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混沌:不測風雲的背後》心得—對於學門的想法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2 分鐘

前言


對於混沌(Chaos),我想最普遍的認知就是,一隻在亞洲的蝴蝶拍動翅膀所造成的氣流,會造成在美洲的颶風。或是其他相類似的版本。

對於這個學門,我可以說是徹底的外行,不過我喜於閱讀「不同科目」的書,因為知識最終是會匯聚的,至少我是這麼相信。

制度的反動性

在混沌這個學門發展起來之前,就像是個沒人要的孩子,數學不認,物理不要,於是只有在具有不同學識背景或是願意跨出自身專業之外的人,才是能出類拔萃的拓荒者。但雖然這些領銜者就像是異類一樣,但我也不認為當初拒絕他們的前輩或權威是迂腐的,因為學術這個制度所依賴的知識基礎,是一個接著一個連接到最終假設之上,而由此所發展出的知識體系,若說輕易就能容納於顛覆於體系的思維,那麼這就會讓這個體系從根底就是個不穩定的系統,而這根本就稱不上是個制度了。而在混沌這個研究主題發芽時,書中提到的幾個研究者也無從在已具有領域的學門中使用其中之方法予以論證,所以我想被拒絕也是非常合理的。

而從另一個觀點來說,我也不認為這些先驅只是獨具慧眼而能從不疑處有疑這樣而已,這已經是老生常談,因為研究是要提出問題並且解決之。我認為更重要的毋寧說是思考。而在這群人中,也有願意放棄身邊的成果,近乎孤注一擲的投入這個學門之中。

所謂學門

而我認為很重要的一點是不要侷限在自身「學門」的範圍內,我蠻早就有這點的認知,在我發現到社會學是這兩百年才出現的、心理學是20世紀才出現的時候,我想過為什麼以前的思想家都具有非常多什麼什麼家的稱號,像 Aristotle 寫過政治學、倫理學、形上學、物理學,或 Descartes 也具有哲學家、數學家、物理學家的稱號,等等,這是為什麼?在有次聽到楊維哲老師的演講中提到:「以前博士只有四種,醫學、神學、法學還有哲學。(台語)」換言之,除了前三項以外,全部都是哲學。亦即,這些今天所謂「學門」或「學科」,都是人定的範疇,當然並不是因為人定的就不好,重點是在於這些範疇在劃定之初就具有邊界,因此若始終侷限於某個「學門」,則至末都會被圈限於一個領域中,跨不出疆界。而提到這點正是因為,在不同的學科中,書中就提到,都有混沌的痕跡。當然在這個社會下,專業分工是基於理性化而來,然而,跨學科(interdisciplinary)的視野與實踐我認為也是不可或缺的,進而,攫取不同「學科」間的知識,更是重要的。

就像我的良師提到一點:很多法律系的學生的問題不是法律的書讀的太少,而是,非法律的書讀的不夠多。

結語

我提到這些可能跟混沌這主題沒有關係,但是在書中非常多這些對於人物以及歷程的描寫,所以又有那麼些傳記的味道。雖然到最後我也是似懂非懂何謂混沌就是了。不過我理解到的是,宇宙不是靜態的這件事,已經被顛覆不短的時間了,更且,所謂的秩序更不具備靜態的意義,秩序,是動態性的秩序。

avatar-img
83會員
386內容數
雜評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曾友俞 的其他內容
《河流》心得—「逐水而居,傍水而生,歲月靜好,現世安穩。」
《槍砲、病菌與鋼鐵-人類社會的命運》心得—自然環境決定世界現狀?
《流》心得—XX主義跟吃飽,都幾?
《胡桃裡的宇宙》心得
《河流》心得—「逐水而居,傍水而生,歲月靜好,現世安穩。」
《槍砲、病菌與鋼鐵-人類社會的命運》心得—自然環境決定世界現狀?
《流》心得—XX主義跟吃飽,都幾?
《胡桃裡的宇宙》心得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隨著理財資訊的普及,越來越多台灣人不再將資產侷限於台股,而是將視野拓展到國際市場。特別是美國市場,其豐富的理財選擇,讓不少人開始思考將資金配置於海外市場的可能性。 然而,要參與美國市場並不只是盲目跟隨標的這麼簡單,而是需要策略和方式,尤其對新手而言,除了選股以外還會遇到語言、開戶流程、Ap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科學家的科學哲學:是科學家以「科學方法」對各種「存在」追根究底,以減除疑惑、使大家更了解這個宇宙的一門學問。換句話說,是以一種嚴謹的態度去解釋這個宇宙的一們學問。
Thumbnail
以前上數學課時常有一個解題的公式,比如,「因為…所以」,然後得出結果。現代科學、醫學、哲學、數學,任何學問,都脫離不了因與果的公式,沒有因,就沒有過程,最後實驗不出結論。有人說,哲學家和宗教家是最偉大的科學家,因為他們能夠超越肉體思維極限,跳脫空間限制,印證千年之前與當代不可切割之關係。 有一
蝶蝶效應,微風拂動。蝶舞翩翩,改變世界。 蜂蜂回應,蜜香傳播,蜂鳴嗡嗡,繁花伴舞。 原生世界,千古留傳。次生世界,文明塑造。 這段文字通過比喻蝴蝶和蜜蜂的行動來描述對世界的影響。 首先,它提到了蝴蝶效應,指的是微小的變化可能會導致系統性的巨大變化,並以微風輕拂的方式來形象地描繪這種影響。
Thumbnail
宇宙是交織相連的這個想法不是新的; 千百年來,在東方的哲學思想裡,這樣的想法一直存在。新奇的是,西方科學慢慢開始理解這些古老的思想可能是正確的。 道路與邁向歸途… 一種家的安全感… 一切萬有在幫你指越路嗎? 還是使用一體的內在感官? 小螞蟻隨便亂爬… 找得到路回家嗎? 好像永遠勇往直前
Thumbnail
孔恩在《科學革命的結構》描述了世界觀之所以改變,在於科學典範paradigms)間的移轉。科學隨著典範移轉,產生了新的信念、新的理論、新的方法與新的標準。從亞里斯多德、托勒密系統、牛頓物理學、愛因斯坦物理學及量子力學,世界觀便是隨著這些典範移轉而改變。但是,世界觀難道全權由科學典範所主宰嗎?
Thumbnail
關於「LBB 嚕嗶啵」… 我們堅信每一個人都是獨特的。 帶著赤誠的熱情奔向世界、以細碎的文字紀錄所見所想,想將我們眼中的一切與眾分享。 邀請大家與我們一同貼近世界,用各自的方式體會每一個相似與相反。
Thumbnail
以輔自然,取自《道德經》第六十四章: 「以輔萬物之自然,而不敢為。」 「以輔助萬物的自然本質,而不敢妄加作為。」 要能輔助萬物,要能做到不妄加作為,必先了解其自然本質,這恰是科學領域擅長之事。 由觀察「現象」起始,由「解釋」琢磨而成自然法則,依法則的運作「預測」各種現象,並進一步發展至今。
在人類長年來的各種發展而言,都會討論到世界似乎存在某種潛在的方向性,在陰陽五行的領域就會說是「道」,而在近代思想,最類似的可能是海耶克的「自發秩序」的概念。 個人認為,這些概念其實可以從當代物理的對稱性與對稱破缺的角度,給予相對具體的理解途徑。
如前篇所說,未來地球是混亂的, 不只是道德標準,社會制度, 其實最根源就是"人心思想的混亂"....
Thumbnail
隨著理財資訊的普及,越來越多台灣人不再將資產侷限於台股,而是將視野拓展到國際市場。特別是美國市場,其豐富的理財選擇,讓不少人開始思考將資金配置於海外市場的可能性。 然而,要參與美國市場並不只是盲目跟隨標的這麼簡單,而是需要策略和方式,尤其對新手而言,除了選股以外還會遇到語言、開戶流程、Ap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科學家的科學哲學:是科學家以「科學方法」對各種「存在」追根究底,以減除疑惑、使大家更了解這個宇宙的一門學問。換句話說,是以一種嚴謹的態度去解釋這個宇宙的一們學問。
Thumbnail
以前上數學課時常有一個解題的公式,比如,「因為…所以」,然後得出結果。現代科學、醫學、哲學、數學,任何學問,都脫離不了因與果的公式,沒有因,就沒有過程,最後實驗不出結論。有人說,哲學家和宗教家是最偉大的科學家,因為他們能夠超越肉體思維極限,跳脫空間限制,印證千年之前與當代不可切割之關係。 有一
蝶蝶效應,微風拂動。蝶舞翩翩,改變世界。 蜂蜂回應,蜜香傳播,蜂鳴嗡嗡,繁花伴舞。 原生世界,千古留傳。次生世界,文明塑造。 這段文字通過比喻蝴蝶和蜜蜂的行動來描述對世界的影響。 首先,它提到了蝴蝶效應,指的是微小的變化可能會導致系統性的巨大變化,並以微風輕拂的方式來形象地描繪這種影響。
Thumbnail
宇宙是交織相連的這個想法不是新的; 千百年來,在東方的哲學思想裡,這樣的想法一直存在。新奇的是,西方科學慢慢開始理解這些古老的思想可能是正確的。 道路與邁向歸途… 一種家的安全感… 一切萬有在幫你指越路嗎? 還是使用一體的內在感官? 小螞蟻隨便亂爬… 找得到路回家嗎? 好像永遠勇往直前
Thumbnail
孔恩在《科學革命的結構》描述了世界觀之所以改變,在於科學典範paradigms)間的移轉。科學隨著典範移轉,產生了新的信念、新的理論、新的方法與新的標準。從亞里斯多德、托勒密系統、牛頓物理學、愛因斯坦物理學及量子力學,世界觀便是隨著這些典範移轉而改變。但是,世界觀難道全權由科學典範所主宰嗎?
Thumbnail
關於「LBB 嚕嗶啵」… 我們堅信每一個人都是獨特的。 帶著赤誠的熱情奔向世界、以細碎的文字紀錄所見所想,想將我們眼中的一切與眾分享。 邀請大家與我們一同貼近世界,用各自的方式體會每一個相似與相反。
Thumbnail
以輔自然,取自《道德經》第六十四章: 「以輔萬物之自然,而不敢為。」 「以輔助萬物的自然本質,而不敢妄加作為。」 要能輔助萬物,要能做到不妄加作為,必先了解其自然本質,這恰是科學領域擅長之事。 由觀察「現象」起始,由「解釋」琢磨而成自然法則,依法則的運作「預測」各種現象,並進一步發展至今。
在人類長年來的各種發展而言,都會討論到世界似乎存在某種潛在的方向性,在陰陽五行的領域就會說是「道」,而在近代思想,最類似的可能是海耶克的「自發秩序」的概念。 個人認為,這些概念其實可以從當代物理的對稱性與對稱破缺的角度,給予相對具體的理解途徑。
如前篇所說,未來地球是混亂的, 不只是道德標準,社會制度, 其實最根源就是"人心思想的混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