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靜、害羞、不語,時常邊緣的你,會是選擇性緘默症患者嗎?(下)

更新於 2021/09/17閱讀時間約 8 分鐘
                               
                               撰文:謝承育
上一篇文章中,我們淺談了「選擇性緘默症」 — 一個讓有正常口語能力的個案在特定場合中卻持續的安靜、無法開口的症狀。
雖然名為「選擇性」緘默症,大部分的個案卻是在某些選定/特定的場合,被焦慮和不安的感受凍結,並非刻意「選擇」了安靜。根據美國的統計,選緘在八歲以下兒童間的盛行率在約為140分之1 (註1),女性又比男性個案人數多;但若能在幼年時得到適當的治療,改善的機率極高。然而,雖按照如此普遍的盛行率,校園中選緘的孩童人數不容小覷,但國人對於選緘的認識仍然不多。因此,本文將淺談校園如何協助選緘個案、家庭、及社區等,並透過理解搭起超越言語的橋樑、理解選緘個案的心聲。
影響選緘的因素從個人、家庭、學校、乃至整個社會/文化
(圖片來源:作者)

1. 辨別選擇性緘默症,有賴親師生密切合作

在選緘最盛行的兒童時期,個案的校園生活便處處受到考驗--從大聲朗誦課文、英語口語考試、音樂課歌唱測驗、回答師長問題.....的生活細節,無法用口語溝通、以話語對答的孩子,面臨了極大的挑戰。在個案本身努力面對選緘狀況時,家庭、校園等身邊容易接觸到的情境與人物往往扮演著覺察狀況及提供資源不可或缺的角色。
然而,選緘兒少所面臨的挑戰是否能被家人和學校師長識別,又或者會在缺少親師合作及溝通的誤差中被隱沒,一直都是一大考驗。時常,這些孩子在學校等特定場所雖處於緘默狀態;在家中卻能自在、活潑的與人說話和互動,因此家長可能不會即時發現孩子在學校截然不同的「不語」情況。且,許多選緘的孩子在學校雖然不語,卻依然仔細、入微的置身在課堂活動中,也能夠自然的與家長分享校園生活的大小事情; 有時家長卻會因此誤以為孩子能夠自然、正常的參與校園生活,而未能發現孩子”沉默、焦慮”的現象。此時,更需要老師仔細的觀察並與家長密切的溝通,才能及時發現狀況並同步提供相對應的協助。
因此,若師長發現孩子不只是就學初期的不適應,而是持續一個月以上未曾在校園中開口;或者家長留言到孩子在特定社交情境、場合中難以說話、出現凍結、焦慮、無法回答他人提問等等的情況,便是值得親師積極討論的跡象。唯有透過家長與老師密切的互動與溝通,才能即時覺察孩子在家裡與學校中判若兩人、截然不同的現象並給予協助。

2. 師長應對選緘有正確認知,避免錯誤標籤化

而當師長能留意到孩子在校園中緘默等情況後,能否覺察孩子的需求、了解孩子的心境、接觸適當的資源,便是下一步努力的方向。不像ADHD、情緒障礙等大眾較普遍認識的情況,選緘的孩子時常因為安靜而不打擾上課與教學的進行、師長又缺乏對此症狀的認識,而不容易被正確的辨識,甚至可能遭到誤會而錯失了協助孩子的良機。不僅家長可能無法想像家中活潑的孩子在學校中會有完全靜默、無法說話的情況,學校老師可能初期也會誤認為孩子只是 “害羞” 、 甚至讚賞孩子 “安靜” 、 “乖巧” 、”不打擾課堂教學”的好孩子。另一方面,當緘默可能讓人給予孩子 「安靜乖巧」的形象時,卻也可能為孩子帶來 「叛逆」、「反抗」、「不聽話」的標籤

例如:在課堂上安靜不語或許被視為乖巧,但不回答師長打招呼的問候等行為都有可能被視為「沒禮貌」、刻意找麻煩、反抗師長、不遵守課堂規範。在 Candice Powell-Caldwell 的TedTalk當中,她就提到自己的孩子被師長錯誤的認定為 「對立性反抗」,還被告知若6個月之內不改善就不能待在學校當中 (註2)。可見,在對選擇性緘默症這個症狀不夠了解的校園環境中,孩子「無法選擇」的緘默,卻容易遭誤會與標籤化(例如:被視為語言能力不足、誤會是 「刻意不語」的對立性反抗行為)。若校方無法「對事不對人」的明白沈默、凍結、不回話、不看人⋯⋯等表現可能都是「症狀」時,便往往直接標籤化了個案而認為是孩子態度、特質的問題。然而,這些誤會與指責的言語,往往只會讓本來就焦慮不安的孩子感到更加焦慮、不信任校園的環境。
唯有當校方和師長對選緘具有足夠的認識,才能夠識別需要幫助的孩子,並提供相對應的輔導措施。當教學現場期許學生乖巧、聽話、守規矩的同時;也必須覺察孩子是否能夠適時的表達自己的想法、注重培養孩子有主見的思考和表達。或許乖巧、安靜的表現是師長所樂見的,但沈默的孩子同樣值得一樣的重視和資源的幫助,而為將孩子貼上叛逆與反抗的標籤往往更會造成更多的傷害。如同學校應安裝無障礙設施一般,校方也應該為選緘和擁有不同需求的學生提供合適的成績考核方式以及適當的輔導資源以保障孩子的受教權;而非讓孩子在口語測驗拿低分、甚至要求不說話就不能上學。 唯有安全、友善的環境才能協助孩子跨越緘默、更自在的面對校園生活。

3. 提供適當輔導資源,有效協助個案適應

當學校識別了選緘個案後,便開始了解孩子並提供相關輔導和協助的歷程。然而,對於選緘症狀不夠了解,常常使得 「沈默不語」的孩子在學校被誤會為 「口語表達能力不足」 、或需要額外的語言教學/治療等等。而學校裡來自雙語/新移民家庭背景的選緘個案更時常被誤會歸因為 「語言學習」方面的落差、家庭教導和刺激不足的情形; 卻忽略了個案的焦慮、學校和社交情境的壓力、以及家庭與文化的不同都同時是影響選緘狀況的重要因素之一。確實有研究顯示,選緘在新移民孩童、雙語背景的孩童身上盛行率高於一般孩童。然而,這些孩子不一定有著比童年齡孩子更差的語言能力、家庭背景、或成長經驗,也往往不是單純對「語言的不熟悉」而導致了選緘的症狀。事實是,選緘的情況在所有雙語和新移民家庭當中的盛行率還是非常之低。
有些人推測,學校中不熟悉的第二語言、不同的文化等因素,可能對新移民孩童、雙語家庭孩子而言可能帶來不小的壓力源,進而影響了緘默不語的情形。然而,學校與社會不該指責、誤會是家庭不足夠的支持、不夠的語言教育導致了緘默;事實上,在孩子個人的特質和家庭的陪伴之外,校園環境與整個社區的接納度與其眼光更是扮演著減少孩子焦慮、增加其安全感、鼓勵他們開口的重要角色。因為,這些選緘的孩子不一定是 「不會說」大家共同的語言;而是「不適應」、受焦慮影響而 「無法說」。因此,當學校在協助選緘孩童時,除了提供額外的語言學習協助;同時也需要足夠的輔導資源以及對文化背景的了解,提供接納不同文化的環境、促進同儕的友善程度、降低孩子在學校的焦慮源等等,才能相輔相成、有效的協助緘默個案。

結語

從兒童時期在校園中面對師長提問、同儕互動、課堂口試;到成人時期面對獨立生活、購物、求職、交友.....,「安靜不語」所帶來的挑戰可能超乎你我想像的多。在選緘最盛行的孩童時期,若能及早發現及早治療,將更有可能幫助個案不受焦慮與緘默的影響、發揮最大的潛能、擁有美好的成人生活。透過學校與家長密切的親師合作及早發現症狀,師長正確認知而不錯誤標籤化孩子,並為孩子提供語言、文化、家庭、社交情境等個方面的輔導資源與協助,都能使孩子大大受益、有著更理想的校園與生活時光。
其實,不語的背後仍然是一個個獨一無二、期待與世界互動的靈魂。而溝通的方式,從來也就不只局限於言語。從一個友善的眼神、尊重平等的對待、自然真誠的相識,都能夠減少選緘個案的焦慮感、讓大家都能是群體的一員。或許有一天,你將能親耳聽見選緘個案的聲音; 但不論如何,只要用心,你我都必定能看見選緘個案的心聲、了解他們的獨特與美好。
(註: 本文統一以選擇性緘默症個案稱呼有此症狀的對象,但不代表診斷結果、亦無意標籤化任何人。我們對於people-first ex:「有選緘的人」、 或者 identity-first ex: 「選擇性緘默症的個案」、或是任何身分認同都表示尊重。)

核稿編輯:曾晞寧  行銷編輯:高珮珊
為什麼會看到廣告
avatar-img
440會員
572內容數
我們堅信每一個人都是獨特的。 用赤誠的熱情奔向世界、以細碎的文字紀錄所見所想 歡迎來到嚕嗶啵的世界 和我們一起嗶嗶啵啵🫧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一早出門向鄰居道聲早安、出門迷路了向路人問路、在學校裡和同學熱絡的談天....,你可曾想過一天的生活中平均會說出多少個句子?「說話」,在許多人眼裡看似一般的日常,平凡到讓人不會留意計算。但在同一個時空下,卻有一群人所處的境遇截然不同。
藍鯨遊戲(Синий кит),這透過網路遊戲引發的自殺熱潮則是另一件在近年引發軒然大波、吸引輿論與專家投注心力進行防堵的重要議題。此源自於俄國的社群網路遊戲,利用洗腦及威脅青少年的方式讓參與者在50天內完成各種自殘任務,並於第五十天自殺以作為遊戲完成的證明。
約莫一年前,世界上殞落了一顆文壇新星 ─ 林奕含。 從奕含學姊的文中,大致能瞧出社會對精神疾病汙名化的端倪。雖然大家都說「台灣最美的風景是人」,但往往最惡毒的也莫過於人的言論了!
「自殺/自傷」,一個聽來好似沈重的名詞。或許正是因為它背後所背負的沈重與複雜,讓日常生活中的人們常常對它避之唯恐不及。然而,閉口不談真的就能降低其發生的機率嗎?
用IG這樣的平台,達到利於大眾有更多接觸訊息的管道,也有助於素人網紅將自己的興趣轉會為在戶頭裡的金錢,這樣的雙贏局面,更是Partipost所預期的。 將產品,透過上述的方式,在年輕人的生活,添加了些許的色彩,重新進入年輕世代的目光,可以說是潛力無能的新興產業!
心理健康問題就像生病一樣,自己無法承受時還是要尋求專業,學校可宣導衛教資訊,建立良好師生關係,畢竟求助的前提是「信任」。讓青少年知道「我能講出來嗎」「跟誰講是安全的」「在我接受療程後,我還是同樣那個有活力的人嗎」並非疑問句,心理疾病是可以治癒的,並且專業機構在各地皆有設點。
一早出門向鄰居道聲早安、出門迷路了向路人問路、在學校裡和同學熱絡的談天....,你可曾想過一天的生活中平均會說出多少個句子?「說話」,在許多人眼裡看似一般的日常,平凡到讓人不會留意計算。但在同一個時空下,卻有一群人所處的境遇截然不同。
藍鯨遊戲(Синий кит),這透過網路遊戲引發的自殺熱潮則是另一件在近年引發軒然大波、吸引輿論與專家投注心力進行防堵的重要議題。此源自於俄國的社群網路遊戲,利用洗腦及威脅青少年的方式讓參與者在50天內完成各種自殘任務,並於第五十天自殺以作為遊戲完成的證明。
約莫一年前,世界上殞落了一顆文壇新星 ─ 林奕含。 從奕含學姊的文中,大致能瞧出社會對精神疾病汙名化的端倪。雖然大家都說「台灣最美的風景是人」,但往往最惡毒的也莫過於人的言論了!
「自殺/自傷」,一個聽來好似沈重的名詞。或許正是因為它背後所背負的沈重與複雜,讓日常生活中的人們常常對它避之唯恐不及。然而,閉口不談真的就能降低其發生的機率嗎?
用IG這樣的平台,達到利於大眾有更多接觸訊息的管道,也有助於素人網紅將自己的興趣轉會為在戶頭裡的金錢,這樣的雙贏局面,更是Partipost所預期的。 將產品,透過上述的方式,在年輕人的生活,添加了些許的色彩,重新進入年輕世代的目光,可以說是潛力無能的新興產業!
心理健康問題就像生病一樣,自己無法承受時還是要尋求專業,學校可宣導衛教資訊,建立良好師生關係,畢竟求助的前提是「信任」。讓青少年知道「我能講出來嗎」「跟誰講是安全的」「在我接受療程後,我還是同樣那個有活力的人嗎」並非疑問句,心理疾病是可以治癒的,並且專業機構在各地皆有設點。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徵的就是你 🫵 超ㄅㄧㄤˋ 獎品搭配超瞎趴的四大主題,等你踹共啦!還有機會獲得經典的「偉士牌樂高」喔!馬上來參加本次的活動吧!
Thumbnail
隨著理財資訊的普及,越來越多台灣人不再將資產侷限於台股,而是將視野拓展到國際市場。特別是美國市場,其豐富的理財選擇,讓不少人開始思考將資金配置於海外市場的可能性。 然而,要參與美國市場並不只是盲目跟隨標的這麼簡單,而是需要策略和方式,尤其對新手而言,除了選股以外還會遇到語言、開戶流程、Ap
Thumbnail
本文深入探討了特殊需求兒童小達的情緒波動、自我調節、注意力缺陷及衝動行為等症狀。通過個案故事描述了小達在家庭和學校中所面臨的挑戰,提出了家庭、學校和社會應針對這類兒童的需求,提供多方面的支持和幹預,協助他們融入社會,實現潛能。
Thumbnail
孩子遲遲不開口說話,可能是因為口腔肌肉張力、認知理解能力、社會學習能力及內在動機等方面的問題。本文從增進孩子的動作控制能力、提高對事物的理解、模仿、簡化字詞等方面提出具體建議。
Thumbnail
從小我就被迫保持沉默,因為我發現表達自己的想法常常會被視為不尊重。我內心有很多想說的話,但害怕被反對或批評,所以我都把它們藏在心裡。久而久之,我完全失去了自己的聲音,被一層層的沉默和自我懷疑所包圍。 從小到大,我接受了一個潛規則:大聲發聲就等於叛逆,尤其是在家裡。為了避免被拒絕或懲罰,我學會了壓抑
在校園裡 偶而就會有一些狀況發生 例如小朋友跑不見了 小朋友發脾氣 小朋友跟導師頂嘴 這時候 通常我們大人都會很急的想把事情處理好 於是就會變成指責的話語 讓小朋友就更加反抗 耳朵就關起來了 很多時候 這時的小朋友 會變得更難以克制自己的情緒
Thumbnail
此堂課介紹了幫助孩子認識和理解表情、聲音和情感的重要性,並提供了一些方法來增強孩子的情感認知和社交能力。
Thumbnail
拒學是近年來越發顯性的青少年議題,如何成為孩子的支持系統?陪伴拒學孩子的關鍵是「溫和」及「耐心」。文章探討影響孩子拒學行為的原因、家長應如何理解和處理拒學的建議。同時也提到學校系統和家長共同合作的重要!
Thumbnail
你的孩子今天真正想告訴你什麼? 在繁忙的生活節奏中,孩子遭受欺負的跡象往往被忽視,從突然對學校失去興趣到不明原因的物品損壞,孩子這些微妙的變化可能是求助的隱秘訊號。 本文提供幾個不易被察覺的跡象,幫助父母識破孩子心中隱形的傷痛。閱讀全文,讓我們一同為孩子撐起一片更陽光的天空。 識破隱形的傷
Thumbnail
當你的孩子沉浸在自己的小世界,用沉默構築起一道道看不見的牆,你是否曾經感到無助? 在孩子的沉默背後,隱藏著什麼煩惱和秘密?如何巧妙的邀請他們開口,又不觸碰到那份脆弱的心靈防線? 一起來探討如何巧妙拆解那道沉默的牆,讓家成為孩子心靈的避風港,共同經營一段溫暖而深刻的親子關係吧! 閱讀全文,一起探
Thumbnail
每個人在回溯原生家庭時,都能從中爬梳出負面的影響。本文探討如何通過自我覺察與療癒,打破慣性的迴圈,活出更好版本的自己。作者以自身經驗分享了對選擇性緘默症的體驗,並提出了辨認情緒以及面對憤怒的方式。同時,呼籲讀者成為自己的父母,覺察與療癒自己,讓悲劇在自己身上劃下句點,成為一個真正自由的靈魂。
Thumbnail
沉默的孩子總是特別使我感到好奇,心裡冒出好多問題想問,卻不是那麼容易說出口。
Thumbnail
徵的就是你 🫵 超ㄅㄧㄤˋ 獎品搭配超瞎趴的四大主題,等你踹共啦!還有機會獲得經典的「偉士牌樂高」喔!馬上來參加本次的活動吧!
Thumbnail
隨著理財資訊的普及,越來越多台灣人不再將資產侷限於台股,而是將視野拓展到國際市場。特別是美國市場,其豐富的理財選擇,讓不少人開始思考將資金配置於海外市場的可能性。 然而,要參與美國市場並不只是盲目跟隨標的這麼簡單,而是需要策略和方式,尤其對新手而言,除了選股以外還會遇到語言、開戶流程、Ap
Thumbnail
本文深入探討了特殊需求兒童小達的情緒波動、自我調節、注意力缺陷及衝動行為等症狀。通過個案故事描述了小達在家庭和學校中所面臨的挑戰,提出了家庭、學校和社會應針對這類兒童的需求,提供多方面的支持和幹預,協助他們融入社會,實現潛能。
Thumbnail
孩子遲遲不開口說話,可能是因為口腔肌肉張力、認知理解能力、社會學習能力及內在動機等方面的問題。本文從增進孩子的動作控制能力、提高對事物的理解、模仿、簡化字詞等方面提出具體建議。
Thumbnail
從小我就被迫保持沉默,因為我發現表達自己的想法常常會被視為不尊重。我內心有很多想說的話,但害怕被反對或批評,所以我都把它們藏在心裡。久而久之,我完全失去了自己的聲音,被一層層的沉默和自我懷疑所包圍。 從小到大,我接受了一個潛規則:大聲發聲就等於叛逆,尤其是在家裡。為了避免被拒絕或懲罰,我學會了壓抑
在校園裡 偶而就會有一些狀況發生 例如小朋友跑不見了 小朋友發脾氣 小朋友跟導師頂嘴 這時候 通常我們大人都會很急的想把事情處理好 於是就會變成指責的話語 讓小朋友就更加反抗 耳朵就關起來了 很多時候 這時的小朋友 會變得更難以克制自己的情緒
Thumbnail
此堂課介紹了幫助孩子認識和理解表情、聲音和情感的重要性,並提供了一些方法來增強孩子的情感認知和社交能力。
Thumbnail
拒學是近年來越發顯性的青少年議題,如何成為孩子的支持系統?陪伴拒學孩子的關鍵是「溫和」及「耐心」。文章探討影響孩子拒學行為的原因、家長應如何理解和處理拒學的建議。同時也提到學校系統和家長共同合作的重要!
Thumbnail
你的孩子今天真正想告訴你什麼? 在繁忙的生活節奏中,孩子遭受欺負的跡象往往被忽視,從突然對學校失去興趣到不明原因的物品損壞,孩子這些微妙的變化可能是求助的隱秘訊號。 本文提供幾個不易被察覺的跡象,幫助父母識破孩子心中隱形的傷痛。閱讀全文,讓我們一同為孩子撐起一片更陽光的天空。 識破隱形的傷
Thumbnail
當你的孩子沉浸在自己的小世界,用沉默構築起一道道看不見的牆,你是否曾經感到無助? 在孩子的沉默背後,隱藏著什麼煩惱和秘密?如何巧妙的邀請他們開口,又不觸碰到那份脆弱的心靈防線? 一起來探討如何巧妙拆解那道沉默的牆,讓家成為孩子心靈的避風港,共同經營一段溫暖而深刻的親子關係吧! 閱讀全文,一起探
Thumbnail
每個人在回溯原生家庭時,都能從中爬梳出負面的影響。本文探討如何通過自我覺察與療癒,打破慣性的迴圈,活出更好版本的自己。作者以自身經驗分享了對選擇性緘默症的體驗,並提出了辨認情緒以及面對憤怒的方式。同時,呼籲讀者成為自己的父母,覺察與療癒自己,讓悲劇在自己身上劃下句點,成為一個真正自由的靈魂。
Thumbnail
沉默的孩子總是特別使我感到好奇,心裡冒出好多問題想問,卻不是那麼容易說出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