媽媽這種少女:盔甲裡的少女C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9 分鐘

一個小孩在學校的下午,我和C約在一間有著大落地窗的咖啡店;她走進來,爽快地打了招呼坐下。很寒冷的天氣,她一如往常穿得簡單俐落。

如同她的穿著風格,我覺得C大致上是個「輕快」的人,像小步舞曲;因為這個輕快的印象,在這一場談話之前,我以為C即使不算是外向的人,也該是個擅長描述的人。

上面這個猜想大致上沒有偏離太多,C確實擅長描述,但後來我知道,在某些面向除外。

雖然C讀過這系列之前的文章,我還是向C解說一次,這個訪談會建立在卡牌的圖像、以及一個和教養有關的關鍵字上,而簡單俐落的C立刻就說出了那個關鍵字:情緒化。(關於這系列訪談,請參見媽媽這種少女:訪談的開始

她把整疊牌分成三份,一張一張翻開,尋找讓她有感覺的圖像,她對著一張牌看了一陣子,那是一張有金魚缸的圖面,她笑著說:「這就是控制嘛!」將那張牌抽出來放在一邊,但最終仍然沒有選擇那張牌。

在瀏覽另外六七張牌之後,她選擇了下面這張。

raw-image

「就是火山爆發啊!」她笑著說。

情緒化的媽媽

在C的眼光裡,這是一座大海中孤單的島,在夜晚爆發,噴散出許多音符和數學符號。她說:「那樣很有趣,像是煙火那樣細細的,海面上有火山爆發的光影。」這座火山像是她的母親,爆發前很平靜,爆發後有很大的力量;而爆炸是表面上的樣子,隱含著訊息。

我請她試著回想,告訴我她的母親會因為什麼事情而爆炸。C試著想了想,她說:「我不記得了,就是一些小事。」

她能夠清楚回溯到的記憶,是她大一開始跟母親的爭執。那時她常為了回家的門禁時間和母親爭執,雙方都情緒高漲;母親面對情緒的方式是吼叫,而少女C面對母親的情緒,則是鼓盡青春期的生猛力量,吼叫回去。

散落破碎的記憶

我試著提出一些可能,邀請C回想小時候的故事。

「是功課嗎?」

「不是,我的功課還不錯。」

「是手足的問題嗎?」

C想了一會兒,笑著說:「可能吧,我覺得他們對我妹偏心。」身為家庭裡的老大,我感同身受地笑了。但她仍舊想不起小時候的事,而是用最近發生的事情來推敲的。

「我從來不叫老大讓著老二,因為覺得從小身受其害,但媽媽說我小時候比較『鴨霸』,她會叫妹妹讓著我,我曾經懷疑是我扭曲了記憶?但是有幾次,我媽對著我的大兒子說:『你是姐姐,要讓著妹妹。』」

有了這個線索,我們花了很多時間追蹤這個話題,C終於想起一些關於少女C的故事。

「我媽煮飯,我跟妹妹在客廳玩,妹妹哭了,我想說死定了。」

「我妹是個愛哭包,要想辦法逗他笑,但咕嘰沒什麼用,就一直想說怎麼辦。」

「會怎麼個死定法?」我問。

「好像也不會怎麼樣。」C不太確定。

「此路不通啊。」我在心裡嘆了口氣。這時我才知道,看起來擅長描述事物的C,原來是這樣不擅長描述自己的記憶。

那個下午,在大片落地窗邊的陽光下,我們的談話像是走在乾燥清爽的冬日森林裡,C召喚而來的記憶是一地破碎的落葉,而我們踩在上面,發出的清脆聲音令人聯想起什麼,卻也想不到什麼。

「後來我不太在意偏心的事了,爸媽的認可對我來說,變得可有可無了。」
「我從小很堅持一件事,很自我,父母都沒辦法說服我。」
「從小我跟媽媽的關係一直都還算緊密,但從大學開始吵得很凶,一直到生小孩之前,我跟母親的關係變得很冷漠。媽媽嘗試跟我更親近,但她每次問東問西,我就覺得很煩;她一開口,我就生氣。」
「『親情淡薄』對我來說不是很重要的事,但親情在台灣卻被視為理所當然的,這對我來說很困擾。」
「大三大四之後,在一次跟男朋友的爭執之後,我發現我用我媽對待我的方式面對情緒;我覺得那樣好累。看了一些心理學的書之後,我開始用『超理性』的方式面對親密關係裡的衝突。我選擇用毫無情緒的方式回應,一開始的時候還有些壓抑,後來成為了一種模式。」
「我不喜歡我媽控制我,有一次她說,她跟其他媽媽比起來已經是很民主的媽媽了,我不以為然。」
「我時常被形容成倔強或拗。」
「雖然我的朋友蠻多的,但沒有關係非常緊密的朋友,這是我選擇的結果。」
raw-image
  • C原本抽到、詮釋為「控制」的卡牌。

我們繼續走在森林裡,而我試著傾聽每一片落葉被踩踏的聲音,追蹤每一個細節,學習分辨它們是不是來自同一棵樹木。幾個轉彎之後,我在幾個聲響裡抓住一個直覺。我在筆記本上寫下:「是『想開』了,還是「關起來」呢?」

C的遺忘,讓我想起過去遇見的那些曾是少女的媽媽。她們之中,有的人心裡有一個秘密房間,裡面住著少女時的自己;有的人心裡有一個箱子,裡面放著過去的自己。我覺得少女C大概也住在C的身體裡,只是在哪裡呢?用什麼樣的象徵呢?

「妳是不是,」我小心翼翼地提出一個可能:「把那些記憶打包放在一個地方了?」

我和我的筆記本都不記得,C當時有沒有回答這個問題。

情緒化的自己

為了要更進一步深入森林裡,我們開始討論C跟小孩的關係。

「我也是個情緒化的人。」C這麼說。

令我們都驚訝的是,當我邀請她說一些自己情緒化的細節時,她沒辦法想起來,就像一時之間沒辦法想起那些小時候的記憶。

「我一直都是個記憶不太好的人,不太能主動會想起事情的細節,」C這麼說。但她停頓了一下,又接著說:「不過你剛才說『我是不是把那些回憶都打包起來放在一個地方』時,我有點鼻酸。」

情緒化的小孩

C的小孩也是情緒化的,C說:「她某一件事情過不去的時候,就會爆炸,滾來滾去,大叫。」

C覺得情緒化是沒有用的,而她有三種模式可以面對孩子的情緒化。「爆發的火山」是第一種模式,來自於原生家庭;而大學時期發展出來的第二種模式,是「冷漠對待」。至於第三種模式,是當媽媽之後發展出來的:「看了許多教養的文章,我理性上接納了『承接孩子情緒』的方法,陪孩子度過有情緒的狀態;實際上的經驗也發現,第一種和第二種模式,反而會讓小孩更加激動。」

C說了一些她在教養上的努力,包括對自己情緒化的克制,以及她在孩子手足關係的在意。她盡力不去比較孩子的成就,盡力做到公平,盡力不去做那些她過去在意的事。

C為孩子做了這麼多的努力,我突然想起一些有趣的問題。

「妳剛才說,親情淡薄不是妳在意的事。但妳為孩子做了這麼多努力,假如妳的孩子跟妳一樣不在意親情,妳ok嗎?」

「我會難過。」C解釋:「不過不是因為親情,而是我們之間目前發展出了很親密也很良好的關係,我也很看重她們,如果哪天這份關係壞掉了,我會很難過。」

這讓我想起少女C的媽媽,當少女C在大一開始「轉變」的那個時期,媽媽是不是也有一樣的難過呢?

raw-image
  • 控制自己,也是武裝自己。

冬日森林裡的盔甲女孩

在結束訪談之前,C提到了那個箱子的比喻:

「我覺得不是箱子,也許是……」那個擅長描述的C,慢慢地說:「在成長的過程中受過很多傷,武裝起來,穿上盔甲;因為受傷太辛苦了,所以要讓自己變成一個不會受傷的人。」

「你以前就知道這件事嗎?」我問她。

「不知道。」

「那麼,妳現在知道了,對這件事情有什麼想法嗎?」

「第一個念頭是,如果小孩是這樣的,這樣好可憐。」C停頓了一下,接著說:「第二個念頭是,我可憐嗎?」

在冬日、乾燥、滿地落葉的森林裡,我們的散步,最後遇見的不是一個房間、一只盒子,或一個將爆發未爆發的火山;那裡立著一位身穿盔甲的少女,也許在等待。

我還在想像,少女C與媽媽C之後會怎麼樣相處,將要一起走向哪裡。


更多【好孩子權力故事】

raw-image

按:妙語說書人(Dixit)卡面為作者自行掃圖。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盧駿逸的沙龍
662會員
121內容數
我和朋友共同分享、推動「合作式教育」的概念,試著建立由父母、小孩與教育者共同合作、建構的教育場域。在這個寫作計畫中,我想要寫下我在教育現場的記錄及相關問題的思考,希望能讓讀者和我一樣,在繁雜的教育/教養現場得到些微的救贖,且保有討論和省思的空間。
盧駿逸的沙龍的其他內容
2020/12/18
今天跟一群高中生們開同學會。我和這群少年從他們三四年級時開始每週定期聚會上課,直到六年級。後來他們各奔東西,長出各自的身高和智慧。其中有一個少年問我:「現在上課的小孩裡,有跟我們當初一樣的人嗎?」
Thumbnail
2020/12/18
今天跟一群高中生們開同學會。我和這群少年從他們三四年級時開始每週定期聚會上課,直到六年級。後來他們各奔東西,長出各自的身高和智慧。其中有一個少年問我:「現在上課的小孩裡,有跟我們當初一樣的人嗎?」
Thumbnail
2020/11/21
最近騎士團(我所屬的在家自學社群)的低年級裡有排擠的情況。為什麼人會排擠人?為什麼人會被排擠? 有別於好人/壞人、成熟/幼稚的二分法,在這次的事件裡,牽涉其中的成員們有各自複雜的樣子。 事情的面貌,我覺得要從孩子們的組成開始說起。
Thumbnail
2020/11/21
最近騎士團(我所屬的在家自學社群)的低年級裡有排擠的情況。為什麼人會排擠人?為什麼人會被排擠? 有別於好人/壞人、成熟/幼稚的二分法,在這次的事件裡,牽涉其中的成員們有各自複雜的樣子。 事情的面貌,我覺得要從孩子們的組成開始說起。
Thumbnail
2020/11/13
教養專家列出父母不要對青少年做的事,包括侵犯隱私、總是懷疑質問、全方位監控、沒經過他人同意逕自拿取他人物品。跳脫「成人vs小孩」的情境時,這些毫無疑問是不尊重人、不道德甚至違法的行為。當一個人因為這些狗屁倒灶的事情反擊,為什麼要被形容為「叛逆」或「地雷」呢?
Thumbnail
2020/11/13
教養專家列出父母不要對青少年做的事,包括侵犯隱私、總是懷疑質問、全方位監控、沒經過他人同意逕自拿取他人物品。跳脫「成人vs小孩」的情境時,這些毫無疑問是不尊重人、不道德甚至違法的行為。當一個人因為這些狗屁倒灶的事情反擊,為什麼要被形容為「叛逆」或「地雷」呢?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2025 vocus 推出最受矚目的活動之一——《開箱你的美好生活》,我們跟著創作者一起「開箱」各種故事、景點、餐廳、超值好物⋯⋯甚至那些讓人會心一笑的生活小廢物;這次活動不僅送出了許多獎勵,也反映了「內容有價」——創作不只是分享、紀錄,也能用各種不同形式變現、帶來實際收入。
Thumbnail
2025 vocus 推出最受矚目的活動之一——《開箱你的美好生活》,我們跟著創作者一起「開箱」各種故事、景點、餐廳、超值好物⋯⋯甚至那些讓人會心一笑的生活小廢物;這次活動不僅送出了許多獎勵,也反映了「內容有價」——創作不只是分享、紀錄,也能用各種不同形式變現、帶來實際收入。
Thumbnail
嗨!歡迎來到 vocus vocus 方格子是台灣最大的內容創作與知識變現平台,並且計畫持續拓展東南亞等等國際市場。我們致力於打造讓創作者能夠自由發表、累積影響力並獲得實質收益的創作生態圈!「創作至上」是我們的核心價值,我們致力於透過平台功能與服務,賦予創作者更多的可能。 vocus 平台匯聚了
Thumbnail
嗨!歡迎來到 vocus vocus 方格子是台灣最大的內容創作與知識變現平台,並且計畫持續拓展東南亞等等國際市場。我們致力於打造讓創作者能夠自由發表、累積影響力並獲得實質收益的創作生態圈!「創作至上」是我們的核心價值,我們致力於透過平台功能與服務,賦予創作者更多的可能。 vocus 平台匯聚了
Thumbnail
儘管母親在照顧幼齡子女方面具有一定的優勢,但如果她有一些不良紀錄或生活習慣,這樣的情形可能成為判決的不利因素。例如,有前科、多次違法記錄或吸毒習慣的母親,法官可能會認為她無法提供穩定的家庭環境。此外,如果母親負債累累、頻繁更換住址、生活不穩定,也會影響法官的判決傾向。在這樣的情形下,法官可能會考慮將
Thumbnail
儘管母親在照顧幼齡子女方面具有一定的優勢,但如果她有一些不良紀錄或生活習慣,這樣的情形可能成為判決的不利因素。例如,有前科、多次違法記錄或吸毒習慣的母親,法官可能會認為她無法提供穩定的家庭環境。此外,如果母親負債累累、頻繁更換住址、生活不穩定,也會影響法官的判決傾向。在這樣的情形下,法官可能會考慮將
Thumbnail
當孩子出生後,母親的身份逐漸取代了個人身份,生活重心圍繞著小孩。然而,教育體系仍未充分考慮雙薪家庭的需求,這需要我們對傳統觀念進行反思。每位媽媽都應該在繁瑣的角色中找到自我,不必隨波逐流,堅持自己的價值觀,才能活出精彩的人生。
Thumbnail
當孩子出生後,母親的身份逐漸取代了個人身份,生活重心圍繞著小孩。然而,教育體系仍未充分考慮雙薪家庭的需求,這需要我們對傳統觀念進行反思。每位媽媽都應該在繁瑣的角色中找到自我,不必隨波逐流,堅持自己的價值觀,才能活出精彩的人生。
Thumbnail
本文分享了一位個案在阿卡西紀錄中解讀過程中的經歷。反映出因繼母的管教影響,導致自信心缺乏與家庭關係的困擾。專家引導個案釋放情緒、建立自我優點意識,並學會自我安撫。此篇文章探討如何從創傷中重新自我認識,尋找幸福的過程。最後,個案也針對情感關係中的溝通障礙進行了深度分析與解決,適合有相似背景的人士參考。
Thumbnail
本文分享了一位個案在阿卡西紀錄中解讀過程中的經歷。反映出因繼母的管教影響,導致自信心缺乏與家庭關係的困擾。專家引導個案釋放情緒、建立自我優點意識,並學會自我安撫。此篇文章探討如何從創傷中重新自我認識,尋找幸福的過程。最後,個案也針對情感關係中的溝通障礙進行了深度分析與解決,適合有相似背景的人士參考。
Thumbnail
終於在倒數第二天晚上 她媽媽才和我說 她大女兒在上學期某天晚上念了一篇自己寫的文章給她聽 內容是,她準備好如何自殺了 跳樓死相太慘, 所以她已經開始作計畫要如何蒐集安眠藥,如何美美的死去....
Thumbnail
終於在倒數第二天晚上 她媽媽才和我說 她大女兒在上學期某天晚上念了一篇自己寫的文章給她聽 內容是,她準備好如何自殺了 跳樓死相太慘, 所以她已經開始作計畫要如何蒐集安眠藥,如何美美的死去....
Thumbnail
而在那天,她就知道她錯了。 錯不在於自己的定義,而是在於自己為什麼那時要不聽爸媽的話。 那時的她們什麼都不懂,也還不會反抗,甚至不知道她們的爸媽是怎樣的樣貌。而也因為這件事,她們知道了那些不會出現在童話故事裡,血淋淋的黑暗現實。
Thumbnail
而在那天,她就知道她錯了。 錯不在於自己的定義,而是在於自己為什麼那時要不聽爸媽的話。 那時的她們什麼都不懂,也還不會反抗,甚至不知道她們的爸媽是怎樣的樣貌。而也因為這件事,她們知道了那些不會出現在童話故事裡,血淋淋的黑暗現實。
Thumbnail
《你不該討好全世界,卻冷落了自己》是一本關於接受自己、活出真實人生的書籍。作者辣媽Shania分享了她的故事和心得,提出了許多觸動人心的觀點,充滿生活化和親和力。透過精彩的故事,引導讀者思考如何拒絕人生中的糾結,真心無所求,不再燃燒自己。這本書適合那些想要走出外界框架,學會無條件接納自己的人。
Thumbnail
《你不該討好全世界,卻冷落了自己》是一本關於接受自己、活出真實人生的書籍。作者辣媽Shania分享了她的故事和心得,提出了許多觸動人心的觀點,充滿生活化和親和力。透過精彩的故事,引導讀者思考如何拒絕人生中的糾結,真心無所求,不再燃燒自己。這本書適合那些想要走出外界框架,學會無條件接納自己的人。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