滑開社群,看到朋友們的週末聚會合照,裡面,卻剛好沒有你。一股莫名的、酸酸的失落感,就這樣悄悄地,佔據了你的心?
看著待辦事項清單上,那個拖延了好幾天的任務,一股自我懷疑與煩躁的情緒,油然而生,讓你更不想開始了?
或者,你好不容易完成一件很棒的工作,得到主管的稱讚,那份成就感讓你開心了五分鐘。但很快地,下一個挑戰的壓力,就立刻覆蓋了這份喜悅,彷彿它從未存在過?無論是好是壞,我們常常成為情緒的「提線木偶」,被感受牽著鼻子走。壞情緒來時,我們做出讓自己後悔的反應;好情緒來時,我們也常常抓不住它,任其匆匆流走。
但如果,在「感覺」與「反應」之間,我們能創造出一個幾秒鐘的「緩衝空間」呢?
這個溫柔的「暫停鍵」,不僅僅是在風暴來襲時,為我們提供庇護;它更是在陽光普照時,提醒我們停下來,好好感受溫暖。
這份「覺察」的能力,聽起來很玄,但它其實像肌肉一樣,可以透過簡單的練習來鍛鍊。這篇文章,我將與你分享,如何透過簡單的練習,親手為自己安裝這個暫停鍵,讓我們不再被情緒拖著走,而是成為情緒的主人。

為什麼我們需要「暫停鍵」?
在我們的大腦深處,有一套古老的「自動警報系統」(杏仁核)。當它感覺到威脅(無論是真實的危險,還是一句冒犯的話),就會立刻接管我們的理智,讓我們進入「戰鬥或逃跑」的模式。
於是,我們便做出了許多「自動反應」:忍不住回嘴、憤怒地摔門、或是把自己關起來,陷入負面思想的漩渦。這些反應,往往在事後,讓我們感到後悔與疲憊。
而「覺察」練習,就是那個能讓我們的理智「總司令」(前額葉皮質)重新上線的機會。它給了我們從**「自動反應」切換到「有意識回應」**的選擇權。
如何安裝你的「暫停鍵」?三個溫柔的練習
練習一:為你的情緒「命名」
心理學研究發現,光是「說出」或「標示」出我們的情緒,就能降低它的強度。因為這個動作,會將大腦的活動,從衝動的「情緒中心」,轉移到理性的「思考中心」。
- 練習方法:
下一次,當強烈的情緒升起時,第一步,不是壓抑它,也不是跟著它走,而是在心裡,輕輕地為它「命名」。例如:「啊,我感覺到了,這是『焦慮』。」「喔,原來這種感覺,叫做『委屈』。」「我現在,感受到一股『憤怒』。」
光是這個簡單的動作,就能讓你從「我就是憤怒」,轉變為「我正在觀察到憤nung」,拉開一個寶貴的距離。
練習二:允許與共處,你是天空,不是烏雲
對於負面情緒,我們習慣性的反應是「推開」或「厭惡」。但你越是抵抗,它的力量就越強。
- 練習方法:
命名情緒之後,第二步,是「允許」它暫時存在。你不需要喜歡它,但你也不需要立刻趕走它。想像你的心,是一片廣闊的藍天。而那個負面情緒(焦慮、憤怒),只是一朵暫時飄過的烏雲。你是天空,不是烏雲。烏雲會來,也終將會走,但天空永遠都在。
靜靜地,與這個「不舒服」的感覺待在一起,你會發現,它並沒有你想像中那麼可怕。
練習三:為美好的感受,加上「感恩」的印記
對於正面情緒,我們的問題,常常是「留不住」。
- 練習方法:
當你感覺到快樂、幸運或感動時,抓住那個瞬間。在心裡,為帶來這份感覺的人事物,獻上一句真誠的「謝謝」。例如:「謝謝我的伴侶,為我準備了這杯溫暖的咖啡,讓我覺得好被愛。」「謝謝窗外這片美麗的晚霞,讓我覺得好平靜。」
這個「感恩」的動作,像是在為美好的記憶「蓋上一個珍惜的印章」,讓它的溫Д暖與能量,能在你心中,停留得更久、更深刻。
你看,覺察情緒的練習,其實並不複雜。
它不需要你壓抑憤怒,也不需要你假裝快樂。它只是邀請你,在情緒的浪潮來襲時,記住三個溫柔的步驟:
- 為它「命名」,拉開觀察的距離;
- 「允許」它的存在,給予溫柔的空間;
- 以及,為美好的感受,注入「感恩」,深化它的力量。
- 練習的久了,你會慢慢發現,你不再是那片隨波逐流的葉子,也不是那朵來去匆匆的烏雲。
你,就是那片廣闊、安穩的天空。
情緒會來,也會走,如同天氣的陰晴變幻。但無論是狂風暴雨,還是陽光普照,天空,永遠都在那裡,寧靜而完整。這份不被動搖的力量,一直都在你的心裡。
今天,你覺察到自己的「內在天氣」了嗎?歡迎在留言區,分享你的任何感受或練習心得。
❤️如果喜歡我的創作,請不吝給我愛心,也歡迎留言告訴我你的想法,你的支持是我創作的動力。謝謝你的閱讀。
© 版權聲明:本文內容為原創作品,版權歸作者所有。未經書面授權,禁止任何形式的轉載、複製、抄襲或商業使用。違者將依法追究法律責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