妥善引導孩子分析家人的壞習慣,反而比書寫好習慣還容易寫得深刻,甚至動人。那麼,要如何引導學生把家人的壞習慣寫到情理交融的程度呢?
本週出給小朋友寫的作文題目是〈家人的習慣〉。
每天朝夕相處的家人,對於彼此的生活習慣,無論好或壞,應該是瞭若指掌,所以看到這個題目,小朋友很快就想到可以發揮的內容。根據「好事不出門,壞事傳千里」的千古定律,學生第一時間想到的是總是家人的「壞習慣」。
呵呵,正中我下懷!我就是希望他們揭露家人的壞習慣。
並不是我喜歡刺探別人家的隱私,而是如果妥善引導孩子分析家人的壞習慣,反而比書寫好習慣還容易寫得深刻,甚至動人。那麼,要如何引導學生把家人的壞習慣寫到情理交融的程度呢?以下分享我的教學流程:
一、分享家人的壞習慣
首先,我請孩子輪流分享家人的壞習慣。不管在哪一個班級,只要一有人開口如數家「醜」,全班的耳朵都不自覺豎了起來。(奇怪?!剛剛分享好習慣的時候,大家怎麼無精打采?)
學生家人最常見的壞習慣是--上廁所滑手機。有學生的爸爸坐馬桶滑手機滑到忘我,家人以為爸爸失蹤,在房子裡大呼小叫也充耳不聞,一個小時後才慢條斯理地走出來;另一個學生的爸爸只顧滑手機,霸佔著馬桶,任憑兒子在外面哭求也毫不心軟,最後孩子忍不住尿了滿地;有學生的姊姊如廁完要起身時,手機沒拿穩,一個不小心掉進馬桶裡變「落湯機」。
目前聽到最好笑的,是一個學生的爸爸喜歡挖鼻孔,手指頭隨時隨地都在鼻孔內掏弄。有一次,他一邊開車一邊挖鼻孔。這時,前方突然出現狀況,他嚇了一跳,猛踩剎車--在那一瞬間,手指頭直搗鼻孔深處,當他把手指頭伸出來時,立刻鮮血直流!一時之間,鼻血止不住,爸爸只好暫時用衛生紙塞住鼻孔,然後忍著劇痛開車回家,這位學生則是一路忍著笑回家……
二、思考改掉壞習慣的方法
分享完家人的壞習慣之後,我請學生思考如何協助家人改掉壞習慣。這個問題不難,他們很快就提出至少一個方法。例如:
姊姊喜歡在廁所滑手機,耽誤很多時間。媽媽應該在她進廁所前,檢查一下有沒有帶手機進去,嚴格禁止她帶手機入內。
媽媽總是在睡前開小燈滑手機追劇,那些光線會害我無法好好睡覺。我應該要警告媽媽,下次再滑,就去客廳沙發睡。
爸爸一回到家,常常亂丟襪子,有一次他開冰箱拿啤酒,還順手把襪子放冰箱裡。如果我再看到他亂丟襪子,一定會把襪子丟掉,讓他得到教訓!
他們在第一時間提出來的方法也不能說不對,可是,嚴厲制裁的手段通常只會帶來反效果,造成家人之間的磨擦衝突。因此,我們必須更進一步帶領小朋友思考根治壞習慣的方法。
接下來的第三步驟,是這堂課的教學重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