付費限定
方格精選

心無所住:放下.放著.換個方式重新提起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2 分鐘

  學生時代,認識一個別系的同學,本來跟一位女生很要好,但後來那位女生卻跟他絕交,他彷彿面臨世界末日,無心再上學,還一直纏住對方不放,結果變得很難堪。我們都勸他要「看開」「放下」,想不到他最後竟割腕自殺,還好及時被發現,才撿回一條小命。

  幾年前遇到他,已經當祖父了,氣色很好。老婆當然不是當年讓他痛不欲生的那位。我們雖然沒有提起當年事,但當年的他卻讓我想起下面這則報導:

  在非洲叢林裡,有人以捕捉猴子為業。因為是要賣到國外的動物園,猴子不能受到任何傷害,捉猴人就想出一個妙法:在瓶頸狹長的大玻璃瓶子裡裝了各種氣味芬芳的水果,將它們放到叢林裡的地上。隔天一早,當他們再回到叢林時,就會發現每個瓶子都「卡住」了一隻猴子,而輕鬆地將牠們抓回家。

  這些猴子為什麼會被「卡住」?原來當牠們本能地將手伸進瓶子抓住水果想要抽回時,因瓶頸太窄而抽不出來;瓶子又太重,無法帶著瓶子跑,結果就這樣被卡在那裡。其實,猴子只要鬆開手,就可全身而退,但要牠們放棄已經到手的水果,簡直比登天還難,結果只好一一束手就擒。

  說我那位舊識當年像這些猴子也許不太厚道,但仔細想來,人類跟這些遠房表兄弟其實相差無幾,只是捨不得放棄的東西不一樣而已。

以行動支持創作者!付費即可解鎖
本篇內容共 2461 字、0 則留言,僅發佈於紅塵阡陌:王溢嘉的人生筆記你目前無法檢視以下內容,可能因為尚未登入,或沒有該房間的查看權限。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王溢嘉的沙龍
935會員
478內容數
分享個人生命中有趣、有意義的各種閱歷及所思所感,讓讀者在心靈的饗宴中,開闊自己的人生視野、豐富自己的精神樣貌,做個感性與理性齊備,兼顧理想與現實的現代人。
王溢嘉的沙龍的其他內容
2024/09/13
  別人的言行不管多麼身不由己,我們還是會認為那就是他內在心性的外顯。     多年前,影星胡錦在電視螢光幕上露臉,雖然已經六十歲,但風韻猶存;罹患過乳癌的她,現在是防癌協會的義工。提起胡錦,大家最先想到的是她在《金瓶雙豔》、《聲色犬馬》等艷情片裡的騷媚模樣。息影多年的她,對於自己過去的演出
Thumbnail
2024/09/13
  別人的言行不管多麼身不由己,我們還是會認為那就是他內在心性的外顯。     多年前,影星胡錦在電視螢光幕上露臉,雖然已經六十歲,但風韻猶存;罹患過乳癌的她,現在是防癌協會的義工。提起胡錦,大家最先想到的是她在《金瓶雙豔》、《聲色犬馬》等艷情片裡的騷媚模樣。息影多年的她,對於自己過去的演出
Thumbnail
2024/09/09
  有些一板一眼的人認為讀小說純屬消遣,沒什麼用處,所以在三十歲以後就很少再看什麼小說。其實,讀小說常有一些意想不到的收穫,甚至可以為某些科學謎團提供「水平思考」,讓人曲徑通幽,發現新視野,找到意想不到的答案。譬如有一天,我就用米蘭‧昆德拉的《生命中不能承受之輕》來破解不明飛行物(幽浮)。  
Thumbnail
2024/09/09
  有些一板一眼的人認為讀小說純屬消遣,沒什麼用處,所以在三十歲以後就很少再看什麼小說。其實,讀小說常有一些意想不到的收穫,甚至可以為某些科學謎團提供「水平思考」,讓人曲徑通幽,發現新視野,找到意想不到的答案。譬如有一天,我就用米蘭‧昆德拉的《生命中不能承受之輕》來破解不明飛行物(幽浮)。  
Thumbnail
2024/09/02
     我對,你對,他對,大家都很對。   甲乙兩個和尚為一個問題爭辯得面紅耳赤,雙方各持己見,僵持不下。   最後,甲和尚怒氣沖沖地跑進禪房,想請師父評評理。他把他的見解詳細稟述了一遍,老和尚聽了,和顏悅色地說:「你說得對。」   甲和尚高興地出去。不久,換乙和尚氣沖沖地跑進來,對老和尚
Thumbnail
2024/09/02
     我對,你對,他對,大家都很對。   甲乙兩個和尚為一個問題爭辯得面紅耳赤,雙方各持己見,僵持不下。   最後,甲和尚怒氣沖沖地跑進禪房,想請師父評評理。他把他的見解詳細稟述了一遍,老和尚聽了,和顏悅色地說:「你說得對。」   甲和尚高興地出去。不久,換乙和尚氣沖沖地跑進來,對老和尚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大家好,我是一名眼科醫師,也是一位孩子的媽 身為眼科醫師的我,我知道視力發展對孩子來說有多關鍵。 每到開學季時,診間便充斥著許多憂心忡忡的家屬。近年來看診中,兒童提早近視、眼睛疲勞的案例明顯增加,除了3C使用過度,最常被忽略的,就是照明品質。 然而作為一位媽媽,孩子能在安全、舒適的環境
Thumbnail
大家好,我是一名眼科醫師,也是一位孩子的媽 身為眼科醫師的我,我知道視力發展對孩子來說有多關鍵。 每到開學季時,診間便充斥著許多憂心忡忡的家屬。近年來看診中,兒童提早近視、眼睛疲勞的案例明顯增加,除了3C使用過度,最常被忽略的,就是照明品質。 然而作為一位媽媽,孩子能在安全、舒適的環境
Thumbnail
我的「媽」呀! 母親節即將到來,vocus 邀請你寫下屬於你的「媽」故事——不管是紀錄爆笑的日常,或是一直想對她表達的感謝,又或者,是你這輩子最想聽她說出的一句話。 也歡迎你曬出合照,分享照片背後的點點滴滴 ♥️ 透過創作,將這份情感表達出來吧!🥹
Thumbnail
我的「媽」呀! 母親節即將到來,vocus 邀請你寫下屬於你的「媽」故事——不管是紀錄爆笑的日常,或是一直想對她表達的感謝,又或者,是你這輩子最想聽她說出的一句話。 也歡迎你曬出合照,分享照片背後的點點滴滴 ♥️ 透過創作,將這份情感表達出來吧!🥹
Thumbnail
我可能錯了:森林智者的最後一堂人生課 Björn Natthiko Lindeblad, Caroline Bankler, Navid Modiri  2023 先覺出版社 本書是作者多年修行又還俗,之後罹患疾病的親身體驗。
Thumbnail
我可能錯了:森林智者的最後一堂人生課 Björn Natthiko Lindeblad, Caroline Bankler, Navid Modiri  2023 先覺出版社 本書是作者多年修行又還俗,之後罹患疾病的親身體驗。
Thumbnail
這周上課的時候,在分享時同學提出一個問題,我們現在的人事物,是什麼事讓我們放不下?比如說,我想到我先生,可能是他讓我最放不下的。 接下來,我們老師就開始回答。老師說,你現在看到放不下,它是一個很重要的關鍵。首先,第一個要看見,自己放不下什麼?第二個要承認,自己放不下些什麼?第三個要探討,自己為什麼放
Thumbnail
這周上課的時候,在分享時同學提出一個問題,我們現在的人事物,是什麼事讓我們放不下?比如說,我想到我先生,可能是他讓我最放不下的。 接下來,我們老師就開始回答。老師說,你現在看到放不下,它是一個很重要的關鍵。首先,第一個要看見,自己放不下什麼?第二個要承認,自己放不下些什麼?第三個要探討,自己為什麼放
Thumbnail
在每一次吸氣和呼氣之間,我們體驗了一切,本應就此流過而不留,但卻因為我們自己的牽掛,而放不下...
Thumbnail
在每一次吸氣和呼氣之間,我們體驗了一切,本應就此流過而不留,但卻因為我們自己的牽掛,而放不下...
Thumbnail
「如果你打錯了地基,那麼,建築愈小愈好。因為建築愈大,風險與危險就愈大。」薩古魯這樣說:「而人類都打錯了地基,有了錯誤的基礎,然後在那之上不斷往上建築、累積。」如此建築出來的,是一種強迫症的自我。
Thumbnail
「如果你打錯了地基,那麼,建築愈小愈好。因為建築愈大,風險與危險就愈大。」薩古魯這樣說:「而人類都打錯了地基,有了錯誤的基礎,然後在那之上不斷往上建築、累積。」如此建築出來的,是一種強迫症的自我。
Thumbnail
「放下」或「放棄」?(象山慶’22.11.29) 問:「放下」與「放棄」有什麼差別? 答:「放下」,是不執已見,以平等、開放的心去對待一切人事物。「放棄」,是摒棄、不要了。佛教是勸人放下(無明、貪愛)的自我,而學佛大悲心,去利益一切眾生;雖有時說「自修其行,勿管他人」,乃是奉勸學佛人,先攝心、致力於
Thumbnail
「放下」或「放棄」?(象山慶’22.11.29) 問:「放下」與「放棄」有什麼差別? 答:「放下」,是不執已見,以平等、開放的心去對待一切人事物。「放棄」,是摒棄、不要了。佛教是勸人放下(無明、貪愛)的自我,而學佛大悲心,去利益一切眾生;雖有時說「自修其行,勿管他人」,乃是奉勸學佛人,先攝心、致力於
Thumbnail
「你有放不下的人嗎?是什麼樣的人?」這樣的輕輕一問,內心浮現出的人物令我深受震撼。是那些曾經曖昧過,最後淡出生活的人。確切來說,是那些曾經對我好,後來沒有明確拒絕我,維持著一絲聯繫、遙遙相望的人。 我才赫然意識到,就是這些因為各種原因卡在我內在陰魂不散的「鬼魂」使我感情無法有所進展。
Thumbnail
「你有放不下的人嗎?是什麼樣的人?」這樣的輕輕一問,內心浮現出的人物令我深受震撼。是那些曾經曖昧過,最後淡出生活的人。確切來說,是那些曾經對我好,後來沒有明確拒絕我,維持著一絲聯繫、遙遙相望的人。 我才赫然意識到,就是這些因為各種原因卡在我內在陰魂不散的「鬼魂」使我感情無法有所進展。
Thumbnail
良因法師 著 良因曰 : 世俗人往往透過外面的五光十色,來暫時麻痹自己;或者習慣透過忙碌,來忘卻煩惱,這是世俗的行為模式。因此,初發心學佛乃至修行時,往往也套用這個模式,讓自己很忙,不斷地修種種善法,使心中得以暫時的平靜。但是,沒有透過般若觀照的平靜,都是危脆不安的。
Thumbnail
良因法師 著 良因曰 : 世俗人往往透過外面的五光十色,來暫時麻痹自己;或者習慣透過忙碌,來忘卻煩惱,這是世俗的行為模式。因此,初發心學佛乃至修行時,往往也套用這個模式,讓自己很忙,不斷地修種種善法,使心中得以暫時的平靜。但是,沒有透過般若觀照的平靜,都是危脆不安的。
Thumbnail
最近有種奇怪的感受,好像在一團迷霧中,說不出內在的感受,更別說要寫下來。同時,又有一股想說的衝動,卡在胸口。我到底想講些什麼呢?
Thumbnail
最近有種奇怪的感受,好像在一團迷霧中,說不出內在的感受,更別說要寫下來。同時,又有一股想說的衝動,卡在胸口。我到底想講些什麼呢?
Thumbnail
"For the person who has learned to let go and let be, nothing can ever get in the way again." A quote of Meister Eckhart, a Catholic mystic......
Thumbnail
"For the person who has learned to let go and let be, nothing can ever get in the way again." A quote of Meister Eckhart, a Catholic mystic......
Thumbnail
讓我們放不下的並非人、事、物、名利、愛恨,而是對它們的執念。因為我們的意識被「卡在當下」,心中只剩下現在、那個人、那筆錢、那件事而沒有其他。真正的放下是要「看開」,但不是看破,而是要開闊你的意識、心眼,看到此時、此地、此人、此事之外,還有更廣大、豐富的世界。心胸變寬大,心裡的石頭就變小,也容易搬走。
Thumbnail
讓我們放不下的並非人、事、物、名利、愛恨,而是對它們的執念。因為我們的意識被「卡在當下」,心中只剩下現在、那個人、那筆錢、那件事而沒有其他。真正的放下是要「看開」,但不是看破,而是要開闊你的意識、心眼,看到此時、此地、此人、此事之外,還有更廣大、豐富的世界。心胸變寬大,心裡的石頭就變小,也容易搬走。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