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享單車有Pareto Optimality嗎?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8 分鐘

註:重見天日

這篇文章是2017年受邀在YesMedia發表的評論,因為YesMedia已經關站,詳細發表日期已經不可考,Google的歷史搜尋亦找不到資料,就選擇在此把之前的文章重見天日。所以,文章的內容是針對當初的新聞事件所評論,並非最近的新聞,特此說明。

raw-image

這幾天,新聞大概被OBike掠奪了諸多版面,情況如同過去的Uber一樣,只是抗議的人從計程車司機變成是機車族,然後,地方政府因應抗議大舉取締,接下來又是共享單車「何去何從」的問題。

試問,為什麼臺灣的經濟與社會環境,容不下這些創新科技與服務?其實,是我們法規跟不上時代演進的速度,其實,只要大家有一套可以依循的規範,接下來就按照遊戲方法營運即可,但在臺灣,這並不容易。

OBike造成有人得利,有人受損

OBike造成的現象,一開始我都會先設問兩個問題,第一,誰是得利者;第二,誰是受害者。從現象面描述,撇開經營面不談,得利者應該就是那些使用OBike的族群,因為不設樁又且相較YouBike的費率便宜,而受害者應該就是最痛的機車族,因為排擠到機車停車位。

通行在道路上的交通工具主要是汽車、機車和腳踏車,但在臺灣法規的定義上,腳踏車和電動車是屬於慢速車,根據「道路交通管理處罰條例」第69條規定,慢車種類包含腳踏自行車、電動輔助自行車、電動自行車、三輪以上人力行駛車輛及獸力行駛車輛,但分類不是目前爭議的部分,最具爭議的應該是「停車位」;同法第131條規定,「慢車不得任意停放,應在規定地點或劃設之標線以內,順序排列。在未設置自行車停車設施之處所,自行車得比照大型重型機車以外之機車停放。」

OBike造成造成機車停車位的資源爭奪戰

OBike造成爭議的癥結點就是停車位,因為法規並未規範自行車應有停車位,又因不能隨意停放,所以必須與機車「爭位」。

在大台北地區(包含台北市與新北市)目前共有機車停車位約45萬格(包含付費與免費),然根據環保署的統計,大台北地區的機車登記數在313萬輛,若包含外縣市移進的機車數,恐怕就不止這個數目。因此,假定所有機車全數出籠,在大台北地區找到停車位的機率僅有14%,言下之意就是「一位難求」,也就是為什麼柯P市長想要以價格手段以價制量機車數,想對機車收停車費的政策一提出時,會受到很多人抨擊的原因了。

假定,在大台北地區找到機車停車位的機率只有10%,而一時之間傾巢而出的OBike還搶佔合法車位,即代表找到停車位的機率遠遠小於10%,機車族當然憤慨(因為為違規停車可能會吃罰單)。另一方面,台北市公有的自行車停車空間只有2萬格,大部分還是一般市民使用,OBike使用者根本沒有誘因去找自行車停車位,因為找到的機率很低,甚至還遠離目的地,完全達不到點對點通勤的要求。

直言說,OBike一推出,第一個惱怒的人是機車族。OBike違法的問題只有把車停在合法停車位以外才算數,這也是柯P市長立場,但新北市政府把OBike從合法停車位「拖吊」,老實說是站不住腳的(也沒有收費的規定),但亂停車拖吊應該是於法有據,然此舉又會衍生出是否該擴及其它違停的自行車,否則就有選擇性執法的爭議。

簡單來說,在台灣交通現象要完全執法根本上是有難度的,一是執法的成本不經濟,二是有龐大的民意代表在撐腰。

共享單車有「帕雷托最適境界」嗎?

針對共享單車的議題,有經濟學家認為根本不存在經濟學上的問題,也就是說不值得研究。白話說就是有趣,但一點都不重要。但經濟現象不代表一定要重要才值得分析,就像共享單車的議題,不就活生生的出現在我們眼前嗎?

經濟學認為,當社會資源重新配置時,沒有人的效用或福利會因而受損,還能夠增加其他人的效用或福利(稱為「帕雷托改善(Pareto Improvement)」,一直改善到沒有人的效用或福利再增加為止,就是「帕雷托最適境界」(Pareto optimality)。所以,類似OBike的共享單車其實並未具備「帕雷托改善」,正因為OBike掠奪了機車停車位這個資源,讓OBike的使用者「爽到了」,卻導致機車族「虧到了」。

從「量」上來論,「帕雷托改善」的瓶頸是車位的供給量遠低於機車的流動量,簡單的解決方式只有兩種,一是提高車位的供給量,二是降低機車的流動量,但各自有不同的難度。其一,提高車位的供給量同時犯了另一個「柏拉圖改善」的問題,即是剝奪汽車停車位,大台北地區土地寸土寸金,土地的使用機會成本太高,此法可行性甚低;其二,降低機車流動數更是觸動大多數機車族的痛,正因為收入低才騎機車,用價格方法管制機車數量甚至有可能變成是「政治問題」。看來,短時間內這兩個問題都無解,以致於共享單車的問題根本不存在「柏拉圖最適境界」。

共享單車有根本不存在「柏拉圖最適境界」

不管大眾運輸系統多麼完善,點對點的交通需求本來就存在,現階段有設樁的YouBike並無法完全解決點對點的需求,照理,OBike和YouBike應該存在既競爭又互補的市場關係,但是兩者的設置成本不同,不設樁且非BOT的OBike的費率遠小於YouBike,若只考量費率因素,只要OBike的自行車投入數夠大,周轉率照理會大於YouBike的8到10次,這對YouBike當然不公平。

如果讓自行車交通政策改為使用者付費呢?這就有機會讓大家的使用成本趨於一致,若設置的地點和數量能夠滿足需求,如此一來,我就沒有誘因為了通勤需求添購自行車,唯一的需求就只剩下運動與遊憩休閒。

同樣道理,如果共享汽車也是一樣的話,我也沒有誘因添購汽車,接下來通勤的需求只剩下大眾運輸和共享單車和汽車,如此一來,這才會有「柏拉圖最適境界」,因為,根本不會有人傻到要買車。

只有封閉或偏僻的地方才能滿足「帕雷托改善」

共享單車只有在一個地方才容易達到「帕雷托改善」,那就是封閉或偏僻的社區,就像我這個月在台東都蘭的海邊看到一輛OBike一樣,這一輛腳踏車有增進的使用者的效用與福利,卻無損於周遭任何人,也許有機會達到「柏拉圖最適境界」。但經濟學也談物極必反,達到一定數量後因邊際效用遞減的限制,總體的效用或福利還是會減損,降低數量後再度回到「柏拉圖最適境界」。但基於商業周轉率的考量,我相信沒有業者會願意投放共享單車在偏僻的地方做虧本生意,除非是搞慈善事業。

未來一定有個營運模式可以滿足需求

說穿了,OBike和YouBike根本不是共享經濟,簡單來說就是自行車租賃業,因為根本不是現有資源的有效利用,然市場需求確實也存在點對點的通勤需求,而YouBike必須經過BOT的特許經營,投入市場有經濟規模的限制,以至於不會到處都有YouBike的便利性。如此一來,市場的確存在很多YouBike以外的空間。

經濟學早認為人類的慾望無窮,基於我的自利性,我真的希望我不用買自行車,但我一出門時就有一輛方便的自行車讓我通勤到辦公室上班,然後下班我又直接騎回家,最好不會有人和我競爭。而為了社會資源利用極大化,我又希望自行車能夠在我沒有使用的時候能夠被其他人利用。

我相信未來一定有個營運模式可以滿足我的需求,然後,我又很怕法律根本無法與時俱進(就像現在的法令還有獸力車一樣)。

如果Coase在世......

最後,既然共享單車不存在「柏拉圖最適境界」,代表這其中一定有人獲益,也有人權益受損,如果要讓產業有創新經營的空間,應該讓經濟學家來傷腦筋了。

我認為,要是Coase在世,他一定能夠提出一個最有效的方案。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怡克納米斯的臥底經濟學觀察誌
133會員
176內容數
這是一個以通俗經濟角度寫作的垂直自媒體,以臥底的角度探討社會經濟問題與現象,歡迎訂閱。
2022/12/11
這一次,我將和AI機器人談《巷子口經濟學》中的一篇「一杯咖啡的價格」,比較中性的經濟分析,看看AI機器人會如何反應?首先,我請AI機器人扮演怡克納米斯的角色回話,它竟然接受,且以的怡克納米斯角色和我對話。
Thumbnail
2022/12/11
這一次,我將和AI機器人談《巷子口經濟學》中的一篇「一杯咖啡的價格」,比較中性的經濟分析,看看AI機器人會如何反應?首先,我請AI機器人扮演怡克納米斯的角色回話,它竟然接受,且以的怡克納米斯角色和我對話。
Thumbnail
2022/01/26
111年學測的社會試題中有關經濟學的考題部分,有點意思,選擇題中出現非選擇題,是一種好的開始,但推論的細節恐怕不是出題者仔細推敲過的,而是心裡預先產生「標準答案」!
Thumbnail
2022/01/26
111年學測的社會試題中有關經濟學的考題部分,有點意思,選擇題中出現非選擇題,是一種好的開始,但推論的細節恐怕不是出題者仔細推敲過的,而是心裡預先產生「標準答案」!
Thumbnail
2021/12/27
一早,看見聯合新聞網一則新聞「她從1件帽T找出『各校價值差距』 大學生驚呆:原來差這麼多」,網路上竟然有人意外的發現原來質量一樣的帽T,臺大竟然賣得比較貴,這位學生發現帽T存在「學校價值存在實際的差距」! 這是怎麼一回事?我打算從符號經濟理論說起。
Thumbnail
2021/12/27
一早,看見聯合新聞網一則新聞「她從1件帽T找出『各校價值差距』 大學生驚呆:原來差這麼多」,網路上竟然有人意外的發現原來質量一樣的帽T,臺大竟然賣得比較貴,這位學生發現帽T存在「學校價值存在實際的差距」! 這是怎麼一回事?我打算從符號經濟理論說起。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家中修繕或裝潢想要找各種小零件時,直接上網採買可以省去不少煩惱~看看Sylvia這回為了工地買了些什麼吧~
Thumbnail
家中修繕或裝潢想要找各種小零件時,直接上網採買可以省去不少煩惱~看看Sylvia這回為了工地買了些什麼吧~
Thumbnail
👜簡單生活,從整理包包開始!我的三款愛用包+隨身小物清單開箱,一起來看看我每天都帶些什麼吧🌿✨
Thumbnail
👜簡單生活,從整理包包開始!我的三款愛用包+隨身小物清單開箱,一起來看看我每天都帶些什麼吧🌿✨
Thumbnail
創作者營運專員/經理(Operations Specialist/Manager)將負責對平台成長及收入至關重要的 Partnership 夥伴創作者開發及營運。你將發揮對知識與內容變現、影響力變現的精準判斷力,找到你心中的潛力新星或有聲量的中大型創作者加入 vocus。
Thumbnail
創作者營運專員/經理(Operations Specialist/Manager)將負責對平台成長及收入至關重要的 Partnership 夥伴創作者開發及營運。你將發揮對知識與內容變現、影響力變現的精準判斷力,找到你心中的潛力新星或有聲量的中大型創作者加入 vocus。
Thumbnail
最近一直都在馬來西亞晃悠,從檳城回到新山再到古城馬六甲。 我一直覺得馬來西亞就像是亞洲的美國,是一個多元民族交會融合卻仍保有民族自我認同的地方。而這裡極端車本主義的交通設計,也造就了如同美國大都市般窒息壅塞的交通氛圍,並且和四季如夏的炙熱天氣一同箝制了步行與單車發展的可能性。但卻不見對機車的歧視。
Thumbnail
最近一直都在馬來西亞晃悠,從檳城回到新山再到古城馬六甲。 我一直覺得馬來西亞就像是亞洲的美國,是一個多元民族交會融合卻仍保有民族自我認同的地方。而這裡極端車本主義的交通設計,也造就了如同美國大都市般窒息壅塞的交通氛圍,並且和四季如夏的炙熱天氣一同箝制了步行與單車發展的可能性。但卻不見對機車的歧視。
Thumbnail
網上可以搜尋到有關機車的數據大略是,台灣總人口數2300萬,機車總數大約1400萬輛,每年全台交通事故總數是37萬件,因而死亡的人數大約一半是機車騎士或同座乘客,共1964人,每天平均接近六人。和機車有關的其他交通事故;而沒有死亡的件數,就不得而知了。 在全球發達經濟體前二十名的地區機車的使用率和
Thumbnail
網上可以搜尋到有關機車的數據大略是,台灣總人口數2300萬,機車總數大約1400萬輛,每年全台交通事故總數是37萬件,因而死亡的人數大約一半是機車騎士或同座乘客,共1964人,每天平均接近六人。和機車有關的其他交通事故;而沒有死亡的件數,就不得而知了。 在全球發達經濟體前二十名的地區機車的使用率和
Thumbnail
重型機車蔚為風潮,在駛用交通工具的新型態選擇,也是進化系列中的新風貌。 相對就造成道路使用與停放車位困擾有增無減,經常傳聞與汽車行駛或停放的爭議不斷,甚至為上高速公路含快速公路的路權鬧上新聞事件。 交通順暢與停放便利和人車分流是各縣市鄉鎮治理為首要件,但似官方機構是無動於衷或凡是慢半拍補充措施的急救
Thumbnail
重型機車蔚為風潮,在駛用交通工具的新型態選擇,也是進化系列中的新風貌。 相對就造成道路使用與停放車位困擾有增無減,經常傳聞與汽車行駛或停放的爭議不斷,甚至為上高速公路含快速公路的路權鬧上新聞事件。 交通順暢與停放便利和人車分流是各縣市鄉鎮治理為首要件,但似官方機構是無動於衷或凡是慢半拍補充措施的急救
Thumbnail
分享一些自己在台灣騎單車遇到的事情,以及發現的危險。之前只依賴走路和大眾運輸工具,不理解為什麼總聽到有人說台灣交通很糟。雖然我還是沒有機車與汽車駕照,單就騎單車的經驗,描述我眼中的交通問題。
Thumbnail
分享一些自己在台灣騎單車遇到的事情,以及發現的危險。之前只依賴走路和大眾運輸工具,不理解為什麼總聽到有人說台灣交通很糟。雖然我還是沒有機車與汽車駕照,單就騎單車的經驗,描述我眼中的交通問題。
Thumbnail
某天看到一則新聞標題說著「消滅機車族」的口號, 此話一出,立馬遭到「機車族」一頓唾罵,意指候選人為了競選搶新聞版面,遭到痛罵後被封鎖。 身為機車族十多年的我也覺難度很高。 先不論候選人政見究竟是搶版面還是真誠的競選政見,執行難度比我減肥還難阿。 但當我用行銷角度思考時,突覺這主題蠻有趣,讓我來試著用
Thumbnail
某天看到一則新聞標題說著「消滅機車族」的口號, 此話一出,立馬遭到「機車族」一頓唾罵,意指候選人為了競選搶新聞版面,遭到痛罵後被封鎖。 身為機車族十多年的我也覺難度很高。 先不論候選人政見究竟是搶版面還是真誠的競選政見,執行難度比我減肥還難阿。 但當我用行銷角度思考時,突覺這主題蠻有趣,讓我來試著用
Thumbnail
如果你住雙北市,就算沒騎過YouBike,一定也看過YouBike。隨著第一代YouBike使用壽命將屆,臺北市獨自決定採用第二代YouBike取代原有的公共自行車系統。然而新北市卻不打算跟進、截至目前傾向採用完全不同的moovo系統。身為一個YouBike使用者,一定會很納悶這到底是怎麼回事?
Thumbnail
如果你住雙北市,就算沒騎過YouBike,一定也看過YouBike。隨著第一代YouBike使用壽命將屆,臺北市獨自決定採用第二代YouBike取代原有的公共自行車系統。然而新北市卻不打算跟進、截至目前傾向採用完全不同的moovo系統。身為一個YouBike使用者,一定會很納悶這到底是怎麼回事?
Thumbnail
WeMo Scooter從在地出發,品牌精神在於「以永續經營發展的理念,一起為城市繪製更美好的未來」,期望透過租賃機車,減緩舊有排放大量廢氣的「烏賊車」對這片土地的叨擾,讓「交通便捷」與「友善環境」可以同時兼具。
Thumbnail
WeMo Scooter從在地出發,品牌精神在於「以永續經營發展的理念,一起為城市繪製更美好的未來」,期望透過租賃機車,減緩舊有排放大量廢氣的「烏賊車」對這片土地的叨擾,讓「交通便捷」與「友善環境」可以同時兼具。
Thumbnail
共享單車不存在「柏拉圖最適境界」,代表這其中一定有人獲益,也有人權益受損,如果要讓產業有創新經營的空間,應該讓經濟學家來傷腦筋了。
Thumbnail
共享單車不存在「柏拉圖最適境界」,代表這其中一定有人獲益,也有人權益受損,如果要讓產業有創新經營的空間,應該讓經濟學家來傷腦筋了。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