職場溝通不踩雷:使用五大骨架原則,讓對方願意聽你說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10 分鐘
raw-image

你覺得職場上最難的是什麼?我認真覺得是「溝通」。


企業很常會邀請心理師入組織教授「溝通」的課程,然而我如果1-3個小時的課程就可以讓人「學會溝通」我個人是抱持著不樂觀的心態。因為溝通的本質在「人」,而人又是這個世界在相當複雜的生物體。溝通的核心是「人」,既然人如此複雜,就代表沒有一套「完美的溝通公式」,然而我們可以試著了解「人」的需求渴望,以及人的害怕與逃避,讓我們符合人性的方式進行溝通練習。如果以一言以蔽之,溝通最重要的就是:管理自己的情緒、選擇適當的方式、符合人性的需求與對方互動。


為什麼職場溝通這麼難?

在職場人際互動上,你是否有過這樣的經驗?

與上司提出需求時,你都還沒說完對方打斷你?

向同事請求幫忙,卻被冷淡拒絕?

和下屬溝通時,對方表面答應,卻遲遲沒有行動?


這些溝通狀態,與其說是「問題」不如說是「我們不理解對方為什麼會這樣反應,有時也不了解自己的情緒狀態怎麼了。」


心理學研究發現,人們對溝通方式(也稱之為歷程,包含信任度、溝通時的態度等)的接受度,遠比訊息本身(也就是說出的內容)更重要。


換句話說「如何說,比說什麼更關鍵」。所謂的話術(說話的藝術),更具體地來說就是說話時傳遞的態度、展現的方式、內在抱持的狀態-尊重、還是貶低,這些都可以從非語言訊息裡出賣自己。


了解職場溝通的5大原則,讓對方有意願聽你說,有能力主動回應,提升工作效率與職場人際關係。先打個預防針,裝睡的人叫不醒,打定主意不願意與你溝通的人急便請來玉皇大帝也溝通不了。


【從心理學理解人性】
有效溝通的關鍵:理解「接收者」的狀態與心態


「確認偏誤」(Confirmation Bias)

我自己的白話解讀就是「個人偏見屏障」,人們選擇性地回憶、蒐集有利細節,忽略不利或矛盾的資訊,在溝通中,人們習慣接受與自己想法相符的資訊,排斥相反觀點,因為前者不費力、後者需要很多的認知空間(就很像我們在學習一個新事物,你知道有多累了吧)。因此,若我們以「說服」的方式強加意見,除非彼此的利害關係非常明確(例如我是大王你是奴婢),在強調個人主義的民主平等社會氛圍中,對方99%會抗拒,如果剛好對方又討厭你,恭喜你,100%抗拒到底。


「自我確定理論」(Self-Determination Theory)

這個理論說明人們有自主選擇性、歸屬與感到自己是有能力的需求,因此在人際互動中如果感受到被他人逼迫,也就是不得不怎麼樣,會心生抗拒,如果能力相當直接開戰,如果敵強我弱就可能選擇消極式不配合(例如陽奉陰違)。因此在溝通時,展現「我有給你選擇空間」是符合人性的作法。有限選擇都比沒有選擇讓人好受。


「鏡像神經元效應」(Mirror Neuron Effect)

你有沒有一個經驗,看著對方打呵欠,奇怪自己也跟著打呵欠。這就是靜巷神經元的作用,使得我們能察覺對方的情緒及語氣狀態,並會不自覺地感同身受或者模仿。這表示如果我們用敵意的語氣溝通,對方也會產生防備狀態,相反地,如果我們用親和語氣,你覺得對方的鏡像神經元會激發什麼樣的反應呢?所以有一句話說「伸手不打笑臉人」,不過如果笑臉的你仍被打了一巴掌,代表對方早就想打你了,只是剛好此刻動手。

說到這裡,你有沒有一個發現:天啊,溝通也太難了,牽涉到當下情境、彼此關係,甚至還牽涉到人類的生理設定。所以如果你還抱持著「心理師,請用一個小時幫我教會員工良好的溝通方式」期待從此公司內部融洽無爭執,那…我們先從「五大原則」練習起,好嗎?


職場溝通的5大骨架原則

原則一:有關係就沒關係,先建立信任,再進行溝通(甚至是說服)


心理學裡的社會交換理論(Social Exchange Theory),這個理論其實講白了就是「與你合作是要有等價交換價值」,但這個價值不僅僅只是有形的物質(譬如買賣行為),也包含有情緒與情感價值。因此你要不就是砸大量的錢請對方聽你說話、指派任務,不然就是建立信任感、建立關係是讓對方願意聽你說。


也因此,有一個違反人性的現象,家長老師、夫妻、企業資方希望相對方(孩子、另一半、員工)能聽話時,有時就會聘請心理師這樣的第三方協助,但是天知道心理師與當事人在前幾次見面時都還在「建立關係」阿,沒有關係就沒有「聽話」的意願阿。


建立關係的練習做法:

在對話開始前,先關心對方的狀態,如:「你最近專案進展如何?」

適時且謙遜地分享自己的想法,讓對方感覺平等對話,而不是單方面輸出。

避免一開口的起手式為批評或指責,因為這無疑是讓對方產生防禦心理,立刻拿劍防禦。


原則二:善用「開場的黃金20秒」讓對方願意聽你說


心理學理論中有一個叫做初始效應,其實白話文就是第一印象的重要性,開場時若能投其所好、吸引注意、降低防備心,後續溝通就會相對地比較更順利。(我這裡是說相對的喔,如果後續的態度與姿態不佳,也是會出狀況的。)


開頭建議練習做法:


讚賞開場法:「你這次的報告很有深度,讓我想到一個補充點...」其實就是有名的三明治法中的褒-建議-褒。

疑問開場法:「我們這次合作的目標是提高效率,我想藉由你的想法與經驗協助我們一起達到目標,你覺得目前還有哪些瓶頸?」

共鳴開場法:「這件事我之前也遇過,當時我是這樣解決的...」


我個人傾向第一種與第二種,第三種作法相對的要有更深的關係建立,不然對方有可能會覺得你以過來人姿態在話當年。

無論上述哪一個開頭,請務必留意說話的語氣與姿態,讓對方產生正向溝通分為狀態,而不是一開始就進入「指正」、「要求」的狀態。


原則三:用「非暴力溝通法」,避免衝突


非暴力溝通(Nonviolent Communication, NVC)是心理學家馬歇爾·盧森堡(Marshall Rosenberg)提出,在台灣經由賴佩霞女士大力推廣,我在做諮商時很多來訪者也跟我說他讀過非暴力溝通相關書籍。非暴力溝通強調溝通應基於 觀察、感受、需求、請求 四個步驟,避免攻擊與誤解。白話文就是針對客觀事實進行陳述。


舉例來說,當同事交辦的工作品質不佳時,我們可能會說「你這份報告寫得太亂了!」「你怎麼這麼不用心在做這個報告!」前者以「亂」概括之、後者直接針對人身攻擊(不用心),那麼非暴力溝通會怎麼說呢?


觀察:「這份報告的數據部分有一些錯誤。」

感受:「我擔心這些錯誤會影響決策。」

需求:「我們需要提出更精確的數據使報告更有說服力。」

請求:「我想與你約今天下午的時間,我們一起檢查這些數據,確保正確,你覺得約幾點比較適合?」


這樣的表達方式能降低對方的防衛心,提高合作意願。


但是!萬法總有一疏,如果對方不願意合作,這時可能的因素有:原本就已經結怨、該次使用非暴力溝通前經常處於暴力互動、對方個人因素(例如安靜離職者,只完成工作最低要求,不多做也不少做)。


原則四:激發對方「自願改變」的內在動機,而不是被迫接受

動機式訪談(Motivational Interviewing, MI),這是一種心理諮商技巧,強調 「讓對方自己說服自己」,台灣陳偉任醫師出版的「強化動機 承諾改變」醫書就是在談這個技巧。當人們感覺到自己具有自主且有能力做出決定,行動的意願會更高,又呼應到自我確定理論提到人有自主選擇性、歸屬與感到自己是有能力的需求。


運用開放式問句開啟對方的動機,從命令句轉變成開放問句,引導對方思考,而不是讓他產生抗拒。


舉例,B員工經常遲交報告資料。

「我注意到最近的報告提交有些延遲,在準時繳交報告上,你目前遇到的最大挑戰是什麼?」

員工可能回為應:因為希望做到最完美,所以會拖到時間,但是他非常努力甚至還加班。

「你的分析能力一直很細緻,大家都很重視你的數據報告,我也看到你很努力在應對不同的任務。如果能準時繳交這些資料,你覺得對你自己或團隊會有什麼幫助?」

「總結一下,你覺得資料延遲的主要原因是你非常用心的做到細緻的分析,收集資料可能比預期花更多時間。我很好奇,你覺得有什麼方式可以幫助你更容易準時繳交?」

有沒有發現,動機式訪談其實也結合了非暴力溝通的元素,以及三明治法中的褒獎非常重要。


原則五:確認共識,確保溝通有效


閉環溝通是一種用於避免誤解的溝通技術,講白了就是接收者重複接受到的訊息,以確保雙方理解在同一個水平面上。心理學的語言叫「核對」。

例如,下周五前交上市場分析報告。

非閉環溝通的回應是:好。

閉環溝通回應是:我會在周五下班前交報告,內容包括競爭對手分析、趨勢預測,並附上數據來源。

在諮商中我偶會聽到來訪者回應我:「為什麼簡單的工作交辦任務還要說這麼多話,不累嗎?」良好的溝通,就是「溝通」而溝通就跟「說話」有關,有目的的說話、有目標的對話、透過對話共同完成該目的與達到目標。



溝通不只是「說」,還有讓對方願意「聽」


職場溝通的關鍵,不僅在於「傳達」,更是讓降低聽者的抗拒,讓他願意主動地接收與行動。


回顧 5 大骨架原則:

1.建立信任

2.把握開場的黃金20秒

3.非暴力溝通

4.讓對方自願行動-動機式晤談

5.確認溝通內容來往順暢、具有共識


溝通是全神全心投入的互動歷程,容易嗎? 如人飲水、因人而異。

溝通前要訓練的基礎核心肌群是-個人情緒調節與管理能力。

這是一個自認真實真誠一致呈現的心理師空間, 紀錄自我覺察時刻的想法及感受,也分享心理與職業生涯的專業文章。 諮詢、工作坊、團體、演講邀約請來信wawacho0109@gmail.com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什麼時候特別會拖延呢?「沒有火燒屁股的時候!」 拖延症並不是你的問題!了解原因方有策略!
我們活在「焦慮」的世代,快速變遷的科技成長,更加激烈的經濟競爭,以及有限資源下的分配,當我們擁有更快的網路、更便利的資訊獲得,同時我們也在面對知識取得的碎片,以及時間越感不夠用。刻意練習從容,從起床那刻開始。
什麼時候特別會拖延呢?「沒有火燒屁股的時候!」 拖延症並不是你的問題!了解原因方有策略!
我們活在「焦慮」的世代,快速變遷的科技成長,更加激烈的經濟競爭,以及有限資源下的分配,當我們擁有更快的網路、更便利的資訊獲得,同時我們也在面對知識取得的碎片,以及時間越感不夠用。刻意練習從容,從起床那刻開始。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 大家現在出門買東西還會帶錢包嗎 鴨鴨發現自己好像快一個禮拜沒帶錢包出門 還是可以天天買滿買好回家(? 因此為了記錄手機消費跟各種紅利優惠 鴨鴨都會特別注意銀行的App好不好用! 像是介面設計就是會很在意的地方 很多銀行通常會為了要滿足不同客群 會推出很多App讓使用者下載 每次
Thumbnail
Photo by Windows on Unsplash 大家覺得在公司工作是否需要和同事、上司及所接觸的人要有和諧關係呢?這是否一種職場生存之道? 在職場工作,真的需要和諧共處,才能夠容易完成工作。即使遇到一些合不來的同事一起共事,也需要想方法和他們溝通。究竟在職場上要和諧共處有什麼重要呢
問人並獲得解惑、方法,日後答謝,以上看似簡單的三步驟,是縮短自己與貴人間的距離感的極佳自然方式
Thumbnail
在職場上,人際關係是非常重要的,良好的人際關係可以幫助我們更好地達成工作目標,提升工作效率,也能讓工作更加愉快。然而在建立與維護良好的職場人際關係時,仍是有許多需要注意一些細節事項,畢竟在職場上許多工作上,除了上級主管交代下來要執行,不論是單一獨立完成,亦或需要團隊互助合作完成,都攸關公司企業體的內
Thumbnail
大家好,我是你的職涯諮詢夥伴,今天要跟大家談談的議題是「如何增進職場中的溝通技巧」。在職場中,溝通是我們建立良好人際關係、解決問題以及達成目標的重要工具。現在就讓我們透過一個案例來了解如何具體操作吧。 假設我們的主角是一位新手經理人李先生。他在工作職場中遇到了一個棘手的問題,部門內的溝通狀
Thumbnail
最近看到一篇文章相當有趣,是盤點20 項職場人最重要的軟硬技能,其中溝通能力榜上有名,如何減少溝通成本、達成高效合作、進而成功議價,或成就專案成果等,都是日常生活中會面臨到的挑戰之一。 然而,對有些人來說,最困難的並不是不知道如何開始溝通,而是常常表達的不夠具體,像我的同事H,有次曾經和主
Thumbnail
職場萬年難題中,溝通絕對是榜上有名的問題之一。溝通不良有很多原因,可能是表達能力不好、態度口氣讓對方覺得不開心等,各種狀況導致溝通無效。 這篇文章要來探討的其中一種是,有些人會一直批評同事很難溝通,但實際上他根本沒有在溝通。
職護的溝通經驗分享 1.簡單清楚的白話文 2.明確表達為什麼、建議措施、效益 3.尊重的態度 4.不放棄的信念
Thumbnail
上週我在商業思維學院分享30分鐘講座,主題為「職場晉升攻略:跨部門高效溝通術」,會後收到許多朋友來信詢問他面臨的跨部門溝通議題,這讓我回想起自己在職場上遇到情境,當時怎麼想?內心上演哪些小劇場?後來如何突破找到解方?
Thumbnail
你是否有過這樣的經驗?你在聚會上想要跟大家聊天,卻不知道該說些什麼,只能發出一些無聊的聲音;或者你在工作上想要表達自己的意見,卻不小心得罪了同事或老闆,讓自己陷入困境;或者你在跟朋友或家人溝通時,卻因為一句話引起了爭吵或冷戰,讓彼此的關係變得緊張。人活著,就會有對話,因此溝通是不可或缺的社交行為
Thumbnail
主管是職場上的領導者,也是我們工作上的直接上司。與主管的溝通是否順暢,會影響到我們的工作表現、升遷機會,甚至是職場人際關係。因此,學習良好的職場溝通技巧,對於每位職場工作者來說都非常重要。在職場上,與主管溝通時,除了要注意語言的遣詞用字,也要避免一些不當的行為或態度,否則很容易會讓主管產生誤會
Thumbnail
/ 大家現在出門買東西還會帶錢包嗎 鴨鴨發現自己好像快一個禮拜沒帶錢包出門 還是可以天天買滿買好回家(? 因此為了記錄手機消費跟各種紅利優惠 鴨鴨都會特別注意銀行的App好不好用! 像是介面設計就是會很在意的地方 很多銀行通常會為了要滿足不同客群 會推出很多App讓使用者下載 每次
Thumbnail
Photo by Windows on Unsplash 大家覺得在公司工作是否需要和同事、上司及所接觸的人要有和諧關係呢?這是否一種職場生存之道? 在職場工作,真的需要和諧共處,才能夠容易完成工作。即使遇到一些合不來的同事一起共事,也需要想方法和他們溝通。究竟在職場上要和諧共處有什麼重要呢
問人並獲得解惑、方法,日後答謝,以上看似簡單的三步驟,是縮短自己與貴人間的距離感的極佳自然方式
Thumbnail
在職場上,人際關係是非常重要的,良好的人際關係可以幫助我們更好地達成工作目標,提升工作效率,也能讓工作更加愉快。然而在建立與維護良好的職場人際關係時,仍是有許多需要注意一些細節事項,畢竟在職場上許多工作上,除了上級主管交代下來要執行,不論是單一獨立完成,亦或需要團隊互助合作完成,都攸關公司企業體的內
Thumbnail
大家好,我是你的職涯諮詢夥伴,今天要跟大家談談的議題是「如何增進職場中的溝通技巧」。在職場中,溝通是我們建立良好人際關係、解決問題以及達成目標的重要工具。現在就讓我們透過一個案例來了解如何具體操作吧。 假設我們的主角是一位新手經理人李先生。他在工作職場中遇到了一個棘手的問題,部門內的溝通狀
Thumbnail
最近看到一篇文章相當有趣,是盤點20 項職場人最重要的軟硬技能,其中溝通能力榜上有名,如何減少溝通成本、達成高效合作、進而成功議價,或成就專案成果等,都是日常生活中會面臨到的挑戰之一。 然而,對有些人來說,最困難的並不是不知道如何開始溝通,而是常常表達的不夠具體,像我的同事H,有次曾經和主
Thumbnail
職場萬年難題中,溝通絕對是榜上有名的問題之一。溝通不良有很多原因,可能是表達能力不好、態度口氣讓對方覺得不開心等,各種狀況導致溝通無效。 這篇文章要來探討的其中一種是,有些人會一直批評同事很難溝通,但實際上他根本沒有在溝通。
職護的溝通經驗分享 1.簡單清楚的白話文 2.明確表達為什麼、建議措施、效益 3.尊重的態度 4.不放棄的信念
Thumbnail
上週我在商業思維學院分享30分鐘講座,主題為「職場晉升攻略:跨部門高效溝通術」,會後收到許多朋友來信詢問他面臨的跨部門溝通議題,這讓我回想起自己在職場上遇到情境,當時怎麼想?內心上演哪些小劇場?後來如何突破找到解方?
Thumbnail
你是否有過這樣的經驗?你在聚會上想要跟大家聊天,卻不知道該說些什麼,只能發出一些無聊的聲音;或者你在工作上想要表達自己的意見,卻不小心得罪了同事或老闆,讓自己陷入困境;或者你在跟朋友或家人溝通時,卻因為一句話引起了爭吵或冷戰,讓彼此的關係變得緊張。人活著,就會有對話,因此溝通是不可或缺的社交行為
Thumbnail
主管是職場上的領導者,也是我們工作上的直接上司。與主管的溝通是否順暢,會影響到我們的工作表現、升遷機會,甚至是職場人際關係。因此,學習良好的職場溝通技巧,對於每位職場工作者來說都非常重要。在職場上,與主管溝通時,除了要注意語言的遣詞用字,也要避免一些不當的行為或態度,否則很容易會讓主管產生誤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