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ans Jonas倫理學的現實性-對批評者的批評2

閱讀時間約 10 分鐘
在目的存在的論題中,自然目的論或目的存在作為前提在哲學主流中是很陳腐的。康德對規則Als-Ob(好像)貶低是效應歷史的太過地鑄造-在較窄的意義上和古典物理學。但現在物理學的改變如複雜系統的物理、混亂理論、自我組織的理論,讓自然目的論的問題還是保持著開放的。並不是每個領域都可以很快地分開,如jonas的批評者Wendnagel想要做的
在目的作為價值的論題和善自身作為要求的論題:
有爭論的一直都是善自身存在否,和是否合目的性可以和價值綁在一起。這也是jonas最常被批評的點,對效益主義和康德主義在於人類的行為和自然是分開的,人類行為預設一個倫理學/行為的範疇,和自然是分開的。進一步的說,若沒有區分兩者,就是犯了自然主義的謬論(naturalistischen Fehlschluss)-從事實到價值或從存在到應然,被烙印上分析的不可轉讓的範疇錯誤。Jonas並非如此,自然主義的謬誤是建立於形上學的背景證明(Hintergrundüberzeugungen),也就是二元的。自然的部分被轉讓到古典現代自然科學,而行動的部分則被轉讓到另一個範疇。在這部分,對自己來說是不加批評的,而jonas則認為自然主義謬誤展示了一種形上學的獨斷。(dpv235)形上學批評建立在形上學。這想像的純粹的遵守秩序的命令(Ordnungsruf)是從自身形上學而補充的。(235)在自然科學的方法論也是這樣:如Ockhams Rasiermesser(Sparsamheit, Einfachheit, Denkökonomie),建立在形上學,即一個特別的堅定的對自然的理解,這對於被限制的存在概念相關的指責是被探問的,特別是想像的形上學自由。經驗主義、實證主義(positivismus)和批判的理性主義都建立在各自的形上學,特別沒有承認或反思,它們在這個意義上卻沒有被批評。(Jan C. Schmide, s.553,註80)
Jonas也認為自然主義錯誤是個迴圈,這個從自然科學借來的是真的、整個存有概念,自然主義謬誤把存有概念當作前提,藉此把存在想成是已經在自然化中的一部分(做為沒有價值的)。然後存有的獨立性是一個套套邏輯。自然主義謬誤就展示了沒有意義的句子,沒有論證。這也把jonas拉到形上學的背景論證的闡明中,jonas比他的批評者更自我批判,在他的倫理學中他不想要把固有的形上學藏起來((dpv93)),而是可討論和可批評的,這完全不同於對他的批評:為澄清的。
主要針對他的形上學批評的人,都忽略掉其他倫理學也隱含了沉默的形上學(dpv93)。
Jonas從實然過渡到應然的方式是:通過可效仿的責任原型:父母與子女(das Eltern-Kind-Sorge verhältnis),這種非相互性的關懷結構是責任倫理的核心。無助的嬰兒的存在環境中指出了應然,清楚的表達應然存在,因此有了倫理義務,William K. Frankena在Jonas之前就做了類比:prinzip des Wohlwollens
,William James說得更早,nimm irgendein noch so geringfügiges Verlangen irgendeines noch so schwachen Geschöpfes. Sollte es nicht allein um seiner selbst willen befriedigt werden? Wenn nicht, gib einen Grund dafür an.( 任何微弱的要求拿走任何尚弱小的生物,他不該單單滿足他自己的意願嗎? 如果不是,请说明原因)這反而指出了非道德應該論證
Jonas也完全知道可以把嬰兒抽走,或人們也可會選擇另一個方式,而把嬰兒看成別的,”他的呼喚可能碰到耳聾”。有意義的轉向,內在的對照,互動的生活系列的參與和同情都是必要的條件,使得嬰兒的要求被承認。因為沒有普遍的方法,所以也是jonas被批評的地方。決定性的是這個理解(Zugang),最後嬰兒也可以被構想成是細胞的綜合體,當我們說嬰兒時,我們也是指一個存有者,是從減法的古典現代科學的理解中被抽離的。雖然理解的強調jonas是論證為決定的非構成的。(呼籲的方式如何使我們感知到自然如同孩童般向我們呼喚起我們的責任)
形式的責任分析者Formale Rationalität analytischer,、超驗的邏輯者transzendentallogischer和超驗的實用主義倫理transzendentalpragmatischer Ethiken,對jonas來說不只是陌生也是不夠的。因為這些理論對目前的問題是不夠的。
對jonas研究的一些評價:
Möglicherweise liegt hier auch die Quelle für die gewisse Uneinigkeit darüber, ob Jonas‘ Ethik deontologisch oder teleologisch zu verstehen ist. Die Jonassche „Folgen- oder Verantwortungsethik… wird als, teleologische“ oder „konsequentialistische Ethik“bezeichnet“ (H. Lenk/G. Ropohl (Hg.), Technik und Ethik, stuttgart 1987, 10, 14) , während Grunwald (Ethik der Technik, a.a. O., 196) Jonas einen „Pflichtenethiker“ nennt. Zusammenführend möchte ich von einem deontologisch-teleologischen Konzept sprechen: Im Zugang (Pflicht) spiegeln sich (auch) die Folgen.
III Jonas的實踐和問題解決脈絡—問題解決的異議
責任概念顯示出的是力量的不對等,責任倫理顯示的是有力量的一方擔負起義務,這個倫理學的條件是Heuristik der Furcht和Vorrang der schlechten vor der guten Prognose來表達。
a. 非相互性展示責任的可能性條件的形式核心:不對等的權力結構,才存在責任。相互性是在傳統和政治上的要求,因為權利和義務的相互關係(Recht, Pflicht),這是在自由和同樣的討論中才適用。
但這個概念不適用全球化倫理問題,(dpv99)
且他的理論不再於討論的衝突、論證歸咎主體而是在於無助的、貧窮、疾病、不合理的、死亡的、腦死、動物、胚胎、孩子、未來等等。
他的倫理學實踐是一個sorge – für(ZU-Tuendes)/Verantwortung –für。對jonas來說作為目的自身,如康德早說過的,不能被當作手段。
Jona考慮的也是一個可持續發展的技術,所以他想要為自然科學訂下一個標準,如醫生對病人有Hippokratische Eid一樣。(註104有補充:德國的技術標準)
生醫方面Jonas的目的自身顯示存在的尊嚴(註105有補充,哈伯馬斯也有討論可注意)
動物倫理方面,jonas的非相互性責任也有幫助
b. 非相互性的面相結構就是jonas理論的全部
他的面向是:Die Vorsichtsdimension- mit dem Vorsichtprinzip- bildet den methodologischen Kern seiner Notstands- und Katastrophenverhinderungsethik (dpv250)
謹慎面向雖然沒有被衍生,但是在非相互性中的面相存在,即在現今行動對未來的影響,還有責任。方法學要求jonas產生了一個恐懼啟發和壞的預測優先好的預測。謹慎原則展現了保守主義,這種非烏托邦式謹慎原則應該使存在的責任能夠被意識到。確定未來人類在生物層面和社會文化層面都是活著。
但謹慎原則若沒有可見的未來也是無法存在,即使有確定的預測可能性,因此要根據科技力量的改變,要瞭解到無知Nichtwissen和Ohnmacht unseres Wissens我們知識的無力,在現在的社會決定下是要被考慮的。(dpv70)而壞的預測要優先於好的,所以放棄行動也是必要的,行動和行動放棄的不對等就結束了。
謹慎原則也帶出了如康德般的律令:
Handle so, daß die Wirkungen deiner Handlung verträglich sind mit der Permanenz echten menschlichen Lebens auf Erden; oder negativ ausgedrückt: Handle so, daß die Wirkungen deiner Handlung nicht zerstörerisch sind für die künftige Möglichkeit solche Lebens. (DPV36)
JONAS和康德兩者都是使普遍化的義務性格,但和康德不同的是JONAS有了實質上的意義,對於未來生命能力方面。
謹慎原則的方法學被Jean Pierre Dupuy採納,認為是奈米技術和其他未來技術的評估方式。在動物、胚胎、技術評估、預防原則、風險分析等等都有運用(註118)
非人類主義的解要用整體論來看: 人做為自然的整體,是唯一可以收到倫理學訊息的,他負有對自然的責任。(那其他環倫?)
在政治方面1987年,使政府宣傳可持續性發展、永續發展。
Jonas在技術醫藥與倫理裡也呼籲整合的研究:倫理學、科學、社會科學。
Jonas也被指責他的責任倫理學與實用和問題解決不相關,當然不會對每個問題每個實踐都能解決,但他的基本倫理學構想回答了基本的問題,就在科學技術發展方面,他已經建立起一個討論的範圍。對jonas來說,是翻譯程式是必要的,為了研究和發展可以倫理地被徵求。
    avatar-img
    2會員
    20內容數
    這是我的個人研究,我會把所有關於Hans Jonas這位德國哲學家的閱讀心得與理解,都放到這個地方來,直到我完成我的論文。:) 歡迎有興趣的人提問、建議。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讀書筆記的沙龍 的其他內容
    Die Aktualität der Ethik von Hans Jonas Eine Kritik der Kritik des Prinzips Verantwortung  Von Jan C. Schmidt (Atlanta), DZPhil, Berlin 55 (2007) 4.54
    Dimensionen der Verantwortung: Ein Werkstattbericht zur Zukunftsethik von Hans Jonas Micha H. Wern I.責任概念的一些區分 Eine Ethik der Verantwortung, die selbs
    Macht und Verantwortung Hans Lenk 法律上的責任概念是違法行動的因果歸咎(kausale Zurechnung begangener Taten),這個概念還只是以道德為條件的,但本身還不是道德概念。 Jonas的責任概念是涉及去做的決定(die Determinie
    Naturwissenschaft versus Natur-Verantwortung Hans Jonas im Gespräch mit Eike Gebhardt 1. Gebhardt: 您認為古典的、傳統的倫理學是一個有限的領域(begrenzter Reichweite),受限於直接的
    2.Der Begriff der Verantwortung 責任字義來源於Gerichtsbarkeit(管轄權、裁決權、司法權),接近於羅馬的權利(Recht)說法。一個人對什麼負責,他必須在法官面前回答他做了什麼,那麼一個特定的行為和後果會歸咎於他。在道德哲學中責任概念反而是很晚才加入,看起
    Das Risiko im Prinzip Verantwortung 責任倫理學或結果倫理學(Folgenethik,指從後果判斷道德與否的倫理學類型,例如效益主義)對責任概念沒有足夠的解釋,因此特別容易忽視這樣的問題:行為的後果經常不是與確定性發生,而是與可能性(Wahrscheinlichke
    Die Aktualität der Ethik von Hans Jonas Eine Kritik der Kritik des Prinzips Verantwortung  Von Jan C. Schmidt (Atlanta), DZPhil, Berlin 55 (2007) 4.54
    Dimensionen der Verantwortung: Ein Werkstattbericht zur Zukunftsethik von Hans Jonas Micha H. Wern I.責任概念的一些區分 Eine Ethik der Verantwortung, die selbs
    Macht und Verantwortung Hans Lenk 法律上的責任概念是違法行動的因果歸咎(kausale Zurechnung begangener Taten),這個概念還只是以道德為條件的,但本身還不是道德概念。 Jonas的責任概念是涉及去做的決定(die Determinie
    Naturwissenschaft versus Natur-Verantwortung Hans Jonas im Gespräch mit Eike Gebhardt 1. Gebhardt: 您認為古典的、傳統的倫理學是一個有限的領域(begrenzter Reichweite),受限於直接的
    2.Der Begriff der Verantwortung 責任字義來源於Gerichtsbarkeit(管轄權、裁決權、司法權),接近於羅馬的權利(Recht)說法。一個人對什麼負責,他必須在法官面前回答他做了什麼,那麼一個特定的行為和後果會歸咎於他。在道德哲學中責任概念反而是很晚才加入,看起
    Das Risiko im Prinzip Verantwortung 責任倫理學或結果倫理學(Folgenethik,指從後果判斷道德與否的倫理學類型,例如效益主義)對責任概念沒有足夠的解釋,因此特別容易忽視這樣的問題:行為的後果經常不是與確定性發生,而是與可能性(Wahrscheinlichke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徵的就是你 🫵 超ㄅㄧㄤˋ 獎品搭配超瞎趴的四大主題,等你踹共啦!還有機會獲得經典的「偉士牌樂高」喔!馬上來參加本次的活動吧!
    Thumbnail
    隨著理財資訊的普及,越來越多台灣人不再將資產侷限於台股,而是將視野拓展到國際市場。特別是美國市場,其豐富的理財選擇,讓不少人開始思考將資金配置於海外市場的可能性。 然而,要參與美國市場並不只是盲目跟隨標的這麼簡單,而是需要策略和方式,尤其對新手而言,除了選股以外還會遇到語言、開戶流程、Ap
    Thumbnail
      我們並非要去相信不存在真實、不存在標準、不存在需要我們為之努力的價值。而是,我們不能被它所攫獲、不能過分崇拜或將之視為不可挑戰的理所當然。任何我們這一刻相信的事情,都必須建立在這一刻我們所擁有的一切證據、理由、社會互信等種種。如果下一刻的更多證據使得這一個的信念不具有說服力,我們就必須做出調整。
    Thumbnail
      德雷福斯對這樣先驗理由並不買帳,他認為我們應該要問:「什麼是理性?」,去思考是「理性是必須的」還是「理性應該要是必須的」。也就是說,在實踐活動中,我們並不總是需要去做那些判斷。我們並不總是需要去將經驗體驗為包含有概念內容。去說理性瀰漫於這些活動之中,是一種理性主義者為其添加上去的「哲學責任」。
    Thumbnail
    這是一篇介紹康德倫理學中關於建立原則和行動的文章,內容涉及了康德哲學中的概念和論點,以小明和阿牛之間的互動,與小明提出的反駁舉例,從中解釋了康德哲學對於倫理行為的看法,也透過思想實驗來練習標準化一個原則。
    2024/05/16 《因果關係的底蘊機能是自性,因果非獨立能存在的法則性質。》 認知在有一個「因果」制定也是著相 就像誤以為國家法律、學校規制是宇宙生成的必然產生 法律與規制都是因人多產生社會結構被動產生再以運行 因果是宇宙自然法則,任何起心動念和行為造作都必然在這個
    Thumbnail
      如果一名孩童或學習者擁有特定的目標,譬如他在公園看見天上飄舞的風箏,自己也想做一個。那麼,關於手工藝的知識、幾何測量的知識、空氣中動力的知識就都成了對他而言具有直接意義的知識。他能夠像查字典一樣,從各個領域的知識裡面獲取那些對其當前實用目的有益的知識塊,用這些知識塊來打造出他這次想要成就的事情。
      在自然的精神態度裡面,知識是一個心理學事實,存在於擁有知識的人的心中。但另一方面,胡塞爾認為,知識就其本性是關於對象的知識。在這裡,他指出了一個知識批判的重要問題:「超越性知識如何可能?」
      詹姆士(William James)相信,整個哲學史很大程度上是幾種不同人類氣質衝突的歷史。這些由氣質帶來的偏見往往比那些理由還要強烈,哲學家想要一個適合他氣質的宇宙,並且去相信那些是和他氣質的證據。當他遇到氣質與他相反的人時,無論對方有多強的辯論能力,他都會打從心底相信對方是哲學的門外漢。
    〈理應外合:「理性」如何在實踐的邏輯中被推展開來〉
    Thumbnail
    本文章主要探討人性、道德與法律之間的關係,包括人性只涉及生存與繁衍、道德是約定成俗的規範以及法律是給道德中的社會規範畫的底線等等。藉由本文,讀者可以深入瞭解人性、道德與法律之間的聯繫。
    Thumbnail
    徵的就是你 🫵 超ㄅㄧㄤˋ 獎品搭配超瞎趴的四大主題,等你踹共啦!還有機會獲得經典的「偉士牌樂高」喔!馬上來參加本次的活動吧!
    Thumbnail
    隨著理財資訊的普及,越來越多台灣人不再將資產侷限於台股,而是將視野拓展到國際市場。特別是美國市場,其豐富的理財選擇,讓不少人開始思考將資金配置於海外市場的可能性。 然而,要參與美國市場並不只是盲目跟隨標的這麼簡單,而是需要策略和方式,尤其對新手而言,除了選股以外還會遇到語言、開戶流程、Ap
    Thumbnail
      我們並非要去相信不存在真實、不存在標準、不存在需要我們為之努力的價值。而是,我們不能被它所攫獲、不能過分崇拜或將之視為不可挑戰的理所當然。任何我們這一刻相信的事情,都必須建立在這一刻我們所擁有的一切證據、理由、社會互信等種種。如果下一刻的更多證據使得這一個的信念不具有說服力,我們就必須做出調整。
    Thumbnail
      德雷福斯對這樣先驗理由並不買帳,他認為我們應該要問:「什麼是理性?」,去思考是「理性是必須的」還是「理性應該要是必須的」。也就是說,在實踐活動中,我們並不總是需要去做那些判斷。我們並不總是需要去將經驗體驗為包含有概念內容。去說理性瀰漫於這些活動之中,是一種理性主義者為其添加上去的「哲學責任」。
    Thumbnail
    這是一篇介紹康德倫理學中關於建立原則和行動的文章,內容涉及了康德哲學中的概念和論點,以小明和阿牛之間的互動,與小明提出的反駁舉例,從中解釋了康德哲學對於倫理行為的看法,也透過思想實驗來練習標準化一個原則。
    2024/05/16 《因果關係的底蘊機能是自性,因果非獨立能存在的法則性質。》 認知在有一個「因果」制定也是著相 就像誤以為國家法律、學校規制是宇宙生成的必然產生 法律與規制都是因人多產生社會結構被動產生再以運行 因果是宇宙自然法則,任何起心動念和行為造作都必然在這個
    Thumbnail
      如果一名孩童或學習者擁有特定的目標,譬如他在公園看見天上飄舞的風箏,自己也想做一個。那麼,關於手工藝的知識、幾何測量的知識、空氣中動力的知識就都成了對他而言具有直接意義的知識。他能夠像查字典一樣,從各個領域的知識裡面獲取那些對其當前實用目的有益的知識塊,用這些知識塊來打造出他這次想要成就的事情。
      在自然的精神態度裡面,知識是一個心理學事實,存在於擁有知識的人的心中。但另一方面,胡塞爾認為,知識就其本性是關於對象的知識。在這裡,他指出了一個知識批判的重要問題:「超越性知識如何可能?」
      詹姆士(William James)相信,整個哲學史很大程度上是幾種不同人類氣質衝突的歷史。這些由氣質帶來的偏見往往比那些理由還要強烈,哲學家想要一個適合他氣質的宇宙,並且去相信那些是和他氣質的證據。當他遇到氣質與他相反的人時,無論對方有多強的辯論能力,他都會打從心底相信對方是哲學的門外漢。
    〈理應外合:「理性」如何在實踐的邏輯中被推展開來〉
    Thumbnail
    本文章主要探討人性、道德與法律之間的關係,包括人性只涉及生存與繁衍、道德是約定成俗的規範以及法律是給道德中的社會規範畫的底線等等。藉由本文,讀者可以深入瞭解人性、道德與法律之間的聯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