了. 雖
Thumbnail
大坑九號登山步道是接續昨天「大坑十號登山步道|常運動來爬也是會腿軟」後,再來介紹在這鄰近的另一個大坑九號登山步道,這次我們一家三口出動去爬山,我也趁著這個機會可以好好地加強腿部肌力,行前先分工我分配負責揹著8個月的女兒,老婆負責媽媽包,就這樣子等女兒一睡醒,立即出發,雖然氣象預報可能會有下雨
Thumbnail
作者講述了自己過年和朋友一起爬山的經歷。在旅程中,作者感受到了一路上的守護和引導,並透過這個過程看到了自己。作者分享了攀山時的困難和趣事,並在結尾分享了這趟旅程給予她的啟發。
2013年,我首次參加童軍團登七星山的活動,經歷了艱辛但充滿成就的登山之旅。11年後,2024年,我帶著孩子再次挑戰同樣的山路。這次旅程不僅是肉體上的挑戰,更充滿了家庭間的關懷和支持。面對未知和困難,我們一家人互相鼓勵,共同成長,讓這次的七星山之行成為了不可磨滅的家庭記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