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為高中生的我們,必定會面臨選組的問題,師長父母總會告訴你要按照興趣選擇你所愛的,但其實,許多高中生是不清楚自己的志向、興趣在哪裡的,縱使做了很多的性向測驗,但到最後選組時卻依然迷惘。
新聞指出,有些高中生之所以唸自然組,是怕唸社會組未來找不到工作;有些高中生則認為唸自然組時在準備指考時因為可跨科考較吃香;有些則是因為在父母師長的「建議」下就讀。當然,也有不少高中生是因為對自然組的科目有興趣而選讀自然組。但今天要來探討的是,為何大多數的高中生仍一股腦兒的選擇自然組,這究竟是怎麼造成這股風氣的?
其實,筆者也是一個對於未來並沒有很清楚藍圖的人,在做性向測驗時,筆者測出來是建議讀社會組,然而,筆者還是選了自然組,原因也是上述其中之一。但事實上對於筆者來說,唸自然組是一件非常辛苦且須要比別人附上雙倍代價的事,甚至即使花了許多時間,卻仍然無法獲得成就感的挑戰。但筆者仍然為了升學,想要繼續待在自然組。
是的,為了「升學」。其實台灣的教育制度真的有很多的缺失,從單單的選組就可看出,台灣教育制度著重於考試,為了多一點考試機會,許多人選擇唸自然組。很多人念書,並不是真正為了興趣,只是為了應付考試,爭取那所謂的好分數,然而,絕大多數在社會上的工作並不是只要你會念書就行,更多的是人與人之間的互助、與上司、客戶應對的方式、如何善用時間完成自己份內的工作等。這些也都是必備必要的能力,但他們卻從來沒出現在教科書中。
高中生在生涯規畫課中並沒有完整的學到該如何為自己的人生做準備,甚至有些明星學校的師長會不斷地鼓勵遊說你只要分數夠,就去選擇國內知名大學。如此惡性循環下,其實真正損失的,是未來的台灣。在這樣以分數為判斷依據的制度下,台灣的學生思考只會越來越僵化。讀高中,所有科目都要碰都要念,對那些已清楚自己未來志向的同學們,無疑是一種負擔。有些想讀高職的學生,卻會因為家長的舊觀念(認為高中優於高職)而遭到勸退。
若想要教育真的發揮實質作用,首先必須訓練學生獨立思考的能力。把所有已知事實的背起來並不會讓自己變得更厲害,只有在面對考試時才會發揮功效。更重要的是你的思考邏輯,你的想法。唯有如此,你才能幫助自己找到自己的興趣,同時不會因外界的聲音而動搖自己判斷事情的價值觀。一味的填鴨教學是沒有效的,唯有真正親自判斷人生的自我價值,並找出自己的夢,讀書、考試才會變得有意義。
責任編輯:莊佳恩 核稿編輯:王嘉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