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我們討論宗教、信仰,有幾個現實問題要先面對。
我們先從自己出發,那麼第一個很現實的問題就是,「信這個幹麻」?
或許各位已經有堅定信仰,有些在懷疑當中,有些堅信自己根本沒有任何信仰(但這種「堅信」非常的「宗教信仰」),你可能已經有自己的想法,也聽過很多說法,但我們先把這些全都擺在一邊,從空白的地方開始討論。
第一個要先區分清楚的就是,我信這個要幹麻?有什麼用處?或者更直接的,有什麼「好處」?
或者更多時候,是不知不覺,反正就這樣信了。
我這裡說的不只是信仰一個宗教、神明、理念還是某種價值觀,而是任何東西。
因為「信」是一件很奇特的認知行為,它跟「知道」不大一樣,卻又有所牽連。
「信」與「知道」
各位看見桌上有個杯子,你「知道」有杯子在桌上,那你「相信」有杯子在桌上嗎?
很不一樣對吧!桌上有杯子的現實,需要特別去「相信」嗎?或者這是一個幻覺,所以你就算看見了也不相信?
這跟經驗有關係,假如你被騙過,例如你看過魔術師製造幻覺,那你可能就會開始懷疑了。
不管怎麼說,「知道」跟「相信」的確是有差別的,而當我們討論「信仰」的時候,要處理的是「信」這件事情。
信心是對所盼望的事有把握,對不能看見的事能肯定。(希伯來書11:1)
這段是常用的經節,是把「信」這字做出很好的解釋,他呈現出信的兩個面向,一是我「知道」「我想的」是真的,二是雖然沒看見,但我「知道」。
有趣了,這時「知道」再次出現,可是「知道」跟「相信」不是不一樣嗎?
差別就在於「我想的」跟「沒看見」。
讓我們回到桌上的杯子,如果你看見桌子擺在桌上,那你顯然是知道這件事情沒錯,無可懷疑。(就先不管全息投影之類的東西了)
但如果我拿個紙板把杯子遮起來,然後問你杯子有在桌上嗎?你如何回答。
或許你「相信」杯子在桌上,直到我把紙板拿開,你發現杯子我拿在手上,「不在桌上」。
你發現被騙了,因為你相信你「過去」的經驗,你過去知道,所以現在相信,但不為真。
又或者同樣在紙板後面,你聽見杯子放桌上的聲音,所以你「相信」,但又被騙了,我只是拿杯子敲一下桌面而已……但你相信了自己的「聽覺」……對,你相信的不是「事實」,而是「你的感覺」。
又或者你是「信任我」,覺得我不會騙你。
又甚至你明明看見我把東西放桌上了,雖然你沒看清楚,但信了,可是我放的是一罐可樂。
現在我們已經有各種「信」了,但不都為真。
我們的信仰就是這樣的狀況,我們信的,其實是我們「不真知道」的東西。
但這個「不知道」本身也是有層次的,是全然不知道,還是有過神聖體驗,或者持續有神聖體驗,此外,這神聖體驗本身是真是假,這些全是問題。
或者另一種狀況,雖然「不全知道」,但你有某些證據可以參照,因此你也相信了。當然,這個證據是真是假同樣是問題。
在或者你相信的是「某人告訴你的事情」,你相信的是這個人(或書本、節目,各種媒介)。
這一點都不容易,光要給祂信下去就很難了,何況如信錯了怎辦,畢竟,每個宗教都說自己是對的。而就算同一個宗教,每個派系也都會宣稱自己才是對的。就算是同一個派系,可能也有不同成員會跟你說他信的才是對的……
因此「信」是動態的,絕不是你現在宣稱信(而你真心相信),之後就永保安康,實際上正好相反,你會無時無刻受到試探,你的信會不斷受到挑戰。
在這邊你需要做兩件事情,一是持續尋找更多能堅立你「信」的證據,二是持續質疑。
這兩樣看來矛盾,實際上是同一件事情,因為你在尋找、學習真理。真理本身無關你信不信,而是「就在那裡」,如果你找到真理了(相信我,只能找到一小部份,人不可能完全弄懂),拿來跟「自己的想法」對照,接著修正,讓自己變得「更加正確」,如此而已。
「信」本身就是一種奧秘
正因為「信」有這種特質,才會一直有人說要「堅固信心」,因為真的是挑戰不斷,要持守信心真的是很不容易的,所以最保險的方式,是讓自己「知道更多」。
正如上面那個桌上杯子的測驗,在視線被擋住的情況下,能「知道」越多額外資訊,就越能確認你的「信」,例如有個壓力計,讓你知道桌上被放的東西,最好還能有壓力分佈,讓你知道桌上的東西底部是圓形的,然後你得排除有個搗蛋鬼,在後面準備把東西拿走,再來或許還會想要有個回聲測定儀,讓你可以知道桌上的東西是個圓柱,如果精確到能判斷出有個耳朵就更好了。
你甚至可以嘗試移走紙板或在紙板上打洞。
但現實的是,我們手邊工具有限,而且每個人手上有的工具也不大一樣。
對,我們無法直接看見真理的全貌,不可能,但我們可以用各種方式來確認這件事情,甚至可以合作,因為歷世歷代一直有人用自己的方式尋找真理,而且記錄下來。
但唯一有用的方式是合乎科學邏輯的方式,正如我上面說的,你聽見的是有人在桌上敲一下,不代表杯子有放在桌上。如果你只憑感覺,那就只是「猜」而已,當然你也可能猜對,但這不是好的心態,因為真理給你線索,你卻只用來猜,不用來「更加親近」。
你跟我說宗教信仰不能用科學解釋?不對,這說法「不完整」,雖然科學的確有極限,正如我例子裡說的那個紙板,它擋住你的視線,那就是科學之壁,因為科學只能用來觀察現象,無法找到根本原因,但我們的確能用科學邏輯來「感測」,請注意,這裡有「感」跟「測」,「感」在宗教上自然是各種靈性的感覺,來自各種「測」(也就是各種靈修「花招」或者某些非刻意的天啟)的結果。
沒有「測」的「感」,就是無效的認知資訊。
要知道,感覺的確可以沒有理性成份,但理性一定會帶來某種「感覺」,簡單說,感性排除理性之後就失去價值,但理性一定會同時帶來感性的迴響,不可分割。
這也是為何我常說科學是神學的支柱--很重要,但也只是支柱,不是神學本身。但也因為這個緣故,當我們思考神學的時候,會需要科學這種工具--也就是理性邏輯,因為只有這樣做,你得到的感動才是真理的反饋,能為你帶來更大的信心,因為你「知道更多」。
但如果你排除理性……那你的所有「感覺」都沒有意義,哪怕你的感覺非常真實,給你巨大的信心,但終究只是一種「迷信」,當然,你可能因為運氣好信對了,而且你信心非常大,是的,耶穌也說未見就信的人有福了,但信了之後卻不「求見」,那麼你的福能持續多久是有個問號存在的。
當然,很現實的是,我們拿理性邏輯去檢視宗教時,大多數宗教都會被排除掉……我是說大多數,不是全部,至於你個人能不能接受,這又是另一回事了,畢竟相信紙板後面的桌子上有沒有杯子,最終還是你自己要決定,而你要用哪種方法,其實也不是我管得著的。
至於你相信桌上其實是放著一盒樂高,那也是你的自由。
對了,你當然也可以不在乎這個問題,但那是因為我舉的例子很爛。假如今天桌子上擺的是一杯「薛丁革式的」永恆救恩,只有當你有足夠的信心,而且你「信對了」,才會在隔板拿走(死亡)時讓你拿到,那麼你還要繼續漠不關心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