哀傷

含有「哀傷」共 61 篇內容
全部內容
發佈日期由新至舊
一篇關於生死、老去與釋懷的散文,藉由閱讀《心之道:不虛度人生的日式智慧》,深刻反思死亡與人生課題,並以自身與家人的經驗,觸動生命中無數的感動與體悟。文章觸及生死議題、親情羈絆、自我成長等面向,並融入日本文化意象,營造出深刻動人的氛圍。
Thumbnail
5/5心之道
雅米-avatar-img
2025/05/08
「雖然我還沒讀過這本書,但您寫的讓我好有感,尤其提到跟阿公阿嬤的回憶那段,我真的鼻酸了。那種面對離別時的無力感,我也曾經有過。您說的『與死亡對話』,其實也是和自己的心對話吧。謝謝您這麼真誠地分享,讓我重新去想那些曾經藏在心底的思念,還有自己是怎麼一路走過來的。」😊
Claydee-avatar-img
發文者
2025/05/10
雅米 「每一天都是美一天」,說得真棒!
永恆的濕季雨。 無休無止的雨並非那種洗滌塵埃、帶來清爽的甘霖,而是種單調、黏稠、無孔不入的浸蝕。 它沒有聲音,或者說,它的聲音過於恆常,以至於成為了寂靜本身的一部分——一種沉悶的、將思考與感知一同溺斃的嗡鳴。 我站在這片無邊無際的雨林中央,或者說,是這片雨林站在我的中央。界限早已模糊。
Thumbnail
這篇文章,是在我混雜著各種思緒和情感的狀態下寫的,行文不一定通暢,讀來也可能有些沉重。如果你對於死亡議題,覺得太過沉重,或者你怕閱讀沉重的文章會帶給你太多、太濃、太負面的情緒,建議你大可以跳過這一篇文章、不要閱讀,繼續享受你愉快的周日。我盡可能嘗試用文字梳理我近來面對死亡的心路歷程......
Thumbnail
探討愛情長久經營的課題,並非單純的相愛就能維持,文中以自身與朋友經驗,點出事業、責任與愛情之間的掙扎與矛盾,以及在親密關係中映照出的生命困境。
Thumbnail
願你把握時間, 跨出中年危機, 活出生命的豐盛。 此書作者為日本知名精神科醫師清水研, 他在心理腫瘤科服務, 專注於癌症患者及其家屬的診療工作。 他有著20年的臨終諮商經驗, 經歷了4000名癌症病患, 本書綜合他和患者的對談、 對生命的體悟, 提出一些建議, 幫助讀者超克
Thumbnail
5/5讀書心得
林漢清-avatar-img
2025/01/16
嗨,午安!謝謝您的分享!
林漢清 午安,感謝回覆與支持
幾年前大家警戒、恐慌的樣子已成為過去,更別提每日固定直播的記者會了,近期更是陸續在當代歷史展覽中,看見一些原本就快要以為會這樣永無止盡持續下去的,新聞媒體、電子刊物、照片影片中人們被攻擊的樣子,還有那些大街小巷都張貼好的告誡宣導、注意事項都成為了歷史的一部分。
Thumbnail
辛苦了,我覺得這樣會崩潰,還好妳有覺察情緒,舒緩情緒,不然會喘不過氣的!拍拍
Yihan-avatar-img
發文者
2024/11/07
亮亮 Clear day 我也覺得一定是壓力太大了,才會夢見自己的焦躁感如此具象化🥲
我們習慣用止痛藥消除身體的疼痛,用社交媒體填補內心的空虛,用忙碌來逃避深層的困擾。但這些方法往往只能暫時掩蓋問題,而不能真正解決它。在某個安靜的時刻,當我們放下手機,停下腳步,內心那些未被說出的故事,那些真實的「痛」與「痛苦」,依然在那裡,等待被看見,等待被理解。
Thumbnail
高浩容-avatar-img
發文者
2024/10/29
不管是不是存在心理學流派,諮商中的「非語言訊息」是很重要的,某個角度來說,非語言訊息也是一種語言,也是一種來訪的「言說」。而無論是語言或非語言訊息,當中都可能存在無意識的流露。我們談自我覺察,覺察的其中一個就是對於自己無意識流露的覺察。
哀傷、憤怒心緒怎麼能說放就放,因為是很不合乎常理,且似乎是種正常人性,其實不需要放下,而是需要轉化喜樂能量。 為何有哀傷憤怒心緒 任何哀傷或憤怒都有起因,相對應就有負能量的回饋,如何能對其將來兵擋,水來土淹呢!除非你想坐以待斃,那就離喜樂甚遠。 有人認為哀、怒都屬於正常人性宣洩狀態,這
Thumbnail
是的,在遇上負面情緒的時候,最好還是透過平緩的方式去轉化它😊😊😊受教了🙏
瘋愛-avatar-img
發文者
2024/10/16
林燃(創作小說家) 😇💛🌈
薇爾莉特回到了萊登,下船時遇見了迪托夫里特海軍上校(少校的哥哥)… 迪托夫里特:「我都聽說了,妳還真的成為了自動記憶人偶,妳這傢伙!妳這個女人到底殺死了多少我同胞弟兄,寫什麼信?竟然用那雙奪走無數性命的手….為了聯繫人與人的感情而寫信?」 「人を結ぶ手紙を書くのか?」 這時的薇爾莉特似乎覺察到
Thumbnail
瘋愛-avatar-img
2024/10/05
很棒的動畫分享呀~太多醒語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