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可能牽涉劇透,請斟酌閱讀。
阿寶與鵝爸爸
導演馬克·奧斯本曾在訪談中提到:「我認為很重要的一點是,你的角色應該能夠推動你的故事。我們的故事一直是由阿寶來推動的,一開始,他撒了一個小謊,因為他父親有一個開麵店的夢想,所以就引起了一系列的連鎖反應。」
而這個小謊,背後是阿寶為了符合鵝爸爸的期待,給出的一份善意謊言。
在電影的開場裡,阿寶頭戴斗笠、身穿武服,渾身的自信與熱忱,和一直崇拜的悍嬌虎、靈鶴、快螳螂、俏小龍、猴王這五位大名鼎鼎「蓋世五俠」一同打鬥。
但還來不及大顯身手,就被一陣陣呼喊聲「阿寶!起床了」給吵醒,讓他重重跌落床下,驚覺,啊~原來這一幕的畫面都只是一場夢。
於是,回到現實的阿寶,起身下樓至麵店幫忙。而當被鵝爸爸問到:「你早上做了什麼夢呀?」只見阿寶欲言又止、面有難色的停頓一下,緩緩說:「夢到......麵條!不然我還能夢到什麼?」
而這個小謊,換取而來的是鵝爸爸興奮開心、手舞足蹈的反應:「我等這一刻好久了!這就是你要繼承我麵店獨門配方的徵兆。」如導演所說,這部動畫就是從這份善意謊言開始的故事。
但這段開場畫面,阿寶夢境與現實兩者狀態的對比,其實讓我很印象深刻。沈浸於夢裡,甚至夢醒,但只要想到「功夫」,阿寶就呈現精力充沛、無限熱情的表情。然而走進麵店,繫上圍裙,面對鵝爸爸的阿寶,則是一副垂頭喪氣、毫無生命力的動作。
兩者電影畫面的對比,也不禁讓我感到有趣,有時候身體、情緒的狀態,若細心留意,是不是其實正向我們透露出不少的指引與訊息呢?
同時,這似乎飽滿了阿寶這個角色的鮮明特質,我想阿寶是個很知道自己喜歡什麼、想要什麼,且自我意識強烈的人。但同時,在阿寶和鵝爸爸對話過程裡,也可以感受到阿寶的善解人意,他明白父親的期待與擔心,於是把自我與夢想暫放一旁,選擇撒了小謊。
只是撒了小謊,是要有代價的。當阿寶拿「自我與夢想」去交換鵝爸爸的「期待和認同」時,容易造成親子溝通的誤會、鴻溝和壓力,但源頭明明都是愛啊。
於是當阿寶興致沖沖要去參觀武林盛會時,鵝爸爸不明白他的熱情所在,反而趕緊追上去、牽了麵攤給他。到達目的地前,眼前是長無盡頭的樓梯,光要以阿寶圓滾、笨重的身材爬上去,就冒汗困難了,何況還要背著麵攤上去,光是走個幾階,阿寶就累到倒在地上。
看著這個畫面的意涵,給我的訊息感好強烈!像是在說,或許你有熱情、有衝勁、甚至有點天賦與徵兆,但光靠這些,是無法讓你一步走到夢想之地的,你依然要爬上看不到目的地的樓梯,一步一步爬過磨練、挫折與累積的過程,而在這個過程裡,若你依然選擇緊抓、背負著象徵家人、外界眼光和期待的扁擔,你是很難爬上去的。
因此面對如此的窘境,阿寶選擇放下麵攤,說了一句:「我一定要自己上去!」就往上奔去。或許也意味著,當自己的夢想與父母期待有所拉扯之際,阿寶的選擇是放下鵝爸爸的期望與框架,他忠於內在的聲音,讓熱情指引前進。
但這勢必會是一場親子溝通與磨合的漫長過程,因為當爬上樓梯後的阿寶,迎面而來的就是鵝爸爸的困惑、不理解以及阻止。
但我想「熱情」之所以被視為夢想的重要元素,或許是因為憑藉「熱情」而不忘初衷、不斷嘗試、不怕失敗的這股動力吧!而當你持續做你熱情的事情,一路的累積自然會帶往你要去的地方。
所以面對鵝爸爸的勸退和阻撓,阿寶依然用盡所有奇葩、創新的方法,試圖去觀看武林盛會,結果反而意外被烏龜大師指定為「神龍大俠」。
但阿寶其實什麼都不會,他不過就只是純粹的喜歡「功夫」,所以即便狼狽的只有挨打的份,被不斷批評與否定,歷經自我懷疑與挫折,但他依然很開心的享受這個過程,也沒有輕易放棄。
悍嬌虎與師父
同時,電影裡,我也關注著悍嬌虎和師父的關係,思考著:「是不是有時候,我們會不自覺把父母的期待與自我認同而混淆在一起?」電影中有一幕的劇情,當師父說他不知道怎麼訓練阿寶,在屋簷上的悍嬌虎一聽到,當下立刻轉身狂奔去找殘豹,然後自言自語說著:「這就是你訓練我的目的,師父。」那一瞬間,當下我的眼淚也跟著直直掉下。
因為跟阿寶的選擇不同,對悍嬌虎來說,比起自我的追求與需求,師父的渴望和感受更為重要。或許那個眼淚,來自於心疼她,又或許是心疼在她身上看見的某部分自己,那個不停追逐父母肯定,不斷希望讓父母開心,目光卻忘了看回自己的我。
殘豹與師父
同樣,看著殘豹,則是讓我不禁在思考:「或許有時候,不只是父母對我們有期待,我們也對父母有期待」我們希望得到認同和肯定、被引以為榮,同樣的,也可能會對父母感到失望和憤怒。
或許殘豹在這個過程裡,不知道如何處理對師父的這份不理解與失望,於是轉為憤怒與摧毀,並一直將它帶在身上,遲遲無法溝通與和解。也讓我感到好奇,殘豹追求「神龍大俠」背後的焦慮和追求裡,那個卡住的核心害怕是什麼?同時,他對師父的不滿和失望背後真正的需求又是什麼呢?
而殘豹跟師父的關係,讓我想到鄧惠文醫生某篇文章的內容,她提出了一些問題:「你容不容許孩子對自己不滿?」、「你凝視過自己對爸媽的不滿嗎?」、「你準備好承接你與父母之間,你們對彼此的失望了嗎?」我想殘豹跟師父在這段關係裡,還在經驗這個過程。
最後文章中鄧醫生的結論:「人在經驗對爸媽的不滿時,是會有焦慮的。所以第一件事其實就是要去處理這個震驚,父母不會再照著我的想像走了;接下來處理憤怒,為什麼你可以不給我我要的東西;然後再慢慢容許自己去接受一個事實是,父母可以不完美。」我想這段話,回應了我前段對殘豹的好奇。
無需做什麼,僅是信任他
只是,那個期待與失望之間的落差,到底何時會有機會貼合呢?又需要做些什麼來處理親子間拉扯的狀態呢?電影中師父與烏龜大師的一段對話,如今回想,我認為值得細細品嚐、具有意涵去思考。
師父怒氣沖沖的質問:「那隻胖熊貓才不是神龍大師!他根本不該在這裡,是一場意外!」烏龜大師的回應:「從來沒有意外。那熊貓永遠無法完成他的使命,同時也是你的使命。就像這棵樹,我無法強迫它開花取悅我,也不能強迫它結果,只能讓一切順其自然。」
而師父則回應:「但我可以控制其他的事情,我可以強迫果實提早掉落、也可以強迫種子何時播種」烏龜大師笑了說:「是啊,但那顆種子還是會長成桃樹,你可能想要蘋果或是橘子,但它依然會長成桃子。」
師父依然不服的問:「但桃子無法打敗殘豹啊!」烏龜大師緩緩的說著:「或許可以,如果你願意引導它、滋養它、相信它。」師父著急的問:「那我該怎麼做?」烏龜大師表示:「不,你需要做的僅僅是相信,師父,答應我,你會去相信。」
是不是親子之間可以嘗試看看放下對彼此的期待,允許彼此成為他本質自然要成為的樣子,練習不干涉、不改變對方的生命軌跡,只要引導他、陪伴他、然後相信他,讓他成為自己。
就像阿寶能做的是成為自己,他永遠不可能像悍嬌虎一樣具有爆發力,也不能像螳螂一樣輕盈,他依然是低頭看不見自己腳的大熊貓,卻是運用這份彈力的特質去打敗了殘豹。
同時,我也不禁在想,或許其實根本沒有神龍大俠、沒有預言,也沒有世俗定義的成功與特別,或許如神龍秘笈的卷軸,當清空這一切的期待與想像,方能看清楚自己是誰,而那就是真正的答案。
【後記】
可能會疑惑,為什麼寫這麼久以前的動畫片,而這篇文章背後其實有個小故事,我是一個前進一步後退三步的人,很常面對規劃,依然停滯不動,有一次我就問了陪伴我的一個老師說:「我這樣,你會不會對我失望?」她跟我說:「不會!但我想出個小功課,你去看〈功夫熊貓〉這部電影,然後跟我分享你的心得。」
看完後,她給我思考的議題探討是:在人生中做什麼事可以讓自己感到有價值?(自我價值感指的是一個人內在的自我認可程度)
我想老師想透過這部電影跟我鼓勵的是,被選定為神龍大俠的阿寶,其實跌破大家的眼鏡,他沒有蓋世五俠獨有的武功,也不符合功夫英雄的形象,但你就是你,你也有你的特色跟長處,你只是需要引導它、滋養它、相信你是特別的。
所以我本來也打算以「做自己:阿寶自我認同過程」的主題作為這篇文章,只是我發現我有點卡住,因為我發現我想說的東西很多,想談熱情與顯化、自我懷疑與接納、父母期待與夢想,然後我發現我沒辦法好好整理,我到底想說什麼。(不過我好像常這樣呢)
於是我花費大量時間在醞釀寫作、蒐集資料、影片、靈感的過程裡,我看了【公視 誰來晚餐13-6】回鹿港的家 慢慢走:成年子女與父母的新親子關係 | 談醫科畢業的兒子走上攝影之路,希望得爸媽認可。但爸媽始終希望他回頭做醫生,並娶妻生子,去看見主角在自己夢想與父母期待的掙扎。
也看了一個短片,看到孩子寫下曾被父母肯定的一句話時,我跟著影片中的父母一起哽咽落淚,因為有時那一句話小到可能只是一句「好棒,繼續加油」,這句話卻能讓孩子一路更努力,希望再讓父母開心和認同。
在這個過程裡,我發現我最有感覺的,是關於父母期待這個議題,於是我嘗試去寫,嘗試去觸碰在這個議題裡面的自己,卻是寫得有點吃力,每一次的寫作,對我來說都像是一場練習自我剖析、打開看見、接納療癒的過程。
然後一邊寫一邊覺得自己寫得很爛、也一邊質疑寫這篇的意義在哪?我到底想說什麼?會有幫助跟共鳴嗎?有人會想看嗎?但一邊思考,又一邊覺得我依然有寫的需求,我需要寫,我就是想要寫,在那個寫的過程去面對、整理自己。
而且寫完發現,又是一篇長文,還超級長!到底誰會看完?
因此,也想分享導演在訪談中的一段話:「在我做短片的時候,我也是一直在懷疑自我,我有一個朋友告訴我,在我開始懷疑我自己的作品的時候,你一定要做完,然後把一路上遇到的困難一點一點的消滅掉,通過不斷的磨鍊自己,你會更加了解自己,了解這個電影的製作過程,也會知道自己的方向。」
而我想這也像阿寶在這部電影裡成為神龍大俠的過程,也或者是說成為自己的過程,或許成為神龍大俠也就是成為自己的過程。
所以即便吃力,每一次的寫作,即便覺得寫再爛,我依然努力還是把它寫完,每一次我也都很慶幸,我沒有放棄,還是把一篇篇的文章給完成。
如果你把後記看到最後,看到這邊,我很謝謝你,陪伴我參與這個過程,也謝謝你願意把這篇文章看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