隱形經營者(五十六)私慾凌駕專業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4 分鐘

接手這家在紐澳兩個市場經商的公司,由於超過半個世紀,任職過後離開公司的員工,若沒上百名,要說數十之譜,並不為為過。離職員工,同時轉業的很多。留在同業,轉投競爭對手的,也不在少數。


根據相關的澳洲勞工法律,僱主是無權要求離職員工,禁止加入對手公司。就算簽了保密協定,也只是徒具虛文。因此,基於公司聲譽、生意規模、客戶基礎、和優質員工等等因素,我們公司的在職或離職員工,很多都成了同業「獵才」的對象。


當然,優質人力自有其理想的流動性,僱主雖不樂見,但也只能給予祝福。畢竟,當年的澳洲職場環境,要想和日本的極度穩定性,那是無法相提並論的。


正常員工的流動,對於公司的影響,狀況是不太相同的。也就是說,好的人才選擇離開,對公司確實是個損失。但若是不理想,又沒進步可能的員工,若選擇自行辭職,那也是求之不得的。


不過,另有一種極端的案例,對於業績低下的業務人力,在輔導無效,調職又不被該員接受的情況下,就不得不合法予以資遣了。


我接手之前的幾年,就發生過一次員工不情願的去職。據說處理過程是有些壓力,結果也算是不愉快。該業務工程師是聘自紐西蘭的業界,他因在雪梨謀得一職,得以在澳洲安家。可是,那個事件之後,不巧他也沒法找到替代方案,只得全家搬遷回紐西蘭。從業界得知,這人對原東家是懷著很大的恨意的。


偏偏這地球真的是圓的,不論朝那個方向走,總有再見的一天。就在我接手的前一年,新加坡決定要設立一大洋洲市場的法人分支機構,需要一位代表原廠的資深行銷經理。新加坡人士到訪雪梨時,曾對時任的總經理出示一份機密的候選人名單,希望諮詢我們公司意見。看了名單,總經理驚覺,之前被迫辭退的紐西蘭籍員工名字霍然在列。


由於該員過去和我們公司的小小芥蒂,當時公司總經理對該員的背景稍作解釋,也委婉的表示,希望將那位人士排除在選聘之列。他獲得的回應,只是個輕描淡寫的說詞,類似,專業修養理當在私人恩怨之上,毋須擔憂的。


果然,最後中選的就是公司辭退的那位前任業務員,接著發生一系列不甚專業的一連串作為,包含最近的在「基督城」設立發貨中心的決策,一切就可以想得通了。


諸多應接不暇的招式,都還沒能消停的當下,又傳來一重磅消息,真的是「屋漏偏逢連夜雨」。聽說原廠的印太市場負責總經理,很快將和大洋洲經理聯袂來訪。這一次所以會是一個大事件,聽說他們將帶來一紙通知文件,意圖宣告終止我們殘餘的兩個獨家授權產業。


這樣接近極致的進逼,在我心裡的認定,那是遲早的議題。只是,沒有想到他們在其他已經動手領域尚未見成效的情況下,竟然如此的迫不及待。這麼做,除了是某個人情緒想法的驅使以外,看不出它的合理策略性。這是十足的私慾展現,一點都不專業。


如果他們如願成功執行,取消了幾十年對我們獨家授權的這兩個產業,其後遺症對我們供需兩端都會是一大重擊,市場的利益勢必也會損失大半。這麼重大的政策事件,他們所服務的跨國集團,不太有可能所有的相關成員都和他們一樣莽撞。


再說,他們要做如此的大動作,在對外執行之前,勢必會有內部的討論,和必要的簽呈、核准程序。這就是為何我會在計畫接近成熟階段的時候,有機會接到「有識之士」給我的「飛鴿傳書」了。


這位通報的舊友,是一位熟悉這塊市場歷史的行銷部幕僚,也算是一位公正人士。但是,他並沒有市場的權責和任務,對於市場負責人的影響力僅止於「客卿」的建議。他深知若要讓這班「失速列車」慢下來,或是即時改道,唯一之途就是果敢冒險「洩露天機」,期待此事能夠有所轉圜。


身在總公司的這位,是可採取「直諫」的選項,作為嘗試。但是,現實的推斷,他未必有成功的把握。再說,這件事發展的好與壞,都和他個人的身家或職場前途無關。


跟我的關聯呢?情況就完全不同了。這就是我獲得了「背水一戰」的機會,我能不奮力一搏嗎?


avatar-img
195會員
288內容數
候鳥歸來,歷盡滄桑,回首憶往: [職海浮沉--雲層裡的風暴]早期職場點滴實錄。 [陪伴孩子的童年]放棄職涯升遷,陪伴孩子童年。 [隱形經營者]澳洲經商實錄。 [異樣思維的激盪]冷眼旁觀評論,針貶時弊。 [安立格散文集錦]天馬星空,文藝創作。 [短歌天涯路]心理,感知,哲學薈萃。 [獅子山下煙雲]香江記憶,回首前塵。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安立格的沙龍 的其他內容
公司和通路上家的不和諧生意關係,不時的磕磕碰碰,轉眼也三四年時間過去了。雙方的關係很像冷戰時期的東西方陣營的互動,爭拗不斷,鬥爭不停。原廠對我方暗地裡使勁掣肘的事件,更是屢見不鮮。 因為我的接手,新加坡的原廠人士,也是我的昔日同事,沒法再用過去落井下石的参奏方式,來扭曲這家紐澳經銷商的形象。也
何以專業場域的許多交情,很容易轉化成負面的人際關係? 道理應該是很簡單的,職場的位置設計,本身就是蘊含‘’合作‘’或是‘’團隊精神‘’的內涵,但那比較多着眼在團隊表現的觀點上。本質上,還是冀望個人有所表現。從公司組織的角度來看,也是有必要從中發掘比較優秀的成員,作為日後拔擢的重要依據。所以,任
企業能否永續發展,除了企業本身的核心業務必須不斷增長以外,外圍的商業關係以及社會關係是否良善發展,對企業的生存都是息息相關的。其中,企業主的個人上游關係,對公司的前景影響, 很多時候是很關鍵的。 當公司內部經營結構,以及公司文化的轉型,都過渡到了適合新時代的理想狀態,生意的發展也穩步朝向設定的
這家公司在原創辦家族手上時,和我接手之後,有一個共同點,那就是「所有權」和「經營權」是分開的。也就是說,實際帶領經營團隊的是專業經理人,而企業主並沒有參與日常的經營。 可是,我和原企業主背景不同的地方,他是富二代,出生就是準備承接父輩衣缽的,據說他對專業的理解並不深入。這情況,對於公司和原廠對
「隱形經營者」,在公司管治架構上,或是行政流程上,並沒有一個常設的位置。換個角度看,就是老闆自願的、有條件的把自己的權力關起來。那麼,對於生意的經營管理,又能有什麼實質的影響呢? 為了生意的穩定過渡,接手這家超過半個世紀的老公司,原則上,在員工薪資配套,以及獎懲制度,由於牽涉當地有關法令適法性
前往美國之前,我帶領紐澳主管訪問亞洲的工業產品製造商,就是想讓紐澳同事把亞洲產品融入他們日常的專業思考。但是能否達成預期目標,我只能說,那會是個艱難的任務。 美國行,對澳洲團隊確實是有心理建設的意涵,但實際設想還不只如此而已。從策略的層面來看,美國品牌的加入對於我們的產品配套確有行銷學上的正面
公司和通路上家的不和諧生意關係,不時的磕磕碰碰,轉眼也三四年時間過去了。雙方的關係很像冷戰時期的東西方陣營的互動,爭拗不斷,鬥爭不停。原廠對我方暗地裡使勁掣肘的事件,更是屢見不鮮。 因為我的接手,新加坡的原廠人士,也是我的昔日同事,沒法再用過去落井下石的参奏方式,來扭曲這家紐澳經銷商的形象。也
何以專業場域的許多交情,很容易轉化成負面的人際關係? 道理應該是很簡單的,職場的位置設計,本身就是蘊含‘’合作‘’或是‘’團隊精神‘’的內涵,但那比較多着眼在團隊表現的觀點上。本質上,還是冀望個人有所表現。從公司組織的角度來看,也是有必要從中發掘比較優秀的成員,作為日後拔擢的重要依據。所以,任
企業能否永續發展,除了企業本身的核心業務必須不斷增長以外,外圍的商業關係以及社會關係是否良善發展,對企業的生存都是息息相關的。其中,企業主的個人上游關係,對公司的前景影響, 很多時候是很關鍵的。 當公司內部經營結構,以及公司文化的轉型,都過渡到了適合新時代的理想狀態,生意的發展也穩步朝向設定的
這家公司在原創辦家族手上時,和我接手之後,有一個共同點,那就是「所有權」和「經營權」是分開的。也就是說,實際帶領經營團隊的是專業經理人,而企業主並沒有參與日常的經營。 可是,我和原企業主背景不同的地方,他是富二代,出生就是準備承接父輩衣缽的,據說他對專業的理解並不深入。這情況,對於公司和原廠對
「隱形經營者」,在公司管治架構上,或是行政流程上,並沒有一個常設的位置。換個角度看,就是老闆自願的、有條件的把自己的權力關起來。那麼,對於生意的經營管理,又能有什麼實質的影響呢? 為了生意的穩定過渡,接手這家超過半個世紀的老公司,原則上,在員工薪資配套,以及獎懲制度,由於牽涉當地有關法令適法性
前往美國之前,我帶領紐澳主管訪問亞洲的工業產品製造商,就是想讓紐澳同事把亞洲產品融入他們日常的專業思考。但是能否達成預期目標,我只能說,那會是個艱難的任務。 美國行,對澳洲團隊確實是有心理建設的意涵,但實際設想還不只如此而已。從策略的層面來看,美國品牌的加入對於我們的產品配套確有行銷學上的正面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我萬萬沒有想到,當初找工作時憑著一股傲氣,抱著「不做被取代性高的工作」這種中二的念頭來到這間公司的際遇,卻在這麼多年後成為讓我勇敢離職的另一塊墊腳石,幾年後回頭看看,我也徹底覺得這是個再正確不過的決定。但不得不說,這種事情還是需要運氣,所以我才會說總經理是我的貴人。
Thumbnail
故事就是這麼開始的... 「整個事業部被裁撤是總公司的決定,我們也只是配合…只是這事業部副總實在不好處理…」總經理進入開講模式。 「想當年喔,這個副總跟我同期進公司,在總公司也是經營了不少人脈,只不過後來我的能力經驗各方面勝出一籌…(以下省略自吹自擂三萬八千個字)」 莉莉安膽戰心驚
前言-誤入大企業的小員工 開始説明創作這個文章的意思,我不是文組出身的高材生,也不是現在那些高學歷的人才,只是ㄧ個無法討主管歡心,確事事能夠營刃而解的無趣大叔,面對已經上班近30年的公司,有很多的無奈,又有很多的感慨,又無處可說無人能理解,只好在這個平台上述說自己發生的果往,討拍或是討罵,因為生活
Thumbnail
位居歐洲原廠和市場前緣之間關鍵的職務,任何閃失,都可能是我無法迴避的責任。因此,工作態度始終是嚴謹;且如臨深淵,如履薄冰的。雖然不是擔憂,但是從集團內已經發生的歷次人事地震,我就假想;每天都有可能是位置有效期的最後一天。 一轉眼;在這集團的服務已經來到了第七個年頭,從剛開始的“光棍司令”,篳路藍縷
Thumbnail
為了東亞市場的須要,邀我進去董事局做報告,以當時相對較小的生意規模,它的必要性;我並不太理解。至於,用意又是何在?我更沒想過要去追問。唯一確定的,會有這一幕戲,絕對是執行長個人的主觀意願。 其中關鍵因素之一,必然和“私誼”有關係。任何公司團體都一樣,只要十人以上,人際關係必然有親疏遠近之別。差別只
Thumbnail
很快的,人事巨變的漣漪湧到了亞洲地區。第一波,集團把日本公司合夥人的股份買下,也解除合夥人身兼的社長職務,改聘為顧問。當年併購的價碼應該是不錯,所以交易本身並沒遭遇到什麼阻力。 從這個處理的迅速果斷,足見我這位義大利大叔朋友絕對是個狠角色。和創辦人同期發跡的資深分公司負責人還不少,應該還會有其他洲
Thumbnail
聊聊我在一間規模雖小,卻充滿奇怪之事的公司工作經歷,工作環境有佛堂供應土地公,氣氛安祥平靜,但業務主管與同事間的詐欺、博弈,讓人忘了這是在職場,而是身處三立八點檔。隨著詐欺犯離開,工作樂趣也消失了,但這間公司依然健在,成為我個人有趣的工作體驗。
由於工作的關係,時常會接觸到一些新開業的公司。老闆年輕、幹部也年輕,充滿了朝氣,今天一個目標、明天一個想法。但是開著開著,公司就𣎴見了。 有一家已經為它服務了快四十年的工廠,突然聽說副總要來找我。我正在想是不是有什麼問題?一看到人,我就認出他了,三十年前,他剛進這家公司時,曾經因為勞健保的事情來
Thumbnail
大家隨著在公司的年資越來越久, 和公司的發展之下, 都會開始帶新人。 有一次老闆叫我到會議室約談,原本想說有好康。 因為之前的幾次,不是發project 獎金,不然就是發餐券等 沒想要這一次要我帶五個新人。
Thumbnail
我萬萬沒有想到,當初找工作時憑著一股傲氣,抱著「不做被取代性高的工作」這種中二的念頭來到這間公司的際遇,卻在這麼多年後成為讓我勇敢離職的另一塊墊腳石,幾年後回頭看看,我也徹底覺得這是個再正確不過的決定。但不得不說,這種事情還是需要運氣,所以我才會說總經理是我的貴人。
Thumbnail
故事就是這麼開始的... 「整個事業部被裁撤是總公司的決定,我們也只是配合…只是這事業部副總實在不好處理…」總經理進入開講模式。 「想當年喔,這個副總跟我同期進公司,在總公司也是經營了不少人脈,只不過後來我的能力經驗各方面勝出一籌…(以下省略自吹自擂三萬八千個字)」 莉莉安膽戰心驚
前言-誤入大企業的小員工 開始説明創作這個文章的意思,我不是文組出身的高材生,也不是現在那些高學歷的人才,只是ㄧ個無法討主管歡心,確事事能夠營刃而解的無趣大叔,面對已經上班近30年的公司,有很多的無奈,又有很多的感慨,又無處可說無人能理解,只好在這個平台上述說自己發生的果往,討拍或是討罵,因為生活
Thumbnail
位居歐洲原廠和市場前緣之間關鍵的職務,任何閃失,都可能是我無法迴避的責任。因此,工作態度始終是嚴謹;且如臨深淵,如履薄冰的。雖然不是擔憂,但是從集團內已經發生的歷次人事地震,我就假想;每天都有可能是位置有效期的最後一天。 一轉眼;在這集團的服務已經來到了第七個年頭,從剛開始的“光棍司令”,篳路藍縷
Thumbnail
為了東亞市場的須要,邀我進去董事局做報告,以當時相對較小的生意規模,它的必要性;我並不太理解。至於,用意又是何在?我更沒想過要去追問。唯一確定的,會有這一幕戲,絕對是執行長個人的主觀意願。 其中關鍵因素之一,必然和“私誼”有關係。任何公司團體都一樣,只要十人以上,人際關係必然有親疏遠近之別。差別只
Thumbnail
很快的,人事巨變的漣漪湧到了亞洲地區。第一波,集團把日本公司合夥人的股份買下,也解除合夥人身兼的社長職務,改聘為顧問。當年併購的價碼應該是不錯,所以交易本身並沒遭遇到什麼阻力。 從這個處理的迅速果斷,足見我這位義大利大叔朋友絕對是個狠角色。和創辦人同期發跡的資深分公司負責人還不少,應該還會有其他洲
Thumbnail
聊聊我在一間規模雖小,卻充滿奇怪之事的公司工作經歷,工作環境有佛堂供應土地公,氣氛安祥平靜,但業務主管與同事間的詐欺、博弈,讓人忘了這是在職場,而是身處三立八點檔。隨著詐欺犯離開,工作樂趣也消失了,但這間公司依然健在,成為我個人有趣的工作體驗。
由於工作的關係,時常會接觸到一些新開業的公司。老闆年輕、幹部也年輕,充滿了朝氣,今天一個目標、明天一個想法。但是開著開著,公司就𣎴見了。 有一家已經為它服務了快四十年的工廠,突然聽說副總要來找我。我正在想是不是有什麼問題?一看到人,我就認出他了,三十年前,他剛進這家公司時,曾經因為勞健保的事情來
Thumbnail
大家隨著在公司的年資越來越久, 和公司的發展之下, 都會開始帶新人。 有一次老闆叫我到會議室約談,原本想說有好康。 因為之前的幾次,不是發project 獎金,不然就是發餐券等 沒想要這一次要我帶五個新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