連假下午,我在家裡附近的小巷弄散散步,接著在咖啡店點了杯飲料坐下來,傳訊先生說:「我自己靜一靜也好,不想在家看兒子萎靡,就像你說,以後孩子成為什麼,是他們自己的選擇……」
返家後,先生說著:「今天也才連假第三天,孩子就隨他們去吧!我們現在就像度假啊!」「『度假』?度假是像小莉他們家去住飯店、或像孟哥帶他媽媽去吃大餐、去遊玩……我這樣得待家裡做家務、照顧一家子三餐,怎會是『度假』?」我邊說邊大聲起來。
我的年節症候群爆發:清潔、煮飯、打掃,還得面對婆婆一直問等下要吃什麼、放假回到家中的兒子晚睡、一直使用電子產品……這些事情都讓連假的我並沒有放鬆之感。
我生氣的癥結點在「連假不出遊,忙碌的休假算度假?」我知道先生為了高齡婆婆,哪都不去,因為出遊要大費周章,也怕塞車,婆婆身體一不舒服就會一直抱怨,但我們也不能不帶婆婆一起出遊,因此先生出遊壓力更大,但難道我只得「順從」嗎?
這個癥結點的背後還有糾在一團的毛線圈──「等我照顧完婆婆,還得要照顧媽媽,等照顧完老人家,我也老了,若身心狀況不佳,哪裡也去不了。」這負面情緒背後是感覺自己的青春已經不在,等責任盡完,自己也老到只剩養老。我不想過這樣的人生、我不想要在「成為老人」之前,只能沒有選擇地過著拚命勞碌的生活。
也在於「心態」,好不容易拉拔孩子長大離家讀書,孩子還沒離家前,婆婆就住進這個家,我完全沒有喘息的空間。此時的我陷在負面情緒裡,感覺自己活得很痛苦,不知長輩還要共住多久、我還要忍受多久。
於是我看見了自己為何滿身是刺,就算是兒子、婆婆他們什麼都沒有做,我也是滿肚子怨,對生活充滿無奈,我若一直陷在這種讓自己很不舒服的情緒,並隨自己情緒起舞,就很容易波及身邊無辜的人。我感受到自己情緒的低落,我在等待此種情緒的消退,重拾有活力的自己。
情緒之所以為情緒,就是因為情緒會來來回回、起伏如波浪。幸好理性還在,我嘗試往正面思考:婆婆一輩子侍奉公婆與丈夫,現在年紀大了,不想做家事或是身體差了,沒力氣做家事,也是可以理解的,婆婆只是多雙筷子,沒什麼好計較;且因為夫在從夫,夫歿從子,婆婆沒有安全感,所以想要把兒子搶過來,可想而知為何她要生出對媳婦的壞話,我們只能把婆婆當成是老了、或生病了,左耳進右耳出,這樣我們就會好過些。孩子疫情期間,他們願意不亂跑,平平安安在家,這樣已經很好了。
要和和氣氣、保持平和的心情,「用力扭轉想要順自己意志」是沒用的,試著放下一些吧!不管是放下期待、放空、或者是放下完美……就多多放下吧!轉念、放下,養和氣,給想成為優雅的女人,但這段時間不快樂的我。
本文發表於自由時報家庭版(2022.06.28)
https://art.ltn.com.tw/article/paper/15253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