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分認同是改變的基礎

閱讀時間約 2 分鐘

《原子習慣》一書中,作者James Clear將改變的發生分成三個層次:第一層是改變「結果」,這一層的重點是改變成果,例如減重、出書、獲得冠軍等,通常我們設定的目標多半與這個層次的改變有關。第二層是改變「過程」,這一層次的重點是改變我們原有的習慣與系統:例如養成清理書桌雜物的習慣讓工作順暢,我們所建立的習慣多半與這個層次有關。第三層則是改變身分認同,這一層次的重點是改變我們的信念:我們的世界觀、自我形象、對於自己與他人的評價。這個層次多半與我們抱持的信念、假設及偏見有關。

許多人在展開改變習慣時,都把重點放在想要達成什麼結果,這樣的作法會將我們引導至以結果為基礎的習慣。例如我們通常會這樣想:「我想要變瘦(結果),而只要堅持一六八的飲食方式,我就會變瘦(過程)。」我們會設定目標,然後確定達成目標應該採取的行動,卻不去思索驅使他們採取那些行動的信念。Clear告訴我們,這並不是好的作法,正確的做法是應該建立以身分認同為基礎的習慣,我們應該一開始就把重點放在希望成為什麼樣的人。」

原因是與身分認同不符的行為無法持久,Clear指出我們也許想要更有錢,但如果我們的身分認同傾向消費而非創造收入的人,我們就會一直被吸引去花錢,而不是賺錢。當我們不去改變過往的潛在信念,就難以改變習慣。這一個說法與BJ Fogg所談到的「自我形象」類似,一旦我們開始改變習慣,我們的「自我形象」也會跟著改變。例如,一旦養成吃蔬食的習慣,你的自我形象就會變成更健康的人,一旦我們將自我形象定位在更健康的人,我們就會注意改善一些「不健康」的習慣,例如晚上會喝喝小酒。這都是自我形象引導著我們的改變,因此,清楚自己要成為什麼樣的人,才是持續改變的基礎。我們的行為反映了我們的身分認同。

因此,

- 目標不是讀一本書,而是成為讀書的人。

- 目標不是跑一趟馬拉松,而是成為跑步的人。

- 目標不是學會一種樂器,而是成為演奏音樂的人。

Clear說明,身分認同的過程只需要簡單的兩步驟:

1.決定你想要成為什麼樣的人。

2.透過生活中的小勝利來向自己證明。

一開始決定我們想要成為什麼樣的人,接下來的問題是:「我們是否正在變成我們想要成為的那種人?」因此,清楚的身分認同,是引導改變的指南針。缺乏身分認同,不清楚自己想要成為什麼樣的人,改變的就如同沒有方向的船,不知道改變對自己的意義是什麼。

圖片來源:原子習慣

圖片來源:原子習慣



14會員
351內容數
留言0
查看全部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Roger學長的沙龍 的其他內容
長久以來,我們一直被教育做事情前要先設立目標,有了目標之後再開始行動。習慣的養成也是一樣,但是《原子習慣》的作者James Clear提醒我們,成果與我們設立的目標沒有太大關係,卻與我們遵循的系統息息相關,系統與目標有何不同? Clear表示,目標是我們想要達到的成果,而系統是讓我們達到那些成果的
為何好習慣那麼難以養成?有一個重要的原因是「結果滯後」,也就是我們的行為與結果之間缺乏即時的反應。例如,我們設下一個目標減重3公斤,並告訴自己要養成每天晨跑30分鐘的習慣。於是我們在第二天早上興沖沖的穿上慢跑鞋,順利完成30分鐘的跑步,然後是第三天、第四天⋯。一週後,站上體重計,卻發現體重沒有變化,
暢銷書《原子習慣》中有提及一個令我印象深刻的真實故事,這個故事講述了英國自行車隊從1908年後就沒有拿到過奧運獎牌,在各大自行車比賽中也沒有獲獎,就是一個很爛的隊伍,爛到自行車製造商不願意將自己的自行車給英國隊使用,擔心大家會因為英國隊的表現不佳而認為自行車品質不良。2003年,正如同大多數運動電影
每個人多少都有不好的習慣,有些嚴重到會影響他人,如講話時喜歡指責別人;有些則會影響健康,如半夜吃泡麵等,我們要如何停止這些壞習慣呢?《設計你的小習慣》一書中,作者史丹佛大學BJ Fogg教授提出了行為改變公式:B=MAP(行為=動機+行為+提示),並以此公式說明當我們想要停止不想要的習慣,我們可以透
對於好習慣的養成,我們已經找到透過設計「黃金行為」,找對執行的「錨點」,並每天持續執行,同時在執行後立即給自己一個簡單的「慶祝」儀式,讓大腦中的多巴胺幫忙我們鞏固習慣的養成。那如果是壞習慣呢?例如:早上賴床、習慣性罵髒話、花太多時間滑手機等。如何停止我們生活中的壞習慣? 史丹佛大學BJ Fogg教
BJ Fogg教授在《設計你的小習慣》一書中,說明改變不可能一開始就做到盡善盡美,但透過練習會越來越熟練,同時列出五種改變的技巧。 技巧一:行為製作 行為製作技巧主要用於幫助我們挑選和調整想要納入生活中的習慣。主要的步驟為: 1. 找出許多可能的行為選項,可以採用「行為集群」工具,盡可能越
長久以來,我們一直被教育做事情前要先設立目標,有了目標之後再開始行動。習慣的養成也是一樣,但是《原子習慣》的作者James Clear提醒我們,成果與我們設立的目標沒有太大關係,卻與我們遵循的系統息息相關,系統與目標有何不同? Clear表示,目標是我們想要達到的成果,而系統是讓我們達到那些成果的
為何好習慣那麼難以養成?有一個重要的原因是「結果滯後」,也就是我們的行為與結果之間缺乏即時的反應。例如,我們設下一個目標減重3公斤,並告訴自己要養成每天晨跑30分鐘的習慣。於是我們在第二天早上興沖沖的穿上慢跑鞋,順利完成30分鐘的跑步,然後是第三天、第四天⋯。一週後,站上體重計,卻發現體重沒有變化,
暢銷書《原子習慣》中有提及一個令我印象深刻的真實故事,這個故事講述了英國自行車隊從1908年後就沒有拿到過奧運獎牌,在各大自行車比賽中也沒有獲獎,就是一個很爛的隊伍,爛到自行車製造商不願意將自己的自行車給英國隊使用,擔心大家會因為英國隊的表現不佳而認為自行車品質不良。2003年,正如同大多數運動電影
每個人多少都有不好的習慣,有些嚴重到會影響他人,如講話時喜歡指責別人;有些則會影響健康,如半夜吃泡麵等,我們要如何停止這些壞習慣呢?《設計你的小習慣》一書中,作者史丹佛大學BJ Fogg教授提出了行為改變公式:B=MAP(行為=動機+行為+提示),並以此公式說明當我們想要停止不想要的習慣,我們可以透
對於好習慣的養成,我們已經找到透過設計「黃金行為」,找對執行的「錨點」,並每天持續執行,同時在執行後立即給自己一個簡單的「慶祝」儀式,讓大腦中的多巴胺幫忙我們鞏固習慣的養成。那如果是壞習慣呢?例如:早上賴床、習慣性罵髒話、花太多時間滑手機等。如何停止我們生活中的壞習慣? 史丹佛大學BJ Fogg教
BJ Fogg教授在《設計你的小習慣》一書中,說明改變不可能一開始就做到盡善盡美,但透過練習會越來越熟練,同時列出五種改變的技巧。 技巧一:行為製作 行為製作技巧主要用於幫助我們挑選和調整想要納入生活中的習慣。主要的步驟為: 1. 找出許多可能的行為選項,可以採用「行為集群」工具,盡可能越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這個秋,Chill 嗨嗨!穿搭美美去賞楓,裝備款款去露營⋯⋯你的秋天怎麼過?秋日 To Do List 等你分享! 秋季全站徵文,我們準備了五個創作主題,參賽還有機會獲得「火烤兩用鍋」,一起來看看如何參加吧~
Thumbnail
美國總統大選只剩下三天, 我們觀察一整週民調與金融市場的變化(包含賭局), 到本週五下午3:00前為止, 誰是美國總統幾乎大概可以猜到60-70%的機率, 本篇文章就是以大選結局為主軸來討論近期甚至到未來四年美股可能的改變
Thumbnail
Faker昨天真的太扯了,中國主播王多多點評的話更是精妙,分享給各位 王多多的點評 「Faker是我們的處境,他是LPL永遠繞不開的一個人和話題,所以我們特別渴望在決賽跟他相遇,去直面我們的處境。 我們曾經稱他為最高的山,最長的河,以為山海就是盡頭,可是Faker用他28歲的年齡...
Thumbnail
啟動身份認同的變革是一個深思熟慮的過程。首先,我們需要清晰地定義想要擁有的新身份。接著,確定相應的行為和習慣,這些行為應該與我們期望的身份一致。最後,通過小而可行的改變,逐步建立新的習慣,這些習慣將在我們的內心深處培養出新的身份認同。
Thumbnail
來賓|李宜澤(國立東華大學原住民民族學院族群關係與文化學系副教授兼主任) 宜澤老師用阿美族語喊台呼!好讚! 收聽連結 EP91 李宜澤|追尋身分認同:困惑不是壞事,是動力feat.2023TIEFF臺灣國際民族誌影展
Thumbnail
──2020年Openbook好書獎入圍作《牆國誌》作者好評再出擊── 本書作者詹姆斯.格里菲斯出身自英國威爾斯,能流利使用英語、威爾斯語雙語,而母語之一的威爾斯語正是少數族群使用的語言。家鄉的語言、文化曾在大英帝國中遭到邊緣化,後於20世紀走上復興之路。此外,他在成年後因工作長居香港,亦看見了近年
Thumbnail
我們不能決定時代要不要善待我們;我們只能決定要不要善待這個時代及彼此。 #讓善待自己和彼此的文字陪伴你,以文字養心 點亮內心那盞溫暖的燈,方格子《蘇絢慧的療癒時光》的心理深度書寫,成為你心靈安穩的最療癒時光。 【絢慧私語】 2001年我出版了第一本著作《死亡如此靠近》,這之後的每一年,我維持著一年有
Thumbnail
從開拍就有關注到的一部劇 感覺非常大製作 卡司也很厲害 還有一樣是曹導的作品 對它抱持著一把青的期待😂 覺得整部劇真的很用心 不管是服裝.美術.特效.場景都弄得很好看 演員們也都特地曬黑甚至減重 為了更符合那個時代的樣貌 還有拍戲過程中發現演員與角色的一些巧合 簡直是命中註定! 也帶動大家主動去查
Thumbnail
以前就對維京文化和北歐神話非常有興趣,去年因為《刺客教條:維京紀元》(Assassin's Creed: Valhalla)上市,終於可以親身體驗早期維京掠奪英格蘭的歷史,更進而了解維京人的信仰以及重視榮譽、希望戰死沙場後靈魂能夠上英靈殿的文化。
Thumbnail
成為跨性別者、香港人、唐氏症患者與離群索居的老人,並非他們所願意的,但是不得不如此。佛瑞斯所認為的「被冒犯的世代」,並不是一種世代特徵或是個人的選擇累積而成,而是成為創傷的主體,成為某個少數的、被剝削的族群──成為受害者,是在當今恐怖事件、性暴力、物理病變、價值崩解的世界裡,保護自己的唯一方式。
Thumbnail
這邊提到的是哲學問題裡的【自我同一性(personal identity)】這是在討論人在時間流逝之中,為何還能被視作同一個人? 講到同一性,就不得不提到經典的思想實驗:「忒修斯之船」
Thumbnail
物以類聚,人以群分,說穿了,作者試圖以人類學家的角度來臥底觀察紐約上東區(Upper East Side)的貴婦媽媽圈生活,不過是身份認同焦慮。 不論是本土或者外來遊客,紐約的中央公園,大都會博物館( Metropolitan Museum),第五大道,是去紐約一定要打卡朝聖的點。但對住在上東區的人
Thumbnail
這個秋,Chill 嗨嗨!穿搭美美去賞楓,裝備款款去露營⋯⋯你的秋天怎麼過?秋日 To Do List 等你分享! 秋季全站徵文,我們準備了五個創作主題,參賽還有機會獲得「火烤兩用鍋」,一起來看看如何參加吧~
Thumbnail
美國總統大選只剩下三天, 我們觀察一整週民調與金融市場的變化(包含賭局), 到本週五下午3:00前為止, 誰是美國總統幾乎大概可以猜到60-70%的機率, 本篇文章就是以大選結局為主軸來討論近期甚至到未來四年美股可能的改變
Thumbnail
Faker昨天真的太扯了,中國主播王多多點評的話更是精妙,分享給各位 王多多的點評 「Faker是我們的處境,他是LPL永遠繞不開的一個人和話題,所以我們特別渴望在決賽跟他相遇,去直面我們的處境。 我們曾經稱他為最高的山,最長的河,以為山海就是盡頭,可是Faker用他28歲的年齡...
Thumbnail
啟動身份認同的變革是一個深思熟慮的過程。首先,我們需要清晰地定義想要擁有的新身份。接著,確定相應的行為和習慣,這些行為應該與我們期望的身份一致。最後,通過小而可行的改變,逐步建立新的習慣,這些習慣將在我們的內心深處培養出新的身份認同。
Thumbnail
來賓|李宜澤(國立東華大學原住民民族學院族群關係與文化學系副教授兼主任) 宜澤老師用阿美族語喊台呼!好讚! 收聽連結 EP91 李宜澤|追尋身分認同:困惑不是壞事,是動力feat.2023TIEFF臺灣國際民族誌影展
Thumbnail
──2020年Openbook好書獎入圍作《牆國誌》作者好評再出擊── 本書作者詹姆斯.格里菲斯出身自英國威爾斯,能流利使用英語、威爾斯語雙語,而母語之一的威爾斯語正是少數族群使用的語言。家鄉的語言、文化曾在大英帝國中遭到邊緣化,後於20世紀走上復興之路。此外,他在成年後因工作長居香港,亦看見了近年
Thumbnail
我們不能決定時代要不要善待我們;我們只能決定要不要善待這個時代及彼此。 #讓善待自己和彼此的文字陪伴你,以文字養心 點亮內心那盞溫暖的燈,方格子《蘇絢慧的療癒時光》的心理深度書寫,成為你心靈安穩的最療癒時光。 【絢慧私語】 2001年我出版了第一本著作《死亡如此靠近》,這之後的每一年,我維持著一年有
Thumbnail
從開拍就有關注到的一部劇 感覺非常大製作 卡司也很厲害 還有一樣是曹導的作品 對它抱持著一把青的期待😂 覺得整部劇真的很用心 不管是服裝.美術.特效.場景都弄得很好看 演員們也都特地曬黑甚至減重 為了更符合那個時代的樣貌 還有拍戲過程中發現演員與角色的一些巧合 簡直是命中註定! 也帶動大家主動去查
Thumbnail
以前就對維京文化和北歐神話非常有興趣,去年因為《刺客教條:維京紀元》(Assassin's Creed: Valhalla)上市,終於可以親身體驗早期維京掠奪英格蘭的歷史,更進而了解維京人的信仰以及重視榮譽、希望戰死沙場後靈魂能夠上英靈殿的文化。
Thumbnail
成為跨性別者、香港人、唐氏症患者與離群索居的老人,並非他們所願意的,但是不得不如此。佛瑞斯所認為的「被冒犯的世代」,並不是一種世代特徵或是個人的選擇累積而成,而是成為創傷的主體,成為某個少數的、被剝削的族群──成為受害者,是在當今恐怖事件、性暴力、物理病變、價值崩解的世界裡,保護自己的唯一方式。
Thumbnail
這邊提到的是哲學問題裡的【自我同一性(personal identity)】這是在討論人在時間流逝之中,為何還能被視作同一個人? 講到同一性,就不得不提到經典的思想實驗:「忒修斯之船」
Thumbnail
物以類聚,人以群分,說穿了,作者試圖以人類學家的角度來臥底觀察紐約上東區(Upper East Side)的貴婦媽媽圈生活,不過是身份認同焦慮。 不論是本土或者外來遊客,紐約的中央公園,大都會博物館( Metropolitan Museum),第五大道,是去紐約一定要打卡朝聖的點。但對住在上東區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