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國國家藝廊IG有一段影片吸引我的目光,一位女士形容她如何愛上藝術。
她說:「我對藝術的喜愛要歸功於我的父親。小時候每個週末我的父親都會帶我去英國國家藝廊,唯一規則就是我們只欣賞一幅畫。我們站在畫前談論那幅畫,一直談40分鐘,有時談半個鐘頭,我們總想對畫作知道更多。」
奇美博物館引進英國國家藝廊精華作品來臺展出,選擇50位大師代表性畫作,時序橫跨數百年,藝術風格從文藝復興、巴洛克畫風、英國壯遊時期到印象派作品,參觀畫展就好像闖入一座美不勝收的寶庫。
這些傑作難得來臺展覽,件件引人入勝,賞畫過程實在很難採用上面這位英國父親的「一幅畫規則」。通常參觀任何畫展,站在一幅陌生或者熟悉畫作面前,我總會想像自己跟作品(以及畫家)對話,這點和那對父女深度討論畫作的精神有些雷同。
只要我敞開心去感受,有些畫只要我盯著看幾秒鐘,它所訴說的故事就會源源不絕湧入心頭,但是也有某些畫不管我站在它面前多久,仍然無法體會它的內涵。
在這次展出的52幅作品中,它們對我訴說的故事長短不一,我的感受有強有弱,執筆此時與觀展時間已經相隔數日,其中三幅畫的故事仍然在心中留下深刻印象,它們引起的觸動一直在心裡迴響。
英國肖像畫家勞倫斯《紅衣男孩》畫作描繪一位六、七歲男童閒適的坐姿,男童生長於家境優渥的權貴家族,可惜於13歲因病早逝。這幅畫在英國人氣超高,曾經成為第一幅印在英國郵票的畫作,是勞倫斯的代表作之一。
如果說天真無邪有個面貌,那麼紅衣男孩就是最好的代表。肖像畫很難畫得生動,眼神尤難掌握,然而紅衣男孩那一雙眼睛,無疑完美詮釋了純真。勞倫斯用細膩筆觸描繪出男孩甜美的面容以及他自在的神態。只要我們盯著男孩看,瞬間就會沉浸在一個單純美好的世界𥚃,在那𥚃沒有任何雜質,沒有任何算計。
紅衣男孩把純真凝固在畫作上。男孩生命短暫如同流星消逝,但是這幅畫讓他永遠不朽。
林布蘭《六十三歲自畫像》讓我們看到一位老者在離世前最終自我描繪,畫中林布蘭暗淡眼神讓人不忍凝視,衝擊力直擊人心。
林布蘭是歐洲藝術史偉大畫家,他向來喜歡畫自畫像,約有八十幅自畫像傳世,人們欣賞林布蘭從年輕到年老各時期畫像,進而了解這位畫家幾十年間心態變化。
就算賞畫者不知道林布蘭晚年生活潦倒,畫作主人翁那份失落感讓人無從迴避。後人所盛讚的「林布蘭光」筆法自然引導我們的目光聚焦在林布蘭的臉龐,厚實色彩呈現面部皺紋、鬍渣、眼袋,即便人生失意落寞,林布蘭仍然把最真實的自我留存在畫布上。
《紅衣男孩》代表了「純真」,《六十三歲自畫像》代表了「滄桑」,這兩幅畫作氛圍迥異,色調反差強烈,稚嫩與蒼老,憧憬與失落,對比之下不禁感嘆人生變化無常。
如果說男孩和老者年齡分別處於人生旅程的兩端,馬內作品《音樂咖啡廳一角》則描繪了人生旅程中段普通民眾熱切享受生活的景象,這幅畫可以讀出深具現代感的故事,無疑是這次展覽最讓我念念不忘的作品。
在巴黎一家音樂咖啡廳𥚃,人聲鼎沸樂音流淌,幾名顧客坐在吧臺前一邊品酒喝飲料,一邊欣賞樂隊演出曲目。畫面中央位置是一名端著兩大杯啤酒的女侍,她在忙碌遞酒的同時,眼光還得抽空瞄向前方觀察,畫面前方藍衣男子好整以暇抽著煙斗,靜靜享受音樂咖啡廳的氛圍。
這幅畫創作至今已有140多年,但是它完全沒有過時,畫面構圖好像只是隨手拍攝照片一樣隨意,然而畫作細節卻一點也不草率。
比如說,男子右手、女侍右手袖口、戴禮帽男人左耳、煙斗白煙,初看畫面很容易忽視,細看之下才會發現這些細節看似隨興卻十分用心,馬內構圖深具巧思,增加欣賞畫作的趣味性。
在此次展出所有作品中,《音樂咖啡廳一角》最能彰顯作品題材和現代生活的相關性,馬內精心描繪的場景其實和現代人日常生活沒有什麼不同,我們忙碌於工作之餘也享受著人生,這樣的生活中有美酒有音樂有朋友,這幅作品流露出強烈的現代即視感讓我著迷。
看完畫展走出奇美博物館,南臺灣猛烈的陽光讓人睜不開眼睛,畫展中看到的各種人物、風景、故事像是萬花筒一樣在腦海翻騰。
我想到那位英國父親的教育方式:父女一起站在一幅畫前討論它,與它對話,讀出它的故事,這是任何父母所能給予子女最佳的藝術禮物。
收到這樣的禮物等於獲得了開啓藝術大門的鑰匙,大門後面藏著各式各樣的人生故事,每人欣賞角度不同,讀到的故事也不盡相似。
藝術沒有標準答案,只等待我們拿著鑰匙去打開大門。
[承蒙橘青春文化基金會怡君執行長安排觀展,承叡於展場全程協助,謹致謝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