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重要聲明
本篇內容為原創作品,嚴禁抄襲,亦不接受媒體報導,更不允許以任何形式轉載、截圖或分享至其他平台,如需引用,請先取得原作者正式授權。
尊重創作,是對內容最基本的尊重。感謝理解,也感謝每一位願意守護這份文字價值的朋友。🙏✨
這篇文章的靈感來自 Threads 上的討論 以及 粉絲投稿,同時也結合了我這幾年對人格心理學的學習與思考。
在 Threads 上,病態性人格(Psychopathy)這個話題總是能引起大量的回應。有人問:「他是不是小時候缺愛,所以才變成這樣?」也有人說:「我知道他有問題,但為什麼我還是放不下?」這些問題讓我意識到,人們不只想知道 病態性人格者如何傷害人,更想知道 他們為什麼變成這樣,甚至試圖尋找一個能「拯救」對方的理由。
我曾經也有過類似的困惑,這篇文章,就是希望讓大家了解——即使一個人曾經受傷,那並不代表你必須承擔修復他的責任。
每次寫這類文章,我都會在 Threads 上與讀者討論,從他們的故事中獲得新的視角,也從投稿者的經歷裡,看見那些被病態性人格者傷害的人,如何在痛苦中反覆掙扎。這些故事,讓我更加確信——理解病態性人格,不是為了原諒,而是為了學會保護自己。
如果這篇文章能讓你少走一點彎路,那它的價值,就遠超過一篇理論探討。
好的,讓我們開始吧👇👇👇
「他一直都是這樣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