韓國大邱的大訂單機會看似快到口的肥鴨,其實那是不折不扣的燙手山芋。我懷疑我的上司早知道他沒能耐處理,又得再和那金社長對峙一次。而且,穩輸的。
三十年前,日本的經濟蓬勃發展。亞洲機械設備能和歐美抗衡的;只有日本製的機械產品。眾所周知;當時美國對日本心生忌憚;包含稍後害怕日本壟斷晶片製造和供應一樣,開始培植亞洲另外兩個市場。一個是台灣,另一個就是南韓。
因為美日貿易戰的得利,台灣和南韓的機械設備和工作母機製造業;如雨後春筍般活躍起來。因此,在精密零配件的需求變得極度暢旺,也導致台韓兩個市場;經常有工業通路商和傳統日本線路狹路相逢的現象。大邱事件就是那樣的典型案例。
我隸屬的歐洲集團在亞洲的佈局;早幾十年前就有日本,稍後才有新加坡的亞洲中心,但是不含日本。而我負責的本地市場就是亞洲區的“孫子”分公司。
這類事情,我同屬集團成員,很清楚裡頭的原貌和可能的集團內部互鬥態勢。我自己都經歷過幾次,一樣哭喊救命,但來自亞洲分支機構的奧援趨近於零。我知道哭,鬧,沒用,自求多福才是正途。
做為獨家經銷商的金社長;想法就相對單純,也必然激烈。他認為原廠人士是決策者,是上帝,也必然有能力,也理當有求必應。就像餐車的早餐菜單,拿出來給客戶挑,就代表有。沒有的話,不能打,也要罵死你。
我那洋人上司哪會不知道這結果。他的難處是,既不能認慫,又不能叫金社長閉嘴。於是,就是我這集團內;當時亞洲唯二的“磚家”就上場了。
我的名片上就是原廠公司全銜,又是同商標的高階人士,上面的職稱就是“Country Manager, XXXX”, 一看就知道是來解決他們問題的"高人"。他們哪裡會知道,我的錦囊裡頭就一張白紙。人家是把我當砂包送過來,看看他們能怎麼着?!
事情的原委,金社長幾個月前發現了大邱這家高精密機械製造廠,生產的設備品質也不錯。他們主要仿製歐洲和日本的先進設備,所以採用的關鍵配備也是歐洲製造的產品。他們努力測試,也進展得不錯。
開始討論買賣,並準備簽下長期供應合約。沒想到半路殺出程咬金,他們詢價去了日本,並拿到更有競爭力的配套。這下炸鍋了。整盤計畫徹底被搓穿了。金先生不找亞洲的頭,還能找誰呢?
其實,我根本不須要跟這群金先生走進去客戶大門。因為,沒有用的。可是,戲又不可能半路突然叫停。這對雙方關係的維繫;負面影響是無法估量的。畢竟;這家經銷商規模真的不小,而且和我的東家合作已經二,三十年了。
我這一趟任務;若無法圓滿達成,問題應該不大。若是讓雙方關係因為這件事受到太大負面影響,那真的是我的責任了。這是台灣諺語說的“有功,沒有獎賞。若是打破了,就是我賠了”。這就是整件事的原貌。
如果有人相信東方文化比較悠久、深沉,比較會拐彎抹角,比較會耍陰招。那麼,你真該花時間再讀一讀西洋歷史,了解多些西方文化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