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較常至高雄出差,趁空檔回家一趟,通常在高雄會待一週,跟之前回家待1-2天相比下,較多時間陪伴家人。
某天清晨醒來洗漱時發現牙刷的刷毛脫落,於是滿嘴都是刷毛,讓我很傻眼,以為老媽故意整我。老媽說著牙刷是全新的,但不知為麼品質那麼差,後來得知老媽買牙刷以「價值優惠」為主,對她來說牙刷都差不多。老媽對於家人的生活習慣,一直以來都以能用即可,對於功能跟價值並不是首選要點,也是辛苦老媽了。
但從此點讓我反思一件事,如果生活以「可以就好」的方式在經營,
那會不會失去了追求美好生活的動力呢?
以牙刷來說,「可以就好」的心態就會以「價格」來選擇,價格便宜即可購買,價值不列入考量。若以「價值」思考來看,就會以功能的方向來選擇,甚至好一點會買到電動牙刷等等。
有人會說薪資決定生活方式跟水準,話雖沒錯,每個人都有自己生活經營方式。但如果「可以就好」思維長期深植在腦海中的話,會不會影響生活其他層面呢?
例如,薪資不高,努力想增加收入但太難了,生活可以過就好,東西可以用就好,生活己很苦不在多要求,「可以就好」這句話無奈中又帶點對生活的妥協。
但真的無奈嗎?我倒不覺得!
當我把自己放在「可以就好」的舒適區,久了就不會要求「想要更好」,人們總是想要避免那些讓自己感到壓力的情況,一旦有壓力就會想逃避,然後走向「躺平」的境界。
但如果我改變「可以就好」思維,那可以得到什麼呢?
可能會發現新事物、不同視角感到驚奇,這種驚奇往往能刺激大腦,改變既有思維。生活中因新事物帶來的衝突感,這些衝突讓你不得不用新的視角看待一件事。
有人說工作那麼忙碌,那有時間「改變思維」呢?改變思維的重點不是立刻調整現有的生活模式,而是在生活中試著去接觸不同的人事物,啟發新的思維模式
例如;我的工作常會接觸到不同產業的品牌客戶
我必須在短時間內提出適合品牌的提案,問題來了,我不懂該產業目標消費者行為,該怎做呢?
像是親子品牌,我非女性也不是媽媽,但我要以媽媽的角度來思考問題,我會透過跟媽媽朋友的交談、市調、網路論壇上媽媽的心得分享等等,用此方式感同身受,雖然不能如真實媽媽所感,但可換位思考來進行專案研究。
或是改變每天下班的路程,用心去觀察街道概況、店家生意,街道建築方式,跟街道商家、計程車司機交談,從交談中了解到他們的生活或看法等等。簡單的方式都能讓你擁有多元視角及新式觀點。當然也有可能不適應,非常痛苦,又跑回到自己的小舒適圈。
人生短短,舒適固然很好,但建議大家敢於走到不舒適的地方,挑戰自己的極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