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混沌:不測風雲的背後》心得—對於學門的想法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3 分鐘


前言


對於混沌(Chaos),我想最普遍的認知就是,一隻在亞洲的蝴蝶拍動翅膀所造成的氣流,會造成在美洲的颶風。或是其他相類似的版本。


對於這個學門,我可以說是徹底的外行,不過我喜於閱讀「不同科目」的書,因為知識最終是會匯聚的,至少我是這麼相信。


制度的反動性


在混沌這個學門發展起來之前,就像是個沒人要的孩子,數學不認,物理不要,於是只有在具有不同學識背景或是願意跨出自身專業之外的人,才是能出類拔萃的拓荒者。但雖然這些領銜者就像是異類一樣,但我也不認為當初拒絕他們的前輩或權威是迂腐的,因為學術這個制度所依賴的知識基礎,是一個接著一個連接到最終假設之上,而由此所發展出的知識體系,若說輕易就能容納於顛覆於體系的思維,那麼這就會讓這個體系從根底就是個不穩定的系統,而這根本就稱不上是個制度了。而在混沌這個研究主題發芽時,書中提到的幾個研究者也無從在已具有領域的學門中使用其中之方法予以論證,所以我想被拒絕也是非常合理的。


而從另一個觀點來說,我也不認為這些先驅只是獨具慧眼而能從不疑處有疑這樣而已,這已經是老生常談,因為研究是要提出問題並且解決之。我認為更重要的毋寧說是思考。而在這群人中,也有願意放棄身邊的成果,近乎孤注一擲的投入這個學門之中。


所謂學門


而我認為很重要的一點是不要侷限在自身「學門」的範圍內,我蠻早就有這點的認知,在我發現到社會學是這兩百年才出現的、心理學是20世紀才出現的時候,我想過為什麼以前的思想家都具有非常多什麼什麼家的稱號,像 Aristotle 寫過政治學、倫理學、形上學、物理學,或 Descartes 也具有哲學家、數學家、物理學家的稱號,等等,這是為什麼?在有次聽到楊維哲老師的演講中提到:「以前博士只有四種,醫學、神學、法學還有哲學。(台語)」換言之,除了前三項以外,全部都是哲學。亦即,這些今天所謂「學門」或「學科」,都是人定的範疇,當然並不是因為人定的就不好,重點是在於這些範疇在劃定之初就具有邊界,因此若始終侷限於某個「學門」,則至末都會被圈限於一個領域中,跨不出疆界。而提到這點正是因為,在不同的學科中,書中就提到,都有混沌的痕跡。當然在這個社會下,專業分工是基於理性化而來,然而,跨學科(interdisciplinary)的視野與實踐我認為也是不可或缺的,進而,攫取不同「學科」間的知識,更是重要的。


就像我的良師提到一點:很多法律系的學生的問題不是法律的書讀的太少,而是,非法律的書讀的不夠多。


結語


我提到這些可能跟混沌這主題沒有關係,但是在書中非常多這些對於人物以及歷程的描寫,所以又有那麼些傳記的味道。雖然到最後我也是似懂非懂何謂混沌就是了。不過我理解到的是,宇宙不是靜態的這件事,已經被顛覆不短的時間了,更且,所謂的秩序更不具備靜態的意義,秩序,是動態性的秩序。





raw-image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曾友俞
85會員
393內容數
雜評
曾友俞的其他內容
2025/02/02
《世》是一本給台灣人的書,這些資訊或是文字中所具有的熱情,或許一時半刻並不會有決定性的影響,但是熱度卻會經由書籍作為知識被傳導。當然,閱讀者的反應各異,然而,每一點熱度都是積累,直到達到某個量值,這些能量或許就可能會讓閱讀者轉化為行動者,用各種方式傳遞熱情,或為行動、寫作、遊行、交流等等,不一而足。
Thumbnail
2025/02/02
《世》是一本給台灣人的書,這些資訊或是文字中所具有的熱情,或許一時半刻並不會有決定性的影響,但是熱度卻會經由書籍作為知識被傳導。當然,閱讀者的反應各異,然而,每一點熱度都是積累,直到達到某個量值,這些能量或許就可能會讓閱讀者轉化為行動者,用各種方式傳遞熱情,或為行動、寫作、遊行、交流等等,不一而足。
Thumbnail
2024/08/01
教育,一直是問題的問題,也是問題的解答。固然《別》以科學為名,但充斥著預設立場(偏見)、矛盾以及語意不明,至少在最基本的一致性(coherecy)上,就有失格之虞。
Thumbnail
2024/08/01
教育,一直是問題的問題,也是問題的解答。固然《別》以科學為名,但充斥著預設立場(偏見)、矛盾以及語意不明,至少在最基本的一致性(coherecy)上,就有失格之虞。
Thumbnail
2023/12/22
扭曲的正義,是否仍是正義?「正義是什麼?」的提問,不只是法哲學的大問題,也是政治哲學的大問題,雖說今日已非爭論不休,但至少到人類的終結時也不會有定論。 然而,這並不是我們放棄思考的理由。這就像難道人都會死,就不用好好活嗎?一般。
Thumbnail
2023/12/22
扭曲的正義,是否仍是正義?「正義是什麼?」的提問,不只是法哲學的大問題,也是政治哲學的大問題,雖說今日已非爭論不休,但至少到人類的終結時也不會有定論。 然而,這並不是我們放棄思考的理由。這就像難道人都會死,就不用好好活嗎?一般。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家中修繕或裝潢想要找各種小零件時,直接上網採買可以省去不少煩惱~看看Sylvia這回為了工地買了些什麼吧~
Thumbnail
家中修繕或裝潢想要找各種小零件時,直接上網採買可以省去不少煩惱~看看Sylvia這回為了工地買了些什麼吧~
Thumbnail
👜簡單生活,從整理包包開始!我的三款愛用包+隨身小物清單開箱,一起來看看我每天都帶些什麼吧🌿✨
Thumbnail
👜簡單生活,從整理包包開始!我的三款愛用包+隨身小物清單開箱,一起來看看我每天都帶些什麼吧🌿✨
Thumbnail
創作者營運專員/經理(Operations Specialist/Manager)將負責對平台成長及收入至關重要的 Partnership 夥伴創作者開發及營運。你將發揮對知識與內容變現、影響力變現的精準判斷力,找到你心中的潛力新星或有聲量的中大型創作者加入 vocus。
Thumbnail
創作者營運專員/經理(Operations Specialist/Manager)將負責對平台成長及收入至關重要的 Partnership 夥伴創作者開發及營運。你將發揮對知識與內容變現、影響力變現的精準判斷力,找到你心中的潛力新星或有聲量的中大型創作者加入 vocus。
Thumbnail
太拘泥細節無法突破,因為反動能量而失序,會形成混沌的混亂。但若以平衡能量看待革新,就能找到突破點,產生有價值的突變。這需要以純真之心作基礎,才能突破障礙,產生新局。
Thumbnail
太拘泥細節無法突破,因為反動能量而失序,會形成混沌的混亂。但若以平衡能量看待革新,就能找到突破點,產生有價值的突變。這需要以純真之心作基礎,才能突破障礙,產生新局。
Thumbnail
理所當然 變成沒有一定 雖然這樣講很奇怪 不是本來就是多元 且事情有很多角度嗎 這種事情,其實「是」,也不是,怎麼說呢? 其實,問題的主要核心,從不再於『武斷』與否 以及,是否有很多角度 亦或是,「要不要包容」的問題 而是,事情的『本質』「基礎」邏輯是什麼 這種東西,或許要從比較理科 事實 是
Thumbnail
理所當然 變成沒有一定 雖然這樣講很奇怪 不是本來就是多元 且事情有很多角度嗎 這種事情,其實「是」,也不是,怎麼說呢? 其實,問題的主要核心,從不再於『武斷』與否 以及,是否有很多角度 亦或是,「要不要包容」的問題 而是,事情的『本質』「基礎」邏輯是什麼 這種東西,或許要從比較理科 事實 是
Thumbnail
上次提到演化論,接著要稍微大範圍一點談以下問題: 神學與科學會有衝突嗎? 你說難道我就知道? 對,我就是知道,不然勒! 當然,你可以去查字典、查維基百科,他們會告訴你很多科學的操作型答案,但如果你只知道這些,絕對是不夠的。 你該知道的是範圍與限制。 而且越發現越多,直到今日還在繼續「發現」。
Thumbnail
上次提到演化論,接著要稍微大範圍一點談以下問題: 神學與科學會有衝突嗎? 你說難道我就知道? 對,我就是知道,不然勒! 當然,你可以去查字典、查維基百科,他們會告訴你很多科學的操作型答案,但如果你只知道這些,絕對是不夠的。 你該知道的是範圍與限制。 而且越發現越多,直到今日還在繼續「發現」。
Thumbnail
物質世界本來就是什麼都沒有的,但我們把自己大腦中的東西,當作外界的東西。然後大腦又會分別出各種各樣的東西,喜歡的,不喜歡的等等...
Thumbnail
物質世界本來就是什麼都沒有的,但我們把自己大腦中的東西,當作外界的東西。然後大腦又會分別出各種各樣的東西,喜歡的,不喜歡的等等...
Thumbnail
學校沒教的事、人間沒教的事, 沒人知曉的天機、奧秘、真相、真理都在專題文章中。 在目前社會變遷快速的年代, 自身的問題、疫情的問題、人與人之間的問題, 企業、社會、地區、國家之間的問題,層出不窮, 許多人冥冥之中總感覺跟此世界格格不入 好像自身原先就不應屬於這個時空、這個世界。
Thumbnail
學校沒教的事、人間沒教的事, 沒人知曉的天機、奧秘、真相、真理都在專題文章中。 在目前社會變遷快速的年代, 自身的問題、疫情的問題、人與人之間的問題, 企業、社會、地區、國家之間的問題,層出不窮, 許多人冥冥之中總感覺跟此世界格格不入 好像自身原先就不應屬於這個時空、這個世界。
Thumbnail
在制度下的學習者最終只能成為制度下的工具,他們之間不斷競爭所謂的「第一」,但在制定政策者的眼中,都是一個數目的集合,稱之為「統一」,自學者卻自行創造一個新天地,各自各精彩,締造世界的「唯一」。第一是名次,統一是數字,惟有唯一是生命。
Thumbnail
在制度下的學習者最終只能成為制度下的工具,他們之間不斷競爭所謂的「第一」,但在制定政策者的眼中,都是一個數目的集合,稱之為「統一」,自學者卻自行創造一個新天地,各自各精彩,締造世界的「唯一」。第一是名次,統一是數字,惟有唯一是生命。
Thumbnail
我們每個人所接觸的世界本質上是相同的,卻因為我們的經驗、所受規範影響而看見不同的樣貌,這不只是在科學領域會出現,我們生活中總是遇到類似的狀況;困擾的是當擁有不同生活經驗與信仰的人碰面,因我們使用的「語言」不同而難以理解對方。
Thumbnail
我們每個人所接觸的世界本質上是相同的,卻因為我們的經驗、所受規範影響而看見不同的樣貌,這不只是在科學領域會出現,我們生活中總是遇到類似的狀況;困擾的是當擁有不同生活經驗與信仰的人碰面,因我們使用的「語言」不同而難以理解對方。
Thumbnail
這是繼之前的「超譯教學領導力」之後,第二個長期的讀書與反思寫作計畫。起因於過去一年因工作需求重新認識地球科學的歷史發展(西方為主),很強烈感受到過去所學的地科知識終於串接起來;同時,我也發現到所謂科學革命以前與之後的思維非常不同,無法用現在的觀點去理解過去,這讓我更感好奇。
Thumbnail
這是繼之前的「超譯教學領導力」之後,第二個長期的讀書與反思寫作計畫。起因於過去一年因工作需求重新認識地球科學的歷史發展(西方為主),很強烈感受到過去所學的地科知識終於串接起來;同時,我也發現到所謂科學革命以前與之後的思維非常不同,無法用現在的觀點去理解過去,這讓我更感好奇。
Thumbnail
縱使細緻如蝴蝶之鼓翼,    也能造成千里外的颱風。   好萊塢曾經拍了二部取名為蝴蝶效應的電影,在片頭放上這麼一句話:   「縱使細緻如蝴蝶之鼓翼,    也能造成千里外的颱風。               ──混沌理論」   這讓許多人認識了什麼是蝴蝶效應之外,也第一次看到混沌理論這個名詞。
Thumbnail
縱使細緻如蝴蝶之鼓翼,    也能造成千里外的颱風。   好萊塢曾經拍了二部取名為蝴蝶效應的電影,在片頭放上這麼一句話:   「縱使細緻如蝴蝶之鼓翼,    也能造成千里外的颱風。               ──混沌理論」   這讓許多人認識了什麼是蝴蝶效應之外,也第一次看到混沌理論這個名詞。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