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我跟十幾個家庭合作,用黑龍騎士團這個中二的名稱進行一個跟名稱一樣中二的實驗教育計畫。就姑且稱之為「黑龍騎士訓練計畫」(在本系列文中,簡稱騎士團)。
我想透過這個系列的文章,說明騎士團的條件、背後的思索以及當前的實驗情形。雖然教育是五年十年才能見到結果的活動,但我認為,對於許多正在考慮各種教育路線的教育者跟親屬來說,各種教育實驗活動的思索與現況,仍然有參考價值。至少我自己會很想看到其他實驗教育現場的各種細節。
那麼,這篇概要作為系列文章開頭,要先大致介紹騎士團的各種設定。
背景
騎士團的基礎,是來自過去我跟自學生合作的經驗,以及跟我家小孩一起長大的那些孩子的經驗。過去那些自學生目前有的已經就讀研究所了,而跟我家孩子一起長大的孩子,最大的是國一的年紀。
騎士團裡已經有15位孩子,今年會再增加到19位,總共是15個家庭。其中高年級小孩10位,低年級小孩9位。全職的導師有2位,穩定合作的教育工作者有5位。
騎士團的養分是建立在頭前溪兩岸的教育社群,這個社群從光合人文教育工作室開始算起的話,已經有12年的歷史。這些家庭有部分是長久投入在地社群經營的鄉親,有些則是新加入社群的伙伴,也有少部分從外縣市通勤參與。
在這個教育社群裡,也有許多具有不同專長、特質的教育工作者。其中包括入行數年的資深工作者,也有還在就學的學生。
在騎士團裡,我將人的學習歷程分為低年級跟高年級。低年級的主要目標有二,一是探索外在世界,二是人格發展。高年級的發展目標有二,一是思索人生方向,二是投入社群活動,對社群有所貢獻。而在高年級之後,我們期待學習者將可以投入社會之中,成為一個平凡人。
低年級階段
低年級的主要目標是人格發展以及探索外在世界。
人格發展指的是一個人內在的成熟,包括對自身情緒、感受與想法的認識,以及對親密關係的信任感。綜合來說,一個人是否足夠認識自己,並且在外在資源大致充分的情況下,能夠負起選擇的責任,並且承擔選擇的結果。
在我過去教育現場的經驗裡,許多孩子的學習困難根本就不是「學習上的問題」,而是對自己(情緒與認知模型)的缺乏認識,以及親密關係的匱乏。一個不認識自己的人,在與外在世界互動時,時常運作的都是無意識的既有行為模式;而一個缺乏親密關係的小孩,則總是在尋求親密關係的渴求裡,並且將這份渴求投射到他人身上,而無法與外在世界進行實在的互動。
在低年級階段裡,小孩的首要任務之一,就是在與外在世界互動的過程中,在教育者提供的包容、平等且誠懇的回應裡,瞭解自身的想法與情緒。而另一個任務,則大多是親屬的工作;親屬要調整自己與孩子的互動方式,滋養出平等的親密關係,成為孩子的「安全堡壘」,支持孩子向外界探索的活動。
孩子的另一個任務,是探索外在世界,指的則是常識的累積與基礎技能的培養。其中最重要的,是在城市裡安然行走、尋求資源的能力,包括使用地圖、搭乘大眾交通工具、搜尋網站資訊、線上報名、與他人交涉和溝通、對城市環境的基本認識。
這是一個「增能」(enabling)的過程,目標是讓小孩擁有跟文明世界平等互動、使用文明資源的能力,因此而能大大擴充小孩的自由。
比方說,當小孩擁有搭乘大眾交通工具的能力,小孩便不再需要依賴親屬的接送,也不必再配合親屬的行程(當然,也是有親屬大量配合孩子行程的互相傷害模式),而能夠自行規劃去朋友家聚會、參與課程,甚至可以跟朋友一起報名遠距離的活動。
於是,我們對低年級小孩的期望,是搭乘大眾交通工具「四處遊蕩」。遊樂園、博物館、圖書館、展覽場、海邊、山腰,總之希望孩子們接觸各種新的經驗,並也在這些行動中長出靠自己行動的能力。
我們把這種融入生活的教育活動稱為「自由日」。這也意味著,我們認為「人生而自由」固然是現代社會中一種平等的權利,但要如何瞭解其內涵並且充分地行使這份權利,則需要能力上的培養,也就是「增能」(enabling)的教育過程。
關於自由日的部分,我會另立一篇文章來說明。除此之外,我也反對在低年級階段,參與在一定時間內有明確學習目標跟進度的「系統性課程」,這也預計會在同一篇文章裡說明。
高年級階段
按照我們的經驗,若孩子從小進行前文所說「四處晃蕩」的生活,在長達數年的「增能」(enabling)生活之後,小孩將具備充分的知識與能力,足以進行各種「類成人」的學習活動。另一方面,由於長達數年的豐富探索,孩子們將會不再滿足於這些經驗式的生活方式,而想要將時間用在更有創造力的事物上。
在這時,小孩過去與社會互動的豐富經驗,應當足以讓小孩試著去回答「我現在想要集中發展什麼能力」、「我想要成為什麼樣的人」、「我可能想要做什麼職業」這些問題。
反過來說,騎士團高年級跟低年級的劃分方法,並不是依照年記,而是根據孩子們是否準備好要回答上述那些問題。
無論長多大的一個人,都有可能因為缺乏自我瞭解而逃避回答這些問題,也有可能因為親密關係的缺乏而無能回答這個問題;但一個三年級的孩子,也可能在歐洲人的投胎運長久的滋養中,準備好要用一生來回答這些問題。
在騎士團裡,目前高年級孩子所選擇的方向,有插畫、裁縫、美甲、甜點、程式設計、影片拍攝、教育。要特別強調的是,在騎士團裡,這些方向是隨時可以調整修改的。
另一個要說明的是,並不是每個高年級孩子都能夠很快找到自己當下想要的方向,然而除了兩位剛升高年級的三、四年級孩子之外,其他的孩子目前都選定了個人當前的發展方向。
不過,由於這些高年級孩子也並非全是在騎士團建議的這種生活方式裡長大的,他們多少都帶著一些人格發展或親密關係的議題過來,我將之稱為「經驗負債」、「自主負債」或「親密關係負債」。當前導師的工作,大多都在親屬的支持與配合之下,慢慢償還這些債務。關於導師的工作,我會另立一篇文章來說明。
除了思索人生方向之外,高年級階段的另一個任務,是在社群裡尋找自己的定位,對社群作出貢獻。對騎士團的孩子來說,他至少會有兩個社群,一個是騎士團這個社群,一個是他自己感興趣的社群。
騎士團又跟新竹在地的共好社群密切連結,所以孩子們可以透過這個社群的網絡,接觸到許多不同的人事物,比方說環境倡議團體、人權倡議團體、插畫工作者、美甲工作者、大學生、獨立書店、農夫、程式設計師,總之各式各樣。
我們協助孩子們去接觸這些社群,並且也試著向社群介紹我們的孩子,希望孩子們能夠積極尋求加入社群、對社群有貢獻的位置,也希望這些社群的朋友能夠理解我們孩子的情況,為他們設置一些符合他們能力的位置。
這半年來,我得到幾位社群朋友的回饋,聽到過幾次「你們小孩跟來我們這裡的大學生差不多,甚至比部分大學生態度更好」的評價。考慮到許多大學生擁有的是長達9年以上專注在測驗卷上的時光,我們的孩子卻已經「在社會上晃蕩多年」,這樣的回饋十分符合我預期的情況。我想我們的孩子雖然不至於會比較擅長,但也不至於會特別差到哪裡去。
關於高年級孩子「走入社群」的想法跟經驗,我會另立一篇文章來說明。
結論
於是,接下來這系列要寫的主題有:低年級的自由日、導師工作、高年級的走入社群。
目前騎士團的教育實驗雖然還沒有「成果」可言,但教育作為一種實驗,其實踐的過程,以及教育者、親屬、小孩各自的想法與考量,都是值得記錄下來的珍貴文獻。畢竟,那是用每個人僅有一次的生命歷程,背離大路面向荒野,去冒險交換而得的可能性。
真希望我也能有機會讀到很多這樣的文獻,各位同行或同路的鄉親,一起來書寫吧。
最後,無論是不是已經在這條路上的鄉親,可能會有一些對這種實驗模型的疑問。假如願意的話,請提出來,我會在這系列的最後一篇文章一併回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