進入職場後,我們總認為好好貢獻自己的能力,安安穩穩的把事情做好,不一定要多平步青雲,至少穩扎穩打,不惹麻煩事,公司不要對我太差,一切就阿彌陀佛。
但想也知道,事實總是人與願違。

Photo by Gilles Rolland-Monnet on Unsplash
殘酷的是,我們最終還是各取所需
簡單說個真實發生的小故事,未經深思熟慮的設計公司老闆,目前手上大約已有40位員工左右,以為即將接到大案子了,就趕快Hire一組人馬想來應對,殊不知人已經請進來了,但疫情來了,案子掉了,多出來這新請的團隊怎麼辦?就地解散。他沒有想過減薪、無薪假,連共體時艱都直接放棄,原因很簡單,反正試用期三個月,這些人才做三個月,資遣費簡直 a piece of cake。
這樣思考有什麼不對嗎?其實沒有。老闆為了成本考量,減少人事成本勢在必行。但既然公司 lay off 員工即使按照勞基法,都能這樣輕鬆簡單,所以反過來,當員工在面對公司時,站在自己的利益角度做決定,也沒有什麼不對的吧。
再說另一個小故事,東南亞區的業務主管做了五六年,區域業績持平,沒有大幅起色,老闆一年比一年更要求業績的成長率,所以他很努力的每天加班,嘗試各種方式,努力呀努力,在某天埋首於電腦裡的時候,HR走到他身邊輕輕說了一句「請跟我到會議室一下」我再次看見他,他從會議室走出來,HR請他不要再碰公司電腦,說到底也是一個管理職,座位在旁邊的屬下們噤聲,眼睛瞪著好大。然後我就再也沒看到他了,當天就被請回家。
沒犯什麼大錯,就是被炒了。公司按規定來,請他當天離開,多給十天薪水(以替代十天資遣預告期)。公司有錯嗎?規定來看完全沒錯。但這就是殘酷現實,需要你時你才有價值。
職場的殘酷與無情,不論待長待短,就算不曾親自遇上,也一定會當過吃瓜民眾、看過類似戲碼。再一次撞見這種情景,回頭想想那些大家總掛在嘴邊的話:「不要太計較」、「吃苦當吃補」,不免覺得好笑。
替公司多付出真的有用嗎?不是沒用,是不一定有用。未來的甜美果實不一定是真的,但是此時此刻的辛苦痛苦卻都如此深刻。工作與支薪本來就是資本世界的一種自由貿易行為,彼此確認等值,所以交換而已。
所以呢!與其加班把肝爆壞掉,不如把握時間多睡覺!晚安啦!

Photo by Lance Anderson on Unsplash
-
如果對我的消極碎念很有共感,歡迎點擊下方 LikeButton 五下拍手讚賞我,或是到「https://like.co/nzvegoutlife」給我一個 SUPER LIKE,或是Follow我的紛絲頁 https://www.facebook.com/nzvegoutlife/ 點個讚,讓我可以上班心稍微不累一點,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