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孩子逐漸長大,父母心情總是既欣慰又感傷。一方面,我們為孩子能獨立自主感到驕傲;另一方面,也會隱隱發現,彼此相處的時間正一點一滴縮短。
我家孩子漸漸長大能自己搭公車、坐捷運,和同學去逛街、吃飯,起初我樂得輕鬆,不必再忙著接送;但最近卻意外地開始懷念,甚至主動提出要接送他們。
尤其是這個暑假,接送孩子去補習、去打球、逛街、同學家,讓我慢慢地發現:車上的那段短短路程,竟成為我們最自然的親子對話時光。我們聊生活、聊同學、聊學校,甚至聊時事、音樂。這些看似瑣碎的談話,卻在不知不覺間,讓我重新走進孩子的世界。
心理學研究指出,孩子在「並肩而坐」的狀態下,比「面對面」更容易卸下心防。
短短的接送車程正好提供了一個沒有壓力的空間:我們不需要直視對方,沒有被審問的感覺,話題因此更自然流動。
許多父母以為,親子交流需要長時間或特別安排,例如一趟旅行或一次深度談心。
然而孩子的分享往往發生在最日常的瞬間,當父母抓住這些微小時刻傾聽,孩子會感受到被尊重與理解,也更願意持續打開話匣子。
就像我家的哥哥即將滿 18 歲。成年的自由意味著他更能掌握自己的時間,也更不需要我的陪伴。正因如此,車上的每一次對話,都顯得彌足珍貴。
當孩子年紀小時,父母常想要爭取一點「自己的時間」;然而,孩子逐漸長大,開始有自己的社交與行程,我們反而會想抓緊那有限的陪伴機會。只要願意把日常的片刻放慢下來,就能創造出親子連結的時光。
像是車上的一段閒聊,能從一首歌聊到他們喜歡的樂團;晚餐後的散步,可能在街燈下談起校園裡發生的小故事;甚至只是睡前的一句簡單問候,都可能成為孩子心裡最溫暖的記憶。
或許,等孩子更大了,我已無法再天天接送,但我相信,這些日常裡的對話,會在彼此心裡留下印記。
孩子長大,不是離開你,而是需要你用新的方式靠近。
如果今天只有十分鐘的時間,你會選擇怎麼和孩子聊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