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轉山》讀後感

閱讀時間約 4 分鐘
raw-image

好想繼續往下閱讀,卻又捨不得一口氣讀完;好想趕快知道築夢過程的點滴,卻又往往沈浸在每個細節中反覆思索。這是閱讀「轉山」時,矛盾的心境,然而,即便如此卻絲毫不減閱讀時的震顫。一句句作者內心的吶喊,透過第二人稱的表述,那每一句以「你」為開頭的句子,就這麼撞擊著內心深處。同樣的質疑、同樣的畏懼、同樣的懦弱不也同樣地安存在自己的心房。看見如此真實的書寫,閱讀時會有些畏懼,畏懼去看見那被牽引出來的自己。可是,卻又同樣地被鼓勵著、被提醒著,去看見畏懼與懦弱背後的不甘。因為不甘,所以努力嘗試去開啟生命的可能;因為不甘,所以願意去堅持生命的想望。畏懼與堅持、懦弱與不甘,兩相拉扯的生命訴說著心靈的真摯與存在的樣貌。過程中,已無所謂接受與否,因為那當下的共鳴,早已深深地迴盪在心靈底層的瀚海。那禁不住的眼淚更是傳達著內心的躍動與渴望。深深地感激著這本書的誕生,因為知道它開啟了生命中的一扇原已輕闔的門扉啊!

「流浪是為了看看這個世界,能不能用自己希望的方式生活。」看見這樣的標題便足以讓人心動。作者謝旺霖是第一屆流浪者計畫的獲獎人,其在兩個月的時間裡以單車獨自從雲南騎到西藏。那過程的艱辛、困苦,在書中娓娓道來。讓人落淚的不是同情,而是隱藏在內心深處害怕去碰觸的自我懷疑。一如作者在敘言所採用的標題「因為,我懷疑…」,這樣的開場訴說著面對生命的果敢。想想,透過那極端艱辛的旅程,所激盪出來的勇氣或許方足以面對潛藏在內心最深處的卑微與懦弱。也才能夠開啟關於轉化的契機,一如轉山的意涵。

或許就因為這句話在內心深處的激盪,所以閱讀到行路難一篇中所述,作者處在「頭腦暈眩,只是死命地推行著,腳步幾乎在雪地裡顯得荏弱而不聽使喚」的狀況。面對友善路人不忍其處境極欲拉其上車時,作者卻半軟地跪在地上哀求著:「不遠了,讓我自己來好嗎?求求你們別擔心。」那一剎那,眼淚再也止不住。那份堅持的代價,何其辛苦,又何其值得啊!一如作者在書中所提:

或許你的頭腦已經分不清楚什麼是安全,什麼是危險了,你祇存在一個往前的意念。這是你一開始就選擇的旅途——貧窮,流浪。你覺得這一關若守不住了,以後同樣的問題仍會持續重複,你不想因這輛車的介入就此載走你的命運,你不想平平白白就這樣放棄自己選擇的路,過一生。

那樣的堅定,那樣的明晰,或許唯有在頭腦已經分不清楚的狀況下才更顯真摯。憤怒也好、悲傷也罷,所有關於存在的懷疑,在退卻與否的選項中往往會被無情地被放大。但是,也唯有感激這樣的放大,才足以衍生更大的堅持去否定關於妥協的選項。因為那樣的妥協,不單單只是休息,而是在經歷極大苦楚後的放棄,甚至是原已微弱的自我價值的潰散。於是,那一步步的踩踏,化去了內在的懷疑、看見了生命的可能。閱讀時,彷彿看見了雪中彳亍獨行的身影,怎忍去阻斷、卻又怎忍去放行啊!面對一個年輕生命的追尋,除了合掌祈求之外,能做的彷彿所剩無幾了。

回望自身,那關於妥協的允諾、那關於生命的追求。或許因為潛在的懷疑仍未曾停止,或許因為對於生命還存在著想望。於是,「轉山」撼動了一顆曾經炙熱的內心,翻滾著,尋覓著曾經的溫度。只是,每一步所謂的堅持,每一步所謂的勇敢,是否投注著生命的熱情,抑或是再不得不然裡推託著。那樣的疑問,從心靈底層緩緩地冒了出來。嘗試想要去釐清什麼,卻看見案前的自己,懦弱依舊、害怕依舊。不過,至少閱讀之後,面對著自己逸出的想望,有了多一點點的寬容。更在那寬容之中,拉扯出新的堅持。

不斷地反覆、矛盾,心靈的意象交錯更迭著。什麼是自己,那亮麗的、精彩的抑或是逃避的、萎靡的。深夜案前的叩問,不也曾發生在多年前,那個高喊築夢,卻在面對社會壓力而委屈痛哭的自己。幾次面海訴苦的悲寂,幾番困頓後所激發出來的韌性,為的不過想去遇見生命潛在的原型,想去探問心靈底層的迷惘。歷經了生命的轉折,原以為心理學領域的悠遊得以找到更多的線索,殊不知,那言說裡看不見自己的身影。於是,漸漸地,忘了。忘了生命的疑惑、忘了內在的質疑。但卻又知道那所謂的忘卻,只是欺騙自己的伎倆。因為這叩問,無時不在,無處不在。所以並不怕真的忘了,但卻怕自己沒有追尋答案的勇氣與毅力,更怕自己在表象的生命許諾裡敷衍著內心的渴望,而只是任憑那聲響低吟淺唱地迴盪在心中。

「轉山」的文字再次拉扯出內心的恐懼,不是去質疑生命的妥協,而是如果看不見妥協、看不見所謂的不得不然,那存在的生命究竟是誰的生命。關於自我存在的價值,那未解的課題,突然再次被看見。是份欣喜,因為這樣的看見;是份恐懼,因為看見背後的沈重。無意間走了這些年,恐懼依舊、沈重依舊,只是在那過程裡多了一些聲響悠悠地鳴唱著。

感激「轉山」,當然還有轉山的作者謝旺霖。



延伸閱讀


關於默潮這一系列的介紹與總覽

45會員
72內容數
書寫的內容,原則上仍以書籍、電影、旅行、攝影、心理為主軸,而因為己身為心理師,所以往往在思考的面向上會從心理學的角度切入,期待能夠提供一個不一樣的感受與反思。
留言0
查看全部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心理師的海洋之心 的其他內容
那一刻,就在永觀堂,在回首佛的見證下,我遇見了極其脆弱與不安的自己,也在回首佛的眼神中,找到了療癒的力量與前行的勇氣。突然懂了,過往面對自己的缺失,面對自己在修行道路上的跌跤,總是執念於「遲了」,懊悔與不安反倒讓自己停下了腳步。直到遇見了回首佛,才幡然醒悟,「遲了」不是枷鎖,而是力量。
談起「心靈捕手」這部電影,大概看過不下二十次了吧!每次看完後總嘗試要把心得寫下來,卻都一直無法付諸實現。究其原因,也許是因這部電影與自己的生命有著難以割捨的牽繫,過於在乎反而遲遲難以下筆吧!
如果書寫原就是自己所愛,那麼何妨以自己的節奏繼續下去。至於原有部落格將近五千篇的文章,倒是懷抱著更為自在的心態,也許有一些會慢慢轉移過來。至於書寫的內容,原則上仍以書籍、電影、旅行、攝影、心理為主軸,而名稱仍然是「心理師的海洋之心」。
那一刻,就在永觀堂,在回首佛的見證下,我遇見了極其脆弱與不安的自己,也在回首佛的眼神中,找到了療癒的力量與前行的勇氣。突然懂了,過往面對自己的缺失,面對自己在修行道路上的跌跤,總是執念於「遲了」,懊悔與不安反倒讓自己停下了腳步。直到遇見了回首佛,才幡然醒悟,「遲了」不是枷鎖,而是力量。
談起「心靈捕手」這部電影,大概看過不下二十次了吧!每次看完後總嘗試要把心得寫下來,卻都一直無法付諸實現。究其原因,也許是因這部電影與自己的生命有著難以割捨的牽繫,過於在乎反而遲遲難以下筆吧!
如果書寫原就是自己所愛,那麼何妨以自己的節奏繼續下去。至於原有部落格將近五千篇的文章,倒是懷抱著更為自在的心態,也許有一些會慢慢轉移過來。至於書寫的內容,原則上仍以書籍、電影、旅行、攝影、心理為主軸,而名稱仍然是「心理師的海洋之心」。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這個秋,Chill 嗨嗨!穿搭美美去賞楓,裝備款款去露營⋯⋯你的秋天怎麼過?秋日 To Do List 等你分享! 秋季全站徵文,我們準備了五個創作主題,參賽還有機會獲得「火烤兩用鍋」,一起來看看如何參加吧~
Thumbnail
美國總統大選只剩下三天, 我們觀察一整週民調與金融市場的變化(包含賭局), 到本週五下午3:00前為止, 誰是美國總統幾乎大概可以猜到60-70%的機率, 本篇文章就是以大選結局為主軸來討論近期甚至到未來四年美股可能的改變
Thumbnail
Faker昨天真的太扯了,中國主播王多多點評的話更是精妙,分享給各位 王多多的點評 「Faker是我們的處境,他是LPL永遠繞不開的一個人和話題,所以我們特別渴望在決賽跟他相遇,去直面我們的處境。 我們曾經稱他為最高的山,最長的河,以為山海就是盡頭,可是Faker用他28歲的年齡...
Thumbnail
Bubble Tea Delivery Trends in Taiwan Post-Pandemic After the COVID-19 pandemic, Taiwan's bubble tea shops have changed how they work. Many shops now
Thumbnail
前陣子到剝皮寮藝術街區參觀了一個小小的、但卻觸動我心的藝術展「此刻我在:機構長者藝術展」,是由楊純鑾到住宿機構帶領中度以上失智老人的藝術工作坊。記得以前看法蘭岑的一本書說,「失智就是一種慢性的死亡」。我很好奇,失智了以後,長者的世界還剩下什麼? 策展者設定了幾個問題「家是什麼?」「你最思念的人?」
Thumbnail
這是一本書店老闆的日記,記錄他的經營書店已及對時代變遷的感慨。文章中也提到了現在讀者買書的習慣和趨勢。
衰退,可能是比死亡還要可怕的事。死亡是一瞬間的事,而且死之後就沒有感覺了。衰退我們會明顯的感受,而且還可能持續很長的時間。有句俗諺說少年得志大不幸,如果在很年輕的時期就創業成功,那再來的人生要做什麼?如果沒有辦法再取得更好的成功,那我們可以接受嗎?
Thumbnail
好想繼續往下閱讀,卻又捨不得一口氣讀完;好想趕快知道築夢過程的點滴,卻又往往沈浸在每個細節中反覆思索。這是閱讀「轉山」時,矛盾的心境,然而,即便如此卻絲毫不減閱讀時的震顫。一句句作者內心的吶喊,透過第二人稱的表述,那每一句以「你」為開頭的句子,就這麼撞擊著內心深處。
Thumbnail
省思投入就業市場十五年來,每一次的轉職,約莫都知道自己的下一步,以及下下一步,但媒體行銷工作並非朝九晚五,工作的特殊性,令人耗盡心神。
Thumbnail
西藏古時被稱為吐蕃,吐蕃兩字的藏文之意:眾神的國度。 前往西藏之前,平凡都市上班族如我,從來沒有想過這地方與我會有任何的連結,就連「圖博」與「西藏」這兩個詞的差別為何都不甚清楚;因緣際會下,卻在某種奇妙力量驅使與引領中踏上了旅程。
Thumbnail
這次很榮幸受POP Radio聯播網的《POP大國民》節目邀請,來和蔡詩萍大哥談談《哈佛商業評論最有影響力的30篇文章》這本書。在這次專訪中,主持人蔡大哥藉由三個問題來讓聽眾更了解這是一本什麼樣的書?適合哪些讀者?又該如何來閱讀這本書?
Thumbnail
小都的日子平平無奇,她對明天沒有太多的企圖心,然而季節交替的步履卻不斷趕著她前進,「幸福」似乎活在社會裡便必須具備某部分條件的成立。 只有中學學歷的貫一、待業中的貫一,每個月要負擔父親療養中心和房租費用的貫一,穿著便宜貨西裝、提特價公事包的他,顯得對日子太不積極... 她真的可以跟他步入婚姻嗎?
Thumbnail
生活在現代社會,壓力如影隨形,面對壓力,有的人可以讓自己持續進步,有的人卻因此一蹶不振,原因是什麼? 抗壓性高低?好像是,但抗壓性聽起來似乎有點籠統。 《減壓、療傷、自癒的正念調節法》用科學的方式,說明理性腦、生存腦跟身心容納之窗的關係,透過這本書的說明,也能讓我們以更中性的角度,看待自己的「軟弱」
Thumbnail
這個秋,Chill 嗨嗨!穿搭美美去賞楓,裝備款款去露營⋯⋯你的秋天怎麼過?秋日 To Do List 等你分享! 秋季全站徵文,我們準備了五個創作主題,參賽還有機會獲得「火烤兩用鍋」,一起來看看如何參加吧~
Thumbnail
美國總統大選只剩下三天, 我們觀察一整週民調與金融市場的變化(包含賭局), 到本週五下午3:00前為止, 誰是美國總統幾乎大概可以猜到60-70%的機率, 本篇文章就是以大選結局為主軸來討論近期甚至到未來四年美股可能的改變
Thumbnail
Faker昨天真的太扯了,中國主播王多多點評的話更是精妙,分享給各位 王多多的點評 「Faker是我們的處境,他是LPL永遠繞不開的一個人和話題,所以我們特別渴望在決賽跟他相遇,去直面我們的處境。 我們曾經稱他為最高的山,最長的河,以為山海就是盡頭,可是Faker用他28歲的年齡...
Thumbnail
Bubble Tea Delivery Trends in Taiwan Post-Pandemic After the COVID-19 pandemic, Taiwan's bubble tea shops have changed how they work. Many shops now
Thumbnail
前陣子到剝皮寮藝術街區參觀了一個小小的、但卻觸動我心的藝術展「此刻我在:機構長者藝術展」,是由楊純鑾到住宿機構帶領中度以上失智老人的藝術工作坊。記得以前看法蘭岑的一本書說,「失智就是一種慢性的死亡」。我很好奇,失智了以後,長者的世界還剩下什麼? 策展者設定了幾個問題「家是什麼?」「你最思念的人?」
Thumbnail
這是一本書店老闆的日記,記錄他的經營書店已及對時代變遷的感慨。文章中也提到了現在讀者買書的習慣和趨勢。
衰退,可能是比死亡還要可怕的事。死亡是一瞬間的事,而且死之後就沒有感覺了。衰退我們會明顯的感受,而且還可能持續很長的時間。有句俗諺說少年得志大不幸,如果在很年輕的時期就創業成功,那再來的人生要做什麼?如果沒有辦法再取得更好的成功,那我們可以接受嗎?
Thumbnail
好想繼續往下閱讀,卻又捨不得一口氣讀完;好想趕快知道築夢過程的點滴,卻又往往沈浸在每個細節中反覆思索。這是閱讀「轉山」時,矛盾的心境,然而,即便如此卻絲毫不減閱讀時的震顫。一句句作者內心的吶喊,透過第二人稱的表述,那每一句以「你」為開頭的句子,就這麼撞擊著內心深處。
Thumbnail
省思投入就業市場十五年來,每一次的轉職,約莫都知道自己的下一步,以及下下一步,但媒體行銷工作並非朝九晚五,工作的特殊性,令人耗盡心神。
Thumbnail
西藏古時被稱為吐蕃,吐蕃兩字的藏文之意:眾神的國度。 前往西藏之前,平凡都市上班族如我,從來沒有想過這地方與我會有任何的連結,就連「圖博」與「西藏」這兩個詞的差別為何都不甚清楚;因緣際會下,卻在某種奇妙力量驅使與引領中踏上了旅程。
Thumbnail
這次很榮幸受POP Radio聯播網的《POP大國民》節目邀請,來和蔡詩萍大哥談談《哈佛商業評論最有影響力的30篇文章》這本書。在這次專訪中,主持人蔡大哥藉由三個問題來讓聽眾更了解這是一本什麼樣的書?適合哪些讀者?又該如何來閱讀這本書?
Thumbnail
小都的日子平平無奇,她對明天沒有太多的企圖心,然而季節交替的步履卻不斷趕著她前進,「幸福」似乎活在社會裡便必須具備某部分條件的成立。 只有中學學歷的貫一、待業中的貫一,每個月要負擔父親療養中心和房租費用的貫一,穿著便宜貨西裝、提特價公事包的他,顯得對日子太不積極... 她真的可以跟他步入婚姻嗎?
Thumbnail
生活在現代社會,壓力如影隨形,面對壓力,有的人可以讓自己持續進步,有的人卻因此一蹶不振,原因是什麼? 抗壓性高低?好像是,但抗壓性聽起來似乎有點籠統。 《減壓、療傷、自癒的正念調節法》用科學的方式,說明理性腦、生存腦跟身心容納之窗的關係,透過這本書的說明,也能讓我們以更中性的角度,看待自己的「軟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