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緒內耗怎麼辦?認識5種錯誤搭配,找到你的充電方式

更新 發佈閱讀 5 分鐘
最近一位朋友私訊我,分享他在工作中過度投入情緒價值,導致回到私領域後,對生活中的事情變得情感麻木,彷彿「演出」情緒成為了他的日常。因此,本文將探討如何面對這樣的情緒困境,以及情緒內耗的原因。


▍你知道自己的充電方式嗎?

先講結論, 如果你的個性屬於總以他人為優先,或是工作模式時常需要與他人溝通,絕對要注意回到私領域時,是否給足自己「恢復能量的時間」。

  • 以我來說,健身工作讓我每天都需要跟不同的人說話,回答許多不同個性,不同思維的人的問題,並且還要試著找到最適合他們的方式個別回應,有時也需要聆聽他們生活中的挫折或苦悶。
  • 這時,給予對方被傾聽的機會,或是給予鼓勵,其實都算是在貢獻自己的情緒價值,一整天下來,其實真的會累。因為,傾聽需要耗費我們的精神;鼓勵也不能亂給,在對的時機給予鼓勵,其實也來自於專心聆聽。
  • 這讓我有好一陣子,回到家後都不想說話,對許多事情也提不起勁,這大概就是所謂的內耗過度吧(笑),一整天將心力都用來照顧他人,卻先少照顧自己,絕對會心累。但總不能一直處於沒電狀態吧,這時一定要找到適合自己的充電方式,而我的方式就是「獨處」。
  • 我是個很需要自己時間的人,獨處的時光是我一天能為自己做些什麼事的時刻,好恢復能量。如果你也常因外在環境影響自己的情緒,鼓勵你一定要找到專屬於自己的充電方式。

你會用什麼方式為自己充電呢?歡迎你留言告訴我。

Photo by soheyl dehghani on Unsplash

Photo by soheyl dehghani on Unsplash



▍關於人設,你怎麼看待自己最重要

除了給足自己Me time之外,每一次的情緒內耗,也是思考目前此狀態是否有需要作出調整的契機。

  • 以工作來說,我相信多數人在工作領域時所展現出的個性,與私領域時的自己存有著差異。我個人在工作時是個不會社恐的人,你要我臨時上台演講或教課,絕對不會感到緊張。
  • 有趣的是,一回到私領域後就變得超不會社交(社恐),突然要我拿麥克風在眾人面前講話,心跳會不斷加快,緊張不已。

但我從不在意他人對我此差異性的評價。換句話說,你怎麼看待自己最重要,我喜歡擁有不同風格的自己,且只在合適的場合展現合適的自己。

Photo by Will Myers on Unsplash

Photo by Will Myers on Unsplash

  • 如果你現在已經發現自己的內耗很嚴重了,或許該試著尋找,讓你身心或工作狀態與私領域狀態失衡的原因。以我剛才分享的工作經驗來說,為了解決回到家後,不想說話也提不起勁的困境,我開始思考問題的癥結點在哪,最終發現是工作量的問題。
  • 於是,我開始試著調整課量,以達到我此刻能負荷,並且能給予高品質服務的狀態。這樣的調整也讓我明白,有時質量勝於數量的真諦。

當然,我知道不是每個人的工作性質都與我相同。借鏡我的經驗,你也可以試著找尋可調整之處,且相信我,一定存在可變動的地方。

最後,與各位分享影響大腦健康,壓力增生的原因,或許你能從中找到內耗的主因與解方。

Photo by Nick Karvounis on Unsplash

Photo by Nick Karvounis on Unsplash



▍「錯誤搭配」導致情緒內耗

簡單來說,錯誤搭配指的是你的能力與工作內容不匹配,使得壓力增生,長久下來容易形成過勞問題,影響身心狀態。很多的情緒內耗也來自於此,以下分享常見的5種錯誤搭配:

1.)情緒與職責的不匹配

一個人如果在工作中需要頻繁提供情緒價值,但本身缺乏相應的恢復時間或支持,會導致長期的情緒疲憊,因而引發過勞的可能。例如,長期假裝開心或保持正面形象,可能讓人感到情感枯竭。

2.)生活與工作平衡的不匹配

當工作占據太多個人生活的時間,導致無法充分休息或投入私人生活,這種錯誤的平衡搭配也會逐漸侵蝕身心健康,導致過勞。

3.)工作量與時間的不匹配

當工作量遠遠超出可用的時間和資源,員工不得不在過短的時間內完成大量任務,這種「錯誤搭配」會導致持續的壓力和疲勞感,並且缺乏時間恢復身心,進而產生過勞。

4.)能力與職責的不匹配

當一個人的技能(能力)與所負擔的職責不匹配時(被要求做超出能力範圍的工作),會產生過多的心理負擔和壓力,最終導致過勞。

5.)個人價值與工作內容的不匹配

如果一個人的價值觀與工作環境或內容不符,可能會感到內心的掙扎,長期下來無法在工作中找到意義或成就感,也會增加過勞的風險。

Photo by Angelo Pantazis on Unsplash

Photo by Angelo Pantazis on Unsplash


情緒內耗往往來自於我們在工作和生活中的「錯誤搭配」,當我們的情感付出與角色不符,或工作量超出負荷時,大腦與身體都會發出疲憊的信號。這種狀態不僅影響工作表現,也逐漸侵蝕我們的私人生活。因此,找到適合自己的「充電方式」,重新審視人設與工作角色之間的平衡,至關重要。

能夠持續成長與穩定前行的,不僅僅是那些懂得努力工作的人,而是那些懂得如何保護自己、調整狀態,並且敢於在必要時候說「不」的人。希望大家能夠在忙碌的生活中停下腳步,傾聽自己的聲音,找到適合自己的生活節奏,真正過上內外兼修的健康生活。

  • 喜歡我的文章記得「訂閱」,便能第一時間收到上架通知!

▶️ 延伸閱讀:人生思考練習題:慢下來,才能看見自己的真實生活

▶️ 推薦閱讀:壓力讓生活黯然失色?4種有效的認知調節方法,助你重燃生活熱情

▶️ Podcast推薦:歡迎你至《Wow這就是人生 Podcast》收聽《EP220|外在與內在人設產生衝突怎麼辦?回歸問題本質:你怎麼看待自己最重要》節目內容,讓我們陪你閒聊人生中的大小事。

▪️邀你追蹤

▪️寫作或演講邀約

jaycine0420@gmail.com

raw-image

Wow這就是人生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楷富|Wow這就是人生
28會員
103內容數
你,認識自己最喜歡的樣子嗎?我們活在節奏飛快的世界裡,有更多時刻都忘了,好好從心而外的整理自己,以至於有時我們會對自己、對生活產生疑慮與擔憂。 我專注於自我成長,透過腦科學、職場發展、人際關係、人生哲學與感情經營的視角,探索生活中無數的大小議題,並藉由腦科學、領導力概念與各位閒聊人生中的大小事,幫助你獲得更多的選擇。
2025/03/25
如果你對於閱讀這件事,總充滿著排斥感,甚至已經認定自己就是個沒辦法看書的人,本文我要告訴你一個重點:閱讀真的超容易。我將與你分享4個大部分人的閱讀迷思與改善方式,以及分享我的閱讀技巧、如何善用ChatGPT增加知識吸收。相信我,看完本文,你將會大大改觀對於閱讀的認知。也推薦你收聽本集的Podcast
Thumbnail
2025/03/25
如果你對於閱讀這件事,總充滿著排斥感,甚至已經認定自己就是個沒辦法看書的人,本文我要告訴你一個重點:閱讀真的超容易。我將與你分享4個大部分人的閱讀迷思與改善方式,以及分享我的閱讀技巧、如何善用ChatGPT增加知識吸收。相信我,看完本文,你將會大大改觀對於閱讀的認知。也推薦你收聽本集的Podcast
Thumbnail
2025/02/17
在溝通中,你是否曾因害怕衝突而選擇隱藏真實想法,最終讓自己委屈?我想在本文與你分享防備心如何影響表達與人際關係,並透過「動機」與「溝通界線」的概念,幫助你理解內心阻礙,學習勇敢說出需求。此外,藉由我的妥瑞氏症經歷,揭示如何透過坦承與正確的回應方式,突破對話盲點,建立更自在的人際互動。
Thumbnail
2025/02/17
在溝通中,你是否曾因害怕衝突而選擇隱藏真實想法,最終讓自己委屈?我想在本文與你分享防備心如何影響表達與人際關係,並透過「動機」與「溝通界線」的概念,幫助你理解內心阻礙,學習勇敢說出需求。此外,藉由我的妥瑞氏症經歷,揭示如何透過坦承與正確的回應方式,突破對話盲點,建立更自在的人際互動。
Thumbnail
2025/01/22
你有過給予他人過多的情緒價值,導致情緒內耗的經驗嗎?練習適時給予他人情緒價值,有助於提升人際關係。但何時該停止供應情緒價值也是個重要課題。本文分享3種你該停止供應情緒價值的情況,幫助你守好自己的界線。
Thumbnail
2025/01/22
你有過給予他人過多的情緒價值,導致情緒內耗的經驗嗎?練習適時給予他人情緒價值,有助於提升人際關係。但何時該停止供應情緒價值也是個重要課題。本文分享3種你該停止供應情緒價值的情況,幫助你守好自己的界線。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這篇文章討論了個人在躁鬱症中的憂鬱期裡,如何透過管理自己的能量帳戶來達成情緒的穩定。作者分享了因長時間處於壓力,父親突然離世...等情緒的掙扎,並介紹了能量帳戶的概念及其對健康的重要性。透過重新規劃日常活動以儲存能量、降低消耗能量,成功回穩情緒,期望讀者能學習如何掌控管理自身能量帳戶,改善身心健康。
Thumbnail
這篇文章討論了個人在躁鬱症中的憂鬱期裡,如何透過管理自己的能量帳戶來達成情緒的穩定。作者分享了因長時間處於壓力,父親突然離世...等情緒的掙扎,並介紹了能量帳戶的概念及其對健康的重要性。透過重新規劃日常活動以儲存能量、降低消耗能量,成功回穩情緒,期望讀者能學習如何掌控管理自身能量帳戶,改善身心健康。
Thumbnail
這篇文章介紹了一種情緒管理的方法,包括感受當下的情緒、自我對話、視覺化和情緒釋放等步驟。通過這個方法,人們可以學會如何理解和處理自己的情緒,以達到情緒穩定和心靈平衡的目的。
Thumbnail
這篇文章介紹了一種情緒管理的方法,包括感受當下的情緒、自我對話、視覺化和情緒釋放等步驟。通過這個方法,人們可以學會如何理解和處理自己的情緒,以達到情緒穩定和心靈平衡的目的。
Thumbnail
生活中常常會發生令人沮喪的事情,但我們可以透過調整情緒和觀點來改善心情。這篇文章分享了一個同事間風波的故事,並提供了幾個做情緒的主人的方法,包括深呼吸和說出不快的原因。
Thumbnail
生活中常常會發生令人沮喪的事情,但我們可以透過調整情緒和觀點來改善心情。這篇文章分享了一個同事間風波的故事,並提供了幾個做情緒的主人的方法,包括深呼吸和說出不快的原因。
Thumbnail
內耗的特徵包括身體感受、情緒和行為的改變,解法包括接近大自然、練習呼吸法、找人聊聊,重視自我照顧。
Thumbnail
內耗的特徵包括身體感受、情緒和行為的改變,解法包括接近大自然、練習呼吸法、找人聊聊,重視自我照顧。
Thumbnail
瞭解情緒能量管理的核心,接受自己的情緒、理解情緒的根源、表達情緒的健康方式,為您的內心花園在情緒的陽光下綻放出更多美麗的色彩,活出更精彩的人生!
Thumbnail
瞭解情緒能量管理的核心,接受自己的情緒、理解情緒的根源、表達情緒的健康方式,為您的內心花園在情緒的陽光下綻放出更多美麗的色彩,活出更精彩的人生!
Thumbnail
你有壓力嗎?你是否有正確的抒發管道? 現代人常面臨著許多壓力,當壓力過大時就會累積各種情緒,例如:低落、苦悶、憤怒、煩躁、焦慮...…,這些負面情緒除了導致我們無法好好地生活及處理事情,也會引發身體的不適,許多人就因此產生了失眠、胃痛、皮膚過敏、便祕、拉肚子、內分泌失調、免疫力下降等困擾。 有的
Thumbnail
你有壓力嗎?你是否有正確的抒發管道? 現代人常面臨著許多壓力,當壓力過大時就會累積各種情緒,例如:低落、苦悶、憤怒、煩躁、焦慮...…,這些負面情緒除了導致我們無法好好地生活及處理事情,也會引發身體的不適,許多人就因此產生了失眠、胃痛、皮膚過敏、便祕、拉肚子、內分泌失調、免疫力下降等困擾。 有的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